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魏忠贤心下杂乱纷呈,根本没理出来头绪,听了此话,更是不耐烦,再一次抬臂打断。
“此事你们莫管,驸马爷自有处置,两相夹击?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驸马爷正愁着他们不来招惹呢!”
“哼!”
“五十余艘大舰,三千门火炮,仅此就能灭一小国!”
“哼!”
“两相夹击……想要找死吗?!”
魏忠贤与李珲是同一代人,对朝鲜情形最是清楚明了,此时的朝鲜王自己都整成了孤家寡人,还他娘地想找事儿,嫌活的久了咋滴?
对于朝鲜,他并不怎么担心,甚至还要更加厌恶朝鲜这个忘恩负义的墙头草,今日在乾清宫得知了三千门火炮,更加不在意墙头草的喜怒与否。
终了,魏忠贤也没整明白,他不清楚刘卫民、皇帝两人究竟想要做些什么,整个北京城也都随之吵吵嚷嚷,宁德驸马府却依然如故,火炉烟炊依然如黑龙蜿蜒于天际,数里外依然可以听清“哐哐”砸击声……。
得知了刘家寨一年即可造出三千门火炮后,魏忠贤与内阁也无法安坐于府,数次在刘家寨徘徊,结果还是被守在外面的净军、幼军阻拦了回去。
一年来,宁德驸马府兑现了承诺,没有税赋,没有佃租,为各皇庄打了无数压水井,为贫穷民户修葺房舍……
与此等价交换,刘家寨的库中储存粮食,甚至还要超过原本应该收获的佃租,北京城的守卫子城也有了些雏形,十六座子寨已经成了一个个大明戍堡,三丈高的城墙,就算想要一时夺了下来也很难。
净军、幼军已经驻扎在十六座子寨,成为未来北京城的子城城防守卫者,净军、幼军不再出现在北京城内,也让满朝文武极大的松了口气,可如今却成了所有人的障碍,根本无法探究刘家寨具体情况。
人多力量大,有时就是真理。
刘家寨十六座子寨的进度如此之快,究其原因还是撤入关内的几十万百姓,卫民钱庄对几十万百姓进行低息借贷,同时也为他们提供赚钱偿还债务的工作,挖土烧砖,垒土建城,挖煤取碳……
几十万百姓,短短三两个月,足以抵得上刘家寨两三年营建。
为了躲避每日的求见骚扰,朱徽妍不得不躲到一号寨子,依然居住在曾经的小院,原本以为没人再会寻来,谁知还没居住三日呢,只剩下一条胳膊的小三敲响了房门。
“梆梆……”
刘英儿打开房门,见到小三脸上怪异,不由愣了下。
“小三,发生了何事?”
未等小三开口,里屋传出一声音。
“是小三吗?进来吧。”
小三向刘英儿微微点头,刘英儿让开身来,顺手接过小三手中雨伞,抖动了几下上面雪花,这才将房门关上。
屋外飞雪满天,滴水成冰,屋内却温暖若春。
小三习惯性看向屋檐处,见他抬头,刚刚自里屋掀帘走出来的朱徽妍不由一笑。
“放心吧,漏烟气的地方已经仔细堵上了,不会再发生冒气之事。”
小三见她走出里屋,忙躬身一礼。
“小旗大人说过,碳石取暖时的烟气有毒,过些日小的让人重新更换一个好些的铁管。”
“不用这么麻烦,炼铁炉子虽还在炼铁,产出却还是少了些,也莫要太过浪费了。”
朱徽妍越来越有家主大妇气势威严,缓步坐在主座上,伸手指向一旁的座椅。
“坐吧,有事儿坐下说吧。”
小三依然躬身低头,说道:“回公主,卢公子、黎公子前来拜访,小的原本不愿让他们打扰了公主,但两人却说前来担任小旗大人的书佐,是早先时候,小旗大人已经允下过了的。”
“嗯?”
朱徽妍一愣,随即嘴边更是露出无奈苦笑,去岁自己相公就已经与她说过,可一年来也没见两人登门,今日前来……
“请两位公子过来吧。”
小三没有多言,微躬了下身体,刘英儿随在他身后,轻轻关上房门,转身站在朱徽妍身前,有些不满道:“他们越是这样,小旗大人越是不信他们!”
朱徽妍一年来经历了许多事情,有人挡在身前时,她从未感受过太多压力,直到一直挡在身前的身影离开了京城,才发觉世界并非如此美好。
没有朝臣们去理会皇家学堂,没人前去刘家寨田头过问新作物,没人询问刘家寨是否有困难,更不会去询问净军、幼军已经半年没发放饷银的事实……想着朝臣们的冷漠,心下突然莫名伤感。
“相公说……他这辈子……注定不会被人喜欢,以前不明白,还以为多劝劝相公收收性子,终会有人喜欢的……”
一滴清泪低落,脸上却露出灿烂。
“相公总是不以为意,说……大明不缺好人,缺少的是坏人,是不是很讽刺?”
刘英儿眉头紧皱,心下对卢象升、黎宏业愈发不满。
“公主若不喜那两人,俺就赶他们走……”
“算了,或许咱们想差了也不一定呢?相公既然已经应允了他们,想来也是有些道理的。”
朱徽妍摆了摆手,一年来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有些事情她也看了明白,此时此刻两人因何而前来,就是不说,心下也能猜测到了一些,尽管自己想躲。
两人沉默,不一会就听到房门外一阵脚步声传入屋内,随即“梆梆”敲门声响起,刘英儿冷着脸打开房门,门外站着的正是身材高大的卢象升和黎宏业。
两人神色冷淡,进屋后躬身抱拳行礼。
“小民见过公主殿下!”
朱徽妍已经平复了心情,看着两人躬身行礼,神情不悲不喜。
“两位公子请坐,去岁驸马与本宫说过两位公子的事情,承蒙厚爱,本宫代驸马谢过两位公子。”
两人齐齐躬身,黎宏业脸上稍有尴尬,抱拳说道:“去岁刘驸马曾与小民与卢兄说起入府之事,只是我等自以为才疏学浅,也没敢前来叨扰,潜心读书一年才前来,还请公主恕罪。”
朱徽妍微微点头,说道:“两位多虑了,来年即将大考,两位公子顾虑本宫也知,我宁德驸马府正值困难之时,两位公子能挺身而出,本宫与驸马甚是感激。”
朱徽妍起身微微福身,两人忙抱拳躬身还礼。




第235章 成圣和毫无意义【三章完】
 

双方一阵客气,朱徽妍示意,看着卢象升、黎宏业相继坐下。
“去岁驸马就曾交待过,若两位公子前来驸马府历练,黎公子可以暂为皇家学堂先生,卢公子暂为幼军赞画,熟悉了后再作安置。”
听着小公主话语,两人相视一眼,卢象升皱眉道:“卢某终非居于过军中,暂入净军赞画亦无不可,只是黎兄……”
黎宏业忙抱拳说道:“卢兄多虑了,黎某才疏学浅,前往学堂潜心研究学问,黎某自以为甚好!”
朱徽妍看向两人,轻轻摇头说道:“卢公子多虑了,我宁德驸马府最重要的不是刘家寨,不是净军、幼军,不是其他,办好皇家学堂才是我宁德驸马府最为重要的事情,并无轻视黎公子之意。”
两人一愣,卢象升皱眉道:“卢某曾听闻学堂所授之学与今之各家书院不同,甚至所学之文字也是简陋不堪,若……若无法参加科考……”
朱徽妍知道卢象升想要说什么,沉默片刻,摇头说道:“诚如卢公子所言,皇家学堂确实简陋了许多,或许百十年亦难登大雅之堂,但几十数百年后,皇家学堂终会代替今日大明诸多学堂,会在史书留下浓重一页。”
看着两人一脸愕然,朱徽妍又轻声说道:“两位公子乃天下学子翘首,文采风流自不在话下,自也知晓文字起于结绳记事,但结绳记事也只可记录数年、数十年,人们依然惯于口口相传,直至今日,尽管文字盛行于天下,亦是有无数百姓口口相传,相传祖上曾经辉煌,曾经的精湛技艺。”
“造成如此结果,原因或许有许多,但有一个问题却真实存在,就是无数百姓难以记忆掌握繁杂的文字,而皇家学堂就是为了推行驸马所创简易文字,让更多百姓更容易书写、识字。”
“本宫相信,当我大明读书百姓数倍、百倍出现时,朝廷自会使用简单易懂文字,不喜、不屑、不满之语也会逐渐消失。”
朱徽妍看着两人,神色愈发坚定。
“驸马言,知识改变命运,两位公子,天下无数童生、秀才、举子、进士,无数学子,无不是十年寒窗苦读,报效我大明也好,想为百姓做些事情也罢,不可否认,入朝为官者,皆以读书改变了命运!”
“驸马言,读书者众,入朝为官者少,天资愚钝者众,出类拔萃者少,但读书不仅仅一定为官治民,更加重要的传承祖上曾经技艺,让更多百姓熟知朝廷所施政治理意义,祖上技艺得以传承,得以一点点改进,大明所造所产之物就会越来越多,物件就会越来越美观、精良;百倍百姓知晓朝廷政令,就会少了贪污,少了不法之事,就会更加忠君报国!”
“而这一切,就需要让更多人无需花费太多时间读书识字,字形简单便于书写,自带拼音便于熟读记忆,本宫相信,我大明百姓终究会人人识字读书,有无数人熟读忠义典籍,纵然没了刘家寨,没了净军、幼军,甚至没了我宁德驸马府,大明有亿万忠勇之民,我大明亦千年不倒,永立世间!”
卢象升、黎宏业一脸大骇,朝廷文臣,乃至近在身侧的文人臣子,他们对皇家学堂所学尤为鄙视,普通百姓也颇为排斥,根本无人将自家孩子送去皇家学堂,对于所有人来说,若读书连科考都不能参加,读来又有何用?
皇家学堂成了垃圾堆里的边缘,没人去理会,也就无人知晓皇家学堂所学内容,北京城只是知晓皇家学堂所走的并非是康庄大道,而是他人不屑的一些杂学。
当兵?
做工?
有当吆五喝六的大老爷们威风、霸气吗?
无人重视,也无人知晓,就是卢象升、黎宏业两人也只是将眼睛盯在了刘家寨,将目光注视在了辽东、江南正将要发生的战争上。
听了朱徽妍话语,黎宏业神色极为郑重、严肃,起身郑重一礼。
“小民拜谢公主、驸马的厚恩,小民定忠于职守,绝不敢有半分不满之意!”
刘卫民所做之事争议很多,可每一件都是言之有物,鬼知道一个辽东小子如何知晓这么多事情,小琉球岛上如此之远,鬼才知晓那里还有数以百万两的黄金!
可江南不断传来的消息,又一次证明了他的正确,为此朝廷付出了惨重代价,至今还有不少大臣们被关在昭狱大牢,江浙沿海将官更是被罢免了个干净。
皇家学堂是万历帝遗诏所立,匾额是病重时所书,经历了这么多事情,黎宏业就算没进入皇家学堂,他也不敢轻易怀疑朱徽妍的话语。
黎宏业震惊,卢象升同样惊骇不已,他们知晓今日大明公主话语之重。
天下百姓人人读书识字,人人使用更加简单易懂文字,朝廷就算不想使用粗陋简易文字也不可能,任谁也无法阻止整个天下悠悠众口,而开创了这一切的那人……
卢象升不敢去想,心神都有些颤抖不已,看着黎宏业抱拳躬身,这一刻,他甚至也想一直留在皇家学堂,他清楚,若此事成了,那人就是一代圣人,而黎宏业这位兄弟,也一会成为一代文坛宗师!
想到宁德驸马府一旦成功了,后世子孙会不会埋怨他的短视,心下就是一阵苦涩,说出的话语也犹豫无奈,远不如前来时的坚定,“卢某”也成了“小民”之语。
“小民不敢欺瞒公主,之前公主不愿面见阁老、大臣们,我等二人前来,实则有欺瞒公主之意,原本是想着自公主口中,想要得知刘驸马因何不愿与辽东分置些火炮。”
说着,卢象升神色又郑重了起来,说道:“小民不敢轻易质疑刘驸马所行所为,小民也知晓刘驸马不愿与辽东火炮,必是自有其理,我等二人只是有些不明其理。”
朱徽妍微微点头,缓声说道:“辽东建州贼反叛我大明,数万将士每年需银数百万两,三千门火炮送与辽东,不言我军出城击败建贼,仅分置于各城、堡,建州贼亦难以越过广宁卫城。”
卢象升微微点头,说道:“正如公主所言,今年入秋时,莽古尔泰领兵三千攻我西宁、吴家坟、沙岭驿三堡,若三堡有百十门炮,莽古尔泰绝不可能破我大明三堡。”
朱徽妍微微沉默,转头看向刘英儿,说道:“英儿,将前些日各军将领军议的记录找来。”
刘英儿稍微犹豫,最后还是点头走入里间,不一会儿就寻来一方木匣。
朱徽妍说道:“卢公子可以先看一看前些日净军、幼军的军议,以及辽东锦衣卫送来的情报。”
刘英儿对卢象升好像不甚喜欢,将木匣送到他手里时,脸上也不带有一丝表情。
卢象升忙接过木匣,黎宏业也不由倾斜着身体观看木匣中信件,两人观看着书记净军记录的军议时,朱徽妍也不开口,只是低头轻饮着刘英儿送来的茶水。
乍一见专门书记净军记录的军议言语,两人都有些不怎么适应,一开始的时候,或许为了自己形象,还谨言慎语,但是进行了几次军议,军中将勇们熟悉了书记净军宦官的存在后,没了刘卫民主持情况下,粗言粗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