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高欢当初的任命,就是在为这对亲密战友制造矛盾,给与贺拔岳统领关陇的名义,却又给了侯莫陈悦陇右诸州的军权。
宇文泰为贺拔岳继续分析道:
“侯莫陈悦只是个庸人,能得此高位,不过是会逢其时,侥幸而已。
“明公只需以关西大行台之命招曹泥、可朱浑元相见,两人若是推脱不来,明公可下令由侯莫陈悦征讨夏、渭二州。
“侯莫陈悦若往,自可使他们彼此消耗,若是不往,明公也有了解决肘腋之祸的机会。
“届时明公全据关陇之地,另立中央,足可成就齐桓、晋文的功业。”
贺拔岳闻言欣喜不已,正如宇文泰所言,他从未瞧得上侯莫陈悦,平定关陇,都是他一人之力,侯莫陈悦只不过是尔朱荣用来制衡自己的棋子。
在贺拔岳心中,全据关陇不过是早晚而已,他急切地问向宇文泰:
“黑獭以为何人可承大统?”
“我回关西的途中,遇见了平阳王元修等人逃亡,与他们一同入关,其家眷尽为高欢部将所擒。谋大事者,贵在一心,元修与高欢仇深似海,当承大统。”
贺拔岳迫不及待地命人带来元修,亲自审视。
元修也开始了自己第二次天子面试。
他声泪具下,控诉曾在洛阳屡受高澄欺凌,因畏惧高澄株连,这才投奔关中。
以他曾经骗过高欢的演技,贺拔岳又如何能看穿此人心思。
贺拔岳一番安抚后,命人妥善安置元修,一方面准备为元修再娶妻妾之余,一方面也着手实施宇文泰的计策。
下令灵州刺史曹泥与渭州刺史可朱浑元往长安叙职。
同时以宇文泰出使有功,升任为夏州刺史。
就在贺拔岳野心勃勃之际,他的二哥贺拔胜也得到任命,收拾行囊,准备率领部曲往兖州担任刺史抵御南梁。
对于高欢这一安排,贺拔胜喜不自胜。
斛斯椿叛乱后,因曾与他有过密谋,贺拔胜一直惴惴不安。
如今被外放为刺史,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八十章 州郡兵
二月初五,贺拔胜被加授东南道大行台,兖州刺史,领部曲南下往兖州任职。
兖州与侯景所镇守的济州之地南北相依,如今侯景率众西进,高欢将贺拔胜置于兖州,显然是存了让贺拔胜暂代侯景震慑东南的心思。
贺拔胜看到了这一层,但也只是看到这一层。
他甚至认为被授予东南道大行台一职,充分体现了高欢对他的信重。
浑然不知道这只是高氏父子,将来废黜各方行台的一个借口。
而侯景也率部曲万人进往滑台,如今的侯景并非日后专制河南十余年,拥兵十万的方面大将。
甚至就连这一万人的队伍,都是趁高欢与尔朱氏决裂期间,扩充而来。
与此同时,高敖曹与尧雄各领部众及家眷先后通过河桥,进抵洛阳大营。
高澄把安置将士家眷的任务交给了杨愔、崔季舒,自己则前往大营视察新军操练。
经过文吏往河南各州郡拣选士卒,高澄麾下三万京畿守军终于满员。
其中有高敖曹五千汉军、段韶三千六镇兵、尧雄三千河北兵,以及一万九千河南州郡兵。
高敖曹、段韶、尧雄三人部曲的战斗力无需多疑,真正让高澄放心不下的便是人数最多的河南兵。
这群州郡兵是个什么概念,高澄可太清楚了。
历史上元修搜罗十万河南兵,在洛阳抵抗高欢,高欢大军才过河桥,元修辛苦组织起来的军队,便有如一盘散沙,或成建制投降,或临战内斗,逼得元修只能出奔关西。
说到底,还是陈庆之北伐后,将原本就不堪重用的州郡兵彻底击垮,无论是尔朱荣,还是高欢,所倚重的都是山西、河北的契胡与六镇鲜卑兵。
对于河南州郡兵,向来都是采取漠视的态度,河南武备也越发松弛。
高澄很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没有练兵的才能,便把这些人分配下去,慕容绍宗得兵五千,斛律光得兵三千,段韶、尧雄各自补充了两千,将部曲扩张至五千人与高敖曹部众相当。
今日来大营就是要观摩各将操练,好给自己直属的七千新军找一个好教官。
连续经过段韶、尧雄营寨,这两人担心大战将至,把河南兵与原有部曲混编会影响战斗力,干脆将他们分置。
两千河南兵为辅兵,三千旧部为战兵。
这种做法,高澄当然理解,但他更希望自己麾下三万人都能拿得出手。
存了战后劝说的想法,高澄来到斛律光的大营,想要真正看上一眼州郡兵的战力,怎么说也是从十万人里挑选了一万九千人,总不至于太过拉胯吧。
“世子……”
斛律光才开口,就被高澄纠正道:
“身在军中,唤我大都督便是。”
其实小高王并不是偏好军职,主要是大都督这个大字,就很衬他。
反正又不是在孙吴当大都督,不怕触霉头。
斛律光连忙改口,与高澄见礼。
高澄又与斛律光闲谈几句,便忍不住让大军开始操练。
结果,高澄越看眉头越是紧锁,每百人步射固定靶位,中靶居然不足三成。
斛律光一张长脸,因羞怒而胀得通红,今天是第一天操演,怎么也想不到这群州郡兵竟然这般不堪。
他是个爱惜士卒的人,纵使觉得丢了脸面,心中愤怒,在喝骂之余并没有殴打将士,反而领着亲卫在人群中穿梭,替他们纠正射箭的姿势。
看见这一幕,高澄心有所想。
他命人将斛律光唤回来,也不为自己遮丑:
“明月与我相伴多年,应知道我少有涉及军旅,练兵一道,非我所长,如今州郡兵不堪驱使,而我麾下又足有七千新军,念之寝食难安。
“这次征伐三荆我想留明月在洛阳,合你我部曲,操练这一万士卒。”
说罢,语重心长地低声道:
“诸将之中,我只信得过明月。”
迎着斛律光怀疑的目光,高澄坦然道:
“明月难道不信?”
“自然是信的。”
与高澄朝夕相伴了三年,哪还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性子,要是换了三年前的斛律光指不定就要感激涕零地向高澄表忠了。
至于现在嘛?呵!难道你就不信任段韶?
小高王这张嘴,有求于人的时候从来都是抹着蜜的。
斛律光虽然答得敷衍,但心中还是有几分受用。
先前分配部曲,他能理解自己因为资历浅的缘故,只能统领三千人,慕容绍宗虽是降将,但当初在尔朱氏的地位摆在了那里。
能理解是一回事,可斛律光总觉得自己受了轻视,难免郁郁于怀。
所以今日见了面,便尊称世子,而不像以往那般亲切地呼喊表字。
如今高澄将自己直属的七千人尽数交由他,这份信任不可谓不重。
因此,纵使不甘心错过征伐三荆,斛律光依旧表决心道:
“子惠放心,待你回师,我必为你练出一万精锐。”
高澄摇头笑道:
“能得一万可战之士,澄就心满意足了。”
与此同时,段韶营中。
沃野镇匈奴人刘延寿,也在与鲜卑化的汉人薛虎儿低声议论,对于新编入营的两千河南兵,全军上下大体都是瞧不起的态度。
刘延寿作为六镇降人,被尔朱兆交由高欢统率,被编入故交薛虎儿的斥候小队。
他们跟随高欢历经数战,在高欢攻灭尔朱氏后,因功得以晋升,薛虎儿由什长升任为幢主,麾下有士卒百人,而刘延寿也因功升任什长。
恰逢段韶往军中任职,被高欢任命为都督,便将包括薛虎儿这一幢在内,三千名六镇兵调拨给了段韶,而段韶南下洛阳,这些人也随之进入京畿驻军编制。
这三千人向来眼高于顶,京畿军团中,只有高敖曹的五千汉军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毕竟大家都是信都建义的部队,是韩陵之战三万步骑中的一员。
剩余的,只有尧雄麾下三千河北兵能够勉强被六镇武夫接受。
至于人数最多的河南州郡兵,就如同段韶、尧雄所为,纯粹被看做是辅兵干些脏活累活,战场厮杀这种技术活可指望不上他们。
二月初七,侯景过滑台,进驻虎牢,派遣使者向高澄请示出兵时间,最终定在二月初九。
第八十一章 动员
高欢没有给予高澄与侯景合兵的指示,可小高王还是计划与侯景齐头并进。
作为征伐三荆的主帅,这一战关乎自己在军中的声望,高澄当然要慎重以待。
留一万人在洛阳,全交由斛律光练兵的同时,防卫关西。
剩余京畿大军,高敖曹、段韶、尧雄、慕容绍宗四部合计两万大军编入出征序列。
其中确实有来自河南各州郡的九千气氛组,可斛斯椿等人在三荆匆匆招募的民夫又能有多少战斗力。
更何况还有侯景麾下一万士卒,这波飞龙骑脸要是都能输……
那肯定是侯景的错!非得斩了他祭旗不可。
二月初八的夜晚,高澄心绪不宁。
明天就是出征的日子,他越发紧张。
虽然先后在乐平、韩陵两地随高欢亲临战场,但这终究是他第一次作为主帅领军出征。
就连枕在尔朱英娥腿上,都不能使高澄呼吸平静。
“就让妾身随夫君南下吧。”
尔朱英娥腿上的肌肤感受着小男人粗重的鼻息,她明白三荆之战对于高澄的重要性。
高澄心动之余,还是拒绝道:
“家中必须有人主事。”
这句话让尔朱英娥心里暖暖的。
两人依偎许久,高澄还是心神不定,他出门命人将高季式唤了过来。
在高季式的护卫下,再往营中巡视。
没有出现想象中守门士卒阻拦的场面,这让高澄神色怏怏,可谁叫他经常出入大营,都已经混了张熟脸。
麾下要是有周亚夫细柳营的军纪,高澄都敢与贺六浑扳扳手腕。
好在大营夜里的守备依旧没有放松下来,每走几步就能遇见一队巡视的卫队,进营之前也多有哨岗。
在洛阳尚且如此,南下更是无需担心被人夜袭偷营。
不久,高敖曹等将领得到士卒禀告,纷纷前来相见。
高澄勉励了几句,便不再打扰众人休息,安心的领着高季式回城。
二月初九,天还未亮,尔朱英娥、小尔朱、元明月三人在府外相送,该说的话,昨夜都已经说完。
道别之后,没走多远,高澄便瞅见了躲在巷落里远远张望的元仲华。
高季式确认巷道中只有元仲华一人,高澄这才走了上去,问道:
“你怎么躲在这里?”
“我想送你。”
元仲华低头看着脚尖。
高澄心有所感,抚着她的黑发道:
“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元仲华鼻子一酸,忍不住哭出声来。
自从那天元仲华求见希望能够为父亲说情,却被高澄拒之门外,两人就再也没有了交集。
高澄忙于军政之余,回到府中还能游走在三位美妾之间,倒把元仲华抛在了脑后。
而元仲华这个小姑娘,日子却熬得艰难。
高澄将元仲华拥在怀中,下巴抵着她的额头,低声道:
“清河王叛乱,若不杀他,人人效仿之下,我连自身都难以保全。
“不要怪我,谁也救不了他,他死了才能保住清河王府上下。”
元仲华躲在高澄怀中抽泣道:
“我只害怕你不要我了。”
她抹着泪继续说:
“我劝过阿爷,劝不住,我那天去找你之前,心底清楚结果,其实我没想过让你为难。”
高澄紧紧搂着她:
“我知道,这段时间没有去看你,只是因为不知道怎么面对,你是我的结发妻子,我怎么可能不要你。”
两人拥抱了一会,高澄轻声道:
“若是清河王府待不下去,你便搬回家来。”
这个家字让元仲华心中一股甜蜜涌了上来。
“阿母与兄姊都是明事理的人,阿爷要杀你,你却放过了我们一家,她们没有怨恨你,更不会迁怒于我。”
不能再耽搁时间了,高澄松开元仲华,为她抹了一把泪,说道:
“渤海王府的大门始终为你开着,你在洛阳要好生照顾自己,往后莫要再一个人偷跑出来,快回去吧。”
说罢,高澄吩咐两名亲卫将元仲华送回,在她频频回首中,高澄领着众亲卫往城外大营而去。
行到营外,高澄再次向杨愔确认道:
“遵彦,此次南征兵马所需的粮草都已经准备好了?”
杨愔笑着宽慰道:
“大都督,这已经是你第三次询问了,不止粮草,仆以尚书省的名义向沿途各州郡征发民夫,各地刺史、郡守甚至将民夫所需的粮秣都准备妥当了。”
高澄这才放下心来,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他确实有些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