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敛财人生[综]- 第19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家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还都是得脸的媳妇和大丫头,林雨桐也不拿她们当外人,就叫进来坐了。她歪在炕上,跟她们说话。外面的炉子上,熬着当归红枣汤。

    就这么着,愣是把这七天的热闹给晃过去了。

    她歇了七天,歇的满面红润的。可贾家,整整累了七天。咱要是在家待上一天的客,都觉得累的不行。还有句话叫做‘客走主人安’。可见这待客有多累。可贾家呢,上上下下,那么大的阵仗操劳了七天。

    本来说等这喧闹劲儿过去了,怎么着也得去贾家给人家主人道一声辛苦,虽然没人请他们来辛苦。反正礼数上得做到嘛。可想想人家累的很了,愣是又给拖了三天,觉得她们缓过劲来了,才上门的。

    王熙凤见了就说:“哎呦呦,看看这是谁来了。怪不得老太太太太都说这是个有福的人呢,可不真是。刚嫁过去,这女婿就案首、解元、会元、状元的往回考。如今也是个状元娘子了。这叫人想羡慕也羡慕不来。我最是不服的就是,凭什么她就是享福的命,我就是那劳碌的?她受用了七日,倒是害的我操劳了七日?这可怎么说的?”

    林雨桐连连见礼,“今儿就是要谢谢你来的。”说着,就跟贾母笑道,“今儿请老祖宗赏脸,我做东,借老祖宗的地方,咱自家的娘儿们,也热闹热闹。”

    王熙凤斜眼看她:“又得我去给你张罗不是?”

    “请了汇泉楼的厨子,他们的席面。一概不用咱们管。你只管坐着受用便是了。”今儿林雨桐也是可着银子的造,给贾家的爷儿们,贾家的旁支,有一家算一家,都有上好的席面送过去。她就说:“男人家出门,还能尝尝外面的菜色。只咱们在家里,等闲也出不去。就是出去了,又哪里能进馆子尝尝新鲜。这汇泉楼的菜,听说是老圣人都赞过的。咱们也在家里安生的坐着,尝上一回。”

    宝玉马上说好:“菜是极好的。只是那儿不及家里舒服自在。之前怎么没想着,叫人送回来呢。若是能给老太太太太尝尝,也是我的孝心了。”贾母特别赏脸,就说:“要么我说她是个有福人了。凤丫头是忙了这头忙那头,只她,想着怎么受用怎么来。”

    众人说着话,那边王熙凤得了空,拉了林雨桐却道:“你这哪里是上门谢我,分明就是要害我。这若是吃顺了嘴,今儿这个主子要个这菜,明儿那个主子要个那菜,我的乖乖,这得多少银子出去?”

    林雨桐斜眼看她:“你就当你家做出来的菜真比那馆子便宜了?”

    叫上下一盘剥,早比外面最好的菜都贵出好几个档次去。

    等晚上了,平儿才低声跟王熙凤说:“珩大奶奶说的有道理。”

    “我哪里不知道有道理?”王熙凤哼了一声:“可你就算是从外面采买了,家里这些人就贪的少了,还不是变着法儿的想着法子的从其他地方又掏银子,不管是这里的还是那里的,不都是一个老鼠洞的粮食,偷吧,偷完了就都清净了。如今想想,这高门大户的,还不如人家那小户人家好过日子呢。”

    平儿就道:“好糊涂的话。那小户人家,有几个跟珩大奶奶似的,这么一眨眼,这日子就过起来的?”

    王熙凤就叹气:“我也就是说说而已,当的什么真。”

    正说着话呢,周瑞家的来了,说是太太叫呢。

    王熙凤也这歪下了,又拾掇了起来去看看,这又怎么了?

    谁知道去了之后王夫人在抹眼泪,王熙凤唬了一跳:“这是怎么了?”

    王夫人忙道:“今儿忙忙叨叨的,也没顾上。刚才外面才来送信,说是一个姓夏的小太监来了,捎了信儿过来……”

    “可是大姐姐?”王熙凤眼睛一亮:“这两年信少的很了,如今这来了,是……”

    “在中宫。”王夫人抹了一把眼泪:“在中宫呢。”

    皇后身边。

    王熙凤咂摸过味儿来了:“中宫还无子呢?”

    皇后年纪不轻了,又没有儿子。若是在中宫伺候的好了,未尝没有机会。

    王夫人点点头,手里的佛珠一下紧似一下的转着,“你从账上,先支上两千两银子,那太监说明儿来取。先让捎进去,这有了银子,到底方便些。”

    王熙凤应着,回去想办法弄银子这事不提。

    且说林雨桐和四爷,把贾家这头应付过来,尘埃落定了,这才先叫人递了拜帖,然后登了林家的门。

    林家内宅是那位大姑娘林彤玉管家,一到二门,就见她带着黛玉亲亲热热的迎过来:“姐姐可来了!这些日子妹妹在家日日念叨。”

    黛玉在一边抿嘴笑:“姐夫中了状元,还没贺喜姐姐呢。”

    “不用贺喜,也知道妹妹为我高兴。”林雨桐说着,就拉着黛玉往里面去。又专门去拜见了那位刘姨娘。

    刘姨娘是林彤玉的生母,对杨哥儿自是视如己出。她自己没儿子,能养个儿子,那比养闺女都精心。她跟一般人家的妾不一样,在林家的地位那是没有正妻的名分,但有正妻的待遇。不管怎么样,养大俩孩子这是多大的功劳?林家谁敢薄待?

    黛玉没那么世故,纯碎是因为这位姨娘抚育子嗣有功,所以对她也极为客气。

    这姨娘也有意思,住在她的院子里,等闲也不出来。

    林雨桐见了礼,她不敢受,避开了。但这是态度的问题。

    因为这个事,林雨桐觉得林彤玉待她,亲近多了。今儿又没别的客人,三个人在一块说说话,过的也算是愉悦。

    而前面,林如海又提点四爷:“老圣人固然得敬着,但是圣上那里……万万不可马虎。这以后在老圣人和圣上之间,怎么平衡,你心里得有数。其实,我建议你外放。离京城远远的,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四爷没回答这个问题,只问他:“姨丈有什么打算。”

    林如海叹气:“在盐政上,那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回京呢,也是两难之地,难于周全。我想好了,如今这身体着实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便不如去清闲的衙门,消磨上几年。等杨哥儿出仕了,我便致仕。颐养天年,享享天伦之乐。”

    可四爷却没有外放的打算,但具体的想法,他却不便跟林如海说。

    论起亲,人家当然跟人家那个姓闻的女婿更亲了。

    拜访了一遍,算是把礼节走完了。

    前前后后的琐事忙活完,四爷就该去报道了。翰林院编修,得在书院熬上一年半载的。

    谁知道四爷上班去才一天,就有旨意下来了,是皇后的懿旨。给了林雨桐一个七品的孺人敕命。

    按说,还该有钱氏。给钱氏请封了,就不能给自己请封的。历来,都是先给母亲请封的。

    可四爷是回来之后才知道皇后的懿旨的,之前一点信儿也没得。更没有说主动请封这一码事。

    才是正七品的位子,封也只能封一个人。请封肯定是要请封的,但是给钱氏请封,本也应该。可这在京城,接了敕命,哪里有不入宫请安的道理?钱氏那糊涂的性子,敢放出门吗?

    因此,四爷还想着,要不先算了。不急着请封。桐桐也不是在乎那个的人。

    谁知道皇后来了这么一下子。

    钱氏那里就尴尬了。

    正说着呢,谁知道第二天又有旨意下来了。这次不是皇后下的懿旨,而是皇上给的圣旨。大致的意思是说,知道状元郎的父母双亲都是向道向佛之人,所以给了贾数一个道号‘端华道人’,也给了钱氏一个号,称‘华盖夫人’。又说,既然是出世之人,便不用诸多俗家的礼仪。

    意思是不用谢恩了,就这么着吧。

    可这不僧不俗的号,又是几个意思?

    林雨桐也不细想,大致就是皇上想赏点特别的。知道这边的情况,就量身定做的给了。相当于一个荣誉称号之类的东西。

    这事,贾数和钱氏能不去谢恩,四爷和林雨桐能不去吗?

    先去递了牌子,然后宫里出来人,说了第二天哪个时辰进来。

    四爷和林雨桐还不属于一个批次的。四爷要见皇上,早上就去。而林雨桐,得等到中午。

    进了宫,这没有特殊的待遇,就只能这么走着。

    原以为,这皇后的宫殿,即使不在皇宫的中轴线上,应该也不远才对。可结果呢,走的方向是朝东面去的。

    到了才知道,皇上和皇后如今是住在原来的东宫的。

    这地方也是够偏的。而且先太子在这里被圈禁了好些年了,宫殿也没有修缮。那个才死了,这个就搬进来了。哪怕知道住的是谁,可也没法夸一声这地方好。

    跟着太监嬷嬷进来,在门口就碰见一含笑站着的女官。一看见这女官的脸还有她眼里的热切,林雨桐心里就咯噔一下:这不是元春吗?她怎么在这里?

    元春对着林雨桐福身:“余孺人,请跟我来。”

    林雨桐还了一礼,也没言语,紧跟着她往里面走。身后的太监不远不近的跟着,元春回头看了两眼,才低声道:“妹妹莫怕,皇后是个极温和的人。”

    倒是先对着自己示好了。

    第1338章 重归来路(16)三合一

    元春的示好,非常的小心谨慎。说完也不等林雨桐说话,就快走了两步,跟林雨桐的距离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

    林雨桐微微回头,这才发现刚才说话的地方,正是拐角的位置,有海棠伸出枝丫来,将后面跟来的人视线刚好挡住。

    她意外的看了元春一眼。能在宫里出了那么多大事之后,还能走到如今。这元春就不是等闲人能比的。

    她要跟自己亲近表达善意,又怕在这样的地方,双方以这样的身份见面,她若是太亲热,又怕自己有多余的想法。于是,非常‘体贴’的给了自己选择的余地。

    是要跟她亲近,还是不要跟她亲近?选择权交到了自己的手上。

    可这皇后叫她出来迎接自己,那必是知道两人之间的关系的。而自己是个什么情况,又是因为什么缘由出现在贾家的,人家必然也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不管怎么说,余家三口人是投奔而来的,不管为了什么,余家都是靠着贾家在京城立足了。若是自己不认贾家的人,那自己成了什么人了?

    忘恩负义!

    一个得志便猖狂的人,又能给人留下多好的印象?

    元春处处妥帖,可她肯定也确信,自己不会把她的脸扔到地上踩。不管自己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或者,她也不在乎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只看怎么做能更好的维持关系,怎么做能给她带来实际的利益和便利。

    这点小九九当然也不算是错的。

    林雨桐还是没言语,她只跟着元春的脚步,然后走到了正殿,跨进了住进东宫后宫正院的……皇后。

    皇后的样子,不惊艳,就是温和可亲雍容的样子。林雨桐也不知道,她以前端坐在皇后的宝座上,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的。

    按照礼部的礼仪,谢了恩。然后被扶起来。

    皇后也不在正座上坐了,起身去一边的榻上,也叫林雨桐:“今儿得闲,正好跟你说说话。我是没去过北边的,你又是从北边来……”

    林雨桐就过去,顺着这个话题说起北边的事。从打小没有母亲,说到在老宅跟兄长相依为命。再说到兄长如何的艰难求学,又靠什么营生过日子。这里面难免就夹杂了一些类似于田里种的都是什么庄稼,一年能收多少,一斤糙米多少钱,一车柴碳多少银子。又说了这一尺布在北边能卖多少钱,可到了京城,才知道便宜了一半不止。

    皇后又问起了这中间这么大的差额的缘由。

    林雨桐不免顺嘴又说起了:“……本也是在宅子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这要不是旱灾逃了出来,也不知道这里面的缘由……”又说起了沿途的匪患。

    多数的问题都是点到即止,可皇后心里还是有了数了。

    这里面牵扯到的问题可绝对不是小问题。距离京城三日的地方竟然匪患横行。而地方官的奏折里却偏偏没有提到此事。来往的商户从这里面牟利,每年都不是小数目。

    官匪勾结,官商勾结,商匪勾结。

    越是想越是可怕。

    这要权有权,要银子有银子,要人手兵器有人手兵器,这要是酿成祸患了,就是泼天大祸。

    皇后慢慢的点头,又留了林雨桐吃了晌午饭,才又赏了一车的东西:“……家里要是不忙,只管叫人递牌子便是了。进来,咱们娘儿们一处说说话,你这孩子,我是极喜欢的。一天来这宫里请安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进来了不是战战兢兢,就是唯唯诺诺,想说几句家常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