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一说话,下面静了半分钟,才开始三三两两的讨论。
    各人有个人的小算盘。
    新规划的楼里,也有人不是很想住了。每月需要多交纳六块钱不算,其实地方未必就多宽敞。但是平房不同,一间六十平,多租一间,也就是一百二十平。平房的外面还能搭建个小厨房啥的,门前的地方,也是可以利用的。不过这……冬天不好取暖确实是个问题,但是平房可以盘炕,可以用火炉子,也未必一定得用碳,烧柴火也是可以的。
    这么一想,似乎又很划算。
    连这波人都动摇了,更不要说大部分的人了。
    厂里还有小青年早就结婚了,但厂里没给分房子的。厂里只做了登记,说是腾出来了就分,可真这么等着,也不知道到底要轮到啥时候。很多人干脆都不想了,直接在外面的民房租了人家的单间,一个月也得七八块钱呢。厂里这平房虽然配套都不带,但至少免费啊!而且属于基本人人都能分到的情况。他们就先乐意了。
    还有那手里宽裕的,都觉得自己建房也不错。胡乱的先盖起来,把地方占着,以后有条件再慢慢的盖呗。这可是完全属于自家的。想的远的人,又都打起了这个主意。
    庄婷婷想住带阳台的筒子楼,一个劲的撺掇钱思远:“赶紧问问金工,他家是自己盖还是怎么的?要是他们搬,咱们就有机会了。”
    你是傻还是呆!
    现在在城里有宅基地你知道有多难不?
    这个机会只怕就这一次,他瞪眼道:“少啰嗦,这事听我的。”
    然后庄婷婷就看着她家男人跟在金工后面蹭蹭蹭跑去登记自建房那一块了。她气的都快哭了:“人家两口子是啥工资啊,咱家是啥工资?我看你拿啥盖房?”
    钱思远写完就拉住四爷:“那根小黄鱼,我打算换了。你要是有门路,知道谁要换,直接出手吧……如今外面查的也紧……”
    卖去国营或者合资的金店,压根就卖不上价。黑市上买卖,价格至少能翻一番。
    但是去黑市,风险太大了。
    当然了,熟人之间牵线这种买卖,是最好做的。
    隔了两天,四爷悄悄的把钱给了钱思远了。
    那边的地皮也给划下来了。
    赵平多机灵啊,举一反三,从上面很要地皮。物资紧张,但是地皮随意。而且都是荒地,你想朝外给圈就圈呗。人家连他精心准备的那份不知道规划到哪一年的规划图,都没看!就直接说了:“你定数,我签字。”
    别总来缠着我了。
    事办的很利索,消息传出来,厂里都挺高兴的。这些人是不明白这些地皮意味着什么,只朴素的认为,这么大的面积,还怕以后没地方住?没有咱就盖,还能住不下?
    总之,人人有房住,叫一一五上下都欢腾了起来。
    可真到了动真格的的时候,想要自己盖房子的,也才几十户而已。
    厂里的领导,肯定都出来了。都申请了一块宅基地。
    另外就是林雨桐和四爷,钱思远和庄婷婷。苏瑾和林晓星犹豫了两天,才在范云清的催促下也申请了。苗家富也要出去住,毕竟两口子只一个孩子,想要靠着人口分房子,猴年马月的也轮不到他们。要是不想在那么大的房间里住一辈子,除了自建房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桂兰是心心念念的也想要宅基地,但是张宝柱不同意,钱都盖了房子老家咋办?老家还指着他每月寄钱回去呢。真没盖房子那份闲钱。
    其实地方也没那么远,过了职工大学走十分钟的路程就到了。
    虽然瞧着地方宽展,可想要把院子划的大,也不能。不能超了那个规格。
    一到三口人,是小户人家。给宅基地就给四分地。
    四到六口人,是中户人家,给宅基地就给六分地。
    院子的长短是固定的,只是宽窄上有点区别。四爷选了最靠里的。别人没事不可能打门前经过,算是私密性比较好的地方了。
    院子的另一端不可能再朝里规划,那是一片比较深的沼泽,为了安全起见,巷里的最顶头会砌墙,跟危险的地方彻底隔开。
    六分地大的院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小四合院的话,也能建的规规整整的。
    本来厂里的其他人家,都想参照着四爷的图纸来的。但是吧,要真建成这样,这钱可差了太多了。金工人家自己能能做门窗家具,可他们自己呢?得请人做。这无形中就多了一笔开销。就这还不算,人家这房子下面是铺着烟道的,冬天烟道从房间的地方过一遍,这屋里的温度肯定是低不了的。照这么盖,光是地基花的钱就要比盖房子的钱多。
    谁敢这么盖。
    赵平他们宁愿选择壁炉的样式,觉得这么盖冬天不冷就行。还省了煤炭省了炉子省了煤油了。却绝不会费劲的去做地下工程。
    这次划宅基地,林晓星跟范云清做了邻居,如今两家商量着中间留出一道门来,方便来往。
    而钱思远呢?
    硬着赖着跟林雨桐和四爷做了邻居。
    个人根据个人的能力大小,选择盖房。钱思远手里有钱,但还是选择了低调,说了,孩子小,先盖正房。能住开就算了。
    而苗家呢,只盖厦房,原因是苗大嫂想要把院子空出来种菜。
    盖房是繁琐的活,尤其是都抢着要砖石木料的时候,就显得更繁琐了。
    水泥不要想,石灰还算是稍微宽裕一点。青砖白灰的墙面,里面就是能做个刷白。自家厂里的砖瓦不要想了,供着盖平房那边都供应不及呢。还是四爷找了其他的一些单位,想办法从外面联系。想要自建房的,这些材料都得从外面买。
    砖这些一到位了,各家就联系人,准备动工了。
    这一动工,才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呢。
    四爷找了肉联厂的基建科,以私人的关系请来给自家帮忙。
    人家咋盖的,林雨桐不知道。盖房子这事,里里外外的,忙的就是四爷一个人。林雨桐压根帮不上忙,因为在六月底,天正热的时候,她临产了。
    跟以往一样,利利索索的,就把孩子给生下了。
    是个六斤八两的闺女。
    闺女很少人会贺喜。
    但会说话的人就说了,你本来就儿女双全了,如今再生一个,不管是闺女还是小子都是好的。
    其实,这些人真想多了。
    四爷和林雨桐不知道有多高兴呢。两人一路走来,认真算算,真不怎么缺儿子!但是,多养闺女的时候,却不多。
    四爷爱的什么似的,给孩子取名叫骄阳。
    骄阳的脾气好像比朝阳还坏,朝阳是那种你最好别招惹我,敢招惹我我就闹给你看的类型。而骄阳呢,是只要不顺心,她就嚎。那嚎起来的劲,比一般的小子都大。
    老太太要照顾晓星那边,轮到骄阳了,常秋云过来伺候月子兼带孩子。
    反正援朝也已经上托儿所了,她白天一个人在家,林百川有时候下部队,十天半月也未必在的。如今闺女生了,她就过来帮着带了。母女俩的相处模式就是,两天不见见了亲的不行,可这两天过了,就成了各式的不顺眼了。林雨桐不挑常秋云的刺,但常秋云是各种看不惯闺女过日子。
    “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么多毛病。”孩子的衣服尿布,必须洗过煮过暴晒过才能用,这都是谁教的?洗肯定是得洗,她觉得她伺候孩子就挺精心的!可这专门用个锅用来煮,这就有点过分了。
    私下里她就嘀咕林雨桐:“你们两口子如今瞧着,才是一身的资产阶级毛病。”
    等骄阳稍微没伺候舒服就嚎的时候,她又说:“还生下个更资产阶级的。”
    骄阳那种衣服没拉平,她都会觉得不舒服。不舒服了,就哼哼着哭。连老太太都说,我这都带着这么多个孩子了,只这个小祖宗最难伺候。
    丹阳如今回来写作业,都跑阳台上去了。搬个高凳子,再搬个小板凳。坐在小板凳上趴在大凳子上写作业,嫌弃骄阳太吵了。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我想要一间我自己的屋子!”实在是受不了骄阳了。
    有了这个更小的之后,丹阳一下子跟长大了一样。以前都是不怎么管朝阳的,现在不一样了。放暑假嘛,早上凉快的时候,带着朝阳在厂里跟其他孩子玩。等天热了,就把弟弟带回来。吃饭前,她拉着朝阳一起洗手,先给弟弟洗干净了才自己去洗。吃完饭了,带着弟弟去她的小隔间睡觉。等睡醒了,她一边写她的作业,一边教弟弟认字写字。等吃了晚饭,天色擦黑的时候,就出去跟其他孩子一起,在厂里摸知了猴。有没有收获不打紧,就是玩嘛。等朝阳困了,就回家,然后洗澡,带着弟弟睡觉。
    常秋云就说:“看,这就是先生闺女的好处。有了小的,不自觉的,她就大了。懂事了!”
    懂事了,把林雨桐和四爷心疼的不行。
    等房子盖成以后,四爷愣是给她闺女做了一个简易版的拔步床。
    孩子还小,肯定不敢叫她单独住一间房间的。可这丫头呢,又想要自己住。怎么办呢?做了一架没有雕刻花纹的拔步床,里面带着衣柜,用书桌书架子代替了梳妆台。
    给孩子摆在东次间,跟大人住的炕,只隔着一道帐子。
    这下丹阳高兴了:“真给我的?”
    对!真给你的!你一个人的!
    “但是我想带着弟弟一起住。”丹阳看着宽大的床,马上喊朝阳。
    那么大个床,就是睡一家五口都睡的下的。
    你们想怎么睡就怎么睡。
    可这也得等能搬进去的时候再说吧。
    房子盖成了,每天下面的地龙都烧着的,为的就是尽快的烘干房子。大家的进度其实都差不多,等林雨桐出了月子过来看的时候,大致的模子都出来了。
    都是一水的青砖黛瓦白墙,但房子的样式各异,却都是崭新崭新的。
    这些房子里,其中有一半是带着院墙的,四周盖的严严实实,叫人瞧着就觉得安全。当然了,还有像是钱家和苗家这样的,房子盖了,但是院墙没有。钱思远准备扎个篱笆院,苗家干脆连个篱笆院也没有。两间厦房一条小路,院子的其他地方,都开出来种上秋菜了。
    厂里的很多人都说,这盖房子,光是有钱还不行,还得有人。没人你根本就没戏。
    四爷这就不说了,拉了一个厂的基建科,其他做顾问的厂子人家还提意见呢,说金工你是不是瞧不上咱们啊。反正叫人瞧着就是,那么大一个规整的院子,盖起来就不叫个事。
    像是赵平这样的,老战友老部下能来成百人,人家的院子盖的也好,也没费劲。
    钱思远是不敢叫老家的人来,怕把他的老底子给泄了。倒是用上了老丈人家。庄婷婷的娘家兄弟,堂兄弟,表兄弟,好家伙,两间厦房人家用自家人就足够了。
    林雨桐之前还想着,晓星估计是要找四爷帮忙的,谁知道人家没来求。
    是吴老太回了一趟村上,然后一个村青壮劳力来了八成,利利索索的给把两家的院子拾掇起来了。
    这个时候,好人缘和好人脉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谁看着都羡慕,但也只能羡慕。
    与这些房子同期建起来的,就是一排排平房了。
    房子的门窗还都没安装好呢,就都已经分配下去了。
    家里的筒子楼,因为将来要腾出来,已经抓阄分下去了。比较讨厌的是,自家还没搬走呢,人家就三天两头的来,今儿量尺寸,说要做家具。明儿又量尺寸,说要做窗帘。
    把人烦的不行不行的。
    原来还想着,赶在年前搬到新家去,如今这样,还是早点搬吧。
    一入冬,陆陆续续的就有开始搬家的人了。
    这一头这好几户都往出搬呢,没想到桂兰和宝柱也在打包行李,开始搬家了。
    林雨桐就问:“这是咋的了?不是住的好好的吗?要搬去哪?”总不能是换到平房去住吧?为啥啊?
    桂兰的嘴角还乌青,应该是张宝柱又动手了。
    这会子见林雨桐问了,桂兰就呜呜的哭:“那挨千刀的,要把他爹娘接来。只接了他爹娘就算了,他爹娘还带着他大哥家的小子来。那小子都十六了,住这屋子里,怎么住的开。他就说换平房,再给他爹妈侄子租一间平房。你说……这平方是啥条件,如今这房子是啥条件……”
    庄婷婷在一边收拾她家的厨具,听了一耳朵就吓了一跳:“来了三口,吃啥啊?”
    “他们说带粮食来。”桂兰抹了一把泪,“叫他侄儿在城里找活干的。”
    张婷婷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