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北魏末年-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军中四将领兵,以我最为年幼,无论有无计策,子惠都应该问询我的看法,否则旁人必然轻慢于我。”
  高澄闻言恍然,认真朝段韶一拜,说道:
  “孝先今日又为我上了一课。”
  段韶却避了过去,不愿受礼:
  “我与子惠本是表亲,又情同兄弟,当然要为你拾遗补漏。”
  两人相视而笑,那份朝夕相伴的情谊,始终铭记于心。
  太昌二年(公元533年),二月十七。
  高澄领军南下直逼新野城,然而出乎他料想的是,斛斯椿居然果断弃了新野,渡河南下。
  这让慕容绍宗与尧雄所说的围点打援之计,难以见效。
  高澄正在汉水北岸,犹豫是否渡河之际,派往侯景处的信使传来回报。
  侯景言称与独孤如愿交战甚急,无暇抽身进攻白苟堆。
  这下子可真让高澄明白什么叫计划赶不上变化。
  心里又给侯景记上一笔,高澄也不愿再望江兴叹,命令慕容绍宗领部众四处搜罗船只。
  终于在二月二十一,渡过汉江,进逼斛斯椿所守襄阳城。
  高澄在襄阳城北二十余里安营,广派哨骑,搜寻陈庆之大军的下落。
  二月二十三日,陈庆之领一万五千部众抵达襄阳城下,依城下寨。
  一场延绵多日的春雨打断了高澄以逸待劳的计划,两方各守营寨,暂时相安无事。
  帐外大雨淅沥,高澄聚将议事,帐中却独独少了尧雄的身影,渡河的大军也没有尧雄三千部众,以及段韶麾下一千骑卒。
  高澄问向众人:
  “我意坚守营寨,诸位以为如何?”
  高敖曹神情不悦,撇过头不愿说话。
  慕容绍宗与段韶却出言赞同。


第八十四章 红装
  襄阳天气已然晴朗,但预想中的一场大战迟迟没有爆发。
  “遵彦,营中粮草还能支撑多久?”
  一连数日守寨不出的高澄向杨愔问道。
  杨愔随军南下,负责后勤军需,这种事情问他就对了。
  “大都督勿虑,营中粮草足供三军半月所需。”
  仔细一算,半个月的时间足够陈庆之听到消息了。
  高澄放下心来,在巡视营寨之余,整日纠缠慕容绍宗学习兵法。
  而陈庆之则隐隐有些不安。
  他倒不是担忧粮草损耗,高澄要与长久他耗着,部众吃的也是三荆的米粮。
  可陈庆之总觉得怪异,这是高澄第一次单独领兵,按理说年轻人难免气盛,如今却龟缩在营寨中,哪有半点南下平叛的模样。
  事有蹊跷,必有深谋。
  高澄打仗的本事不怎么样,但是他有个优点,缺乏安全感,所以营寨修得坚固,陈庆之也不敢冒然攻营。
  毕竟两方人数相当,高澄麾下更有高敖曹五千汉军,以及段韶麾下三千鲜卑兵,这都是北地精锐,不能轻视。
  当初被尔朱荣迎头痛击,就让陈庆之清楚认识到北地精锐与河南州郡兵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若非仓惶逃窜,也不至于半道遇了山洪,七千白袍将士壮烈北伐,只有陈庆之一人剃了头发,化作僧人逃回南梁。
  陈庆之在广派斥候的同时,整日派兵在高澄营外邀战。
  奈何无论哨骑在营外如何辱骂高欢,身为人子的高澄居然只是让人在营内回骂萧衍,始终不愿出兵。
  敌人未知的意图才是最可怕,陈庆之急切之下,挑选一名勇士为使者,向高澄送去一份厚礼。
  北魏大营,帅帐之中。
  高澄命人将使者迎进帅帐。
  “江南陈公也知道世上有我高子惠这个人?”
  高澄这话一出口,营中众将望向使者的目光更是凌厉,尤其以高敖曹为最,恨不得立即与陈庆之战上一场,让高澄瞧瞧谁才是真豪杰。
  “世子贤名远播江南,莫说是陈大都督,就连区区在下,也是早有耳闻。”
  使者虽勇,但也不是一心求死,听见高澄对陈庆之多有推崇之意,又怎么会恶语相向。
  高澄闻言大笑,又问向使者:
  “不知陈公为我送来了何物?”
  嘴上这般说着,却起身往高季式的身边靠了靠。
  真要是个刺客,也有高季式为自己挡刀子。
  还好,使者恭敬地把装礼物的长盒交给了杨愔,没有其余动作。
  杨愔打开长盒,神色一变,迟迟不肯拿出来。
  而一旁的使者脸上煞白,嘴唇也在不自觉地哆嗦。
  高澄心中疑惑:难不成陈庆之送了一颗人头来恐吓我?
  可这长盒子怎么也装不下一颗人头。
  “遵彦还不快快取出来!”
  高澄催促道。
  杨愔额角青筋冒气,颤抖着手将陈庆之的礼物取出。
  营中众将纷纷拔刀对向使者,不只是高敖曹、高季式这等莽夫,就连一贯用脑的慕容绍宗与段韶也出列请战。
  杨愔手中赫然是一件妇人衣裙。
  段韶自是义愤填膺,慕容绍宗却在躬身之余,用眼角余光偷看高澄,见他并未发怒,这才安下心来:
  世子果然是有大肚量之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常言道主辱臣死,高澄被陈庆之视为妇人,简直是奇耻大辱!
  慕容绍宗明知陈庆之故意相激,也不得不表明态度,要与陈庆之一决生死。
  “诸位稍安勿躁,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高澄安抚了众将几句,又和颜悦色地对杨愔说道:
  “遵彦,替我送使者出门,让他带上一车酒肉回去,答谢陈公厚礼。”
  “大都督,这……这衣裳应该如何处置?”
  陈庆之送来的妇人衣裙还在杨愔手中。
  “既是陈公相赠,我自然要好生留存。”
  说罢,接过衣裙,让杨愔领使者外出。
  等到两人离得远了,高澄狠狠将衣裙掷在地上,暴喝道:
  “陈庆之辱我过甚!”
  “大都督,请由末将出营,必取陈庆之首级以雪今日之耻!”
  高敖曹怒气冲冲地扬言道。
  他当初就因兄长高乾归附高欢,而送他妇人衣裙,以示羞辱,若非有高澄劝阻,兄弟之间难免生隙。
  段韶不甘人后,恳切道:
  “大都督今日受辱,韶感同身受,愿以麾下两千步卒死战,用梁人的鲜血洗刷这份屈辱。”
  气氛烘托到这了,眼见高澄真的暴怒,慕容绍宗还是硬着头皮道:
  “大都督请三思,陈庆之自是别无手段,方才出此下作计策,如今我等稳守营寨,等候尧将军消息,才是万全之策。”
  高敖曹闻言喝骂道:
  “鲜卑儿若是贪生畏死,可自守营寨!我部汉军愿为大都督奋勇厮杀!”
  高澄见情绪调动过头了,当即一手牵着高敖曹,亲切道:
  “三叔祖爱我。”
  另一只手又抓紧了慕容绍宗,宽慰道:
  “慕容将军忠于国事。”
     ……竒@ 書#網¥q Ι & &δ u& # ω ā Ν g &。 ℃ ǒ M……
  高澄站在高敖曹与慕容绍宗之间,感慨道:
  “我高澄堂堂七尺男儿,受此羞辱,又怎能不心生怨恨?
  “但正如慕容将军所言,陈庆之无计可出,这才希望激怒我,以获得战机。
  “我等更应该严守营垒,等待尧将军进攻白苟堆的消息,一旦陈庆之匆忙回师,才是诸位将军为我一雪前耻的机会!”
  三人并立,中间明显凹陷进去,但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讨论十三岁的小高王,究竟有没有七尺身高。
  一番言语安抚,并不能平息众人怒火,见他们愤愤不平的模样,高澄心中欣喜:陈庆之,等你回师之际,再来品尝我军中大将憋屈数日的愤怒吧!
  屏退了众人,高澄不许任何人进出帅帐。
  独处之际,高澄展开衣裙比对了下身形,不由腹诽道:
  ‘陈庆之送人女装也不事先打听好尺码的吗!’
  强忍住试穿的冲动,真要让人撞见了,往后如何服众!
  高澄将这件明显宽大的丝质衣裙收好,打算等回了洛阳,看府中哪个妇人身形合适,再转手送出去。
  毕竟是勤俭持家惯了。
  使者回到陈庆之大营,还是一阵后怕:这位大都督也太不干人事了。
  而陈庆之看着那一车酒肉,同样心情郁闷:
  ‘高子惠居然能忍受这般羞辱,还送来酒肉以示自己粮草充足?’
  大感棘手之余,陈庆之感觉自己有被小高王恶心到。


第八十五章 抢夺
  高澄在襄阳城外与陈庆之比拼耐心的时候。
  晋阳城中,高欢再次迎来一位关西使者。
  “想不到贺拔公这么想念我贺六浑。”
  一见到贺拔岳使者行台郎冯景,高欢长笑道。
  这热情模样,任谁也看不出两人同在尔朱荣帐下效力时,结过死仇。
  冯景代替贺拔岳述说思念之情,又解释前一阵子宇文泰不辞而别一事。
  高欢看上去浑然不放在心上,只顾着向使者打听贺拔岳的近况,言谈间,时时追忆两人曾在怀朔共抗卫可孤的战友情。
  冯景陪笑附和,这次出使的任务,他早已抛至脑后。
  还没入晋阳,冯景就已经得到消息,高欢将元修之妹纳入府中,此时再去索要元修家眷,反而会让高欢以此为由,强要贺拔岳将元修送回。
  两人交谈许久,高欢突然提出要与贺拔岳歃血为盟。
  贺拔岳显然是了解高欢的脾性,早早就授权了冯景。
  冯景也不推脱,代替贺拔岳与高欢割心前血立誓,约为兄弟。
  尔朱兆之后,高欢终于有了新的香火兄弟,感觉人生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诛灭尔朱氏后的空虚感,一扫而光。
  ……
  尧雄领兵过悬瓠城(今河南汝南),往南便是南梁北方重镇白苟堆。
  他麾下足有两千骑卒、两千步卒、以及两千州郡兵充当辅兵。
  其中一千鲜卑骑卒是高澄特意从段韶麾下调拨。
  白苟堆近在咫尺,骑马徐徐而行的尧雄神色严峻。
  之所以不是急行军奇袭白苟堆,一方面是一人一马,不具备奔袭基础。
  另一方面,此战紧要的是威胁白苟堆,迫使陈庆之回师救援,至于能不能拿下这座城池,并不重要。
  既要攻城,就不能少了步卒出力,真拿这两千骑卒下马攻城,别说是勤俭持家的小高王,换了尧雄自己也舍不得。
  一路少有言语,直抵白苟堆城外。
  白苟堆,梁人多称白苟城,城中有守兵两千,城防坚固,但这并不足以让守将安心。
  须知道白苟堆直面广州汝南郡,而魏将侯景前段时间才由汝南往西南进发,攻向东荆州。
  高澄麾下几员大将姓名,早就被南梁探子打听清楚,此时城外部曲打出尧字将旗,白苟城守将自然知道是尧雄领兵。
  粗略一数,城外不下五千余人,若此时侯景麾下万余人转道向东围攻白苟城,则祸事近矣。
  白苟城若失,魏人可随时南下劫掠西淮等各州。
  眼见尧雄在城外打造攻城器械,白苟城守将不敢耽搁,急忙派出数拨信使,向陈庆之报信求援。
  而白苟城以西,领兵支援东荆州的独孤如愿,与侯景在比阳城头攻防数次,逐渐不支。
  眼见陈庆之部依旧在襄阳与高澄对峙,独孤如愿率领部众趁夜逃离,回师南荆州。
  侯景也终于攻陷东荆州州治比阳城(今河南泌阳)。
  站在比阳城头,侯景意气风发。
  “明公为何不依世子之言,挥师向白苟而去?”
  幕僚王伟终于忍不住问道。
  侯景轻呵一声:
  “大丈夫怎能受一稚子驱使。”
  王伟默然无语。
  侯景攻陷比阳城后,分拨兵力,攻伐东荆州各地城池,不久,收复东荆州全境,却只是派了一名信使,告知高澄士卒疲惫,就再也没有了动静。
  高澄得知消息,心中毫无波澜,他清楚自己与侯景的关系,明面上过得去就行。
  而陈庆之却不知道两人的过节,东有侯景威胁,北有高澄龟缩防御,陈庆之深感不能再继续僵持下去。
  两路魏军,陈庆之选择了迎击高澄,目的就在于欺负高澄年幼且长于治政,疏于战阵的特点。
  高澄若败,侯景孤军必退。
  哪知道高澄居然死守营垒,任凭如何叫阵邀战,都不做理睬。
  恰逢此时,陈庆之接到高澄部将尧雄猛攻白苟堆的消息。
  终于恍然大悟,亏他一直提防着高澄是要使自己放松警惕,趁机夜袭。
  原来是在行攻敌必救之策,难怪这么沉得住气。
  陈庆之望向魏军大营,沉吟不语。
  北魏大营。
  “大都督,梁人要撤了!”
  高澄闻言不再纠缠慕容绍宗请教兵法,他赶紧骑马与几位将领在亲卫的护卫下,出营查看。
  果然见梁人大营闹哄哄的,似在收拾行装。
  这让高澄大喜过望,心道:
  ‘当年我与高欢在韩陵并肩作战,击溃尔朱氏二十万联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