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清穿故事(152)四更
    八福晋的葬礼简单到了极致。
    雅尔江阿对八福晋的死,心里有些歉意。他只是叫人看住了老八,却没有催促他。总得等他办完了八福晋的丧事。
    八爷家的大格格和弘旺还小,跪在灵堂前抽抽搭搭的哭。
    八爷穿着一身素服,站在灵堂前。一夜之间,他的头上有了白发。
    棺椁里躺着的人已经看不清容貌。想必到了九泉之下相见也不相识了。她这么一个爱美的人,心里该怎么难过呢?八爷的手搭在棺椁上,“你答应过额娘,不管发生什么,你都会陪着我的。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
    眼泪从昨天,就没断过。完全控制不住。
    他一直觉得,福晋就是他身上的一部分,他不死,她就会永远追随。
    可现在才知道,世事无绝对,长在身上的东西,就这么说脱落,就脱落了。
    她死前,一定是痛苦的,绝望的。
    可自己心痛的也如同割掉了身上最宝贵的东西,疼的撕心裂肺,疼的痛不欲生。
    从此,再没有人喊着自己‘胤禩’喊的那般的婉转动听了。再没有人半夜在灯下等着自己,只为了能一起入睡。再没有人为自己操劳奔波,不计代价。
    他眼前一黑,慢慢的向下倒去。仿佛又看见那个站在梅花树下的女人,慢慢的朝自己走来。她抿着嘴笑,看着自己的眼神还是那般的灼热。那羞红的脸,比那盛开的红梅还好看。
    八爷病了,病的很重。但雅尔江阿在八福晋的葬礼之后,不敢耽搁,还是将八爷送走了。
    府里只剩下了旧仆和三个小主子。
    不久以后,听说八爷府来了一位带着面纱的丑陋嬷嬷,受八爷之托,照料三个孩子。
    林雨桐知道后,也就一叹。再没管过。这个女人应该就是年氏了。
    八福晋用她的死叫八爷永远记住了她。刻骨铭心,永世不敢忘。
    那天她进宫,是想给养在她身边的大格格求个恩典的。知道宫里不会收大格格,她想给大格格求个县君的封号。县主都不敢奢望,那是亲王庶女才有的封号。
    林雨桐叫身边的人记着,等到大格格嫁人的时候,给她一个恩典也未尝不可。那时候时过境迁了,反倒不那么惹眼了。
    雅尔江阿这个差事办得并不好,但四爷却没有难为他。只打发他去接替了十四,去养鸡鸭了。
    可外面不知道详情的,还以为是雅尔江阿因为这事,而被万岁爷给罚了,所以才撤了他宗令的差事。
    这下刚好。连雅尔江阿自己都很满意。毕竟自己做过的事情,他一点都不想拿到台面上说。
    而这个宗令,四爷交给三爷。反正都是宗室里婚丧嫁娶,婆婆妈妈的事。三爷管着,以他的脾气,刚刚好。
    对三爷来说,这绝对算的上是意外之喜。
    而十四也终于不用耗着了。不管有没有差事,不养鸡鸭就是好事。哪怕将来推广开,是天大的功德,他也不要。
    简直太受罪。光是那份寂寞就叫人受不了啊。满皇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弄得他最近都有点想念被弘昭作弄的日子了。至少有鲜活气不是。
    四爷对十四的安排让他满意的同时,又有些憋屈。
    “……不是叫你领兵的。你只看好年羹尧就好。”四爷低声交代,“这个奴才,桀骜不逊,还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好色。但轻重他还分得清。误不了事。”
    十四点点头,“我记下了。”
    “你放心,他不会跟你玩心眼,因为在他心里,你还不足以叫他对你那么重视。”四爷继续给十四插刀,“如此也正好,他大意了,你才能放得开手脚。”
    十四听了一肚子年羹尧不是东西的话,才回了府。
    这老四当了皇上以后,越发的难以捉摸了。明知道这人不好,但还是顶在前面用。
    回来在书房里掂量了半晚上,才大概揣摩出点意思。这是叫年羹尧在前面打仗,自己在后面搜集他的黑材料。他不蹦跶便罢了,一旦敢蹦跶,立马就能拿下。而自己在军中又是主帅,只要自己不倒,就算阵前拿下年羹尧,都出不了乱子。
    大概领会了自家这亲哥的意思。心里的憋屈也就去了。至少万岁爷还是信任自己的。这就行了。
    十三爷和弘晖负责大军的粮草,后来干脆连弘昀和弘时也一起喊个过去帮忙。
    等过了端午,这大军才算是出发了。
    前一晚上,十四福晋拉着十四叮咛:“这一去没有个一两年大概都回不来。你可忍着点。这孝期没过呢。往常在家里干点偷偷摸摸的勾当,也没人说什么。到了外面,盯着爷的人可就多了。再说,那也是军营里。真要给军帐里藏个美人什么的,爷这辈子算是完了。”“你烦不烦啊。不担心爷上战场丢了命。净说些没用的。”十四嫌弃的道。离了你,我才过的好呢。搁家里,全叫这个女人给坑了。
    十四福晋到底闭了嘴,放这么个人出去,一百二十个不放心。
    等真的大军出发的那天,四爷叫十三和弘晖代表他出城去送了。
    而弘昭还专门跟四爷和林雨桐说了一声,要出城去送他十四叔了。弘晖是公事,也不好带他。四爷只嘱咐了伺候的人,才放他出去。
    十四见到弘昭眼泪汪汪的还有些感动。
    “早点回去。”十四对弘昭道:“等十四叔回来给你带好玩的。”
    弘昭吸吸鼻子,将一个匣子给十四,“我亲手做的,送给十四叔。”
    十四伸手接过来,“行了,回去。”又叮嘱跟出来的人,“都小心伺候。出了差错仔细你们的皮。”
    等告了别,十四骑在马上一路往前走,心礼还想着,这小子比自家的小子可有良心多了,还记挂着他这个十四说。
    他把匣子摸出来,顺手就打开。想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玩意?
    结果匣子刚一打开,一只青蛙就‘呱’的一声给蹦出来了。吓了十四连匣子一块扔了。也没看清楚这小子在匣子里动了什么手脚,这青蛙在匣子里怎么就不叫呢。
    连身边的人也跟着笑起来。
    十四就知道,他就不该对弘昭抱有幻想。
    天热开了。林雨桐这才知道为什么弘晖和弘昀会说,宫里的夏天不舒服了。
    要说不舒服,那是真的不舒服。空气的味道在早晚实在不好闻。一圈一圈的宫墙绕着,风好似都透不过来一样。
    除了屋里,真的哪里都去不了。
    今年用的冰该是去年存下来的。但去年冬天该存冰的时候,正是先帝办丧事的时候。难免就有了纰漏,今年明显不足。再加上今年各府的小主子都在宫里,委屈了谁也不好。
    九爷管着内务府,能愁死。
    本来想叫各家都送点冰来,孩子们的冰,各家出。还有宫里的额娘们也是。如此一来,就省下了大头。
    宫里存的这些,够皇上皇后,太皇太后,太后,还有皇子皇女。最多再加上理亲王那边。
    因为郑家庄根本就没有存冰。提起这个,九爷就想骂十四,当时是他督造的,这点事他都想不到。
    可连宫里都没存下冰,各家哪家又不是忙着葬礼,谁又存下了不成。
    想从外面买。皇上肯定不答应。正筹措粮草军饷呢,那么多的人马,动辄是银子。皇上的内库都已经掏干净了。说实话,也拿不出银子了。
    也不知道是天热还是别的,九爷有些上火,牙疼。
    林雨桐也无可奈何。她也不敢拿什么硝石制冰的办法来卖弄。在唐朝时,人们就已经懂得硝石制冰了。还在水里加了糖售卖。更有弄成冰碎加水果的。后来马可波罗将这些记载在他的游记里,带了回去。后来,才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他们常吃的奶油,成了冰淇淋。
    她也最多就是叫人打出奶油来制成冰碗罢了。
    四爷对这个东西,还挺偏爱,他边吃边道:“咱们省着点,叫别委屈了郑家庄那边。”
    林雨桐应了,“要不然叫孩子们先回府去。”至少没有宫里这么热。
    四爷点点头,“也行,等过了中秋再回来。”
    那真是太好了。先松了一口气的是九爷。
    这段日子,可真是难为死他了。
    这些皇三代们离开了皇宫。其实林雨桐才觉得舒服了。谁也不愿意自己家常年的住着外人。
    但反过来想,这些孩子也不容易。难道他们就喜欢住在别人家了?
    都不容易。
    宫里是静下来了。可京城里却更热闹了。
    因为破天荒的,京城里时不时的会出现姑娘家骑着高头大马,在街上晃悠。
    还有那茶馆,戏楼。要真是碰上这些姑奶奶,可真是头大了。
    这些地方本就是三教九流汇聚的地方,就怕一个不小心,冲撞了这些姑奶奶们。
    这一日,十爷从一戏楼前过,就被哭着喊着的掌柜的拉进去了……
    第244章 清穿故事(153)五更
    要是一般的戏楼,这掌柜的还真就不敢请十爷。他之所以有这个胆子,那是因为这个戏楼有两家王府的本钱。俩老王爷喜欢看戏,所以,才买了个戏楼。没事就来听听。算是打发时间。这在京城里又不是秘密。这些爷们往常听戏也在这里,算是给两位老王爷捧个场。在哪里乐呵不是乐呵啊。但也不是说,这里除了皇亲贵戚就不接待别人的了。
    听戏嘛!它图的就是个热闹。所以,平日里,达官贵人,富贾商家,平头百姓,给的起银子的您就里面请。说起来,这里还真有些鱼龙混杂。
    因此,十爷算是跟这家的掌柜熟悉。人家恨不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出来,能不管吗?
    他也真是想见识见识,这京城又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了。要不然没这胆子啊。毕竟,就是他们这些爷来了,都得给两分脸面。
    这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要不是知道弘昀弘时忙着呢,弘昭和弘暄还小。他都以为是那几位皇阿哥闹事呢。当然了,他没想着是弘晖,那孩子不干着没谱的事。
    甚至是怀疑这写坏小子们从宫里出来了,不安分了起来。
    可等进了戏楼,他就愣住了。当堂站着三个姑娘,一个手里拎着根鞭子。站在中间这个一身浅绿骑马装的姑娘,他熟啊!这不是九哥家的大格格吗?
    那么另两个能跟她站一起,就都是自家的姑娘了。毕竟侄女太多,平时都在后宅,见肯定是见过的。但是这个孩子一天一个样,猛地对不上号也是有的。
    三个孩子倒是马上收起了鞭子,对着十爷就行礼,“十叔!”
    得!孩子都认识自己。那就没错了,肯定是自家的小姑奶奶了。
    “你们三个怎么溜达到这儿了?”十爷就笑了,“叫十叔瞧瞧,谁欺负你们了?这就动上鞭子了。”
    九爷家的大格格伊尔哈指着缩在一边的几个少年,“就是他们。”
    这几个人,都是十五六岁大,看穿着出身都不错。几人赶紧给十爷见了礼。这才知道这次真是惹到姑奶奶呢。
    十爷摆摆手,也没在意,小孩子玩过家家,谁还当真啊。再说,看见几人身上还有鞭痕,肯定是几个姑奶奶把人给打了。
    “他们这是为了什么打起来了?”十爷小声的问掌柜的。
    掌柜的都想哭了。能为了什么,不过是一出戏罢了。
    原来这是今年戏班子新排出来的戏。说的是,一个李文山的秀才,家贫。因为没钱给家里的老母亲买药,就去在庙门口卖字画。结果,一个财主家的小姐就看中了他的字画,细问下,才知道他是为了母亲买药凑银子。于是觉得这是个有才情又孝顺的人。回头就告诉了自家爹娘,要借给这个秀才银子。老财主见了秀才,也十分喜欢,觉得这秀才有前途,就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于是,两人喜结连理,男有才女有貌。后来,女子变卖了自己的嫁妆,供秀才念书科举。秀才去了京城,这一去就是三年没有消息。小姐在家里伺候婆母,操劳家事,日渐憔悴。而这李文山也终于高中状元。并且被公主选中,要他做驸马。可这李文山却是不答应,说是虽然十分的爱慕公主,恨不能跟公主天长地久,但怎奈家里已经有了贤妻。于是,这公主就觉得李文山有情有义,愿意两女共侍一夫。那原配的富家小姐更是贤惠,得知之后,主动让出正妻之位。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郎君。主动在老家伺候婆婆。叫公主跟自家相公相亲相爱。于是结局是花好月圆。
    十爷听了,也觉得这戏没什么啊?总比那满世界的陈世美强。这李文山还是不错的嘛。
    这戏怎么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