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敛财人生[综]- 第12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间的早饭时间,一个半小时。孩子们在路上稍微逛荡一下,吃饭的时间就比较紧了。

    所以导致林雨桐和四爷的作息也得跟着孩子改了。以前都习惯七点吃饭的,如今只得等着孩子回来再吃。

    中午饭也跟着推迟,得到两点半以后。

    然后三点半去学校上自习课,一直到晚上的六点半放学。孩子们才能回来。

    回来头一天晚上,别的作业肯定没有,就是包书皮。

    四爷拿白纸出来,说拿这个包吧。清宁非不,“人家都说要拿报纸包。”

    报纸包的能好吗?

    林雨桐偏不,把去年单位发的挂历拿出来,给清宁包完了,又把清平的拿过来,一起给包了。

    这玩意不比报纸好用?

    好像是挺好用的。

    清宁高兴了,洗洗睡了,第二天要上学嘛。睡觉前把衣服叠的放在枕头边上,把闹钟上好,还从她的匣子里摸了两毛钱带上,“我明儿去买酸梅粉。”

    零花钱带两毛是奢侈的事。好些人家一家人过日子,一天也花不了两毛钱。

    小老太把钱没收了,“只许给五分。”

    五分够干啥的?

    放学回来兜里装了五根粘牙糖。细细的一根,每个都独立的封在塑料里。你说要几根,人家给你数几根撕下来。红的绿的黄的。她还想拿回来跟清远一起分享,被林雨桐给拦了,“你正换牙,吃那个,不怕粘掉你的大门牙?”

    才不怕!

    啥都喜欢尝试一样。

    正在这里贫嘴,门口清平又喊了,“……宁宁……去喝醪糟,我带鸡蛋了……”

    市场门口,有挑着担子卖醪糟的。五分钱一碗,不带鸡蛋。要加鸡蛋,得一毛钱。要是自家带鸡蛋了,那就只收五分钱就行。

    其实英子那边也有醪糟,很好做的。可孩子偏偏喜欢喝人家担子里挑着卖的。啥营养也没有,喝一碗回来尿两回,啥也不剩了。

    清宁一听声,应了一声就跑出去了,出去了才回头喊:“我跟我姐一会子就回来。”

    然后俩孩子刚走,就听见那边刘成家骂孩子的声音:“馋痨鬼!吃吃吃!就知道吃!你看是吃你爸的肉还是喝我的汤……”

    怕是刘燕儿和刘敏儿听见这边喊了,也想去喝一碗醪糟,被忍冬给骂了。

    孩子们一天花上五分一毛的,算是非常奢侈了。不是家里的宝贝孩子,都舍不得给孩子花这一份钱的。

    林雨桐最是见不得忍冬骂俩孩子,反正是只要孩子在家,横也骂竖也骂,就不见消停的时候。

    农村都是这环境,看不惯也不能拦着人家教育孩子。她就是那样的教育方式,谁能说啥?

    安顿好孩子的事,四爷安排人收玉米了。嫩玉米长的饱满了也摘,直接往城里发。如今卖嫩玉米的还少,城里基本不见。有老家的亲戚了,还能托人要点,要不然,可不好找。

    林雨桐呢,安排陆陆续续来的了实习生了。

    如今的大学生,那真是埋头做学问的。并不那么不好管理。只要看着他们,别叫出事,别叫女学生在这边被欺负就行。

    张狼剩家的五儿子,可不是啥好东西。见了女学生就跟苍蝇似的,就想围过来。

    林雨桐就叫了他到边上,只说了一句:“你再敢打歪主意,你信不信我把你一家老老少少全送进去。这话你可以直接跟你爸说,就说是我说的。信不信随你们!”

    张狼剩当天晚上就过来了,大侄女大侄女的叫着,“……老五那就是个混球。我跟你保证大侄女,学生娃在咱们这里的安全,一点问题都没有。我跟你爸当年的关系,那都是铁打的。我的命都是金家爷爷给救回来的。咱们这交情,大侄女,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出不了岔子。”

    林雨桐虎着脸:“不是我不念情面,你们家小五真是胆大包天了。你知道我老师是什么人吗?那是当年zl亲自写信请回来的人。他的报告和信件,是能直达天听的。他的学生到了这地面上,不说好好的表现表现,敢过去骚情。当年严打枪毙了多少人,老叔你是知道的……”

    “那是那是!”张狼剩擦了擦头上的汗:“我保证不出岔子,要出了岔子……”

    “出了岔子就晚了。”林雨桐半点都不松口。

    张狼剩就看四爷,“大侄子,你看这?”

    四爷笑了笑:“老叔先回去,我跟她说说……”

    张狼剩这才松了一口气的样子,把一瓶酒一包点心放下,出门了。

    四爷送人回来,才问林雨桐,“张家真的过分的很了?”他是不怎么知道村里的事。

    林雨桐摇摇头:“那倒是没有,换谁上去估计跟张狼剩都差不多。就是张家这父子几个,在男女事上,有点荤素不忌。我是防患于未然。”

    “怕这个啊?”四爷就笑:“那把这些地痞无赖都调开就行了。”

    “调哪去啊?”林雨桐问他。

    “调黄河滩去。”四爷皱眉,“咱那点庄稼啊,可是招了不少贼。”当地离得近的村民,都快把那庄稼当他们家自己的了。地大看管不过来,大白天的都敢有人去偷。

    这些地痞无赖正好!看谁强的过谁。

    第1027章 悠悠岁月(44)三合一

    秋收总是格外的忙碌的。

    今年对于太平三村的人来说,有一件事够放在嘴上嚼咕半年的了。

    啥事呢?

    金家老四一车车的嫩玉米拉出去据说是卖了好价钱了。那些跟车的回来说了,一根玉米棒子一毛钱,不挑不捡的往出卖,竟然到了市场不到一小时给抢购一空了。

    一个玉米棒子就算是成熟了,把玉米粒都扣下来晒干称重,能卖几个钱?

    卖不了多少的。

    可那得费多大的工夫?人家金老四费啥工夫了?叫人过去掰了运走就成了。不等成熟,人家那玉米一茬一茬的往周围的城市送啊。

    这得赚回来多少钱?

    要么说人家见了世面就是不一样呢。傻老帽们傻呵呵的等庄稼熟了呢,谁知道这不熟也一样卖钱,还卖的更多。

    这叫啥?

    里面的门道人琢磨不明白,但人家有文化,在外面见了世面了。把所有的不同都归咎于这两点。

    又因为四爷在家‘闲着’呢,在很多人看来,不知道那所谓的论文是个啥玩意,就觉得那就是没事干在家里写写画画的。好吧,闲着的又有见识的人,大家还是欢迎的。晚上没事了,就过来扯闲篇了。

    每天晚上,林雨桐得烧满三暖水瓶的水都不够。大茶壶泡茶,一屋子聚集着十来个人,还专门叫清宁出去,买了一条差不多不算是寒碜的烟。然后一个个的抽着喝着聊着,说的都是外面的事,聊的也都是发财的大计。

    有的就说了,“这两年的西瓜也能卖。就是这西瓜皮太薄,路上一颠簸,拉过去就不好看了。”

    有一种花皮西瓜,瓜皮薄而脆,味道也好。产量不算是高的,但就是运不出去。运出去折损率太高了。

    有人说:“我看老四那果园子也好,要是都种这玩意,苦上两三年,收入大了可就不止一番了。可还是那句话,这果子种出来,卖给谁去?”

    “再说了,咱这也没几个人正经的懂这玩意……”这人说着就摇摇头,“我估摸着,这打农药上化肥修剪枝干啥的,也不是看着那么容易的。弄不好,光长树,不结果也是麻烦。”

    这话倒也对。

    “你就懂了,又能咋?”有人就比较悲观,“粮食卖不出去留着自家吃,一家好歹饿不死。这要是苦上三四年,种出来卖不出去,能咋办?一家人在啃水果吃?”

    这话一出,就有人马上响应:“西瓜都不能颠簸,那水果就能了?是桃能运出去还是杏能运出去?都不成。”

    说来说去,还是运不出去的问题。

    就有人说要都是跟县城街面上的路一样,那有啥问题?咱自己往出远,哪怕是拉到北边转街走巷的去换粮食去呢,不怕销不出去饿死一家子。但问题这不是路不好吗?

    走着去行,骑自行车就颠簸的可以了,再不就是手扶拖拉机。

    手扶拖拉机那是一款神车了,坐上去十分钟的时间颠簸的屁股不像是自己的。就这,能运啥?

    三说两不说的,说到了修路了。

    说当年老四的修的煤渣路还不错,可惜现在都不行了。

    又说要是路好,这咱们在不行到县城到地区市里也方便。

    在这边十几个人一聊,然后回去了,每个人都成了宣讲机,只要人凑堆的地方,就把他们集体的观点往出亮,各个都成了能人,都说那是他的主意。

    没几天,村上开会了。

    说是要集资修路。

    这个跟四爷和林雨桐有关系没,说有也有,说没也没有。

    四爷和林雨桐的户口都不在村上,只是在村上居住而已。但在村上居住,就不走村上的路了吗?

    既然要走,那这集资的钱自家该出不该出?

    按人头收取集资款的。上到八十岁的小老太,小到不到两岁的清远,该交的都得交。

    每人三十,自家五个人,再加上清辉清涓那一份,一共是七个人的,二百一十块钱。可是不老少的一笔开销了。按照工资算,四五个月的工资就这么不见了。老二家认了金大婶的那一份,也四口人呢,一共一百二十块钱。

    修路按说是好事,但这好事未必就真都是赞同的声音。

    有人赞同,有人就反对了。

    为啥?

    钱太多了。尤其是家里人口多的人家。五六口人下来,小两百呢。从哪弄着两百块钱去?

    就有人说了,你们修你们的路,反正我们一年半载的也不去一趟县城,也不走你们修的路。

    爱修就修去呗,跟我有啥关系?

    所以,这真不是说谁能振臂一呼,王霸之气喷涌而出就能一定乾坤的。

    不管村里怎么磨,林雨桐和四爷都没工夫搭理。他们户口不在村里,多说话属于多管闲事。

    两人骑着自行车下黄河滩了。

    这回跟其他时候去不一样的。以前都是两人,路上很少能碰到同路人。这次则不同,骑自行车的一溜一串的,都是朝一个方向走的。

    路上还有认识的小媳妇跟林雨桐打招呼,“又去看黄河去?”

    林雨桐含混的应了一声,“你们这是干嘛去?”

    “耙花生去。”小媳妇应了一声,自行车蹬的飞快超了林雨桐的车。然后遇到路上的坎子,自行车小跳起来一下,落地重新登上又骑。破烂的路把人训练的个个都能成自行车选手。

    林雨桐恍然,所谓的耙花生,就是把人家收了的花生地重新再捡一遍。

    花生那么小的东西,散落在地里是很正常的事情。翻检翻检总有些收获的。要是在地里能找到个田鼠洞来,那就最好了。一个田鼠洞里,少的也能找出半袋子,多的一两袋子也有。算是把田鼠预备的过冬的粮食洗劫一空了。

    这花生捡回去捡的多了,卖了够买油盐酱醋的。少了也没关系,自家炒了就够孩子们吃的了。

    这也算是叫粮食颗粒归仓了,没啥不合适的。就跟当年在兵团捡散落在地上的黄豆一样。黄豆都能一个个的捡起来,更何况是花生了。

    两人也没真去河岸上,反而是去了玉米地里。

    本来想看看这玉米秸秆怎么办,结果现在没法着急了。因为地里也有拾荒的人。这么大面积的地,肯定也有落下没摘的玉米棒子。看见地头停着不少自行车,就知道拾荒的人还不少。

    那这就不能急了,怎么也得等这些人齐齐翻检几遍。

    两人无功而返,骑着去骑着回来,这就折腾了小半天的时候。

    到家的时候清宁已经放学了,这次不光是放学了,还放假了。放秋假!帮忙收庄稼的。

    这个假期十天,上学每个孩子得缴纳玉米五斤。这是对一到三年级的孩子,四年级往上,得十斤。

    小老太才不叫清宁去呢,“咱家自己地里的都是别人去捡的。”帮忙就帮忙,干啥叫孩子给缴纳粮食。开学收的学费还少了?

    最后这些粮食只怕都是落到老师的兜里去了。

    清宁嘟着嘴:“学校收咱五斤粮食又发不了财,咱们没那五斤粮食也穷不了……”

    有点嫌弃小老太啰嗦。

    臭丫头,嘴上嘚吧嘚吧一套一套的,说话跟老鸡蛋似的。

    林雨桐说她:“好好说话。”也不知道像谁,不说话就不说话,一说话就噎人。

    清宁半点也不把她妈的话放心上,扭脸却问:“妈,给我也做麻饼吧。”

    麻饼跟桃酥有些像,如今镇子上有做那个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