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敛财人生[综]- 第20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o了!

    这广告先是在省台放的,至于国家级别的,现在还没这个实力。

    到了新厂了,那一切都得不一样。首先是引进电脑。这个办公的时候要用的,到底是方便。然后再就是招聘!

    四爷要找的就是那种能独当一面的人,平时的经营有他负责就行,关键是得把自己和桐桐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他们把把关,指导了方向,具体有人去操作就行。别整的自家累死累活的,顾了厂里顾不了家。便是厂里的事好处理,但有时候人不在就是不行,得陪绑自己的时间。

    可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真有能耐的,人家扑腾点什么不比给人家打工赚的多。

    这段时间,天公作美。搬迁厂子这么大的事情,一点雨也没见。等到了什么都忙的差不多了,雨就下来了。秋雨连绵,一下来就没完。天气也变的阴冷阴冷的。早早的给孩子们把羽绒服都翻出来,早上四爷开车先送孩子,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看着他们进去才罢休。

    按说这也到了试供暖的时候了,今年却迟迟没有动静。

    厂子都是自己供暖的,锅炉就在厂区里。可今年厂里说连煤钱都拿不出来。好些人家就找呢,说实在不行,那就收暖气费嘛。家家户户的都收一点,财政再想办法补贴一点,好歹过了这个冬再说。

    可惜,愿意交钱的是少部分,大部分家人就是摇头,没钱。如今这里面有买断工龄的,也有如今还没有跟厂里达成一致的,这处理起来就很麻烦了。

    那这可怎么办?

    难不成今年不供暖了?

    不管供暖不供暖的,人扛不住了,就得准备起来。先去买电褥子,给老两口还有丽君也捎带上,几个孩子都是单人的,一个床铺一个电褥子。如今最不值钱的就是棉花布匹,找熟人在二厂三厂买了不少,搁在家里都缝制成被子,十斤的棉花被子,一人换一床新的。

    都过了十一月半了,还不见供暖。

    四爷估摸着今年要凉,于是又准备炉子,给老人家那边也定做了一个大铁皮炉子,专门买了一大卡车的煤,就卸在老赖的院子里,隔上两天,从那边扛上大半袋子回来烧。这得亏是住在一楼,大铁皮的烟囱从每个房间绕一圈之后,从窗户的玻璃上钻的眼就通出去了。可老两口住四楼,很不方便。好些人都在户外晾晒衣服,悬空挂着。这伸出去的烟囱流出来的那个烟油,掉下来把人家的衣服再弄脏了。

    于是,四爷愣是想法子,把烟囱伸出去一米五上下,地方高,烟囱长,然后风一抽,炉子特别旺。如果不关房间门,每个房间的不冷。赶不上暖气吧,但也不受冻。

    每天家里倒出去的煤渣滓,很快就不见了。自家的炉子是开着的,只要人在家,就一个劲的烘屋子,如此就导致了家里的倒出去的煤渣燃烧的并不充分。有些人就把煤渣捡回去,用筛子再过一遍,然后倒进自家的炉子还能烧。

    可这不是祸不单行吗?

    天冷了,都用上炉子了。大多数都是蜂窝炉子,叫屋里有个温度就算了。这可楼上不比平房,用炉子特别操心。落雪的那个早上,小区里三家中了煤毒。其中就有李老太太和那两个孩子。还有另外两家!李老太太和孩子倒是没事,得亏了楼上有个跟李家外孙一个班的孩子,上学的时候习惯的叫那孩子一块上学,结果喊了半天不见动静,楼上的大人听见了赶紧下来,拍了门不见动静,就赶紧多叫了几个人把门锁给砸了进去,果然是老人孩子都昏迷不醒了。把人送到职工医院,抢救及时,没出大事。

    可另外两家就不那么走远了,年轻人火气大,心疼老人,心说晚上把炉子放到老人屋里,结果这下好了,年轻人起来的早都急着去上班去了,想着老人还没起,也没管,等到中午回来的时候坏菜了,人早凉了。

    这如何肯干休!

    怪谁?

    就怪厂里!就怪厂领导!

    要是通暖气不是什么事也没有了!偏这两家当初是答应了说交暖气费的,可有人不乐意交,厂领导也不说做工作,钱交不齐就不管。如今人死了,出了这样的意外了。人心里气不平啊!

    人装殓了放进棺材里,堵到葛秋成家门口,逼着他:这事得给我们一个说法!

    葛秋成也委屈:“没钱我上哪给你们变出烧暖气的碳去,这不是无理取闹吗?”趁着晚上没人的时候,人家溜了。跑到京城去了,说是去看朋友去了。

    人家两口子就一个独生的闺女,招赘了女婿之后,前两年见厂子的效益不好,把女婿先放在厂保卫科,然后派出所不是要往这边派警力,添一个警卫室吗?又把女婿放在那地方过度了一下,去年人家就调到区公安局去了,不在厂里呆了。葛秋成带着老婆一走,你们堵门也没用了!

    又去找工作组,最后工作组出面,补偿了一部分丧葬费,然后送火葬场把人安葬了。

    至于说暖气的事,还是那两个字——没钱!

    第1379章 烟火人间(13)三合一

    没钱通暖气的可不止是厂区,学校也是一样。饶是纺织中学这个省重点,也一样。学校的暖气是跟附近的厂区连在一起的,要是没了就都没有了。所以大冬天的去学校上学,当真是受罪。在外面给买了那种毛手套,五个手指分开的,只有半截。不写字的时候可以把上面那一个小盖子放下来然后手指套进去。但是这个也没用的,手一样冻的冰凉,恨不能把手塞进衣兜里,或者干脆把衣服撩起来,把手搁在肚皮上暖一暖。

    老太太给几个孩子做了棉手套,带在毛手套的外面,可在学校少有不需要动笔的时候。上课要记笔记,自习要写作业。关键是每天放学,还得留校抄一两个小时的习题。原来老师说收资料费,给大家印资料。但是无奈,一半学生都交不起钱,老师收了一个月,钱也没收齐,干脆就算了,钱也退回来了。但是题还得做。怎么办呢?叫字写的好的学生上去,拿着老师的参考书,用粉笔将题抄在黑板上,大家不做,都先抄题,然后晚上回去做。

    林雨桐见孩子们可怜,每天得留校两个小时,弄的家教的课都没办法上,感觉太耽搁事,之前叫孩子把老师的参考书名都记下来,然后咱自己去书店买还不成吗?

    可还真不成。

    因为这个事,学校相当于加了晚自习了。不是说你想不去上就不去上的。班里多了一本资料书,老师就说,前后两个黑板,刚好,一个在前面黑板上抄一到第八大题,从第九题往后,另一个去抄,在后黑板上。

    然后因唯和因何就这么着,成了抄题员一枚。

    在下面自己的本子上写字,这手还能停下来暖一暖,可在上面写字,写粉笔字本来就慢,下面抄题的有写字快的同学很快就赶上来,所以,连个暖手的空档都没有。没几天,孩子的手上就长了冻疮。

    尤其是因何,老师叫她去抄,她就去。因唯是故意抄的慢,然后老师一看不行,叫她先把书给别人,叫另外的学生去抄,所以,她反倒除了小手指上有一点冻疮的迹象,别的指头是没有的。

    因唯气的就说:“我姐就是太老实了!你把书给老师,谁爱抄谁抄去!你自己坐在下面暖着手背个单词不行吗?”

    因何就道:“老师说抄一遍题没坏处,就当是多审题了。”

    笨!说什么就信什么!我宁愿拿着题念三遍,也不愿意跟傻子似站在上面抄。林雨桐一看这不是办法,第二天干脆就去给因何的老师请假了,只说孩子病了,是坚持上课呢。晚上回去要挂针的。

    至于什么时候不挂针,到时候再说吧。

    真的!对孩子的老师撒谎还是头一次。但你总不能说我们家给全班的学生买资料书吧。偶尔赞助一下学校班级的活动没问题,但这么着,这往后还成了成例了。

    铁定是不成的。

    这么心疼孩子的也不是林雨桐一个人,把因何带回来三天之后,很多家长都开始找各种的借口晚上叫孩子回家。估摸着也都是自家在外面给孩子买了资料书的,如此孩子不受罪,还节省时间。初三了,时间多要紧啊!

    等大部分孩子手里有了书了,那剩下的孩子要是不买,你们下去自己借书抄去,这才把孩子给解放了。

    紧跟着学校又收旧书,或是纸箱子之类的东西,一人得要十斤,收起来卖了废品,然后要给班里买炉子买碳。自家四个孩子呢,这就得四十斤,家里没有,我总不能去废品收购站反买吧。

    关键是也没这个时间折腾!没办法了,四爷干脆给四孩子的班里都捐赠了两个大炉子和烟囱若干,然后又贡献了一车的碳。跟人家老师说:“烧吧!烧完了给我打电话,我再叫人给送来。”

    人家老师笑的跟弥勒佛似的,拉着四爷亲热的不得了。

    好处就是自家的孩子都坐到炉子边上了。伸出脚,脚就能搭在炉子下面的铁沿上,一点也不冻脚。这腿脚一暖和全身都暖和。相当于炉子是放在自家孩子的前面的。跟着的同桌就比较占便宜了。

    因唯回来笑的:“看她还得意?”

    这是说那个不愿意跟她坐一块的第二名小姑娘呢吧。

    因何就说:“你行了,多大点事?”

    她不是一个很爱计较的人。

    因唯撇嘴:“爸给咱们四个的班里每个班买了两个炉子,结果我们班只升了一个炉子在教室,那个炉子被老师弄到办公室去了。还有那碳,才几天,就下去那么多。教室里说是有炉子,其实也就坐在炉子跟前能暖和一点。别的地方还不是冻死人?”

    是说老师把碳都自己用了。

    因何倒是摇头:“我们班是两个炉子啊!每天都开着,教室里也暖和。”

    那是得看你碰上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吧。

    那这就不是四爷和林雨桐能管的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家的孩子没冻着就拉倒了。

    林雨桐也说因唯:“你得这么想,老师得早早的来,帮你们把炉子升起来。你也是升过炉子的,知道那个钢炭炉子不比蜂窝煤炉子……”蜂窝煤炉子是只有有一块没烧尽的煤球,引燃就行。但是钢炭炉子不是,升起来特别麻烦,烟熏火燎的。老师不得早起,早早的把炉子帮着点起来?晚上也能把炉子给封上的,但是这不是为了省碳吗?“老师也难!这要是别的老师或是领导开口了,说匀出一个炉子来,难道老师能不答应。都有难处的!如今就是这么个条件,教室里不冰就行了。”

    也只有这么安慰了,对着老师,还是叫孩子少些怨言的好。

    天实在冷,大不了去教室再穿暖和点这总行吧。正想着要不给孩子一人做一个羊羔皮的马甲呢,结果没两天,林大嫂上门了,问林雨桐:“因何和因唯的旧棉衣还有没有,棉鞋也行啊!给我收拾收拾,我带回去给艳艳穿。”

    林艳长的没自家这两个高,也稍微偏胖一些,可能赶上发育期了,越来越有朝林大嫂的体型发展的趋势了。那孩子去年的棉袄大概是穿不成了,自家这姐俩的估计是勉强能上身吧。

    如今亲戚家孩子相互穿小了的衣服,孩子们心里不舒服,但对于很多的大人来说,这压根就不叫事。

    人家要了,林雨桐就去翻出来了,其实衣服都是七八成新的,洗干净了叠好收拾的好好的。给收拾出来了好几件。林大嫂连俩孩子的旧毛衣也瞧上了:“穿不穿,不穿我带回去。”

    不穿吧。

    高领毛衣穿了一季之后,领子口有点松,而且开始起毛球了。其实俩孩子倒是不嫌弃,可如今不是孩子的大伯做服装生意吗?成本价的衣服,给丽君带了,顺便就给自家孩子捎带来了。质量不是很好,但好歹是新款。这新衣服都穿不过来,这旧的自然就不动了。之前因大姐还说,把这些旧毛衣什么的都给她,她拿去叫人家加工成垫子还是什么的,这还没顾得上呢,林大嫂要呢。

    那就拿去吧!反正旧物利用,怎么用不是用啊!

    等人走了,因缘就说:“我舅妈太抠门了。也不是没钱,干啥不给买新衣裳?”

    生活习惯的问题,一个人一个性子,爱咋咋去。

    林艳那孩子是在子弟学校借读的,每天从小区里也进进出出的。遇上的时候不多,但是偶尔会遇上。那孩子穿的也是牛仔裤,但是牛仔裤绷在身上紧的很,可能孩子长小肚子了,裤子前面的拉链拉不上,然后林大嫂给孩子拉链那块订了扣子,一排的颜色不一的口子,扣环是用布缝出来的,可长了,就是为了能扣住的。然后拉链的地方跟咧开嘴一样,强行的用那种办法给扣住,环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