《画中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画中王- 第5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去了……”
  在大沙漠里生活的大禹王,当然需要大羽扇。
  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凉快。
  上有所好下必仿效。
  后来的中原帝王都开始采用这个仪式。
  这就不是为了凉快,只是为了一个帝王的仪式了。
  他们可能认为大禹王这么做了,看起来和威风,那么,自己也要效法。于是,历朝历代就这么传承下去——以至于就算是大冬天出巡,君王们的身后依旧跟着一队大羽扇。
  可能大禹王也没想到,自己因为太热而养成的习惯,居然被后人东施效颦,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但是,也并没有笑。
  尤其,当吴所谓看到远处那条河流时,就更是叹为观止了。
  那便是鼎鼎大名的尼罗河。
  尼罗河,曾经水患四起,周围的人民苦不堪言。
  大禹王治水,治的其实就是尼罗河。
  现在,这里已经风调雨顺,所以,才有大城市的兴起。
  他只是非常好奇,大禹王出自汶山,怎么会不远万里跑到这里治水,而且,还把整个阳城平行位移到了这里?
  而且,从尼罗河的水患泛滥来看,这里当时也不见得比成都更好吧?
  他没忍住好奇心,问道:“敢问大王,为何他们叫你蝎子王?而中原人民都叫你大禹王?”
  大禹王笑起来:“这只是口音的问题而已。本王在蜀中的时候,大家叫我禹王,到了这里,当地人口音不同,所以叫我蝎子王。其实,都是同一回事。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本王刚到这里的时候,这里蝎子泛滥成灾,本王在治水的时候,彻底将所有蝎子给消灭了。”
  吴所谓本能地觉得这个解释不对头——消灭了蝎子,就叫蝎子王?
  比如人类除四害,消灭苍蝇蚊子什么的,可谁愿意叫苍蝇王蚊子王呢?
  这不是瞎扯吗?
  吴所谓又问:“那么,敢问大王,你当初为何要把阳城平移到这里?就我看来,尼罗河流域水患成灾,根本不比当时的蜀中强!”
  “本王是治理好水患之后,才将阳城平移到这里的。”
  吴所谓一怔,立即明白了——大禹王正是治好了天下洪水才登上王位的。很可能,他在治理尼罗河水患的时候,发现这里是个定都的好地方,所以,自己登基之后,就把都城搬到了这里?
  “既然如此,你为何后来再也不回蜀中了?是什么原因让你彻底放弃了蜀中?放弃了汶山?”
  吴所谓觉得自己的口吻很像是记者采访,可是,他也顾不得了。因为,他太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了。
  川陕地带,其实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王的纪念建筑物,表明大禹王曾经出没。可是,这些记载都是口耳相传,没有定论。而且这些建筑物大多是后人根据传说重新修建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做不得数。
  甚至连大禹王的生卒年,甚至到底有没有这个人真实存在,都不敢下定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疑团,很大程度上便和大禹王离开之后再不回归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你根本找不到任何和大禹王直接相关的证据。
  甚至连和他的子孙挂钩的证据都找不到。
  夏朝得不到国际史学界的认可,便因如此。
  所以,这一次,吴所谓非要把这些问题问得清清楚楚。
  这一次,大禹王并未立即回答。
  他想了很久,才缓缓地:“本王来到这里,本是想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
  这个命题很大。
  一般人说来,也很可笑。
  这令吴所谓想起西敏寺教堂那块著名的无名碑上面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漫无边际,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缩短了一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然而,这似乎也不可能……现在,我已经躺在床上,就在生命将要完结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就首先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就在我为国家服务的时候,我或许能因为某些意想不到的行为,改变这个世界!”
  一般人要改变世界,简直是自不量力。
  可大禹王说要改变世界,那就不是打胡乱说了。
  可是,大禹王为什么要改变世界呢?
  按照惯例,帝王们夺取天下时,借口大多很伟大很崇高,可后来我们都知道了,他们基本上最后都是同一个目的:获得最高的权利最多的财富,让自己的江山万万年持续下去——虽然事实证明这不可能,但最初,他们都曾这么认为。
  可是,大禹王却说:他是为了改变世界。
  他再一次强调:“本王一直想改变世界!从治水之前,就有这个想法了。”
  吴所谓注意到,他说这话的时候,抬头看着天空。
  仿佛他要改变的世界,不仅包括这个地球,还包括他头顶的天空。
  吴所谓问:“敢问大王,你要改变的世界是什么世界?或者,你要改变的是地球?”
  他沉吟了一下,极目远眺,然后,再也没有要回答的意思了。


第1189章 大禹王的危机(五)
  他只是答非所问:“唉,本王来到这里,就再也不曾回去了……再也不曾……”
  可吴所谓却更奇怪了,不但大禹王没回去,那夏后启也没回去?或者历代的大夏王都没回去?他们都在埃及称王?
  而且,后来的历史上,古埃及的城市并不像成都——也就说,可能自大禹王和他的后代之后,这个城市就被彻底磨灭了——或者再次平行位移了?
  除了蝎王和他的儿子之外,后来的埃及历代法老,根本不再和大禹王的子孙对得上号了——很可能从夏后启之时,这个城市又被移走了。
  剩下的埃及,便是真正的埃及——是当地的土著建立的埃及。
  所以,埃及之前的历史也没有蝎王的存在。
  埃及人认为自己的第一位王是美尼斯而不是蝎王。
  埃及人很长时间根本不知道蝎王的存在。
  只是,夏后启为何后来又要把这座城市移走?
  再联系历史记载,夏后启后面的帝王的确曾经多次迁都。
  他们为何要多次迁都?
  又是为何从夏朝之后,大家都不知道阳城的下落了?
  玄王好几次想要说什么,但是,什么都没说。
  他的面色也很奇怪,满是惊异,甚至是微微的恐惧之情,根本无法像吴所谓这样怡然自得,好像一见到大禹王,什么危险都自动消失了一般。
  至少,一点也没有流露出有性命之忧的想法。
  他暗忖,难道就因为国师大人和大禹王是老乡的缘故?
  可是,他一转眼,看到不仅仅是国师大人,就连大禹王的面色也变了。
  吴所谓前行几步,忽然在一颗巨大的树木面前停了下来。
  再看几眼,他又往前走几步,蹲下去一看,脸色彻底变了。
  玄王以为他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秘密,急忙跟上去,一看,地上什么都没有。他低声道:“国师大人,怎么了?”
  吴所谓却看着大禹王,只见大禹王的面色非常难看。
  “天啦,大禹王,这里是怎么了?”
  大禹王缓缓地:“又一个长达七年的干旱要来了。”
  吴所谓惊呆了。
  在历史上,许多地区都有过干旱,洪涝或者雪灾。比如帝辛统治末期,就遭遇长长的冰河时期,气温降低,酷寒肆虐,庄稼绝收,民不聊生。
  在尼罗河流域,除了泛滥的洪水,当然还有著名的高温天气——那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七年大旱。
  据说,埃及的历史上,曾经有七年庄稼大丰收,随即,便是七年的干旱,庄稼颗粒无收。
  你想想,一个地方长达七年干旱,滴雨不下,庄稼绝收,当地会变成什么样子?
  “本王治好水患之后,这里曾经有过几十年的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百姓也是安居乐业,但是,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干旱就来了……”
  干旱,并不是什么征兆,而是已经开始了。
  已经长达三个月的时间滴雨不下。
  地上的青草早已枯死,一些小树木已经焉了。现在就连那些大树的叶子已经枯黄土脱落,渐渐地,快顶不住了。
  才几个月已经如此了,几年之后,会如何?
  “本王知道大旱会降临,所以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在过去的几年里,将粮食大规模储存,也修建了不少水库,所以,目前来看,百姓们还能安居乐业。可是,长此以往,本王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吴所谓忽然道:“你们把金字塔当成王宫,就是为了避暑?”
  大禹王点点头。
  “既然你们修建金字塔的速度那么快,为何不把百姓都迁徙到金字塔?”
  大禹王面露诧异之色:“把百姓都迁移到金字塔?这怎么可能?本王集中了全国之力,也才好不容易修建了这么一座,容纳王室成员和文武大臣也就罢了,百姓们都要住进金字塔的话,那根本修不过来。”
  “可是,我亲眼见到你们在沙漠之中修建的金字塔,一眼之间就高达几丈,也就是说,仿佛有什么神力在帮助,可以让一座金字塔短时间内拔地而起。”
  “沙漠之中的金字塔?”
  大禹王更诧异了:“你说那座废弃的金字塔?”
  “废弃的?我们明明看到上万劳工在那里连夜赶造修建……”
  “天啦!”
  大禹王面如土色。
  “你们到底看到什么了?”
  “我们看到有上万劳工在沙漠里夜以继日的修建金字塔。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不过一两丈高,可仅仅是一个夜晚之后,那座金字塔就变成了七八丈高……”
  大禹王瞪大眼睛。
  吴所谓情知有异。
  大禹王缓缓地:“那是一座早已废弃的金字塔。因为才开工不久,大旱就来了,而且中途出了一次事故,死了上万劳工,所以,本王就下令废弃了那座金字塔,永远封存,不再开工,以免浪费人力物力,也减少民众死伤……”
  吴所谓和玄王脸上的表情简直无法描述。
  他们和姬满躲在沙堆后面,明明亲眼看到一队劳工在不停地干活,甚至为了躲避那些监工,还不敢走出去。
  可现在,大禹王居然说,那是一座早已废弃的地基。
  可是,众人看到的那么多劳工又是哪里来的?是死人吗?
  吴所谓骇然:“我们不但看到了上万劳工在干活,而且,还看到了一名法老王一般的女王在此巡视,最初,我还以为我见到的是埃及女王……不对啊,我们不但看到了埃及女王,还看到了大总管,就是他派人到那里抓住我们,我们才能被带进王宫……”
  “这不可能!大总管只是按照指示派人一路寻找你们。”
  大禹王斩钉截铁:“大总管从来没有看到什么干活的劳工,也没有看到什么类似女王的人物。”
  吴所谓惊呆了。
  玄王也惊呆了。
  在房间里,抓走姬满的是一群人。
  在沙漠里,女王,劳工,又是一群人。
  甚至大总管。
  他忽然觉得,要么是大总管在撒谎。
  要么,在这片土地上,同时有两群人在活动。
  大禹王忽然紧张起来:“小娃儿,你真的看到上万劳工在修金字塔?”
  吴所谓还没回答,玄王立即道:“我也看到了。我们的朋友姬满也看到了。千真万确有上万劳工在修金字塔。”
  “他们长什么样子?”


第1190章 大禹王的危机(六)
  “隔得太远,看不清楚,只是他们都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好像是被高温和劳役折磨得不成人样了!”
  大禹王厉声道:“你们肯定?”
  二人一起点头。
  “你们还记得地点吗?”
  “记得。”
  “马上随本王去看看。”
  一队侍卫开路,单峰骆驼奔跑的速度比马还快。
  以前,吴所谓以为那片沙漠距离王城十几公里,但真的跑起来,才发现有好几十公里。
  一直到半夜,骆驼才停下来。
  前面,茫茫一片。
  夜色下的沙漠很安静,沙海,就像早已死去多时。
  虽然气温不高,但是,空气十分干燥,好像这茫茫无际的世界里,一切属于水分的东西已经彻底被蒸发光了,留下的是一个彻底真空的死亡状态。
  天地之间,也没有任何活口。
  别说飞鸟走兽,连一颗活着的野草都找不到。
  吴所谓却死死盯着远处那座孤零零的废弃金字塔。
  根本不是七八丈高。
  只有两三丈高。
  也没有任何加班加点的劳役,更没有任何点燃的火把。
  他忽然大叫:“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他一马当先,冲了过去。
  近了,废弃的金字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