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的重要意义,高度评价了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战的业绩,阐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所表现的崇高的牺牲精神和传统美德,传达了正义战争必然获得胜利的坚定信仰。
    宋美龄的美国之行获得极大的成功,蒋夫人在11月7日,圆满结束对美国的访问,随同蒋夫人同机一起到中国的还有罗斯福总统的特使……美国陆军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阿尔伯特。魏德迈上校。
    魏德迈上校到中国主要就中缅印战区的有关问题和蒋介石进行磋商,史迪威将军在自己的反思中,认为中英联军如果能够同心同德,一定能够守住缅甸,事实上英国人已经决定放弃缅甸。
    英国人放弃缅甸,致使中国远征军孤军奋战,补给困难。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介入战争,中缅印战区相应成立。英国的国家利益促使丘吉尔以及英印军司令官韦维尔将军对中国远征军既想利用又不想中国远征军占领缅甸。
    为了平衡中英关系,史迪威建议罗斯福总统,由他来具体全权指挥中美英联军在缅甸的作战。当然,深知蒋介石为人的史迪威将军提醒总统先生,蒋介石很会敲竹杠,要有充分准备。
    魏德迈上校的使命,正是和蒋介石协商这个问题。飞机平稳的飞行着,耀眼的阳光透过舷窗,晃得上校的眼睛很不适应,他随手拉上窗帘,头微微后仰,舒服的靠在椅背上。
    “上校,你这次去中国使命重大,一定要谨慎处理和蒋介石的谈判。”魏德迈上校耳边响起罗斯福总统的话。
    “中国人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近百年来,中国积贫积弱,国家实力一落千丈。但不要忘记,正是他们在中国不停的抵抗,才牵制住日军的军队,不断消耗着日本的国力。我们应该清醒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即将站起来,不承认是没有用的。尊重中国,是必须的。
    美国的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在太平洋的西岸,一个强大而友好的盟友,对我们在亚太的利益大有好处。英国终究距离远东太远,远东还要依靠中国。
    如果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乃至东南亚都有作为,那对我们进攻日本是很有帮助的,起码我们多了一支很能打仗的盟军。太平洋上,我们可以东西夹击日本,加速日军的失败。”
    深感责任重大的上校,借着在飞机上的空闲,脑子里不停的回忆着总统的叮嘱。脑海里预演着和蒋介石会谈可能遇到的困难,一个个没有硝烟的激烈交锋的场景出现在上校的脑海。
    重庆,黄山别墅,一家古香古色的镶花木座立钟清脆地敲了十一下。侍从室主任钱大钧报告蒋介石,美国客人已经来到山脚下。
    经过片刻的宁静,山道上有了汽车开近的沙沙声。蒋介石从窗户里看到,两辆黑色的“福特”轿车一前一后驶近,在石阶下停住。车门打开,美国的史迪威将军和魏德迈上校钻出汽车。
    几乎与此同时,走廊里响起一阵清脆的高跟鞋叩击声。宋美龄仿佛踩着钟点的节拍分秒不差的出现在客厅门口。这对代表中国最高权力的伟人夫妻相视一笑,男的伸出胳膊,女的亲热的挽住他,然后一同款款迎出门去。
    史迪威和魏德迈坐在宽大的沙发上,前面的茶几已经摆上了茶水。宋美龄坐在蒋介石的右手边,她的脸上始终挂着迷人的微笑。蒋介石对着魏德迈上校轻轻一笑,关切地说道:“上校,您辛苦了!还住的习惯吗?”
    翻译将蒋介石的话告诉魏德迈,上校满脸微笑的对蒋介石说:“谢谢委员长!住得很好!夫人在美国现在已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夫人的口才非常棒!”
    客套一番,逐渐转入正题。魏德迈上校试探着说:“委员长,您是中缅印战区的司令官,不知您对缅甸战局有何感想?”
    蒋介石眼睛一亮,兴致勃勃地说:“我们中国远征军出兵,是在国内战场这么艰巨的情况下完成的。我们到达缅甸之后,英国人承诺的粮食、弹药、药品的补给,全都作废。英军一路西撤至印度,整个缅甸战场,只有中国远征军在苦战。
    我们这是在忠实的履行盟国的义务,尽盟军的责任。英国的丘吉尔首相,英印军司令官韦维尔上将对我们占据缅甸心存顾忌。这实在是太令人失望和遗憾!我们中国根本无意争夺缅甸的所有权,无意争夺缅甸的利益。
    中国作为盟国之一,坚决对日作战,在缅甸苦战,我们为的还是盟国肩上的责任。中国愿意继续承担这份责任,但是,英国的态度必须改变,要和中国一起齐心协力完成反攻缅甸的任务。中国不能尽那些没有底线的义务。”
    魏德迈上校耸耸肩,“委员长,您的想法可以理解。史迪威将军多次在罗斯福总统那里赞扬中**人,将军认为中**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之一。可是,缅甸毕竟涉及中国、英国,现在还有美国的利益,中、美、英三国都有军队在战区,如何协调,使之更完美的发挥战斗力。也是我这次来的目的。”
    蒋介石淡淡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白开水,“我洗耳恭听上校的高论。”
    魏德迈上校想了想措辞,“委员长!您是战区司令官,当然不能轻易出现在缅甸和印度,而且中国也离不开您的指挥。罗斯福总统的想法是,在中缅印战区设立一个盟军缅甸指挥部,一个盟军东南亚指挥部,缅甸指挥部由史迪威将军全权负责,东南亚盟军指挥部由英国的蒙巴顿勋爵全权负责。
    在哪个战区指挥部所辖战区的盟军,就接受那个指挥部的指挥。当然是指中、美、英三国的军队。”
    !#
    (去读读
………………………………
第三百一十五章 崭新的中国远征军
    第三百一十五章崭新的中国远征军
    蒋介石的脑子里瞬间转了十七八个弯,脸上挂着微笑,“上校,史迪威将军也在此,我想中国远征军事实上已经接受了史迪威将军的指挥,反倒是英军,没有真正接受史迪威将军的指挥。作为中缅印战区的司令官,缅甸战场的重大军事行动应该要我审批吧?!我当然不会随便去干涉史迪威将军的指挥。
    我说过的,中国远征军的主要责任是要保护滇缅公路,保护中国接受外援物资的唯一通道!当然,我们更期望在史迪威将军指挥下,不断向前推进,直至占领日本!”
    魏德迈听出来,蒋介石又开始玩花样了,他冷静的镇定自己,“委员长,缅甸战场事关盟军得失,如今日本在太平洋被迫采取战略防御,缅甸就成为日军必争的要点。
    只有缅甸牢牢被盟军控制,才是斩断了日军在东南亚的一只爪子。今后,缅甸将成为盟军在东南亚发动反击的基地。不夸张地说,缅甸甚至可以成为盟军在亚洲的反攻基地。”
    蒋介石冷着脸,没有做声,魏德迈上校只好拿出杀手锏,“委员长,罗斯福总统答应将援华军事物资提升为每月3000吨。”
    蒋介石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又迅速黯淡下去,“上校,中国的工业基础很差,每月就那么一点物资,根本就不够我们的消耗啊。”
    魏德迈上校看看史迪威将军,将军眼神里一阵恼怒,魏德迈上校冷静的接着说,“那每月援华物资提升到5000吨怎样?美国的物资还要向其他战区提供。这个数量已经很大了。”
    蒋介石不动声色,也不说话。魏德迈上校咬咬牙,拿出最后的底线,“委员长阁下,我们将援华物资提升到每月8000吨,怎样?这已经是美国在缅甸航空队的最大运输能力了。”
    蒋介石轻轻吐出一句:“上校,援华物资每月9000吨,远征军所有的粮食、弹药、被服、药品全部由美国提供。我信不过英国人,只相信罗斯福总统和美**人。这样我才可以考虑,缅甸战场的重大军事行动在经过我的批准后,可以统一由史迪威将军指挥。”
    蒋介石是一个很善于捕捉机会的赌徒,他准确的预料到魏德迈上校手中的底牌,所以在关键时候,他一口说出魏德迈能够接受的条件。
    史迪威将军脸色阴沉,不过今天的主角是魏德迈上校,上校真正的底牌就是蒋介石一口说出的数字。
    魏德迈上校冷静的对着史迪威将军轻轻摇摇头,爽快地答应:“委员长阁下,罗斯福总统为了帮助中国,可以说在确保缅甸物资供应条件下,已经拿出最大的运输能力,援助中国。很高兴,我们能说到一起,走到一起!”
    蒋介石抑制内心的激动,尽量以平稳地语气说:“感谢总统先生!我答应了,缅甸战场的中国远征军可以全权交给史迪威将军指挥。不过,我希望英军能像中**队一样,如实的执行史迪威将军的命令。为了盟军的胜利,真正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中缅印战区盟军缅甸指挥部、东南亚指挥部相继成立,史迪威将军如愿的拿到缅甸战场指挥权。
    令史迪威将军始料不及的是,蒋介石的一封密令,在史迪威将军和魏德迈上校刚刚下山时,就越过千山万山,送达岳翰屏的手中。
    蒋介石不可能真正将中国远征军交给美国人指挥,岳翰屏更明白,这些精锐的中国远征军是他蒋介石手中争夺天下的王牌,蒋委员长不愿意将中**队的指挥权真正交给外国人,更不愿意这支精锐的军队在缅甸战场多做出无谓的牺牲。
    美国人说话还是算话的,美国人运来了大量的新式ch-41冲锋枪和火炮,还有坦克。史迪威将军发誓要将中国远征军变成世界是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蒋介石下令中国远征军调整编制,中国远征军杜聿明副司令官升任第5集团军司令,第5军军长由邱清泉接任,全军调回国内。郑洞国将军调任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
    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军长由孙立人将军接任,下辖新编第38师,新编第14师,新编第30师。
    组建新编第6军,廖耀湘升任军长。下辖新编第22师,新编第50师,新编第46师。
    第6军、第20军未作调整,青年军第202师、203师调回国内,另组建装甲第1师、装甲第2师、装甲第3师隶属青年军建制。
    国内调第66军入缅,军长方靖。下辖第93师,荣誉第1师,暂编第55师。
    远征军长官部直辖黄翔游击总队,经过整训补充兵员,游击总队兵力达到九千余人,相当于一个步兵师。
    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部队共计6个军,20个师,其中3个装甲师。所有武器装备一律由美国提供。
    经过这次整编,中国远征军全部改为合成兵种,一个步兵师下辖步兵团三个,炮兵团一个,工兵、辎重兵、通信兵各一个营,一个野战医院,一个师属特务连。战时可配属一个战车营。
    一个步兵团三个步兵营,一个机枪连、两个炮兵连,工兵、辎重兵、通信兵各一连,一个野战卫生队、一个特务排。
    一个步兵营下辖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炮兵连,工兵、辎重兵、通信兵各一排。
    一个步兵连下辖三个步兵排,一个炮兵排。每一个步兵排配属轻迫击炮一个班,每一个步兵班配属枪榴弹一具,轻机枪一挺,ch-41冲锋枪5枝,自动射击卡宾枪6枝,机枪手佩手枪一支。
    远征军指挥部直属重炮兵团(105\150榴弹炮)5个,每团重炮36门,载重汽车团一个,汽车400辆。骡马辎重兵运输团两个,重迫击炮团(125mm)2个,工兵、防化兵各两个团。
    经过大整编,中国远征军20余万大军全部更换新式ch-41冲锋枪和自动射击的卡宾枪,中军队第一次步炮比例达到3:1,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军队a级标准。而且增大了后勤兵种在部队的比例,保障了部队的后勤供给。
    上述轻武器,是按照中国要求,统一采用6.5mm口径的枪支,也就是以美国的中华秀屏工业公司设计的轻武器为蓝本,转给美国其他武器生产商生产的轻武器。
    远征军装甲团中的苏式坦克和装甲车全部交给第5军带回国内,三个装甲团一律更换美国谢尔曼式中型坦克和美式装甲车。
    装甲第一师师长沈瑞礼中将,第2师师长曹曜章少将,第3师黄维少将。装甲师下辖两个坦克团,一个装甲车团,一个车载步兵团,一个战车侦察营,一个战车修理营。
    在中国远征军进入休整,孟因训练营的数万官兵已经结束了整训,一部分分配到远征军各部,大部分作为骨干回到国内组建新军。国内再次运送3万余人到孟因训练营接受美式训练。
    中国士兵第一次全体更换美式军装,脚上是美式军靴,专门为丛林设计的帆布军靴,轻便结实,中国士兵穿着厚底的军靴,第一次在身体上有了高度的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