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他自己也说是书上看来的。”
    “欺世盗名之徒。”
    林启将这些话听在耳里,也不着恼,他上前两步,先向刘伯达笑道:“你很会骂人,以后大概能当个很好的言官。”
    刘伯达一愣。
    言官?
    林启一句话说完,却已看向魏渠公,道:“轮到我作诗了?”
    不等魏渠公答,他径直吟道: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出边关。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诗念毕,场面静极。
    鸦雀无声。
    “铛。”江宁府推官施明手中的杯子掉在案上,酒溅了一身。
    好大气的诗!
    磅礴气势扑面而来。
    先前到底是哪些蠢货说卢子雍和王睿的词作大气的?
    何谓雄浑?这才是雄浑。
    “嘶。”江宁知府范鹏程倒吸一口凉气。
    这首诗,无一句词藻堆砌,用词简洁仿若信手拈来,却有这样的气魄?
    这林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能写出这样一首诗,其人胸襟气度绝非等闲之辈。
    范鹏程一念至此,猛然想到相州之围,辽国猛将耶律烈律被林启击杀。
    这……便是手上沾过血的人作的诗?
    坐在范鹏程身旁的一位中年男子也是轻轻念着这首诗。
    此人道士打扮,神情冷峻。
    他名叫周文甫,是皇城司提举。
    周文甫闭着眼将这首诗念了两遍,忽然,他猛张开眼睁向林启,眼神中已然泛起杀意。
    这首诗当中所蕴藏的气魄,让他深深的忌惮起来。
    “此子志向之大,绝非等闲,需早除之。”
    ……
    王睿却已愣在当地。
    这也太快了。
    林启一句“轮到我作诗了”便直接将这首七律抛出来,中间没有半句废话。
    王睿甚至还没反应过来。
    就是这样一首七律,五十六字,简单明了,中间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很快就吟完了。
    但自己那首极满意的、呕心沥血作出来的《水调歌头》与之相比,便显得那样冗长。
    其中优劣,一眼便知。
    自己就这样败给林启了?
    甚至不用打嘴仗……
    这简直是太荒谬了。
    自己这一届的江南才子们比诗,一直是念完诗后,还要唇枪舌剑一番。
    这次,却没什么好争辩的了。
    好不习惯啊。
    王睿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
    下一刻,他喉头一甜,一口血喷出来。
    林启吓了一跳,跳开脚躲到一边去。
    神经病啊,不过是一场文会,输了就输了,吐什么血。
    他心里抱怨着,脸上却带着笑意向魏渠公看去。
    眼神分明在说:“怎么样?我算不算今日文魁?”
    魏渠公刚听这首诗时,脸上确实有动容的表情,此时却已经平复下来。
    他摸着胡子,点了点头赞道:“确实是好诗,恢宏气韵可见一斑。接下来,诸君继续吧。”
    继续……
    在场的江南士子愣了一愣,各自心中苦笑不已。
    林启作了这样的诗,还让人继续什么。
    班门弄斧,丢人现眼?
    场面一时便有些冷清下来。
    倒也有些读书人备了诗作带来,此时却已绝了争名的念想,只想将自己的诗作一诵。
    于是他们便在这样的气氛中一首一首的吟诵开来。
    但场中所有人小声讨论地却依旧是林启那首诗。
    黄英深吸一口气,再看向林启,目光已大有不同。
    他居然,还真的是个才子……
    “大姐,你在看什么?”黄习凑上来问道。
    “没什么。”黄英回过神,摆出一幅老学究先生的神情,考校道:“你可知林公子此诗中有几个典故?”
    又来?
    黄习登时苦了脸,无奈地掰着指头说道:“昔三国时,诸葛丞相来这里见孙权,曾言‘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曹孟德《短歌行》中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西楚霸王项羽曾……”
    “够了,噤声。”黄英忽然轻声道。
    黄习吓了一跳,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你也累了,不考你了。”
    黄英说着,心中却隐隐有些突如其来的混乱起来。
    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突然生起那样奇怪的念头,但这个念头让她结结实实地心悸了一下。
    孙权、曹操、项羽。
    此诗,似乎像是……帝王之诗。
    下一刻,她又觉得这念头有些可笑。
    她向林启看去,见林启脸含笑意,依旧是那样的温煦。
    “他到底在想什么呢?”
    黄英突然发现,相处愈久,这个少年愈来愈神秘起来……
    而这场钟山文会还在继续,接连有人念了诗之后,场面终于又有了骚动。
    “歧王世子,他终于出场了。”
    “萧琼向来有文名,且看他能不能压林启一头。”
    “林启那诗如何压?只能看世子能不能为我们江宁士子夺回一点颜面了。”
    嘀咕声之中,歧王世子萧琼已然缓缓站起,走到文会的场地中央。
    他脸上还是那幅庄重的表情,步履稳当,依旧是每一步的距离都刚刚好。
    :。:
………………………………
第282章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萧琦看着萧琼出场,嘴角扬起一丝得意的笑来。
    “我的世子二哥,你休想拿到今日文魁。林启可是我请来的,就为了看你吃瘪。”
    林启看着萧琼的架势,也不禁屏息凝神。
    来江宁以后,他也听说过萧琼的文名。此时不禁有些好奇起来。
    萧琼想的却是这个出场的时机最是恰当,既不太早,又不压轴,很适合自己的身份。
    这样的想法不足为人道,他在场中站定,便开口吟道:
    “千载运,宝业正遐昌……”
    众人一愣。
    这首词,听起来确实平平仄仄,律韵极佳,但也太……
    萧琼却还在吟诵:“精忠达,飚轮祥格昭彰。回羽旆,驻雕辇……”
    场中诸人失望地叹了一口气。
    歧王世子文采斐然,不负盛名啊,一首词作得花团锦簇,极是好看。
    可惜却是一首马屁词。
    这大梁江山,盛业遐昌,文成武德,开疆扩土,盛世清平。
    要都像你这样写词,大家伙也别开文会了,回去城里夫子庙拜一拜,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好咧。
    琅琅声中,萧琼已念至最后一句:
    “恩覃群品,庆均海宇,圣寿保无疆。”
    全场万籁俱静。
    马屁精!白瞎了那么多年的书!
    这里是江宁城,古建康城,魏晋以来皆是风流狂士,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马屁精?
    圣寿保无疆,呸。
    但这些憋着想要骂萧琼的士子,嚅了嚅嘴,终是没有骂出声来。
    “好词!”
    突然,一阵寂静之后,江宁府推官施明大声赞道:“庆均海宇,圣寿无疆。此词……极好。”
    紧跟着,江宁知府范鹏程颔首称赞道:“不错,此词极是不错,可为今日魁首。”
    他两人说完,一时间却也没什么人搭话。
    萧琼本来就没有朋友,在场的多是有自认为有风骨的读书人,也没人会因为他歧王世子的身份在众目睽睽之下与他示好,反而怕夸了这词会被人戳脊梁骨。
    但知府大人和推官大人都夸了,总不好再站出来反对。
    场面便这样僵持下来。
    还是范鹏程转头看向魏渠公,笑问道:“魏老先生如何看?”
    魏渠公神情一直都是淡淡的,他向林启随口道:“林小子,再作一首吧。”
    在场的读书人心中纷纷松了一口气。
    让林启再作一首,确实好过就此盖棺定论。
    不然到时候,人家作序铭记这场盛会,就是诸贤共论诗文一日,最后选了一首马屁词作魁首。
    传出去,大家伙颜面何在?
    人家定会说,我们江宁才子只会拍勋贵马屁。
    但林启还能作出胜过萧琼的词来?
    萧琼此词,立意虽然……虽然祥瑞,但词才确实是极佳的。
    林启要怎么胜他?
    却见林启也不推让,缓缓站起走到场中。
    “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下一刻,他开口吟道: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一句出口,魏渠公猛然站起。
    此时,从树林的间隙间望去,还能看到孙陵岗,那里正埋葬着吴帝孙权。
    而今日这大梁朝,西有夏、北有辽,皆虎狼之邦。何处有英雄如孙权谋,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
    魏渠公想到这些,忍不住便回想起家国百年的期盼,回想起他父亲魏太傅临死都放不下的那些事……
    却听林启接着吟道: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好!”
    林启转过头,看到这个六旬老者正用一双老眼定定看着自己,眼中已然含着的泪。
    不知为何,这双浊泪老眼让林启有些心软起来,他张了张口,后半阙词终究便没有念出来了。
    在场的众人却已被这首词震摄住,一时也无人催促。
    唯有魏黑崽听得一头雾水,捅了捅黄习,问道:“他们这都是怎么了?”
    “被林大哥的词吓住了呗。”
    “什么意思?”
    黄习看着魏黑崽求知欲极强的脸,叹了口气,道:“林大哥这首词,把杨老将军北伐比作刘裕……”
    “刘裕是谁?”
    “刘裕是代晋朝自立的南朝宋武帝,词中‘寄奴’便是他。他要出征北魏,便如现在我们大梁要去打辽国。明白了?”
    魏黑崽摇了摇头:“不太明白。”
    黄习翻了白眼。
    他也懒得理魏黑崽,转头向林启看去,等着他将后半阙念出来。
    却是等了好久,林启也再不吭声。
    “怎么不念了?”
    人群中终于有人嚷了起来。
    林启拱了拱手,道:“抱歉,此词还未填完,诸君见笑了。”
    魏渠公一听此言,却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别人还未明白,他却是明白的。
    历史上刘裕要伐北魏,尚末出兵便已病逝。其子刘义隆北伐,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乘胜追至长江边。
    此词先颂刘寄奴,后必言刘义隆之败。
    以古比今,此词后半阙必是悲观苍凉之意!
    偏偏这场中诸人,唯有林启是与辽国上将交过手的。
    偏偏这林启,与自己所见相同。
    “果然,你小子也是不看好此番伐辽啊。”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自己风烛残年之躯,依旧心忧国事,想着一百年来梁朝终于北伐了,自己总要做些什么,因此有了今日这场文会。
    在林启这首词之前,所有人都在歌功颂德。好像杨复还没出燕门关,大梁便已打了胜仗一般。
    但,自己心里明白。
    此时伐辽,确实是准备不足、贪功冒进了啊。当今皇帝与历史上刘义隆何其相似。不,甚至还不如刘义隆。
    以弱伐强,犹能不败?
    正是因为心里明白,所以林启那首“钟山风雨起仓皇”之后,自己又要再让他作一首。
    呵,现在将这层窗户纸捅破了,又能如何?
    魏渠公想着这些,眼中蓄着的泪水终于流了下来,淌过他那张皱纹深邃的老脸。
    林启这词,犹如压在魏渠公心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彻底失去了那一丝侥幸。
    他忽然仰天长笑起来。
    “哈哈哈……宜将剩勇追穷寇,这梁朝上下,全是自欺欺人之辈!你这后半阙词确实是不念为好,不然在场诸人,全都沦为笑柄!”
    “哈哈哈,全都是笑柄……”魏渠公大笑着,转身便向山下走去。
    一时也无人敢拦。
    唯有远远的,能听到他长歌当哭的声音。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
第283章 毒杀
    萧璃愣了好久才恍过神来,有些手足无措地对林启问道:“你把魏渠公弄跑了,我们的事怎么办?”
    林启笑道:“放心吧,魏老先生会替我提亲的。”
    “真的吗?他看起来好像对你不感冒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