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3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终非朝廷之福。”
施凤来微微点头,叹气道:“刘驸马、公主出了山海关,魏忠贤也自此不管京城分毫,若非如此,此时京城哪里还有十万无依无靠之民,陛下威严尚未稳之时……”
“阁老所虑……”
“唉……”
正如来宗道所言,皇帝朱由检正愁钱财从何而来,一直想重新建一个干净的殿前新军,一个完全属于他的殿前新军,可总是被朝臣明里暗里阻止,如今答应了,愿意给予支持,可银钱从何而来?
这个时候,“大明钱庄”横空出世,两人苦笑摇头,他们知道,朱由校绝对无法抵挡这么巨大的诱惑,可这钱财真的是如此容易得来的?
没有不劳而获就可以得到面包,卫民钱庄可以借贷给朝廷,但却要以朝廷赋税为抵押,朱国祚提出的钱庄,也是以赋税,甚至还要算上盐税作为抵押,看起来一样,可在朱由检眼里,这是完全不同的,就如当年宝钞之事,内外库银钱虽在卫民钱庄,但也只是在那而已,只是存放,该花的依然可以随时提了出来。
朝廷的钱庄毕竟是朝廷的,与是朱由检自个的没什么区别,至少在朱由检看来就用该是如此。
施凤来、来宗道知道,任何一个帝王听了朱国祚话语,都会本能的认为朝廷的钱庄就是朝廷自个的,两人都经历过宝钞一事上的凶险,仅此事就不知被罢职流放了多少,死了的人也不再少数,越是知晓里面蕴含的风险,越是担忧不止。
“唉~”
“看起来是左手换右手,实则是丁吃卯粮,总觉得心不安啊~”
来宗道叹气摇头,施凤来沉默不语,两人却无可奈何。
马车行走尖锐刺耳,冰天雪地中并无行人,往年的此时,除非是大雪纷飞时,街面上总是有一群半大娃娃扛着铁锨清理冰雪,今年街上却无一人。
年年如此,骤然无义务修葺破旧屋舍,无人打扫街面上的冰雪,城中也有了不少冷言冷语,以至于外城又与内城针锋相对起来,因此等言语也被捉了些人丢如顺天府大牢,施凤来却知道,皇家学堂娃娃们就算想义务也不可能了,留在京城的都是些年幼些娃娃,根本无法做这种事情。
耀星砸击京城,毁房无数,相比较为富裕的内城遭灾百姓,更加贫穷一些的外城反而早早修建完了住处,冰雪并未对外城二三十万人造成太大影响。
外城百姓基本上都是些苦力,都是些外乡逃难慢慢汇集起来的,或是内城活不下去了,被生生挤到了外城。而内城多多少少都与一些官吏贵戚有些牵连,尽管内城也有无数贫民,但是,就算是皇帝,不也还有一些与叫花子乞儿一般的宗室亲族?
内城较为富裕,屋舍也以砖石为主,毁坏了想要修建并非这么容易,而且还要掺杂着占地面积的问题,一些豪富之家趁机侵占之事,顺天府对此颇为头疼。
外城屋舍差了些,多是些破土屋、木房,也不是没有砖石瓦房,关键是外城是漕帮的天下,官府衙役根本不敢多嘴,多嘴了第二日很可能就被人沉了塘,外城的理事会依然存在,也较为公正,敢与漕帮耍横的基本上不存在。
人心齐泰山移,外城苦哈哈远比内城更加心齐,刘家寨以无息贷款借了外城百万两银钱,刘家寨在修建子城时就建起了不少砖石厂,刘家寨建设完毕后,烧砖石的炉子并未推倒、毁掉,依然每日里都在烧制着砖石,或是贩卖给北京城百姓,或是用于建造皇家学堂新校区,北京城遭了大灾,毁了无数房屋,反而再次让砖石炉子迸发了第三春。
百万两无息贷款,外城每一个人,就算是乞儿身上也背了二三两债务,就算不借都不行,漕帮陈三严尤为霸道,必须每一个人都要有房屋居住,谁不借钱,直接赶出外城,爱去哪去哪。
清一色的三间红砖水泥瓦房,清一色的红砖小院,门前也各家挖了粪水池、每一百五十步就有一处刘家寨出资建造的公共茅厕,虽然各家各户没有打了压水井,但是每家每户全用钢管装了铁质水龙头,每千户会有一个水塔,有专人每日不停压着水,往水塔里注满了水。
外城虽也设了坊区,但因时间不足,需要开春后另行建设,百万两花费下去,原本皆不乐意的也再不多言,私下里全都以为花费的太值了。
不仅仅如此,借贷了钱庄的银钱也是要还的,而偿还的方式就是为刘家寨服务、做工,或缝制衣物,或赶车送货,或入寨子作坊……
内城百姓也眼馋,但却很无奈,外城漕帮说咋整就咋整,相邻的两户墙头只需要一个公共的即可,内城不行,埋设水管,埋了二十米就没了法子,不给十两银子休想在门前挖土。
无论到什么时代都会有钉子户,魏忠贤又不是刘卫民、朱徽妍,让他干吃亏那哪来得了,内城爱咋滴咋滴,根本不予理会。
百万两银子砸下去,几十万百姓齐动手,在大雪降下前,外城百姓基本上都住进了新房子,内城却依然存在着十万人没有居所。
没有居所,百姓自然不满,刘家寨城门紧闭,来了也没用,魏忠贤就是大门紧闭不闻不问,没有居所之人无奈,又跑到顺天府,住进顺天府衙门,爱抓不抓,抓了最好,至少还有白吃白喝住处。
顺天府无可奈何,只能跪在皇帝身前不起来。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人暂时住进空了大半的海子净军房舍中,住进净军菜园子里,可这终究不是长远之事。
朱由检为了稳固权威,大手大脚了一回,赏赐无数,救灾赈济银钱发放,修路、兴修水利、兴建学堂……杂七杂八的花了不少钱,下面歌颂的果然多了无数人,可也因此多了无数哭穷、讨要银钱之人,都以为刘家寨不会不管京城灾民,也就一直不管内城遭灾百姓,甚至逼迫着十万人前去刘家寨堵门,终了,十万人还是身无瓦片遮风。
朱由检正愁着哪弄钱呢,刘家寨真不管了,心想着是不是将人全抓起来丢到山海关,看他刘卫民到底管不管?!
正在这时,送钱的来了。




第493章 继续让你背着
 

“太后,此事万万不可啊,一旦朝廷……朝廷立起钱庄,若朝廷自身投入五百万两银钱,臣绝不敢言反对,可……可……可那些盐商……”
周延儒一阵无奈,他本能的察觉了不妥,与施凤来、来宗道一般,他知道,一旦皇帝得了消息,十有八九会同意了此事,一定会想着以钱庄建起殿前新军。实在没了法子,他只能跑来了慈宁宫,希望张嫣可以阻止此事。
张嫣双手拢在衣袖,耳听着周延儒讲起当年宝钞之事,她就亲身经历过此事,对此也颇为心惊担忧。
周延儒抱拳深深一礼,咬牙道:“太后,若陛下真的需要借贷银钱,或是发行与龙票类似国债,老臣以为可与卫民钱庄商议,赵阁老、朱阁老虽言新立钱庄是我大明朝之钱庄,以国库、盐政之银为抵押,百姓信任当无问题,可……可臣担忧就是此事,百姓信任朝廷,愿意存贷,愿意购买国债,可一旦……一旦朝廷无法偿还……”
“太后,此事太过凶险,臣更为愿意增税、税监,也不愿……”
张嫣有些怪异,至始至终都只是双手拢在衣袖不言不语,直到周延儒说到此处。
“周大人忠心为国,哀家也已明了,可……后宫不得干政,周大人还是应该先与陛下说起。”
周延儒一愣,良久沉默不语,一脸哀叹,双手抱拳深深一礼。
“太后所言甚是,臣……臣……告辞。”
周延儒默默躬身退出房门,张嫣神色不变,直到屋内没了人影,又像是被抽了筋骨,看着乾清宫方向,神色灰败……
周延儒进入慈宁宫,第一时间就被朱由检得知,看着地上跪着的宦官沉默不语,就待询问具体时,王承恩急匆匆跑来,一张纸张默默送到身前,弓着身子后退三步。
“嗯?”
……
朱由检眉头紧皱,手指轻点桌面许久。
“周大人当是想着用皇嫂阻止朕,大伴以为此事可否?”
王承恩低头说道:“老奴愚钝,老奴也不知当如何,只是觉得……担忧有担忧的道理,支持有支持的道理。”
……
“嗯”
朱由检微微点头,眉头又不由皱起,说道:“那人虽每次都要折辱朕,但他亦交给了朕一些道理,任何事情当以首重之事为先。”
“朕没想到他……会如此,若早知如此,朕也不会……宗室不满,天下不稳,当先以天下安稳为重,朕节省了这么多银钱,花费了这么多,天下才刚刚人心稳定。”
王承恩心下叹息,身体更加低垂。
“可……朕真的没银钱了啊……”
“刘家寨……那人能在寒冬之时前往大同,该死的阉奴……眼前之灾民却视而不见!”
说着,朱由检心下就是一阵恼怒,深吸口气,强压下胸中愤怒。
“城内十万灾民……阉奴不管不问,朕也不能不管,北方虽稳,朕亦不能无兵可用,袁……袁……”
“哼!”
又是一声不满袁崇焕冷哼。
“孙太傅还是不愿归朝吗?”
王承恩忙低头说道:“孙太傅病了,无法下床,与陛下上了个请罪的折子。”
……
“唉……”
“孙太傅,怪了朕啊……”
朱由检微微摇头叹息,沉默片刻,叹气道:“赵阁老、朱阁老还是稳重的,以户部、司礼监、内阁监管也算妥当,朕……应了此事,大伴你来做钱庄大管事!”
王承恩心下一惊,面上却更谦卑,他知道此事眼前皇帝也没太多法子,但对安南之事还是颇为担忧。
“陛下,福王之事……老奴以为还当妥当些,福王不同于他,若……京中宗室更加不满,公主那里也恐有变故,陛下还需谨慎、稳妥些更好。”
王承恩开口,朱由检面上更加阴沉,胸中莫名怒火不断翻腾……
“答应了,朕答应了他们!”
“陛下……”
“混账!难道你还看不出吗,这是一干混账与朕谈条件呢!”
“哼!”
朱由检冷哼一声,愈发对不作为的袁崇焕不满。
“此事就如此了。”
“哼!”
“十五年……你不是担了数万万两银钱吗?朕再给你加上数万万两,看你有何本事夺了朕之江山!”
王承恩大骇,猛然抬头看向一脸阴沉的面孔,冷厉冷光射来,忙又低头不敢再看,心下却波涛汹涌,他终于明白了眼前皇帝究竟想要做什么。
冬日里人人猫冬,北京城显得极为萧瑟,街面上并无几人在外,这座城市与江南富庶城市不同,主要银钱全都自外部输入,北方山海关、九边每年消耗朝廷大半银钱,最终依然会汇集到这座大明朝中心,而今日一切都在悄然发生了改变,他人察觉不到情况下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刘家寨街道上依然与往日相差不多,依然少有人出现在街面,但街道两侧房内却又是一番光景。
魏忠贤一身紫袍,金色鸡卵大小的铜钱印记点缀的不伦不类,一干老老少少宦官跟在身后,点验着满满仓库中的布匹绸缎。
“嗯,还算不错。”
点验了一番后,对库里的东西很是满意,转到外间庞大的厂间,看着老老少少妇人在不停纺着纱布,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公公,学堂娃娃们这么一改后,比以往十倍织的布匹还多!”
魏忠贤拍打着李永贞肩膀,笑道:“要说还是神宗陛下英勇无比,若非如此,学堂娃娃哪里有今日光景?!”
“哦,对了,让人问问司礼监的小宦官们,若哪个想入学堂,就给咱家想法子送过来,留在宫里还就真的糟蹋了!”
看着魏忠贤手摸着刚刚织出的布匹,李永贞心下一阵苦笑,越是遭灾时,民间私阉之人越多,年纪越小些,成活的机会越大,往往都是年幼时私阉。
刘家寨、宁德驸马府名下产业皆以宦官为重,学堂里扛鼎之人也是宦官,入宫几十年的魏忠贤很清楚宦官越多究竟代表着什么,织布、纺纱机器改进,产量大幅度增加,外城二十余万人遭了灾,之所以愿意无息借贷,主要还是因为许多工匠跟随着前往了关外,去了大明岛,人手的不足也需要更多做工之人。
魏忠贤看着车间里忙碌妇人很是满意,点头吩咐道:“干活归干活,吃食绝不能短缺了,哪个若敢贪了伙食银钱,咱家绝饶不了他,直接打死了事!”
“还有,天冷路滑,街上要让人打扫干净了,驸马爷最是不喜脏污,各厂子里也要多加些炭石,别冻着了人,若病了就赶紧治,个人卫生也要按照规矩,澡堂子给爷十二个时辰开着,人多,可不能委屈了。”
魏忠贤一阵交待,跟着视察的一干大小宦官全点头称是,如今的魏忠贤尤为惬意自得,没人敢反着跟他吵架,如同后世一把手大领导,无论说着什么,后面都只是点头称是,也让他感觉了权利的滋味。
一干人刚刚出了燥热的纺纱织布车间,丁绍吕急匆匆带着几个小宦官跑了过来,远远见他脚步急匆,魏忠贤眉头不由微皱。
“公公。”
一张纸张送到面前。
“宫里传来了些消息。”
魏忠贤不识字,接过纸张,随手扔给李永贞,嘴里却不满道:“跟了爷们这么久,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