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岳翰屏指示兵工厂进一步改进新枪的质感,枪口刺刀套改良,既能使用中正枪制式刺刀,又能使用三八式刺刀。可中正式步枪和三八式步枪的通条位置略有不同,因此,中正刺刀的刀尾有通条凹槽,三八枪刺刀则是刀柄直接紧贴通条。陈文铎费尽心思,终于想到将新枪通条孔开得深一点,通条只留半个指节那么长在外面。这样,就解决了刺刀共用的问题。当然,新枪若装日式30刺刀,则全枪长度略短于三八枪。

    重庆,兵工署射击靶场,俞大维手握新枪,扣动扳机,子弹准确击中百米外的靶子红心。俞大维拉动枪栓,再扣扳机,再拉枪栓,再扣扳机。一口气打光弹仓里的子弹,枪栓拉动,顶弹上膛,击发子弹的时间似乎比中正式略快,尤其是扳机前方半埋式弹仓,容量8发子弹,储弹量高于三八枪,也高于中正枪。在实战中,火力的持续性优于上述两款步枪。手动步枪能有这个性能,很不错了,放眼当时世界,这款步枪的性能和火力都应算是拔尖的。

    高兴的委员长,当即下令兵工署下属兵工厂今后专门生产新式步枪。俞大维在一旁提醒道:“委员长,新枪还未命名,请赐名”蒋介石摸摸光光的脑袋,想到岳翰屏的建议,于是,对着俞大维说:“我看,就叫‘经国’枪如何?”俞大维立时就明白蒋介石的意思,当即回答:“很好很好”

    俞大维猛然想到一事,就对蒋介石说:“委员长,恕我直言,这款新枪不宜大批量生产。”蒋介石脸色忽的一沉,冷冷问道:“为什么?”俞大维直言道:“委员长,其一,新款枪并未经过实战检验,不应大量生产;其二,手动步枪已经不是世界步枪的发展潮流,美国在1936年就装备了一款半自动步枪m1加兰德步枪。实战证明,半自动步枪的射速、火力强度都优于手动步枪。随着战争发展,我们很可能会生产半自动步枪,如果大量生产手动步枪,对资源是个浪费。”

………………………………

第二百章背负民族希望的中国军工(一)



    第二百章背负民族希望的中**工

    蒋介石的脸色缓和了许多,问俞大维:“那你看该怎么办?”俞大维认真地说:“委员长,赣州兵工厂研发这款新式步枪,也是无奈之举。就因为我们国家军工生产能力的限制,弹药和枪支的补给远远跟不上战争消耗,所以,赣州兵工厂就想出这个办法,目的主要是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战场缴获的日军弹药。我们中央的兵工署生产的轻机枪、重机都使用7。9步枪弹,如果大量生产新款步枪,势必要分配部分资源再生产日式6。5步枪弹。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能力,我建议由兵工署42厂和58厂生产‘经国式’步枪,其余的兵工厂还是继续生产中正枪。我们没有国力全部改进制式轻武器,只能慢慢过渡。”

    蒋介石的脑子飞速的转着,觉得俞大维的话很有道理,的确,大量生产新式步枪,生产6。5子弹的同时还得大量生产7弹。再说目前,**各部队使用的步枪、轻机枪口径五花八门,只有中央军才是真正使用7。9口径子弹。这两个兵工厂生产的新式步枪优先装备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应该可以够用。于是,蒋介石微笑着:“俞署长,这本来就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你自己做主吧”

    岳翰屏对于俞大维的决定,既赞成也不赞成,因为岳翰屏已经准备在杨汉秀到美国后,在新办的兵工厂生产卡宾枪,卡宾枪的口径就准备定为6。5毫米,也就是说,“经国枪”准备作为新卡宾枪的原型枪,只不过是将手动步枪改为半自动步枪。如有可能,甚至想将轻机枪的口径也统一为6。5毫米,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利用战场缴获的日式弹药。弥补国内军工生产能力的不足。

    1939年12月,日军华南方面军抽调兵力,迂回广西钦州,登陆广西大地,直逼南宁。在昆仑关,遭到广西军队的顽强抗击。军委会紧急调派**第一个机械化军第5军驰援昆仑关,**出动最精锐的机械化军参战,自然吸引了所有高级将领的眼球。

    第5军军长杜聿明中将,虽出身步兵,但严谨自励的杜聿明,接掌**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后,对机械化作战刻苦钻研。亲自驾驶坦克、装甲车,像修理兵一样,钻到坦克底盘下,研究机械传动性能。对机械的刻苦钻研,使杜聿明成为**中难得的懂机械的高级将领。在杜聿明成为共军的俘虏后,在战犯管理所,它还自己装配缝纫机,亲自裁剪衣服。这些都应归功于杜聿明严谨、自励的个性。

    在机械化作战方面,杜聿明大量查阅世界发达国家装甲兵作战理论的军事资料。在国内,青年军反攻南昌的战役,对机械化部队的使用,引起杜聿明极大的兴趣。杜聿明几次发电报给岳翰屏,收集装甲作战经验,探讨装甲作战理论和战术。青年军的装甲兵作战,给予杜聿明极大的启发,第5军的装甲作战战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5军当时下辖荣誉第一师,新编第22师,第200师。其中,新编第200师是最先装备坦克的步兵师,绝对的主力。截至1939年底,戴安澜的第200师成为中国第一个坦克装甲师,一色苏式t…28中型坦克,拥有坦克265辆,坦克修理车36辆,装甲车108辆,运输弹药的汽车120辆。200师还下辖一个汽车运载的步兵团。廖耀湘的新编第22师下辖一个坦克团,一个装甲车团,一个汽车搭载的步兵团,拥有苏式t…26轻型坦克120辆,汽车320辆。郑洞国的荣誉第一师为步兵师。

    驻军湖南道县的第5军,接到增援命令,全军以第200师为先锋,新22师跟进,荣誉第一师在200师和新22师、地方运输公司抽调出的汽车支援下,步兵搭载汽车,浩浩荡荡向昆仑关进军。在杜聿明指挥下,第5军急行军3天3夜,赶到昆仑关。杜聿明大胆使用坦克穿插、迂回、割裂日军,中**队第一次以绝对压倒性的优势,在一天之内全歼日军有“钢军”之称的第5师团第21旅团,日军第21旅团长自杀身亡。杜聿明不孚众望,创造了中**队在山区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全歼日军一个王牌旅团的战例。

    昆仑关大捷,蒋介石第一次真正正视装甲兵的优势,南昌战役,岳翰屏毕竟只有一个装甲团,而且是突袭作战,因此,并未完全引起蒋介石对装甲兵大兵团作战的兴趣。这一次可不同,第5军完全是一支机械化军,杜聿明大规模在山区使用装甲部队迂回、割裂日军,装甲兵强大的突击能力和快速机动的能力,震撼了这位最高统帅。

    岳翰屏仔细研究了杜聿明发给自己的战报,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还是没有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的经验,在迂回中,有些坦克和装甲车因为调度不当的问题,引起车辆阻塞,最后被迫损坏极少数装甲车辆,以保持车辆畅通。还有,就是步坦协同不够密切,如果不是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临机应变,关键时刻以自己的步兵封锁日军退路,估计日军就会突出重围。

    蒋介石的大脑热乎了,立即给兵工署下令,要生产出中国自己的装甲车、汽车、坦克。俞大维捏着这道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命令,没有退缩,迎难而上,他将这个研制任务交给兵工署实力最强的21厂,还有后起之秀的58厂,交通部所属的汽车运输公司和工厂配合这项任务。

    中国的兵工专家们,在国难当头,物资极度紧缺的时刻,毅然以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民族的希望。21厂专门抽调了5位专家,研发汽车、装甲车。中国当时石油极度紧缺,30年代,地质专家在青海玉门勘探出一个油田,因为资金和技术,直到30年代末期,玉门油田的石油开采还未形成规模。

    当时中国的汽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进口的汽油耗费了中国大量的外汇,战争爆发后,由于日军的封锁,昂贵的汽油进口也成为难题。幸好,民国年间,中华民族不乏有识之士,他们积极探索汽油的代用资源。1931年6月,郑州的汤仲明制造成功中国第一辆木炭汽车,汽车时速也可达到40公里。1931年9月,汤仲明将发明的木炭代油炉报实业部立案,并获批准专利五年。同年年底汤仲明为了加快推广工作,将木炭代油炉的制作技术及图纸,毫无保留地公布于众。 1932年1月14日,实业部派专家舒震东、余人翰前来郑州检验。反复试验,详细检查核实后,认为此项发明木炭代油炉具有重大意义,远胜国外试验品,达到实用价值,且造价低廉,易于制造,整个代油炉的造价不及一只化油器的价钱。与国外比利时、法国、日本等国制造的木炭车比较,有明显的三大优点:一是发动时无需用汽油作媒介,国外产品都得使用汽油作媒介,方能发动机器;二是炉体重量不超过一百斤,安装在车前左右两旁或车后均可,方便灵活,国外试验品重达二三百斤,由于笨重安装就不灵活;三是加一次木炭可行驶四小时,时速达到四十余公里,国外试验品加炭时间都比较短,日本制造的半小时就得加一次炭。实业部曾购进法、日两国产的试验品加以检验,认为都未完善,不适应用,未予推广,将其搁置。

    汤仲明的这项发明,它与汽油车相比,只是使用没有汽油方便,点火需要花三五分钟时间,上坡时与汽油车相比,力量稍嫌弱一点,这是美中之不足,但无碍行驶,因此专家给汤仲明的发明以极高评价。

    1932年2月湖南省工业试验所成立,由技师向德领头,先后研制出5种煤气发生炉。1932年8月11日,271型煤气发生炉安装在汽车上进行第一次试车,获得成功,从长沙城内六堆子至湘潭下摄司车站,载22人,行程63.3公里,时速39公里。10月10日在长瞩公路上举行试车典礼,有实业部和全国14个省市代表及外同专家观看,评价甚高。后又研制成除尘器,并获得专利权,解决了木炭污染问题。1935年,向德还成功研发了汽车酒精动力系统,代替汽油,改装到汽车上,也相当成功。他们无法预料,自己的智慧结合岳翰屏这位穿越者的后世技术,将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改变。

………………………………

第二百零一章背负民族希望的中国军工(二)



    第二百零一章背负民族希望的中**工

    58厂的研发任务交给了年轻的动力学技师佟欣为首的5人团队,陈文铎也被岳翰屏安排加入研制工作,成为5人团队之一。为了适应中国国情,佟欣将目光瞄准了向德的酒精动力系统和汤仲明的木炭动力系统。

    如果作为军用车辆,木炭车启动时间较长,不利于作战,陈文铎就琢磨着,木炭车的启动时间能缩短就好了。他的眼睛在一辆作为研究样品的木炭车上扫视,看见车顶有一个大罐子,就问佟欣:“这个大罐子是干什么用的?”佟欣就说:“这是用来储存煤气的储气罐子。”

    陈文铎想了一会儿,就找佟欣,“佟组长,你看能不能先将煤气储存起来,先用储气罐的煤气作动力,发动车子,等木炭炉的火力达到能输送煤气的状态,就切换过来使用炉子发生的煤气。这样就不会花费40至50分钟准备,木炭车可以象汽车一样立即发动。”

    佟欣一愣,是啊,这倒是个办法,平时可以将一氧化碳气体先储存起来。于是,在汤氏和向氏的煤气发生炉系统中并联一个储气罐,木炭车发动时,先使用备用罐中的煤气,车子一边开动一边烧炭,等能产生一氧化碳气体时,就转换为木炭炉动力。图纸绘制出来了,佟欣立即监督赶制了一个改装的煤气发生炉系统。

    安装到一辆汽车上,一点火,“轰,轰”汽车发动了,缓缓开动起来。“成功了”佟欣高兴的大喊。陈文铎也是满脸幸福的看着缓缓加速的木炭车。

    动力解决了,接下来就是造车体了。58厂用安福铁厂的钢铁,按照美国道奇卡车的式样,凭借工人用双手一锤一锤的敲出车厢,车门,发动机气缸,江西机械厂立即按照道奇卡车的样式绘制设计图纸,生产汽车制造线的设备和机器。陈文铎带着工人凭借自己的智慧,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用手工制作出来。

    就在58厂艰苦制造自己的汽车时,上海一位内迁的企业家主动找上门。原来,旧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的图纸在他手上,1931年,东北兵工厂生产出一款民生75型的载重卡车,载重量1。82吨。在当年上海的工业展会中,这位民族实业家出钱购买了民生汽车的设计图纸,收集了民生75型和民生100型汽车的图纸。现在,国难当头,中国准备制造自己的“汽车”,这位实业家特地赶到58厂,献出自己收藏的当年民生牌汽车的制造图纸。

    佟欣握着他的手,热泪盈眶,“先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