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小林对自家,那真心是不错。自己这看电话的工作,都是人家小印说了话的。毕竟电话是人家弄来的,领导给了面子。
    这人情可不算小了。听说过年所里还能给自己涨一次工资。就自己的工资,省着用,就够一家人的日常开销了。这人情可不小。
    别的忙帮不上,这种吵架扯皮的事,她怕过谁?
    果然,那边就气虚了。
    红姐就在林雨桐耳边嘀咕,“你说我一直说你傻,家里的东西都看不住,由着大家用。没想到关键的时候,这平时的好名声顶了大用了。”
    林雨桐心里就笑,要是自家真是那种面瓜,还不是由着人欺负。
    上面把自家的名字摆上去,未必不是看在老爷子的面子上。但自己跟四爷要不是自身条件硬气,领导也不敢往出提。
    就像是苏杭说的,他们俩先是干部身份,然后又是业务骨干。学历高,又是双职工。这本身就够条件了。唯一的短板就是资历浅
    这不也想办法弥补了吗?
    苏杭就站起来,笑道:“我说一句公道话,小印和小林的自身条件,分一套两居室,这个应该没有异议。但考虑到这两位同志对大家伙的贡献,是不是能请各位领导考虑一下,酌情分一套三居室给他们。咱们说一句不怎么好听的功利话,光是冰箱和洗衣机的一千多块钱,人家也够买三十平的单间了。如今,多给人家一个房间的面积,这不是应当应分的吗?咱们不能打击年轻人为所里做贡献的积极性吧。”
    这话一落下,马上有很多人开始响应。就算不怎么赞同的,也不好开口。你得了人家好处,就不能翻脸不认人吧。毕竟一点不顾脸面的,还真是不多。
    更有一些脑子转得快的人一听,马上打起了小算盘。要真是他们分了三居室,那么这二居室不就少了一个竞争的人了吗?反正,三居室跟自家又没有关系,占就占去呗。反正占的都是领导的资源。跟大家伙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嘛。
    结果,如此一个提议,反对的倒基本没有。
    张所长心里一叹,这有心眼的人跟没心眼的人的差别。
    瞧瞧,大家都一致通过了,领导还能说什么?不同意的话岂不是证明有私心。
    况且,他们又都不是笨人,原本就预留一套,就是看着上面那位老爷子的面子的。如果上面说话了,所里还能硬抗着?结果,人家多机灵啊。并不用他们为难,就把事情办了。他们只要顺着民意就好。
    于是一锤定音,四爷和林雨桐能分到一个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房子。
    这个时代的房子,可没有什么公摊的面积。说是多大,实际的居住面积就是多大。
    不过,像是云师傅,蒋师傅这样的,都是研究所的大拿。也顺利的分到了三居室。
    云师傅当然高兴。三居室的房子,将来云帆结婚,生孩子,这屋子都够住了。
    蒋师傅却发愁了。因为儿女多,这房子其实还是不够分的。叫哪个子女跟自己住到新家,就成了个问题。
    而何田,因为丈夫在文革中去世了,后来平反了。但到底是人没了。作为补偿,所里分给了她一套二居室的。
    别人还没说什么呢,周平就跳起来。
    “凭什么?我们家张革新跟她的资历一样,工龄一样,学历一样。凭什么她能分到,我们就分不到。”
    何田哪里是肯吃亏的人,马上就道:“你是谁?今儿是职工大会,你是干什么的?是所里的职工吗?那我怎么不知道。你问我凭什么,我都懒得回答你。这不是明摆着吗?我们家那位,就是死了,那也是所里的研究员。你虽然活着,可你是什么?跟咱们所里有什么关系?你问问你们家张革新,我们家那位死人,曾经是不是为这所里做过贡献。”
    在专业领域,那位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只要在研究所呆的时间长的人,都知道。所以,给何田分这套房子,大部分的人不会说什么。
    周平还真就没资格在这里说话。因为她确实不是厂里的职工。只能算是家属。
    职工有发言的权力,家属却没有。
    红姐就笑道:“这里又不是菜市场,谁都能来这里说话了?”
    张革新这才拉着周平,“行了,你别闹了。不难为情啊。”
    第381章 那个年月(110)三更
    “你拉我干什么?”周平暴躁的道,“别人的家属都能安置工作,就我的工作,所里一直没有给解决。咱们体谅所里的难处,也不争不抢的。如今,却反而因为我不是所里的职工,就不给我们家分房子,还忽视了我们家张革新为厂里做出的贡献。”她一把推开拉扯她的张革新,“哪怕是出于补偿,也该有我们的房子。这些年,我没有工作,这也是所里造成的。如果我有工作,光是这些年我的工资攒起来,也能在附近的村里买一间小院子了。”说着,她就从人群中挤了出去,“我们住的屋子,是背阴的。潮湿的就不能住人。我们俩都这么大的年纪了,都不敢要孩子。就是因为这样的居住条件不敢生。要么,所里分给我们房子,要么,所里补偿我一份工作。这才叫公平。”
    还真是没有笨蛋啊。
    周平在这个时候发难,时机掌握的可真好。
    所里的领导最怕的就是分房子闹出幺蛾子。为了不叫周平闹事,八成还是会考虑这个建议的。
    领导们在上面嘀咕了半天,最后,将周平安排到了所里的食堂。
    胖婶都能气炸了。
    她最开始也想进食堂的。跟自家老李两个在食堂,家里基本就不用开火了。一家人的嚼用,都能省出来。
    可对于家属来说,谁不知道食堂是一个肥差。当时争抢的人多了去了。自己到底是没轮上。这会子可叫周平捡了便宜了。
    房子的名单是有了,但是吧,房子还在图纸上。
    等到交付使用,得在明年的秋天。
    也就是还有大半年要在筒子楼里。
    林雨桐跟四爷挽着胳膊,从大会议室出来。外面的雪这会子下的正大。
    两人都缩了缩脖子,随着人群往外走。
    时不时的听着众人发泄着心中的不满。
    能分到房子的人,十分之一都不到。下次分房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家当然有怨气。
    回到家里,四个孩子正在看电视。
    电视里演的是霍元甲。四爷也很爱看。
    “已经开了?”四爷赶紧将大衣脱了,换了脱鞋就坐过去,一本正经的陪着孩子一起看电视。
    林雨桐:“……”好吧,她早该习惯四爷这样旺盛的精力。
    才刚换好衣服,苏杭和红姐,胖婶和老李都来了。各自搬着小板凳,过来看电视。他们家里也各自都有电视。但是九寸和十二寸的黑白电视,真的不能跟眼前这个十八寸大彩电相提并论。
    只要看习惯了大彩电,那个小电视就根本没法子看的。
    尤其是这么精彩的武打片,还是要在彩电上看才过瘾。
    林雨桐拿了瓜子橘子出来,放在茶几上,谁想吃谁取。这么大点的客厅,坐了六个大人四哥孩子,已经挤的下不去脚了。
    倒是还有人想来看电视,但就是没地方了站了。
    雨生跟震生两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摸摸的给林大哥打了个电话,说事找小舅舅。
    结果林雨亭忙的跟什么似的给回了电话。这俩小子却问林雨亭能不能弄到录像机。
    等林雨亭搬着录像机过来的时候,林雨桐才知道。
    林雨亭怕四爷和林雨桐骂孩子,就赶紧道:“他们不说我也打算给孩子们送来。你们是不知道,咱们院里,有几个小伙子,弄了个录像机在家里放。进去看的人得交费。一人看一场,是二毛钱。小伟这熊孩子,竟是偷了大嫂的钱,跑去看录像了。把大哥大嫂气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一寻思,就买了几台,大家分一分,叫孩子在家里看。也省的他们到外面跟人家学坏了。那些王八蛋,什么片子都敢拿来给孩子看。不就是花点钱吗?有这条件,干什么非得叫孩子跟着那些人混着往坏了学。”
    林雨桐就白了一眼道:“大哥大嫂估计这会子也烦,家里都快成了录像厅了吧。”
    林雨亭呵呵的笑,“大嫂恨不能在门口也开始收费。但是都是一个厂里的人,怎么拦啊。一部片子有些人来回看几遍,晚上十二点了都不叫歇。”他说着,就小声道:“没事,我进来的时候,就注意了,没人知道我带着什么来的。实在不行,就把电视给孩子们搬到屋里去。由着他们没事的时候关着门看。”
    胡说!
    那他们一天到晚还干不干正经事了?
    林雨亭哈哈直笑,“不过爸妈这次是有营生了。家里都是一群退休的老头老太太,一屋子人边看录像,边说话聊天。至少心情好了。”
    算是从林二姐离婚的事上走了出来了。这个时候离婚,被人看成是丢人的事,连家里的父母都觉得没脸见人。
    林雨桐看着林雨亭忙活,伸手试了一下这个录像机,拿起来才知道,这玩意太沉手了。
    将电视搬开,先把录像机放上去,然后把电视放在录像机的上面。这样节省空间。
    林雨桐看了半天,居然发现自己不会用这玩意。看电影都是在网上看的,点开就能看。这种科技,对于林雨桐来说太古老了。
    四爷拍了拍林雨桐,“让开,我来。”
    林雨桐就看见四爷三两下的,给收拾好了。电视上出现了画面,虽然画面的质感不好。
    林雨亭还在一边说风凉话,“三姐,你还是大学生呢。咱妈现在玩这个都玩的挺溜的。你再这样,可就被时代淘汰了。”
    林雨桐:“……”去你的被时代淘汰。
    这次林雨桐和四爷吸取上次的教训,十分的低调。除了少数亲近的人家,没人知道自家有一个录像机。
    但就是这样,一到周末,家里还是很热闹。连云师傅和何田,偶尔也会来看一会。
    这直接导致了孩子放寒假,不想回京城了。
    老爷子年前其实挺忙的。下部队走访,给基层拜早年。陪着孩子的时候不多。
    见孩子不乐意回去,他也没勉强。
    于是,白天四爷和林雨桐上班了,家里就是四个孩子的天下。
    零食水果好吃的,家里不缺。外面又冷的慌。还不如窝在家里看录像呢。
    为了舒服,四个人将茶几挪开,给地上铺上毯子。然后脱了鞋躺在上面。到了饭点,林雨桐和四爷回来之前,又赶紧收拾起来。
    林雨桐对他们过寒假这种模式十分不满意。
    四爷就笑道:“新鲜劲过了就好了。”
    以前教弘晖弘昀他们玩色子,玩各种能令人玩物丧志的东西。不都走出来,没沉迷进去吗。
    “没事,我看着呢。出不了岔子。”四爷低声安慰。
    话虽是这么说,但四爷还是辗转了半晚上。像是要下什么艰难的决定一样。
    从第二天的早上,四爷突然就改变了作息时间。早上五点起床,就去叫四个孩子,“都起来,跑步了。”
    林雨桐也跟着起身。两人带着孩子踏着雪,小跑了半个小时。
    回来才又梳洗做饭。四爷给孩子布置了功课,“从八点到十点,是完成作业的时间。十点到十二点,够看一部电影了。然后你们帮着择菜洗菜,从今天开始,吃完饭的碗筷,得由你们洗。一人一天。江淮你不许帮忙。收拾完,就差不多两点了。然后你们就去午睡,四点起床。再做两小时的作业。剩下的时间,自由支配。但是晚上八点,必须上床睡觉。”
    林雨桐在厨房忙活,听着外面的声音,她没有说话。
    对于四爷叫孩子自己动手做家务的事,还真是有点没想到。
    不管碗洗的干不干净,总归得一步一步慢慢来。差不多家里的碗天天都有被打碎的。林雨桐和四爷还专门托李师傅买了一大摞粗瓷碗。
    胖婶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就道:“何必逼孩子呢。孩子大了,不用教就自己学会了。现在你们看看,这碗和碟子都糟蹋了多少了。知道你们年底的时候特别忙,要赶任务。你们说一声,我过去搭把手不就完了吗?”
    这不是搭把手的事。
    就是天天换新碗,也得坚持。
    等晚上孩子睡下,林雨桐悄悄的将自做的药膏给孩子们涂在手上,怕手长得粗糙了。
    江淮今年入了冬,脸上手上脚上的冻疮又起来了。林雨桐只得重新给这孩子配药。这个冬天护的好了,明年就不再犯了。
    “还是心疼了吧。”四爷见林雨桐轻手轻脚的进来,就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