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需粮秣、衣甲,一日为卒,子孙皆为卒,除非男丁较多,科考中举了子孙外。
没人愿意为卒,哪怕军饷较多的募兵军卒,没人愿意,而这些募兵又从何而来?与宋朝之时一般,自灾民之中募兵!
募兵强壮,卫卒羸弱,无论是将领们想要更多身强力壮军卒为其耕种,还是避免罢除强壮军卒而引起的反叛、动乱,选择留下募兵军卒,转而为卫所军卒也成了必然。
第481章 遗弃老卒、喇嘛、台吉、僧兵、鞑靼……【晚了点,三章,第一章】
刘卫民前来,马林也冒着风雪来到了此处,听着他的解说,刘卫民心下也暗自点头,换作他是守边将领,朝廷不管不问冒然缩减九边军卒情况下,自己可能也不知该如何选择,深深叹息、苦笑不已。
“身强力壮募兵军卒一旦赶出营房,心怀不满愤恨之下,谁也不知会发生何种变故,一干老弱病残就算心有不满,想造反作乱都没法子……”
马林无奈摇头,叹气道:“大总管所言甚是,朝廷也太……胡来了些,就算要缩减九边军卒,也当稳妥一些,九边卫所老弱虽年老无用,却是人人家中皆有卫国而死之人,冒然如此终究是寒了天下卫所将士之心,老夫……恐九边有乱啊!”
一阵沉默,知道眼前老人是对的,军卒打仗不怕死,最为害怕的是身后之事,害怕被人抛弃不闻不问,这也是很多军队临阵而逃的主要原因。身为军将,谁也无法预知明日会不会上战场,受伤、身死、年老在所难免,仅仅只是因为年老体弱,因为家中没了男人,战场上伤残了,朝廷就要舍去不闻不问,今后还有谁愿意付出忠诚、性命?
两人都是军将,对军中的事情了解颇深,根本无需多言,其中凶险自知。
屋中木柴噼啪炸响。
“出关前来的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南下求活,也不是所有募卒全都留了下来,还有许多……具体多少老夫也是不知,大总管也知,朝廷缩减军卒,或许对一些人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刘卫民微微点头,一日为卒,子孙皆卒,有些人愿意自此为民也能够理解,而这些人大多都是身子骨较好且因功有财之人。一想到自己得了的全是没办法活下去的老弱妇孺,心下就是一阵叹息。
“罢了,当年能养着一群老弱,如今再养一次也就是了,所需的不过是耕种时军卒们搭把手。”
刘卫民苦笑摇头,可也只能如此,也幸好幼军不同于其他军卒,都是些年轻半大小子,还有些力气可出。
听着他的话语,马林心下一阵感慨,他原是辽东开原总兵,知道当年他领三千卒入萨尔浒之事,三千卒战损八成,换作任何一个军将,谁也无法做到战损八成情况下还未军心崩溃,可看着眼前年轻过分的将领,看到今日所做之事,又发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天下军将,你刘镇国为首,昨日如此,今日如此,明日还是!”
刘卫民抬头看向一脸郑重的马林,微微摇头。
“刘某只不过做了本该做的事情罢了,忠骨埋边两百年,总不能让地下忠骨怨气冲天吧?”
“道理虽简单,虽人人知晓,但能做到者几人?大难临头也不过是各自飞,自个保着自个罢了。”
“马总兵……这话语也不是全对,或许……他们没刘某富裕吧,你马家不也收留了一些老弱?”
“不一样,你刘镇国是无差别,我马家……只是保着自家家将老弱而已……”
马林又苦笑摇头。
“或许正如总管大人所言,我等……无总管如此银钱,就算知晓此事之后的凶险,也只能先保着精壮,至少眼下不至于太过凶险。”
刘卫民心下却是直挠头皮,陕甘、山西、河南未来几年会连续大旱,这些地方大旱,草原也会同时伴随着干旱,这次他开了个口子,不知道未来几年会不会更多灾民出关进入草原,一旦如此,北京城的混蛋们又会如何?
可这事情,他又不能不管。
心下挠头皮,对大同府又有些恼怒,被他夺了巡抚的张宗衡竟然成了宣大总督,张鸿功、姜瓖、张应昌三个又成了总兵、副总兵,剿匪四人组不仅官复原职,甚至还更上一层楼,也像是吃定了他一般,将一干老弱全丢给了他。
大雪近两尺,再无人自杀虎口出关,数万老弱全日夜赶制着粗糙皮衣,去岁冬日死了无数牛羊,按照就近硝制原则,无数皮子在美岱召进行硝制,一些较好的皮子入关贩卖,库里依然还存在着大量较差皮货,不管质量差了些,还是破了洞,或仅仅只是一寸丁的下脚料,所有的一切都要被人缝制成一件件保暖衣物。
人手不足,就用鞑靼妇人,该给多少银钱给多少银钱就是了,当告示张贴出去后,一帮台吉们全跑了过来,希望可以承包此次缝补生意,刘卫民也不在乎混蛋们是否是用赚来银钱来对付他的,满口答应了下来。
前来准备承包缝补生意的师明,苦着脸跟前跟后、转来转去,刘卫民掀帘走入低矮窝棚,鼻尖淡淡牛粪臭气让他稍微有些不适应,一干妇人、老弱就要起身,忙摆手示意不必如此客套,看着里面除了些孩子,并无成年人,对跟在身后的“老把头”很是满意。
“都是遭了难之人,周围又是一草原人盯着咱,万万不可出了凌辱妇人之事,万万不可让人轻视了咱!”
“大总管放心,哪个若敢乱了规矩,不用总管大人开口,俺们就生生打死了他!”
“嗯。”
刘卫民对他将男女老弱分开居住很是满意,随意做到一老妇身边,拿起刚刚缝补的皮子,就着灯光仔细看了一遍,笑道:“太太手艺很好哦,针密结实,穿着肯定也很暖和!”
老妇有些紧张,也不知该如何开口,一旁的娃娃却不怎么怕人。
“奶奶是寨里做衣物最好的,俺的衣服都是奶奶缝补的,可暖和了!”
“呵呵……不错的小子,来年开春去学堂!”
老妇不知道皇家学堂,老把头听了“学堂”两字,照着小子脑袋就是一下。
“快,快给大总管磕头!臭小子还愣着……”
“欸欸~别吓了孩子。”
刘卫民揉了小圆脑袋,又拿起几个皮子去看,见有些妇人不怎么善于缝补,也或许是为了节省皮子,仅仅只是两张皮子对在一起缝补,技术稍差的就会有缝隙,漏风。
“各位婶婶、奶奶、太太、姐妹们,你们也莫要替俺省了皮子。”
刘卫民微笑将两张皮子接口交叠在一起。
“这么缝补也浪费不了多少,缝补的也不会漏风,自个穿的冬衣还是暖和些为好,自此地入辽东,估摸着要大半个月呢,路上较冷,一定尽量不要漏了风冻伤了身子!”
一干妇人不敢开口,甚至有几个更是羞红着脸不敢抬头,老把头心下感慨,很是瞪了几个妇人,知道他在这里反而成了“捣蛋”之人,看了一圈后对老把头说道:“这里有些暗了,反正都是花费,本总管也不在乎多花费些油水,不够就去总管府讨要,莫要太伤了眼睛。”
“是是,小的听大总管的,一会就让人多添两盏。”
刘卫民又拍了拍小圆脑袋,这才起身与一干妇人说了几句客套话语后出了低矮窝棚。
“有些力气的男丁要多做些爬犁,尽可能可以拖拉更多人和随行的食用、取暖物品,但也要自个小心着自个,莫要伤到、冻坏了身子。”
“大总管待俺们的恩情……俺们……俺们一辈子也还不清……俺……”
老把头就要弯腰跪倒,却被刘卫民一把拉住。
“不必如此,这是你们应该得到的,也莫要……莫要太过怪罪朝廷,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刘卫民拍了拍老把头肩膀,自顾自离去,师明不敢开口,只是紧跟在后面。
“我说师明,有啥事儿就与爷直说,都在爷屁股后转悠了一整日了,刘部就一丁点事儿都没有吗?”
师明忙躬身跑到身前,也不嫌身上新衣是不是被积雪弄脏了,扑通一声跪倒,刘卫民一愣。
“驸马爷,俺想不明白!”
“啥事儿想不明白?”刘卫民有些疑惑不解。
“俺知晓驸马爷的忠义,也知晓驸马爷不愿让卫国护土将士遗孤受了委屈,可……可为何还要允许鞑靼拥有火铳啊?”
刘卫民不由看了看周围,见没有鞑靼人在周围,这才舒了口气,心下又气又有些好笑,踢了踢地上四朝天子近臣宦官。
“不懂就别跟爷瞎咧咧,这话只能说一遍,下次若敢再胡咧咧,爷踢不死你!”
想了下,估摸着也是担忧他私下里再次说这些不满之语。
“记着了,鞑靼今后与大明人一样,是咱大明自己人,与河南、山东、福建、广西……一般无二。”
“记着了,你将他们看做自己人,他们才真的是自己人,若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不再是刘部合适的大管事!”
“还有……允许的是喇嘛,是僧兵,记着了,是僧兵!”
师明有些不明白眨巴着眼睛,朱鼐镜同样有些不理解,听着这话也支棱着耳朵。
“驸马爷,僧兵……不还是鞑靼人吗?”
听着师明不解,刘卫民心下一叹,微微摇头。
“僧兵是鞑靼人不假,可里面却又有着差别。师明,你多多少少也是历经神宗皇爷爷、光宗父皇、熹宗大舅哥和炅儿四朝,不会连这些区别都弄不明白吧?”
师明陡然一惊,突然像是捉住了什么,见他如此,刘卫民微微摇头。
“有些事情自个心下知晓就够了,在爷面前说说无碍,若敢在外人面前胡咧咧,爷打的你满地爬,听到了没?”
师明一脸疑惑,却也知道眼前之人并非易与之辈,忙点头答应,可又有些犹豫。
“驸马爷……卜失兔……那些……那些混蛋毕竟不是自己人,您有……有了好处,咋……咋老偏着他们啊?”
第482章 一个人站在大坑边上【第二章】
缝缝补补能赚几个银钱?
刘卫民很有些无语看着师明,怎么也没想到成了刘部大管事的师明,竟然也如此短视,这还是伴随在皇帝身边,还是俯视着整个大明天下皇帝的影子吗?
二话不说,照着屁股就是两脚,但也答应了让刘部出人运送数万老弱,给出一两一人的银钱后,师明屁颠屁颠回去准备了。
刘部是“借一还一”借贷模式组成的临时部族,这个临时部族的成分极为复杂,有鞑靼左翼三部之人,有右翼三部之人,甚至连瓦剌人也有,有正儿八经的蒙人,有回人,有羌人……
但不管是何种肤色,最多的还是零零散散的各部族的逃奴,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签下契约后,就会得到牛羊,就会受到应有的保护。
刘部在狼山、阴山、大青山左右建起十六座牧场基地,一年中,数万为他服务的牧民、汉民以沙石、草木,建起十六座土木屋舍围拢着的巨大居住、圈养牛羊建筑群,每一座巨大建筑群周边又围拢着十六座卫星建筑群,用以专门饲养牛羊过冬居所。
刘家寨有集中饲养的经验,知晓粪土与牛羊分离的好处,牛还好一些,尤其是羊圈,皆是以铺设木板条和屋内安置火炉坑道保暖,放牧了几千年的草原人哪里见识过这样的屋舍,一开始还没觉得如何,等大雪降下后,将羊群赶紧了羊圈后,才发觉铺设木板的好处来。
刘家寨是刘卫民在这个时代的工业体系之母、孵化器,许多优于这个时代的机器皆出自刘家寨,或许此时还未研制出来蒸汽机,但利用水力、风力,利用大小不一轴承带动高速旋转的飞轮,以此加速圆形锯子切割木材。
刘家寨早已习惯轴承的运用,善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大明工匠,只要刘卫民大致说了些原理、意图,很短时间内就能给他做出原型机来,尽管显得庞大笨重一些。
标准、统一规格的木条,通过机械永远比人力更加迅速成型,最初使用机械切割木材念头源于登莱水师,源于需要更多庞大远洋舰队船只。
为了保证木材加工后不变形,树木砍伐后必须要沉入污泥中,具体原因刘卫民也没弄明白,但他猜测与水分有关,砍伐后的树木并不是立即死亡,树干内水分多寡不均,自然失水下,张力不同而干裂变形,沉入水中、污泥中,极短时间内杀死树木活性,外界水分迫使树体水分均衡,防治阴凉处缓慢阴干,水分丢失不是很快,木材不干裂不变形。
知晓砍伐后的木材必须沉入污泥、水底,这一步骤是无法省去的,早在三宝公公时,干燥之法就已经改进,使用泥土封闭缓慢烘烤加温干燥,有经验的工匠同样可以做到与缓慢放置阴干等同效果,但却节省了大量建造时间。
木材选料只是一开始浪费些时间,只要度过了起始之时,只要树木足够多,只要连续不间断,无论沉入污泥,或是缓慢阴干,并不会影响建造大船工期,但木材切割成木料却可以,人工用锯子切割,用刨子刨木,不仅缓慢,规格上可能还会参差不齐,也正因此,登莱船厂急需大型切割机械。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遭受的灾难颇多,人们更倾向于实用主义,更为善于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更善于解决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