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条路,老老实实放了老子的孩儿,大明朝的皇帝你想坐,你……你们觉得可以治理好大明朝。”
“可以!”
“老子带着老婆孩子去关外,爝儿年纪太小,也没能力做大明朝皇帝,爝儿今年三岁,老子给你十五年时间,刘家寨所有产业,人家纳税,我家就纳税,他人不纳税,老子一根毛都不会给你!”
“刘某自今日起,只管自家一亩三分田,百姓也好,朝廷也罢,你们自己爱如何如何!”
刘卫民翘起二郎腿,看向一干面色微白大臣,冰冷无情。
“爝儿是皇长子,这点谁敢有任何疑义,谁敢说任何一个不字,老子就砍谁一家老小的脑袋,株连九族!”
“皇长子,本就该继承大明朝帝位,只因刘某是陛下的臣子,君命臣不敢违,炅儿出了意外,刘某甚是心痛,至于是谁……”
“你们自知!”
“十五年……”
“刘某的要求不高,十五年内,朝廷内外库余财五千万两,关内十三道基本平和,天下就还是你的天下,刘某带着儿子离开大明朝,刘家寨所有产业全都归你,自此不踏入大明朝本土一步。”
“可若十五年后……”
“没能让我驸马府满意,自个找个歪脖子树上吊谢罪,也算……给炅儿讨回些公道!”
……
刘卫民起身来到郑贵妃面前,蹲在她脚下。
……
“皇奶奶,可否满意?”
郑贵妃一脸复杂看着他,看了许久,伸出手臂拍了拍他头顶,深深叹气一声。
“罢了罢了,反正皇宫待着也是无趣,皇奶奶随你去关外吧……”
刘卫民眼角有些湿润,沉默良久……
“皇奶奶……或许……这一去……可能就永远不能回来了,皇爷爷会……会不会怪咱……”
……
“没事儿。”
“皇奶奶在哪,你皇爷爷就会跟着在哪,走不丢的……”
“陛下,你没能看着炅儿,可别再看不住爝儿了,咱家……咱家可就这一根苗了……”
“一群混账东西……你们……你们三个……三个在天上看着都看不住!”
“爱跟着跟着,不爱跟着拉到,老娘自个守着爝儿!”
“无能的老混蛋……”
……
狠狠擦拭了下眼睛鼻涕,刚一起身差点摔倒在地,刘卫民忙一把搀扶住,一帮抹泪妇人相互搀扶着就要离去……
“爹爹……”
“呜呜……”
“娘亲……”
“呜呜……”
“爹爹……娘亲……呜呜……别不要爝儿……娘亲……爝儿……爝儿听话……爹爹……呜呜……”
听着儿子哭喊,刘卫民的心差点被撕成了粉碎,仰天看着天上模糊身影,老泪纵横……
“也……也不知你……你咧嘴个啥……啥劲……啥劲儿……”
“满意了吧?”
“臭……臭小子……满意了吧?”
“炅儿没了……你……你……你他娘地还……还咧嘴看着……看着老子……干嘛?”
……
看着淡淡虚影,看着咧嘴朝他灿烂的虚影……刘卫民差点崩溃了,坚挺的身躯佝偻,一手搀扶着皇奶奶,一手搀扶着老泪纵横的媳妇,佝偻的身体不再挺拔,无人敢上前,无人敢阻拦,儿子拼命哭喊挣扎,脖颈上鲜血浸湿衣襟……
只留下……
一群混乱厮打王公大臣……
秦王、晋王、庆王、韩王……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几十位亲王、郡王指着朱由检大骂,拼命上前欲要厮打,全盯着年幼朱慈爝脖颈上利刃。
一干大臣们拼命阻拦、厮打,唯恐几十个亲王郡王伤到了关乎天下命运的三岁娃娃,王公勋贵大乱,数百群臣大乱。
嘶吼、怒骂、揪扯厮打……
方从哲却只是看着一干妇人相互搀扶,只是呆滞看着不再挺拔身影……
“老……老夫……该……该死……”
“噗……”
一口鲜血喷出……




第470章 朱由检赢了
 

(第二章,下午还要一章,发上一章时,忘了感谢朋友,还没一次有昨日给的月票这么多过,谢谢。)
……
大明天启六年,五月初五,耀星降世,毁房无数……
十一日,宫女刺帝,帝殇……
十四日京乱,镇国公入京以镇……
……
……
“爹爹!”
“娘亲!”
“太太……奶奶……”
六月初一,困在皇宫的儿子终于回到了刘家寨,一会儿跑到爹爹身边,一会儿又来到娘亲身边,下一刻就又窜到了太太、奶奶怀里,除了脖子上一道淡淡红印外,一切好像什么都未曾改变。
魏忠贤不再是什么九千九百九十九岁,如今的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奴,只是儿子身边的大伴老奴,客巴巴也大差不多,成了儿子的嬷嬷。
两人只背着个包裹前来了刘家寨,看着诚惶诚恐的两人,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客巴巴也就罢了,顶多是个乡村妇人,除了富贵后眼睛长在头顶外,公允的讲,她照顾大舅哥还是尽心尽力的,关键是魏忠贤这个老混蛋,相比一般的朝臣,他更加认可弓着身子的老混蛋。
按照所知晓之事,大舅哥应该是天启七年才因落水病逝,他的出现很可能打乱了原有的轨迹,致使大舅哥提前遭了难。
大舅哥身上有诸多弄不清的疑点,有人说客巴巴寻了几个有了生孕的妇人送入皇宫,按照他对客巴巴的了解,这种可能性有,却也不是很大,眼前的妇人有事没事就喜欢弄些龙卵汤给大舅哥,所谓的龙卵就是驴卵,民间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说,宦官因身体原因,阳气素来差了些,每临天寒冬日,有权有财宦官们就喜欢弄些驴卵进补,有时候一副价值十两之多。
按照购买力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后世六百RMB,十两就是六千之多,是极为珍贵之物,大舅哥身体并无大碍,他所知道的是天启五年落水,一年半后方病逝,就因天启五年刘卫民离京时没有发生落水之事,也就以为此事不会再发生,可偏偏就出了意外。
天启五年落水,之前的子嗣皆未能保住,为了大统继承,趁着多播种也是可能的,甚至在最后病重时,提出哪个孩子出生为男即为太子,若非因张嫣介入之故,或许也就没了崇祯帝之事。
既然有这么一回事情,很可能就是真的,他根本不信刑部证词啥的,严刑逼供下,一干女子且不说能不能撑得住,撑得住又如何,按手印画押还不容易?
落水饮“仙药”而死,更是屁话,肺部受损,清肺润肺之物大多都是甜的,中医上所言,清热解毒的药物,气轻类药物,比如薄荷类气性药,多清口舌、咽喉上焦热,之后则稍重多汁的,比如冬瓜、梨、冰糖类清肺润咳,再之后则是清下焦热,气重味苦,诸如黄莲清肠胃热。
所谓的甘甜“仙药”润肺止咳并无过错,有错的是人,是没有有效抗菌素。
大舅哥身上谜团太多,但这一切都随风而散,大舅哥的落水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根本没有给他一年半的时间。
魏忠贤见他盯着手里纸张已经有了一刻钟,瞳孔却有些涣散不知在想着什么,犹豫着问道:“驸马爷,信上……信上如何说的?”
刘卫民回了神,微微摇头说道:“也就这回事儿,别的乱七八糟的你就别想了,朝廷的事情你知道的多一些,今后你就是刘家寨的大管家,朝廷的事情不许过问,记着了,任何关于朝廷的事情都不许过问!”
“净军、御马监、漕帮皆归入你门下,守着慈爝的家业就好,该如何就如何,其余的不许过问,若让老子知道你乱了规矩,别怪老子翻脸不认人!”
魏忠贤心下大喜,忙弓着身子说道:“驸马爷放心,老奴绝不会让人占了陛下一丁点好处!”
听着“陛下”两字,刘卫民并未开口阻止,他知道,很快就会有一场席卷了半个天下的民乱,这几年他平定了不少民怨,但这还不够,想着自己所做的事情,想着一些只能是了无用功,心下叹息却又无可奈何。
最终还是朱由检赢了,他给出的三个条件,朝臣们还是选择了最后一个,儿子朱慈爝为帝与朱由检为帝看起来差不多,实则相差很大,儿子为帝,所谓的“卫民党”必然占据着朝廷政治,尽管得到了他的所有财富、权利,可这些也只是他遗留给儿子的财富,而朝堂上的大臣们却无法得到,甚至还会被罢职回乡,会由更加强势的卫民党征纳所有人的赋税。
朱由检用了半个月,赐爵封赏、官职、田庄、财富……反正好处许诺了一大堆,朝廷也逐渐平静。
本不该回京的沈允婻回了京城,很是恼怒置气了一日,也不知朱徽妍与她说了些什么话语,也不再理会他,反而一群女人坐在一起包着牛肉水饺。
“公主,宫里的王公公来求见。”
“不见!”
不等朱徽妍回答,沈允婻一脸冷意怒哼。
“告诉王公公,刘家寨不问天下事,今后就不用前来了。”
“小人这就令人赶走。”
前来汇报的老何转身就走,对宫里发生的事情尤为恼火。
“哼!”
沈允婻冷哼一声表达不满,但她也知道,这件事情也没太大解决之法,想保住儿子就必须做出让步,尽管很憋屈,儿子没了,杀了朱由检也无太大益处,反而坐实了弑帝之事,越是知晓,心下越是恼怒。
“妹妹也莫要恼了,爝儿安然无恙就好。”
“也就老爷是个傻帽、傻瓜,换了他人,早砍了他的脑袋!”
刘英儿、徐娇抬头看向双眼依然红肿的张氏,对沈允婻嘴里的“姐姐妹妹”反而不是太在意。
“三姐也别太过担忧,该是爝儿的终究还是爝儿的,爝儿现在还年幼,登基也还治不了国。”刘英儿一边手捏着面皮一边说了句。
沈允婻对刘英儿称呼张氏“三姐”很满意,人却看向徐娇。
“三妹之事是个教训,四妹要以此为戒,别以为杂七杂八的江湖人可靠,随意在寨子里寻几个人也比自以为稳妥的人可靠,寨子规矩多,以军法治人,再加上咱家的恩义,时间长了,人也可靠的紧,远比心眼颇多的江湖人可靠。”
徐娇微微点头,心下叹气一声,在自家老爷回寨子没几日,朱由检就送来了三百多个脑袋,皇姑寺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朱徽妍看了眼沉默不语的张氏,说道:“闻香东大乘教、皇姑寺西大乘教,许多事情外人也不得而知,东大乘教立教较晚些,却也参与了擅闯东宫欲要棒杀父皇之事,西大乘教更为过分,我大明朝立国两百年,至今也从无宦官刺杀皇帝之事,嘉庆之时却差点动摇了我朝根基,如今又做了如此之事,三妹今后不许再与之交往,相公恼怒可还没过去呢。”
张氏不敢多言,默默点头。
“三妹记下了。”
西大乘教创立于明英宗之时,是明英宗与瓦剌大战,兵败被俘虏之后,一个姓吕女子救帝时,帝感其恩建皇姑寺立教。其后皇姑寺毁于嘉庆之时,后又因明神宗生母李太后再次兴盛。
许多事情不得而知,但刘卫民知道,土木堡之事与白莲教有关,后来因鞑靼被迫送还十余个白莲教之人,以此条件才开了市易之事,由此也可见朝廷是多么愤恨白莲教之人。
英宗被俘,一女子凭啥能救他?事前御驾亲征时出现阻止,以民阻止,岂不知御驾亲征就是为了边关安稳?嘉庆之时又因何毀教?
皇姑寺皆女流,还多是宦官宫女信奉,至始至终他也没太过过问,神宗陛下生母李太后都成了九莲圣母,宫内谁又能知晓会有多少人信奉?
皇姑寺比罗教、黄天教、闻香教更加激进,不再是神灵的代言人,而是无生老母直接转世,是神灵直接教人治人,神灵言出法随,远比神灵代言人更具诱惑力。
皇宫对宦官、宫女约束颇多,孤独寂寞无法避免,信奉些佛道寄托也多是件好事,可这种事情又很容易被一些妖魔鬼怪利用,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可以娱乐的事情太少,无法满足内心空虚之故。
沈允婻过往就表明这个女人个性十足,对教派之事极为不屑,说道:“也就老爷瞎折腾,没事儿又撰写个什么宗教渊源干啥,这下好了,没由来招惹了如此多的是非,连西夷大鼻子都寻上了门。”
朱徽妍笑道:“理不辨不明,报社诸多儒家书生,若不与他人争吵几句也不会舒坦的,由那些老爷子清正些我大明朝百姓头脑也没什么不好的,也省的他人利用教派再害了无辜之人。”
“姐姐,今后……咱们真的要前往关外苦寒之地吗?刘家寨、学堂、钱庄、江南和船厂又该当如何?”刘英儿有些担忧说了句。
妇人将包好的饺子收起,刘英儿忙递了湿巾,朱徽妍一边擦拭手掌一边笑道:“魏公公在宫内多年,管着寨子没太大问题,二妹还是寻个合适之人照看江南吧,女人不能老在外面飘着,有了孩子,有个寄托后,再管事儿也不迟,咱家的产业颇多,就怕二妹烦不愿呢!”
听了这话语,不知经过多少事情的沈允婻也心跳陡然加速,目光竟然闪躲起来。
“姐姐……妹妹……妹妹全凭姐姐安排……”
刘英儿、徐娇不由相视一眼,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竟然也脸颊绯红低头扭捏不敢多言。




第471章 五百万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