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北魏末年- 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宇文觉、宇文毓。
  若非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即位后智诛权臣,这份家业只怕就得转移到宇文护一脉传承。
  当天,宇文泰即召来军中大小将领、以及众心腹,当着众人的面口述后事,以嫡子宇文觉继承爵位,由宇文护代为执掌国政。
  说罢,这位病入膏肓的枭雄将视线扫过在场众人,他的身体已经垮了,但他的目光依旧锐利。
  众人无不俯首应命。
  昭德九年(556年)二月十四,宇文泰在返回成都的途中病逝,时年五十岁。
  宇文护秘不发丧,直到率领大军返回成都,才将丧事公布,元宝炬之子,西魏政权名义上的天子拓跋廓封宇文觉为太师、大冢宰、袭封安定公;
  不久又改封周公。
  宇文护之所以为堂弟选择周公的封号,自然是其叔父宇文泰依托周礼改制,原本蜀公也是备选之一,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周公。
  成都城里的权力交接暂且不提,岭南的战事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
  段韶、高季式、吴明彻三路大军稍作休整后,便立刻南下,欲与高澄汇合。
  而陈霸先早已经先三人一步,回师广州州治番禺城,要与高澄当先决战。
  只是高澄见陈霸先放开道路,回援番禺,却也不再逼近,转而止步陈霸先的老巢,前西江都护府所在地高要郡(广东肇庆),在此等待段韶、高季式、吴明彻三路大军,以及斛律光麾下将士往高要城汇聚。
  在确认西魏退兵以后,斛律光终于能够支援前线,而其余三路大军也在前来的路途中,高澄稳坐钓鱼台,不急不躁。
  事实上,他也没法急躁。
  此番进逼番禺,就是为了将陈霸先逼回来,放段韶、高季式、吴明彻三人南下。
  而不是真要独自与陈霸先战一场。
  陈霸先麾下尚有近十万人,而高澄在高要城中,手握七万步骑,从数量上来说,未尝不能一战。
  但这七万步骑之中,只有三万骑卒是高澄的老部下,而另外四万蕃兵归属于冼夫人麾下,新近归附之军,人心未定,高澄并不敢全然相信。
  一旦蕃兵在战场上倒戈相向,岂不是尔朱兆在韩陵之战的再演。
  高澄给段韶三人传令,小心行军,勿中埋伏,反而是催促斛律光日夜兼程,由后方赶赴高要郡。
  陈霸先在番禺稍作休整,即向西进逼高要,本打算围点打援,利用段韶等人急切救援的心理,逐一击溃三路大军,但高澄却偏偏不上当。
  小高王在高要城中有恃无恐的原因也很简单,他麾下有三万精骑,而陈霸先并没有大规模的骑兵部队,高澄来去自如,根本就阻拦不住。
  陈霸先到如今终于知道梁军为何在与北齐陆战时,屡屡受挫的原因,实在是机动能力相差悬殊。
  有心效仿斛律光围攻汉中一战,修筑工事困死高澄,但段韶等人援军正在赶来的路上,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
  陈霸先也因此陷入困境。


第四百六十八章 袭扰
  高澄用兵少有奇谋,他一惯喜欢以势欺人,而其父高欢创下的丰厚家业也给了高澄这份本钱。
  高要城外,陈霸先面对如今的局势,可谓是焦头烂额,他想要保住这份得来不易的基业,只有两个选择。
  其一是围攻高要城,在北齐四路援军抵达前,攻破城池,而关键是不能走脱了高澄。
  但高澄麾下三万骑也不是等闲,陈霸先也没把握能将他留下。
  其二便是调转方向,逐一解决高季式、吴明彻、段韶三路大军。
  可番禺城中信使来报,这三路人马沿途攻城略地,似乎并不急于救援高要。
  况且陈霸先手下多是步卒,若是疲于赶路,随时有被高澄领骑卒袭击的危险。
  思来想去,又卜了一卦,陈霸先终于与心腹定计,决定引高澄来攻,死中求活。
  昭德九年(556年)二月十七,陈霸先撤围高要城,率军向北而行,一路急行军,似要截击高季式。
  “你是说陈军一日行军百里?”
  高澄以为自己听错了,满怀疑惑地向斛律羌举求证。
  斛律羌举点头道:
  “据哨骑回报,陈军日行百里方才下寨。”
  高澄闻言,摸着颔下短须沉吟不语。
  他不知道是谁给了陈霸先勇气,在自己三万精骑的眼皮子底下急行军。
  高澄重视宇文泰,却也不会小觑陈霸先,以陈霸先之智,哪怕再是急切,也不会有这般举动,况且高季式又不是在围攻番禺城。
  将自己放置在陈霸先的角度,高澄这才弄清了他的意图。
  毫无疑问,以步卒为主的陈霸先并没有连续奔袭三路齐军的机动力,这一战的关键在于自己,陈霸先此举也不过是引蛇出洞。
  想通了这一切,高澄随即变更战术,自己领五千骑后撤,与斛律光汇合,保证安全。
  又将剩余两万五千骑分为五部,分别由斛律羌举、韦孝宽、斛律羡、独孤永业、刘丰五人统率,采用疲敌之策,沿途骚扰陈兵,每当陈兵入夜休息时,轮番逼近其营寨,乱其阵脚,却不与之战,让陈军在经过白天的长途跋涉后,还得在夜里时刻提防齐军袭营。
  高澄在五名将领之中犹豫一番后,最终以韦孝宽节制诸将,以免五部骑兵各自为战。
  之所以由韦孝宽为帅,倒也不全是因为他的国丈身份,更主要还是冲着他在后世的名气。
  高澄对五名将领,尤其是韦孝宽仔细叮嘱,哪怕陈霸先露出再大的破绽,也不得袭营,只需专注扰敌即可。
  韦孝宽等五人纷纷领命,率军出城向北而去。
  而高澄也领五千骑卒退往高凉,由冼英领蕃兵驻防高要城,保有这个威胁番禺的桥头堡。
  陈霸先一连三日急行军,终于在第四日由探子回报,得知身后出现大规模的北齐骑卒。
  原本以为是高澄中计,真的领军来袭,并在当夜于大营设伏,到了午后,果然营外声势大作,陈霸先及其麾下将士无不打起精神,等着齐军入瓮。
  却不曾想光听见声响,却看不到动静,北齐骑卒们在营外喧嚣,敲锣打鼓,却始终保持了距离,不肯冲进陈军大营。
  “齐人莫非看破了我等伏兵?”
  大将侯安都疑惑道。
  陈霸先眉头紧锁,他担心的不是齐军看破了今夜设伏,而是他们压根就没想袭营。
  果然,这样的吵闹在五部齐军的轮番上阵下,一直持续到了天明。
  一整夜都精神高度紧绷的陈军将士叫苦不迭,他们也曾出营驱逐这些齐军,但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只要陈军将士回营,齐军便会卷土重来。
  又不能只派遣小股军士值夜,让其余将士休憩,若齐军真的来攻,单凭少量军士又如何抵挡得住。
  陈霸先只得将麾下将士分成数部,轮流值夜。
  当天陈军只走了三十余里,便扎营休息,将士们实在疲惫得很。
  夜里,北齐骑军又来营外骚扰,陈霸先提前在营外布下伏兵,但还是没有逮住他们,当设伏军士回营后,齐军又带了锣鼓给陈军将士提精神。
  陈军将士不堪其扰,士卒向将领诉苦,将领求陈霸先改弦易辙,就这样下去,别说奔袭三路齐军,再不调转方向,还不知道能不能回到番禺城。
  对面齐军如此滑不溜秋,而他麾下缺少骑兵,陈霸先实在拿这些来去如风的北方骑卒没有办法,在得到高要方向送来的情报,得知高澄领数千骑兵退往高凉后,陈霸先终于放弃了诱敌的想法,挥师向东南,欲退回番禺。
  韦孝宽沿途小心跟随,不断骚扰陈军将士,当然,这对北齐骑卒也是考验,但作为这场骚扰战的发起方,无论如何要好过陈军的精神状况。
  二月二十八,陈军在经历了噩梦般的长途行军后,终于返回番禺,陈霸先于是一心增加番禺守备,试图支撑到入夏,以炎热的气候,逼迫齐军退兵。
  毕竟齐军之中,多是北人,不耐酷暑。
  三月初二,高季式与吴明彻先后抵达高要城,而高澄在得知陈霸先转道广州的情报后,也与同他汇合的斛律光赶赴高要。
  三月初六,除去由闽地南下的段韶所部以外,南征的各路齐军,包括此前袭扰陈霸先的韦孝宽等五路骑卒,尽皆在高要城中会师。
  高澄身边聚集有战兵十八万,其中三万骑卒以及高季式部五万战兵、斛律光部五万战兵、吴明彻部五万,外加冼英麾下四万蕃兵,共计步骑二十二万。
  而原本追随各路人马南下的州郡兵,也都被分派在各地,驻防占领区。
  翌日,高澄亲领二十二万将士东出高要,趋向番禺。
  三月十四,高澄与段韶所部五万人在番禺城下会师,南陈国都番禺城被重重围困,除去蕃兵以外,番禺城外二十三万步骑也几乎是北齐大半的战兵数量。
  高澄集结了如此多的部队,自然是要强攻番禺,此时已经顾不得战兵、州郡兵的区别,三月已经过去,也没有时间再让他垒土山、挖地道。


第四百六十九章 交战
  番禺城头黑烟滚滚,段韶、斛律光、高季式、吴明彻四人亲临前线督战,他们各自负责一面城墙,高澄已经不再理会围三阙一,而是尽起大军,四面围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围三阙一,不过是给敌军留条后路,但如今岭南各地几乎都沦陷了,南陈只剩了番禺一城,陈霸先又能退去哪里。
  陈霸先下定决心坚守城池,将退敌交给天时,就是笃定北方将士耐不住岭南夏季的高温,必会疾疫流行。
  高澄索性让麾下四员大将彼此竞争,看谁先破城。
  且不提吴明彻,自打高氏建义以来,段韶、斛律光、高季式三人便一直在暗地里较劲。
  尤其是高澄掌权以后,谁都知道这三人作为小高王最初始的五文三武班底,他日军中第一人,必出自三人之一,连老一辈将领们都得避一避他们的锋芒。
  高澄麾下,曾任方面之帅的,除三人以外,也只有一个慕容绍宗。
  三人之间一直存在了竞争关系,但从未有像此番围攻番禺一般,能让他们公平较量的机会。
  所谓亲疏有别,段韶、斛律光、高季式的地位,吴明彻望尘莫及。
  作为新近归附之人,他本不想掺和这场竞争。
  抢了这个风头,说不定还得遭了三人忌恨,高澄与段韶等人自小相交,当然知道三人不是心胸狭隘之人,但吴明彻又不清楚。
  还是高澄为他去的顾虑,同时勉励,不管是谁的麾下先登破城,即为此战首功,封王者加食邑,未王者赐王爵。
  有了王爵相诱,吴明彻哪还管什么同僚关系,自然是如段韶三人一般,亲临前线督战,日夜不休。
  好在番禺说是南陈国都,但并非坚城,毕竟南陈也才立国不久,番禺本就是州城的规模,还是岭南的州城,在看惯了晋阳、洛阳等雄城的北方将士眼中,并非不可逾越的存在。
  而高澄在四面围攻番禺的同时,也在做蓄水淹城的准备。
  过去他很少考虑以水攻城,相交于挖地道、垒土山,水攻的破坏性太大,受灾的绝不只是城中百姓。
  但如今没有时间再去堆垒土山、挖掘地道与番禺守军周旋,随着入夏的日期一天天临近,高澄也顾不得许多。
  连续数日的强攻,让北齐将士死伤惨重,每天运送伤兵与尸首北返的车辆络绎不绝,有见于此,高澄只得命令段韶等四人暂停攻城,转而做水攻的准备。
  此时正值西江,也就是珠江的丰水期,眼见高澄采取水攻的意图越发明显,而番禺城墙并不坚固,陈霸先心急如焚。
  他有心派遣将士出城破坏,但齐军看守森严,又有骑卒在城外游戈,根本没有机会靠近水坝。
  由于高澄派遣大量哨骑监视番禺四门,昼夜轮班,陈霸先连出城夜袭的机会都找不到。
  眼睁睁看着水位高涨,心知继续困守番禺,只会喂了鱼鳖,陈霸先决心奋力一搏。
  昭德九年,三月二十八,陈霸先领军出城布阵,欲与齐军决战。
  高澄对此更是求之不得,他麾下精兵强将环伺,二十余万步骑又怎会惧了陈霸先不足十万人。
  但指挥二十多万大军的决战,就连高澄也是头一遭,当初西潼关大战,是由高欢操盘,高澄充当的更多是军师的角色。
  高澄以高季式部为先锋,吴明彻部为后备,由斛律光统御三万骑卒,居于两翼。
  为了稳妥起见,由段韶辅佐自己,居于中军,而中军便是由段韶所部与斛律光麾下步卒构成。
  此战高澄并未将冼英麾下蕃兵纳入战斗序列,而是命其留在大营,看守辎重。
  当然,以高澄的多疑性格,在大营外必然是布有暗哨,监视冼英麾下蕃兵的动向。
  吴明彻麾下四万余将士的后备军就是为了预防蕃兵生变,高澄并不认为与陈霸先的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