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 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帝原本还在发呆,听到李煦的话回眸看了他一眼,然后闭了闭眼,心里不知想的是什么。

    大殿之上也不乏武将,就连寇骁也算是武将,说起军费这个难题,年年都是文官武将争吵的话题,文官们不是没提出过削减军费开支的问题,只是最终都被打回来了而已。

    而且诡异的是,一旦他们提起这件事,这边境中会有地方不安稳的,不是西边的月氏骚扰边境了,就是北边的匈奴又蠢蠢欲动了,搞得他们很被动。

    顺王言之有理,我等也认为该重新审核军费开支,削减不必要的支出,只是这是一件大工程,非一日能做成的,不知王爷有何好提议?魏丞相这次站在了李煦这边。

    魏家是腐书网,没有出过一个将才,自然不想把好处往军队那边倾斜,而且李煦有胆量拿军队开刀,他给他递把刀也没什么不可。

    只是这件事太难做了,李煦就算是最有望继承皇位的皇子也不该在这种时候对军队下手,否则失去武将的支持,他恐怕要把即将到手的太子之位拱手相让了。

    不过这与他有什么关系呢?李煦能做成那是他的本事,做不成也牵连不到自己。

    李煦朝皇帝做了个揖,大声说:几年已过半,不如就来个年中审计吧,看看各位大将们今年的开支是否合理,国库空虚,能省则省,儿臣也是怕再来一次天灾,国库无力赈灾了。

    皇帝慢吞吞地问:那你打算怎么审?派使臣前往各地驻军那儿?不是皇帝小看李煦,这样做无异于送羊入虎口,到了别人的地盘,还想查出个问题来?怕是命都得丢在那了。

    无需如此,每支军队必然都有自己的账房,将他们招来京城,再把今年的账簿带来,咱们初略过一遍就好,负责记账的肯定都不会是武将,也不存在耽搁战事或是操练的情形,来京城出趟差,个把月的事情,想必各位大将都会同意的。

    把人弄来京城,那怎么查怎么说就是他们说了算了,李煦可不会给军队送人头,而且有些部队拿钱拿习惯了,心越来越大,再不制止,说不定不等他抢到皇位这个天就要变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大皇子还好说,至少是皇室血脉,其余镇守边疆的大将们如果有异心,有钱有兵,什么时候做不出来?

    既然如此,那就由薛太尉牵头,顺王监督,内阁协助办理,若是一点小问题就轻拿轻放,别寒了将士们的心。

    众大臣齐声回答:谨遵圣命!

    还有,大皇子身体不适,近日就在家休养吧,先别回了西北了,西北若是有重要军情,直接呈到朕面前来。

    众人心中一凛,觉得皇帝这是变相软禁大皇子的意思,看来皇帝心里明白的很,论军费作假,大皇子绝对是最严重的那一个,往年他们顾忌着大皇子的身份没敢上报,看来皇上心里都是知道的。

    往年派去审查军费的钦差,查出的问题都是忽略不计的小问题,众人明白的很,这些人都不敢深查,怕丢了脑袋而已。

    皇帝这些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了,没想到今年居然会同意顺王的提议,看来,皇上要立顺王为太子的心思很明显了。



    第257章

    李煦却有截然不同的想法,他觉得皇帝是在利用他,方案是他提出来的,做事情的也是他,他就像皇帝手中的一把刀,一把砍向军队的刀,由他做这个出头鸟,事情办妥了他也最多还是亲王,办不妥,各位将领们记恨的也是他,说不定还要赞一句皇上仁义。

    如此一来,可就真要绝了自己的帝王之路了,李煦挑了挑眉,竟然不觉得可惜或者是害怕。

    第341章 新想法

    散朝后,寇骁与李煦一起出宫,一路上都有文臣过来寒暄,有人敬畏李煦的胆量,有人觉得他太过自负,竟然挑战全军,这简直是自讨苦吃。

    回到王府,两人关进书房,寇骁才开口问:王爷是怎么想的?真要现在动军队?

    李煦站了一早上,腿脚酸软,他躺在软塌上,伸直大长腿让寇骁给他捶腿,打趣道:本王的小娇妻还真是贤慧!

    寇骁解开他的腰带,把他厚重的朝服外套脱了,裤子也脱了,只穿了一件小背心在身上。

    今天这个决定虽然做的比较冲动,但我并不后悔,有些毒瘤早该清除了,越纵容只会越难以收拾,不过你的担忧我也明白,毕竟是手里拿着枪杆子的,要是集体造反,本王可兜不住。

    寇骁早年就知道边境的守军都是些土匪似的人物,当然,他们寇家军也不枉多让,毕竟他们是真穷,不野蛮一点连肚子都吃不饱。

    边境军最初的局面其实与寇家军相似,朝廷总有借口拖欠军饷,军粮也是一推再推,使得边军们养成了有便宜就占的习惯,毕竟吃饱了这顿下一顿在哪还不知道了,有几年,来往边境的商队常常遭遇土匪抢劫,凶狠些的连人带货一锅端,而这些土匪全是边军假扮的。

    寇骁会知道这些消息还是因为雷阳常年奔走北境,寇骁为了让他走货更顺利,还亲自写了信给边境军的将领,望看在战友一场的份上多多关照南越的商队。

    雷阳每回的货物并不算多,他们也不太看得上眼,万一因此得罪了寇骁,把这篓子捅出去,反而得不偿失,所以那些年雷阳跑北边一直相安无事。

    那王爷为何不派使臣去到军中查账,反而让他们来京城?是怕去了别人的地方受制于人吗?

    这只是一方面,二来也是想缓和一下气氛,派使臣过去动静太大,容易误导他们,以为朝廷不信任他们,想找茬,把人叫到京城来,好吃好喝供着,让他们知道本王只是想例行公事查一查,如果真有问题,再想法子解决吧。

    这恐怕不好解决吧,毕竟是吃进肚子里的银两,如果没吃过也就算了,已经尝过甜头再想回去过苦日子可就难了。

    李煦摸着下巴想了想,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换位思考,换成他是首领也不想让底下的士兵继续过苦日子,但朝廷按规制给的军饷是一回事,胡乱伸手讨要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起码要让他们知道,国库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能凭着他们想要多少就给多少,要是要钱都这么容易,谁还会把战功放在心上。

    李煦可是知道,寇家军上战场都是拼了命的攒军功的,就是为了能多得一点赏赐,说白了就是升官发财,如果不用战功就能过的很滋润,谁还在战场上拼命?

    寇骁自己是主帅,想问题肯定会站在武将的角度,他说:王爷只是想裁减军费,并非是要克扣军饷,如果他们连这都接受不了,那干脆换一批将领,这些年,朝廷已经把各地将领喂肥了,收拾掉这些人,还能充实国库。

    谈何容易,镇守边境的大将哪个不是身经百战的,这样的将领可不是谁都能代替的,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前,暂时不宜动他们,而且叶长青之前来消息说,匈奴人最近有些不对劲,草原上京城发生火并,西北军习以为常,说是各部族之间的争斗,但叶长青觉得更像是有人在统一草原。

    匈奴王庭内斗了好多年,也该分出胜负了,新王上位会想要统一草原不奇怪,就看这位新王本事如何了,如果被他整合了各部族的势力,那边境就该警惕起来了。

    是如此没错,所以边境军要整改,迫在眉睫。这几年边境太平,又有大量钱财供应着,边境军已经懒散了许多,这样的队伍是不可能抵御得了凶狠的草原精兵的。

    天气实在热,下人提着冰桶进来,屋子四个角落都摆上冰桶,很快就让屋子凉快下来,刘树跟着小公主去西山了,否则这样的小事早在李煦回府前就会布置妥当。

    新接任的总管是一名宫里出身的太监,三十几岁,年纪比刘树还大一轮,办事却拖沓了许多,好在李煦不是太严格要求的人,拿着普通工资的员工当然不可能干着高管的活。

    就拿西北军来说,其实镇守边境多年的老将还是可信的,他们就算有些小心思也坏不到哪去,而且底子在,只要把大皇子的人马抽调回来,让西北军恢复以前的秩序,再加强训练,会比现在强。

    这更不容易,大皇子镇守西北十年,人人都觉得他劳苦功高,在没犯错的前提下无端将人撤回来,百姓那关不好过,而且你怎么知道西北军舍得大皇子离开?大皇子能当无冕之王这么多年,靠的是什么?总不能是靠他的人格魅力吧?

    要令人信服无非那一套,威逼加利诱,大皇子有身份有金钱,二者双管齐下,要收拢西北将领并不难。

    其实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等战事来临,以如今边境军的能力必输无疑,输了自然就能问罪,到时候派人取而代之是理所应当的。

    但那样牺牲的太大了,而且敌人未必给我们反应的时间,京城离边界可不算远,要是被敌人一路攻破进来,京城危矣。

    寇骁耸耸肩,这确实是非常冒险的事情,哪个将来都不喜欢打无准备的战,就算新将领派去,要在短时间内收拢残兵,从败转胜简直是天方夜谭,换成寇骁去也不敢夸海口说一定能赢。

    李煦换了一套家居服,天气炎热,大中午的也不会有人上门,两人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餐就回房睡午觉了。

    刚躺下去,李煦突然坐了起来,抓住寇骁的胳膊说:我想到了个法子!

    寇骁搂着他躺下,与他面对面躺着,就这样听他说话,李煦的法子很简单,既然他要削减军费,夺人钱财,那就在钱财方面补偿各边军就是了。

    但这补偿不是以国库下拨的方式,而是给他们一个自己赚钱的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库本就不充裕,军费的缺口是个无底洞,想要换新装备让他们自己挣去!

    如果是别人提出这个提议,寇骁一定会糊他一脸口水,但说这话的人是李煦,他说能帮他们挣钱就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在南边不少地方都已经得到了证实。

    这是个好主意,换成我也愿意这样的方式,就如西北,若是王爷将羊毛厂送给西北军,再把棉花工艺送给他们,想必他们不会再抓着朝廷的军费不放。

    送是不可能送的,但本王可以让他们参股,也可以让他们参与管理,这件事需要好好议议。李煦说完就从床上爬起来了,这时候想睡着是不可能了,还不如趁着有灵感时把方案写出来,在各地账册送进京城前,他需要把每支军队的现状以及能赚钱的项目研究清楚,速战速决。

    寇骁也只能跟着爬起来,李煦在写写画画时他就在一旁研磨,或是给他说一说各地边军大致是个什么情况。

    别问寇骁为什么知道这么多,打从他跟着李煦走出南越那天起,他就知道,自己这辈子的战场不会只限于南越了,大燕真正的对手在北边,那也是他未来的主战场,所以事先了解是有必要的。

    其实要说做生意赚钱,主要还是以南货北调为主,去赚外族人的钱,一来他们地理位置优越,运输成本低,二来他们对北地更了解,什么样的货卖给什么人会更赚肯定更清楚,不过还是得做点实业,有了实业扎根,不仅能给当地百姓提供就业机会,还能让他们对家乡有归属感,而且也有益于百姓和军队增进感情。

    寇骁听的半懂不懂,不过意思是能理解的,就像李煦在闽州郊外建了那么多家工厂一样,好处可不只是赚钱这一个。

    那建什么厂?总不能都建个羊毛厂吧?

    当然不行,羊毛制品很快就有会被其他商人学去了,南越往后也只做精品,不过棉花厂倒是可以,这东西还能在当地种植,当地加工,非常方便,除此之外,瓷器也可以试一试,瓷器易碎,从中原运往北地损耗太大,连孙家都撑不住这样的损耗,卖到北地的瓷器非常少,价格都是天价,如果他们自己能生产瓷器,势必能快速占领北地市场。

    寇骁对这些无法提出意见,只觉得李煦的脑袋跟开了光似的,怎么一下子就能想出那么多赚钱的道道呢?

    还有茶叶,南越可以授权给某支边军,由他们代理,赚取差价,这样我们还能省时省力李煦挑挑拣拣,写了十几条他认为不错的生财之道,准备再根据各地边军的实际情况决定怎么实施起来,而且也不是他说怎样就怎样,必须那些大佬们同意才行。

    这么一来,还是要面见各位大佬才行,而且大皇子肯定不会配合的,还得想把这块绊脚石踢开。

    第342章 徐子淳

    大皇子在家里大发雷霆,早朝的事情已经传入镇北王府,一听李煦那些话就知道是冲着他来的,动不了他的兵权居然想釜底抽薪,削减军费!这李煦果真狠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