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现在看来,这些地方的藩王已经算是浪费了,咱大明已经有守边大将,也就无需这些王爷守边了,反而因为这些穷苦地方的宗室子孙增多,穷苦的陕甘、山西已经无法支撑,给地方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影响到了对守边将勇们的支持力度,间接降低了军卒战力,以臣想来,这也绝对不是太祖、成祖愿意看到的情景。”




第334章 羊吃人【第二章,感谢朋友们的支持、鼓励】
 

朱由校微微点头,叹气道:“大兄所言甚是,不知大兄可有良策?”
刘卫民心下更觉苦闷,刚刚不是已经说了自己不想插手政治吗?怎么又问起了自己了?
小梁冠都快歪掉了,头皮也快被他挠破了,偷偷看向魏忠贤,结果这老混蛋只是直愣愣看着自己,也不上前支援一下。
心下哀叹不已,周王是老牌宗室,自太祖时就延续了下来,在籍宗室五千人,王庄田五千顷,每人百亩,每亩佃租九斗粮,勉勉强强够支付给这些宗室俸禄,可这也是风调雨顺之年,若跟今年一般了呢?遭了水灾呢?来年加征一倍?
所有人都盯着自己,刘卫民也有些头皮发麻,无奈叹息道:“我朝有田,其一曰民田,其二曰官田,官田者,宋元之时官府之田,学田、皇庄、牧马草场、城堧苜蓿地、牲地、园陵坟地、公占隙地,诸王、公主、勋戚、大臣、内监、寺观赐乞庄田,百官职田,边臣养廉田,军、民、商屯田,皆谓之官田。”
刘卫民说着这些话语,众人也都清楚,太祖自蒙元鞑靼得了天下后,原本奉养宋元两朝官府之田,就成了现在奉养大明官府的官田,这部分官田称作“旧额官田”,从明末无数造反诸侯手里夺过来的,以及跟随这些诸侯打天下的豪族们的田地,还有就是百姓开荒获得的一成新田,这部分称为“近额官田”。
刘卫民又说道“太祖之时,田亩计八百五十万顷,弘治十五年,存额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顷,失其一半,万历八年,张太傅奉命丈量清查田地,增田一百四十四万零九十八余顷,以民田税三升五合五勺计,增税粮五百万。”
“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税三升五合五勺,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蒙元遗旧者税一斗两升,驸逆张士诚之苏、松、嘉、湖之豪族富民者,税一石,太祖三年,河南、山东、北平、陕西、山西及直隶淮安诸府屯田者,税一斗,此亦为军屯之定税。”
“蒙元暴虐,以致使天下大乱,太祖定天下后,卫所以屯田自养,自太祖至成祖,卫所屯田共计八十九万九千余顷,屯田……自此后日益减少,至今已不足半数。”
皇家学堂整理户部账册,这些他还是知晓一些的,蒙元末年,南方是“造反派”大本营,遭受的损失不是很大,而北方几乎就成了千里无人烟地步,北方赋税尤重,遍地都是荒芜了田地,所以纳“一斗”的垦荒田地很多,在战争期间,百姓还能保留田地的,太祖有感深遭苛税之苦,故而税赋最低,一亩地差不多也就收六七斤粮食,其次就是所谓的官田,至于重租、没能逃跑的掉的蒙元人、驸逆张士诚以及造反之人,这些人租虽重,所占的份额却少,也就几百万亩的样子。
但是勋贵、皇族宗室人丁增长,以及大土豪、士绅们打破了这种局面,一想到自己所知晓的事情,又很是犹豫,最后还是不得不开口。
“孝宗之时,顺天、保定、河间、真定四府民田合计十六万五千五百六十五顷,皇庄与四府民田为一比十三,正德九年,此四府皇庄与民田为一比四,亩税三斗。”
刘卫民叹气一声,无奈说道:“咱大明赋税较低,民田仅三四升,一亩田的税赋也不过六七斤而已,就算三斗,也不过是六十斤,百姓也能承担,且皇庄无税赋额外纳出,三斗粮的佃租不会有任何问题。”
朱由校微微点头,他知道卫民粮庄的佃租也是三斗,不仅皇帝点头,一屋子大臣们也跟着点头,他们自个家中的佃租至少高了一倍。
刘卫民又说道:“陛下是大明的皇帝,陛下手里的皇庄就算遭了灾,陛下也不会强迫着佃户,来年增加六斗佃租来弥补今年的损失,但是各王庄、勋贵们、以及……以及九成士绅豪族却会这么做。”
刘卫民转头看向一大帮官吏,一个个全脸色大变,他还像是故意一般,说道:“刘某可不是说诸位会这么无良,怎么着诸位也要给天下人做个榜样不是?”
一帮人全露出苦涩来,是回答也不是,不回答又好像自己真的这么做了一般。
浑小子向皇帝一笑,说道:“这种事情很难避免,像诸位大人这般的还好上一些,至少诸位大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陛下就得老老实实掏钱付给薪水,总还不至于饿死了自个一家老小不是?”
“可王府就不大一样了,之前臣也是说了,真正有田地的不是什么镇国将军,也不是辅国将军,若亲王、郡王不给,那就屁田地都没有,说句难听的,就算这些将军自个拿了自个俸禄买了三亩田地,上面的亲王、郡王一句话,三亩田也得充公了!”
众人听着,又是一阵苦笑,可事实就是如此,谁让亲王是王府的族长,是老大呢!
刘卫民挠了挠头,又说道:“陛下也是知道,皇庄是咋来的,一开始大多数并不是抢夺百姓的田地,而是官府的官田,后来才是朝廷往哪一指,哪里就成了皇庄,而皇庄又属于官田,所以咱大明宗室的俸禄并不是皇庄名下的王庄直接支付,而是由官府向王庄百姓征收赋税,然后再由当地府库支付给王府,如此也可以减少王府私自加赋,加重百姓负担,还有就是不可道明的理由,反正大家心下知道就是了。”
“咱就拿周王府来说吧,五千在籍之人,田地五千顷,以一斗税计,每人得粮十石,可咱宗室最低也是一百石的赋税,咋整?只能是折色一石,这才是最低的俸禄的保障,万一发大水了呢?颗粒无收,不仅最底层的宗室要饿着肚子,又不能私自加赋,官府可不就欠了巨额债务?”
朱由校微微点头,他能够听明白,想了下,说道:“大兄的意思……王府占了的田地,其实是可以供养这些宗室,只不过亲王和郡王把持了绝大多数的田地,以至于下面的族人只能向官府讨要银钱俸禄,不如此他们就无法活下去。”
刘卫民神色肃然起来,说道:“不仅仅如此,更为严重的是,族人会越来越多,被困于一地的他们没有出路,只能躲在城里吸食大明朝身上鲜血,而大明朝也是无可奈何,总不能手起刀落吧?”
“有多少粮食就养多少鸡崽,虽话语难听了些,道理却是如此,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那个……臣有句话语,若说了……陛下不会恼怒要禁俺足吧?”
朱由校一愣,有些好笑道:“不会是反逆话语吧?”
刘卫民挠了挠头,尴尬笑道:“不好说,还真有可能会有无数雪片飞到陛下案头,要杀俺脑袋也不一定呢!”
“哦?”
朱由校来了兴趣,身子微微前倾,也不去看一干大臣是何种神色。
“大兄不妨说来听听,朕还真有了兴趣!”
“怎么说呢……”
刘卫民挠了挠头,说道:“这么着吧,臣为陛下将一个‘羊吃人’的故事吧。”
朱由校不由神色露出一丝凝重来,微微点头,也不开口。
“陛下……”
赵南星刚刚开口,就被皇帝粗暴瞪了一眼,刘卫民却挠了挠头,也有些犹豫,说道:“其实吧,这个故事挺像咱大明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只不过大家都处于萌芽时期。”
“大兄你说一说,朕很想听听,究竟羊是如何吃人的!”朱由校神情冷淡看了眼朝堂上一干大臣。
“……发生了这件事情的国家,与臣在南洋也较量了一番,正是自莫卧儿跑到咱大明海域的西夷英格兰。”
……
刘卫民将圈地运动的事情说了一遍,尤其将惨烈性说了个玲离尽致,说完了这些后,稍微停顿了一会儿,让自己大舅哥好好舒缓一下情绪,说道:“英格兰是个岛国,有九个小琉球岛这么大,因为这个小国与一旁的大陆诸国经常打仗,他们的舰队实力也强些,在击败了弗朗机的无敌舰队后,这个岛国也就打开了海外市场。”
“市场……陛下可以比作咱北京城,因为咱北京城人口百万,每日消耗的粮食就有一万石,而一个人口一千的小城,一日才能吃下十石粮食,北京城的市场规模就很大,一万石只是一日的消耗,意味着我的资本回转的就很快,可以用一万石的本钱再拉一万石粮食过来,而小城却要吃上三年,期间还不知会发生什么意外,所以我一年可以成为大富豪,卖去小城可能会遇到水灾,会连绵阴雨,粮食坏了,也可能会着了火,亏了个底朝天,所以市场大小对于商人尤为重要。”
朱由校不由点头,笑道:“大兄所言甚是,一弹丸小国的确无法与我大明相提并论。”
刘卫民笑道:“英格兰是打开了市场,而且一算算账,发现羊毛做成的衣物很受欢迎,价格也比种地赚的多,可是呢,做羊毛衣物的羊不够,需要的人力也贵,怎么办?于是就强迫将耕种的百姓赶走,为羊腾出地方种草,养更多的羊。”
“百姓没了田地,律法又严格规定,任何人都不许在街头当乞儿,强逼着人进入厂房,生产羊毛衣物。”
“因为没了田地的百姓必须要活下去,必须要挣钱买粮食,律法又不让人在外做乞儿乞讨,进了厂间的人多了,工钱就很低,不干也不成,不干就会被衙役抓起来割了耳朵。”




第335章 没有公平【第三章】
 

刘卫民微笑说道:“一方面羊毛衣物价格高、好卖,另一方面所需要付出的工钱也很低,赚的钱也就多了。”
“刘驸马,没了百姓耕种,难道粮食就不会飞涨吗?”田珍一脸冷意质问。
刘卫民转头看向田珍,微笑点头,说道:“田大人说的对,可那不正好吗?还能再大赚一笔,英格兰又有船,对面的大陆诸国有的是粮食,他们的土地很多,粮食很便宜,就算将他们的粮食运到了国内,还要比自己的国家便宜,当然了,我知道便宜,可你没粮食,你就得买!”
“奸商……如此奸商当杀!”杨涟大怒。
刘卫民微笑点头,笑道:“难道有错吗?土地是我的,不给你租种了,我就爱自个种草养羊,难道不可以?至于律法……与我何干,那是你们,是陛下……那个啥的。”
朱由校不由一笑,却摇头说道:“如此不顾百姓生死帝王,也定然昏庸无能。”
魏忠贤忙上前谄笑道:“陛下说的对,这样混账皇帝,可不就是昏庸无能吗?”
刘卫民神色却极为严肃,摇头说道:“公公又错了,就这么一个国家,却是打遍西夷诸国无敌手之国!”
“啊?”
“驸马爷,您……您不会骗老奴吧?如此不顾自己百姓,用百姓生计命根子开玩笑……这……这……”
魏忠贤傻眼了,一干大臣们也有些想不明白了,刘卫民却极为郑重点头,说道:“一个炼铁炉子要五千两,一个枪炮厂要十万两,可我没这么多钱去造它们,怎么办?”
“那我就弄起羊毛衣物,将东西卖给对面大陆之人,卖给他国,赚他们的钱!”
“从别的国家赚的钱越多,原本只有一碗的水,慢慢这碗水就会变成一缸水,一碗水我喝进肚子里,保证不潵一滴水,我若抱起一缸水去喝,多多少少就会潵出一些来,原本工钱很低只能活口的百姓就会慢慢富裕,而且我的炼铁炉子造了起来,枪炮厂也造了起来,也需要更多人手,更多帮着我去赚那片大陆上的傻帽们的钱。”
“工厂越来越多,一支火枪可以买一百石粮食,一日我可以造一杆,难道你一日能产出一百石粮食?”
刘卫民很是无行在魏忠贤肩膀拍了两下,笑道:“有时候,看起来不是很好,结果或许就是反着来的,关键是自己的目的,一开的目的若只是为了贪图享乐,而不是最终想着让国家变强,让所有人兜里都有钱,那就真的成了公公嘴里的昏庸无能,最后也只会成为路边无头尸骨而已,还会将整个国家整垮了。”
朱由校沉默许久,一脸坚定,说道:“朕明白了。”
听了这话语,刘卫民却有些不解看着他,疑惑道:“陛下真的听明白了?宗室可不比其他,还是莫要太过强求。”
“嗯。大兄放心吧,朕知晓该如何,若他们愿意,还请大兄多招手一些学员与工匠。”
听到这里,刘卫民终于开心笑了,笑道:“陛下果然聪慧至极,这么多生活困难的皇室子孙,原本也没损失多少,岁奉一百石也不过二三十两银子罢了,一年做工也能挣的回来,未来也有无限种可能,陛下也算为宗室子嗣做了件好事。”
顾秉谦上前拱手,犹豫道:“陛下,这毕竟有违祖制,还需……还需谨慎稳妥些为当。”
朱由校淡淡摆了摆手,说道:“镇国伯已经解释的够清楚了,祖制是太祖所立不假,可太祖的本意是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