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英儿手里接过红薯,双手沾满了泥土,人却看向遥远的南方。
“公主姐姐,小旗大人跟俺说过,红薯烤着吃会很好吃呢,小旗大人早早就弄了个炉子,就在寨子里,要不今日烤一些吧?”
“就知道吃吃,这是种子!”
“姐姐就知道欺负人!小旗大人说过,种子也要选些好的,又不是没有小些的红薯……”
“还说?就是小的也不许!”
……
朱徽妍收回目光,知道他们姐弟是故意,不由微微一笑。
“炉子一会儿要送入宫内,晚上咱们再烤一些。”
“公主,别管他,就知道吃!俺现在就让小三去拉炉子,选些红薯送入皇宫。”
朱徽妍点了点头。
“你也别太过严苛,小孩子本就嘴馋些。”
“公主……公主……”
魏忠贤急匆匆跑了过来,老脸都成了朵花。
“公主,老奴已经称量过了,去掉些个头小的,一共……”
魏忠贤一伸一巴掌,又觉得一巴掌还不够,又加了一根手指。
“六千三百斤!”
“六千三百斤啊!”
魏忠贤满脸激动,连连赞叹。
“咱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天下间竟然还有此等高产粮食!”
朱徽妍看向无数人正忙着收红薯,说道:“红薯比土豆要容易的多,也容易栽种,的确是个好东西,有了这些耐旱粮食,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不少。”
魏忠贤连连点头,笑道:“是啊,驸马爷仅此一事就不知救活了多少人家,老奴是挺佩服驸马爷的,什么都懂!”
“公主,老奴就不叨扰了,陛下还等着公主的好消息呢!”
魏忠贤抱拳一礼就要赶紧回宫,朱徽妍却伸手拉住他衣袖。
“公公且莫要着急,相公临去江南前,就特意做了个炉子,说是红薯成熟了,就请陛下尝尝鲜,让两宫娘娘们也尝上一尝。”
魏忠贤心下一喜,送来的恩宠哪有往外推的道理,忙点头赞道:“还是驸马爷考虑的周全,咱家这就选些个大的……”
“公公且莫着急,相公说过,个大的烤着不易熟了,让英儿去选吧,个大的只能让陛下喜庆喜庆,烤着不合适。”
“对对,块头大的确实不易烤熟,公主英明!”
魏忠贤心下满是欢喜,原本这种小事用不着他亲自前来,只需要派些宦官,将红薯送入皇宫即可,一想到几日来孙承宗频频跑去天工阁,自个一大早就带着人前来,亲自刨土,亲自称量……
刘英儿姐弟去取炉子,烤红薯的炉子很简单,刘卫民也不愿意浪费钢铁,除了里面的铁条是铁的,炉体也不过是用比较大些的木桶,里面弄些泥坯内胆,只要不让炉火把木头烧坏了即可。
魏忠贤拉着一筐罗红薯和炉子,唯恐弄坏了炉子,老家伙尤为小心,自西华门一路进入皇城,原本以为皇帝会在天工阁,到了地儿才发现去了后花园。
一听到皇帝去了后花园,魏忠贤眉头就不由皱了起来,神色也阴郁了许多。
“魏公公?”
王体乾刚进了乾清宫大院,就见到魏忠贤正呆愣咬牙切齿。
魏忠贤被王体乾一声招呼惊醒,忙回头去看,正见王体乾怀抱着个小木箱,有些疑惑道:“王公公,你这是……”
“魏公公不在司礼监,驸马爷刚刚八百里送来的……”
“什么?”
魏忠贤心下一惊,双眼瞬间盯在了王体乾怀抱着木盒,脸上更是惊喜过望。
“王公公,这么大的事情怎没通知咱家啊?正好咱家要去后花园,公主送来的红薯要献给陛下,还是咱家代劳吧!”
王体乾眉头轻微一皱,却点头笑道:“驸马爷送来的东西,咱家怎敢多耽搁,公公又不在司礼监,这才……”
王体乾心下一叹,也不得不将木盒送到魏忠贤手中,魏忠贤现在哪里还管这些,一把抢过木盒,冲着拉车的宦官就是一阵大吼。
“快!快去御花园!”
刘家寨的车子都比较大,魏忠贤也不可能从乾清宫进入坤宁宫,再由坤宁宫进入后花园,再说那小门也过不了偌大的马车,也只能自月华门出了乾清宫,一路赶往后花园。
还未一脚踏入园子,破锣嗓子就开始尖叫起来。
“陛下……陛下……”
正坐在万春亭与孙承宗下着棋子的朱由校不由一愣,围坐在旁观战的一干妃子们转头去看,正见魏忠贤一手抱着个老大的红薯,一手死死搂着木盒,唯恐他人抢了一般。
看到魏忠贤怀里东西,朱由校不由站起身来,看向孙承宗笑道:“今日刘家寨收获红薯,大伴前去查看帮忙,想来收获是不小。”
孙承宗不着痕迹皱了下眉头,犹豫说道:“臣听闻红薯极易栽种,若真如刘驸马所言高产,对我大明百姓甚是有益,可是……陛下,若建州得了此物……”
朱由校眉头微微一皱。
“陛下,还有……物多而贱,此物又不易储藏,难以与稻谷、小麦相若,无法远途贩卖,百姓种了此物,稻谷、小麦种植必少,粮价也势必上涨。”
“物贱而钱贵,今之税皆以银钱为征,此物若太过高产,田地税赋征纳又当如何?”
朱由校眉头愈发隆起。
“陛下……陛下……”
就在朱由校一时间也未想了透彻,魏忠贤已经奔入了万春亭。
“陛下大喜啊!”
“刘家寨……刘家寨一亩收六千斤红薯!”
说着,唯恐皇帝不信,将怀里比人头还大的红薯放在棋盘上,可……气氛却有些怪异。
“公公,亩产六千斤是好事,可若是建州贼得了此物又当如何?物多而贱,百姓种了此物,税赋又当如何征纳?”张嫣看向眉头紧皱的朱由校,也皱着眉头,有意无意说道。
“嗯?”
魏忠贤转头看向张嫣,又看向一干妃子、德嫔、孙承宗、朱由校,心下才明白为何会感觉怪怪。
魏忠贤颇有急智,一时间也想不透里面的根结,但他也是毫不在意,说道:“建州贼得了又如何,难道还能用红薯杀人不成?只要孙大人守住了广宁,咱家就不信了,建州贼再能生,还能有驸马爷砍脑袋来的快?”
“至于物多而贱……驸马爷有的是法子!”
魏忠贤弄不明白的,全往刘卫民身上推了个一干二净,听了他的话语,朱由校隆起的眉头也平坦了下来,点头说道:“大伴所言不错,大兄既然敢种了此物,总是有法子解决的。”
魏忠贤心下绷着的弦松了下来,瞥向孙承宗的神色颇有些不悦,他知道,能想到这些的,一准是眼前的帝师。
想也没想,魏忠贤忙把木盒推到朱由校面前。
“陛下,这是驸马爷八百里送来的东西,老奴不敢耽搁……”
“什么?”
朱由校忙伸手去拿木盒,众人全都身子倾斜,想着木盒里究竟有些什么。
朱由校亟不可待打开木盒,只见里面有十余个信封,忙打开最上面的一个信封,尽管一脸急切,还是第一时间内查看信封上面的印花、封印。
……
朱由校双手抖动越来越大,脸上满是红晕,鼻息粗重,双目却半分也不离开信张。
“陛下……刘驸马那里……可有寻到金子?”
朱由校微微抬头看了眼孙承宗,也不回话语,反而细细将信件叠好放入信封内,又拿出下面的信件,同样的极为认真,竟然……
“噗……”
“哈哈……”
……
“这句话语还算有些道理……”
“……不成啊……会让贼人逃了的……”
……
“呵呵……”
……
“哈哈……”
……
看着小皇帝不时扶额摇头,下一刻又是哈哈大笑,看着他捧腹大笑擦拭眼睛,一干人等也跟着好奇相视,信张上究竟书写的什么事情,竟让小皇帝如此?
“陛下,驸马爷究竟说了些什么啊?”魏忠贤也不识字,就算信件放在他面前,那也是睁眼瞎。
朱由校一边擦拭眼角泪水,一边乐呵摆手。
“没什么,大兄给下面将领们安排了些起居郎罢了。”
孙承宗听了“起居郎”三字,眉头微皱。
“老师莫要介意,朕就是这么一比,虽不是起居郎,也差不了多少,军将们军议之时,都会一五一十被净军记录书记员记下。”
第214章 宣示主权【第二章完】
朱由校将信件推到孙承宗面前,说道:“军中有记录书记员,每一个将领言辞都会一五一十记录下来,大兄说,这有两点好处,其一便于军将们战后自检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可以尽可能避免下次再发生同样的失误。”
“其二,朝廷就算追究军中将领过失,也会有法可依,有据可寻,只要保证记录书记员的公平公正,只要最公正真实记录下来将领们的所言所行,如同朕的起居郎,军将们纵然在万里外行军作战,朝廷亦可信之无虞。”
“朕以为……甚好!”
魏忠贤眨巴了几下眼睛,心下狂跳不已,忙点头说道:“陛下英明!驸马爷此计甚妙!有了那些宦官为陛下眼睛,陛下纵是身在京师,亦如亲眼所见,忠奸贤愚,一眼即可清楚明了,老奴以为……辽东军将亦需如此。”
张嫣看到孙承宗眉头越皱越紧,犹豫道:“刘驸马的法子与军中监军也没太多区别啊?若是……若是那些宦官们瞎写胡言又如何?唐朝宦官诓骗帝王,若非上瞒下贪,大唐也不会成了那般模样。”
眼角余广见一干妃子、德嫔点头,魏忠贤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朱由校却看向孙承宗,笑道:“老师也是看到了吧,在书页最后位置,都是有领军将领们的亲笔签名,每一次军议后,都是要当堂签下姓名,若非这些将领们的所言真实话语,他们也绝不会签下自己姓名。”
又看向张嫣,微笑摇头。
“皇后可是说错了,记录书记员没有任何权力,只是记录将领们的话语,福建水师、广州水师、江浙水师,以及辽东水师,甚至包括净军、幼军,各军监军都是另有其人,而且大兄治兵甚严,监军不允许干涉领军将领指挥作战的。”
魏忠贤听了朱由校话语,心下喜悦爆棚,忙大声说道:“陛下圣明,驸马爷治军本领老奴亦是深为佩服,若非驸马爷治军甚严,公主又如何与建州贼大战三百回合?老奴以为,此法甚好,各军当行驸马爷治军之法!”
孙承宗张了张嘴,想要反对,一时间又不知该寻找何等理由,张嫣心下紧张,看向坐在朱由校身侧的王良妃,连眨眼数下,王良妃心下无奈,开口说道:“此法好是好,臣妾也是听了明白,只是……只是……为何不用都察院的忠正臣子呢?”
张嫣忙说道:“是呢,监军、记录书记员皆出自净军……是不是有些不妥?”
朱由校不由看了王良妃一眼,又转头看向张嫣,微微低头沉默,气氛一下子诡异了起来。
拿起下面的信封,也不开口,拆开信件细细观看,魏忠贤心下深恨,他当然知道这些人想要做什么,净军不净军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宦官,是他们这些内臣,对刘卫民尤为熟悉的魏忠贤很清楚,只要他开口,想要让其他宦官任监军尤为容易,只要守规矩,那人就没理由拒绝。
看着朱由校也不开口答话,只是一一翻看其余信件,王良妃脸色也越来越白。
“大兄说……法子再好,也需要时间验证,避免其余军将军心不稳。”
“朕……亦以为……稳妥!”
说着,朱由校抬头看向魏忠贤,说道:“传朕之旨意,宁德驸马为福广总督,授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全权督理百姓移居小琉球岛安居一事,凡不遵号令者,可先斩后奏!”
“啊?”
魏忠贤、孙承宗一脸惊骇,一众女子脸色随之泛白。
“陛下,福建可是发生了事情?”孙承宗忍不住拱手一礼。
一阵沉默……
“老师就不要问了,大兄可以处理的很好。”
“陛下……”
未等话语说完,朱由校有些冷淡摆手阻止。
“爱卿就不用多言了,朕相信,宁德驸马会将百姓处理的很好!”
一一将信件仔细放入木盒,抱着木盒站起身来。
“朕乏了。”
朱由校刚转身走出阁亭,看到数丈外的马车,有些疑惑道:“大伴,马车上看起来是个炉子,是六妹送来的?”
魏忠贤强忍着心下好奇,忙开口说道:“回陛下,正是公主令老奴送入宫的,炉子是驸马爷临离开京城时就已经做好了的,驸马爷说,庄子里的红薯熟了,要让陛下尝一尝烤红薯的味道,让两宫娘娘们也尝尝新鲜物。”
听着魏忠贤话语,朱由校看着不远处的马车,又是一阵沉默……
“将炉子拉回乾清宫。”
“老奴遵旨!”
朱由校也不再多言,抱着木盒返回乾清宫。
朱徽倩、朱徽媞俩小姐妹早就想尝尝红薯的味道了,从学堂回了皇宫时,一听说自己大兄将刘家寨里的炉子拉回了乾清宫,俩小姐妹也不回仁寿宫了,径直跑到乾清宫,刚一进了大兄的院子,就见到客嬷嬷一脸黑灰。
烤红薯堪称美味,红薯的种类有白瓤的,红瓤的,黄瓤的,其中黄瓤的最是适合烧烤,在得了红薯种的时候,刘卫民就已经与家人介绍过,刘英儿选的红薯也全是黄瓤的,也交待过该如何烧烤,虽然客巴巴烧烤的水准不咋滴,有些也烧黑了,可捏到软软的红薯,整个皇宫都能闻到红薯香气时,蹲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