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北魏末年-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崔暹自信道:
  “暹与温子昇常有通信,当为世子将他招来洛阳,今日所荐三人,俱是一时俊彦,还请世子信而用之。”
  高澄再次握住崔暹的手,思考着历代举贤之人,最先想到的是荀彧,可最后被主君逼死,兆头不好,转而念及为刘邦举荐韩信的萧何。
  他朗声笑道:
  “我得季伦,如获萧何,日后还请季伦尽心辅佐,我必诚心相待。”
  崔暹一听这话,不由挺起了胸膛:高王父子都以萧何期我,莫非我真是高氏的萧何。
  两人又是一番闲谈,高澄才将崔暹送出渤海王府,命人为他引路。
  崔暹沿途脚步虚浮,整个人都觉得轻飘飘的,费了好大功夫才没有将得意之色展露。
  高澄送走了崔暹,交代家仆将屏风收好。
  他有五面屏风,上面都写有名字,只是为首之人分别是陈元康、杨愔、崔季舒、赵彦深、崔暹。
  今天要与崔暹相见,便早早命心腹换上了对应的屏风,当然,若是幕僚齐至,他自会把屏风撤去。
  吩咐完家仆,高澄转头就去了听望司。
  既然有了高欢的许可,那也该收网了。
  四月二十六日,清晨。
  永宁寺僧众上过早课,纷纷去用膳食,餐食丰盛,有素有肉还有酒,一个吃饱了的胖僧人抹着嘴上的肥油,与同伴调笑起了南方和尚糟糕的处境。
  南梁天子萧衍舍身佛寺的趣闻,自然让他们这些北方和尚也跟着面上有光,但正因为有这么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当天子,南方僧众可没他们舒适。
  原来萧衍前段时间研习了一本《大般涅经》,看到经文中有一句‘戒杀生’,他深受启发,于是在前段时间颁布诏令,禁止全国僧众食用荤腥。
  这下可苦了南方僧人,吃点肉食还要背着旁人,哪像他们这般洒脱。
  呵!南方天子还能管得着他们北方和尚不成。
  “宝慧,你若用过了早膳,便去城外田亩巡视,莫要在此喧哗。”
  永宁寺主持嫌胖和尚吵闹,出言制止道。
  那名叫做宝慧的胖和尚不敢耽搁,他素来负责巡视田亩,这可是一份肥差,在众僧羡慕的眼神下,宝慧和尚昂着脑袋走出了膳堂。
  天下间没有比永宁寺更好的地方了,这是宝慧和尚的心声。
  永宁寺由孝明帝之母胡太后于熙平元年(516年)所建,位于宫城前,阊阖门外,南一里御道西侧,四周权贵府邸环绕,平时参拜上香的可都是贵人。
  寺内有僧房楼观一千余间,雕梁粉壁,极尽奢华。
  但最值得称道的还是那一座高达九十丈的九层佛塔,佛塔之上又有十丈高的金刹,合计高达百丈,去地千尺,远在洛阳城外都能望见。
  九层佛塔金碧辉煌,每层各有四面,每面三户六窗,用朱漆涂抹,扉上又有五行金铃,共有金铃五千四百枚。
  金刹之上有宝瓶,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铎。
  各角同样悬有金铎,金铎大小有如陶器,合计有一百三十铎。
  更别提寺中诸多金身玉像,也不知道修建时耗费多少民脂民膏。
  永宁寺的建造者胡太后早已被尔朱荣溺死在黄河,但属于永宁寺僧人的荣光却依然璀璨生辉。
  尔朱荣曾在永宁寺屯驻大军,随陈庆之北上的元灏也曾在此聚兵,尔朱兆更是将元子攸囚禁于寺中。
  无论洛阳城头换插哪家旗帜,永宁寺的体面谁也夺不走。
  宝慧和尚坐着马车,出东城东阳门,行了三十余里,才下马车。
  双目所及,一望无际的平原田亩都是永宁寺的产业。
  但这些可不是全部,永宁寺建寺一十七年以来,不止太后、天子赐田,更有他们僧人辛苦经营。
  如何经营?自然是收纳信徒供奉、发放利钱、强占民田等等手段,作为方外之人,又不需要缴纳税赋,钱财积累又怎么会慢。
  附近正在耕种的泥腿子们看见永宁寺的马车,纷纷来向宝慧和尚请安。
  宝慧和尚和颜悦色与他们打着招呼,心底却在盘算这时候哪户人家只有妇人。
  他将目光看向一个中年男子。
  赵阿贵?不行,他那婆娘烈得很,上回便闹着要报官,受了佛爷的威胁才安生下来。
  不过,能威胁一次,应该也能威胁第二次吧,反正这些妇人都不敢声张。
  别的地方,庄园主苛待佃户,农人还能为他人耕种。
  洛阳可不行,本就人多,田地更是紧张,整个村落都是永宁寺庇护的隐户,周围田亩也尽是庙里的产业。
  正要去赵阿贵的家中普渡佛法,宝慧和尚突然瞥见一个年轻人。
  一拍脑门,阿弥我个陀佛,这李四郎不是刚娶的亲么,佛渡有缘人,李四郎那新媳妇指不定就是有佛缘的。
  宝慧和尚起了心思,懒得再搭理这群泥腿子,绕了一个大弯才往村落里去。
  打着宣扬佛法的名义,宝慧和尚骗开了李四郎家的门,因为经常有巡视的和尚上门宣扬佛法,村里的妇人们见怪不怪,毕竟不少人都曾受过欺凌。
  正如宝慧和尚所想,那李四郎的新媳妇一开始还烈得很,吵吵嚷嚷的,最后只是威胁要收回田亩,不给耕种,还不是乖乖就范。
  宝慧和尚阐述佛法之后,念头通达,留下新媳妇缩在角落里,抱着双膝埋首哭泣。
  自己则四处转悠了一圈,又收了附近几个村落的对佛祖的心意。
  眼看到了正午,宝慧和尚这才驾了马车准备回城。
  才进洛阳城,宝慧和尚立马老实了,放缓速度,唯恐冲撞了贵人。
  可怪异的是,许多人对着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这让宝慧和尚一时摸不着头脑。
  沿途更有许多和尚往来奔波,一副行色匆匆的模样。
  宝慧和尚驾着马车回到永宁寺外,正好遇见一群武僧提着棍子出门。
  “你们这是去做甚?”
  宝慧和尚拉住交好的武僧问道。
  那武僧气愤道:
  “宝慧你不知道,现在洛阳城里到处都是流言抹黑僧人,居然说我们藏污纳垢、大牟私利!”
  宝慧和尚勃然大怒:
  “我等诚心礼佛,是谁这般无耻,居然往我们方外之人身上泼脏水!”
  “除了那群道士还能有谁,有好些师兄弟都看见了,就是一群道士在散播谣言,为了与我们争夺香客,居然出言抹黑,行事这般下作,着实可恨,我不跟你说了,现在就要与师兄弟们拆了那些道观。”
  那人说了几句扭头便走。
  宝慧和尚一听是道士在挑事,立刻火冒三丈,当年就是崇信道教的崔浩从中挑拨,才唆使太武帝杀了不知道多少佛门兄弟姊妹。
  更别提这些年争抢香火积累下的仇怨。
  宝慧和尚气冲冲地撸起了袖子前去助阵。
  听望司。
  高澄伸了个懒腰,他在大堂里坐了小半天等候消息,纵使有赵彦深、崔季舒陪伴,还是无聊得很。
  “世子,动了!各处都有僧人围堵道观!”
  张师齐闯了进来,欣喜道。
  他因为刻碑有功,被高澄升职,提拔为记室参军,留在身边,记录自己言行。
  高澄闻言精神一振,他问道:
  “有多少人参与?”
  张师齐赶紧答道:
  “全洛阳的寺庙都有武僧出动,人数太多,探子们没数得过来。”
  高澄立即对崔季舒道:
  “你领十名侍卫速往城外大营,即刻传令段韶、尧雄两人各领部曲入洛阳平息骚乱,凡是参与之人,无论佛、道,悉数搜捕。”
  崔季舒不敢耽搁,马上出门点了十名侍卫随他打马直奔京畿大营。
  京畿大军各部昨日已经被紧急召集回营。
  段韶、尧雄早就在营中等候消息,而斛律光、慕容绍宗等人也各有自己的任务。


第九十六章 抓捕
  高澄的计策并不复杂,就是让一群听望司探子装作道士,四处宣讲和尚的丑事。
  真正起到作用的,还是佛道两家日积月累的矛盾。
  高澄也没有把假扮道士的听望司探子们招回来,反正洛阳城里僧多道少,干脆让他们助道士们一臂之力。
  还能伺机拱火,有他们挑拨,两伙人很容易打起来。
  高澄的目的很明确,先将那群武僧给抓了,剪除佛教的反抗力量。
  想来那群武僧也不会为了斗殴的罪名而反抗,那点小事能关多久呀。
  此时,城中各处道观都被僧人给堵住了,提着棍子扬言讨要说法。
  道士们也不甘示弱,护住了观门与和尚对峙。
  洛阳又掀起一股动乱,但与上次不同,民众们都没带怕的,更是在一旁看起了热闹。
  城里要是少了闲人,高欢、高澄两父子好寡妇的传闻,又怎么会传得人尽皆知。
  和尚与道士相互谩骂,时不时还会诵上一句阿弥陀佛、无量天尊。
  围观的人群发出哄笑,怂恿着让他们快点动手。
  正相持呢,哪知道几个道士将手中木棍扔了出去,砸向僧群。
  眼看木棍飞来,和尚纷纷躲闪,但还是有人脑袋上面挨了一棍。
  僧人们这下可不干了,你们人少还敢这么勇?纷纷挥舞着木棍冲向道观。
  众道士见他们来势汹汹,也不敢退,今天退了,让这群和尚砸了道观,往后在洛阳还怎么抬得起头。
  两方棍棒交接,喝骂声、叫痛声此起彼伏,场面乱作一团。
  宝慧和尚也跟在人群之中,他一边暗骂牛鼻子欺人太甚,挑事的是道士,最先动手的还是道士,简直不把他们洛阳数万僧众放在眼里。
  一边又在寻找那几个最先动手的道士,却怎么也见不到身影。
  “呸!敢惹不敢扛,定然是已经逃了。”
  宝慧和尚于是不再寻找,跟随众武僧与道士物理交涉。
  这一幕在洛阳各处道观前都有上演,而那群惹事的道士,正是听望司探子假扮。
  被围堵的道士无从查证他们的身份,自以为是别的道观前来助阵的道门兄弟。
  和尚道士打得热闹,围观民众也看得起劲,正鼓掌叫好时,远远地,马蹄声与奔跑地脚步声传来。
  在和尚道士以及围观民众们诧异的目光下,段韶大声喊道:
  “奉京畿大都督、渤海王世子之命,京畿军平定城中骚乱,参与斗殴者统统抓捕,反抗者、逃窜者就地格杀!”
  军令一下,麾下三千鲜卑步骑与两千州郡辅兵四散开来。
  一听说逃窜者就地格杀,别说是和尚道士,就连看热闹的人都不敢动弹,生怕自己被误杀了。
  正如之前所说,斗殴能被关上几天,和尚道士们哪愿意为了这点罪名,冒着丧命的风险逃跑。
  一个个放下手中的棍子,乖巧得很。
  段韶负责城北,而尧雄所部五千人则主持城南。
  两人四处分派部众,待城中骚乱彻底平息,统计过后,送往听望司府衙,高澄才知道今日抓捕了僧人三千余人,道士也有千余。
  高澄依然不满足,城中数万和尚,只抓了三千多人,这哪够。
  于是又用到了假扮道士的听望司探子。
  段韶、尧雄各押了一批假道士,言说有参与骚乱的僧人逃脱,需要上门辨认。
  凡是身材壮硕的僧人都被假道士们一一指出。
  这些人大声喊冤,寺里也有僧人作证,他们并未出寺。
  “我等受了世子之命,彻查此事,真假虚实自有世子明察秋毫,不如让我将他们带走,纵使受了委屈,左右不过是被关几日。”
  段韶麾下一名军主向长秋寺主持说道。
  长秋寺主持仔细一想,也对,转而安抚了众僧,任由那名军主抓走了数十名僧人。
  于是又有数十名僧人被押去了永宁寺,才进庙门就被绑了。
  原来洛阳城里没那么多牢房关押,永宁寺却有屋舍千余间,高澄亲自登门,请主持腾出地方,让他们暂居别的寺庙。
  永宁寺主持一听僧众们不是被关进大牢,倒也放心不少,虽然高澄说是商量,实则没有他拒绝的余地,只好带领永宁寺其余僧众迁往附近寺庙。
  临行前,又被几个假道士指认壮硕僧侣,还是那番说辞,永宁寺主持只能选择将那群僧人留下。
  就这么一个法子,永宁寺寺内居然关押了僧人一万有余。
  不将佛教的反抗力量控制住,谨慎如小高王又怎么会直接下手,如今计策得逞。
  高澄也开始了规划中的第二步,他派遣段韶、尧雄两人领部曲屯驻永宁寺,看守被囚僧众。
  又特意要来了田亩登记的书册,将寺庙田亩按区域,划分成十五片,分别写在纸上。
  这时候天色将黑,洛阳各处城门也已经落下,趁着城内城外消息断绝的时候,他命崔季舒带着这十五张纸前往斛律光与慕容绍宗军中传令。
  崔季舒扬起手中的令符叫开了城门,由侍卫护送,径直去往大营。
  “斛律将军、慕容将军,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