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北魏末年-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淙瞬鸥伞
  至于偷盗劣迹,他高孝琬胸襟宽广,又怎会在意些许小过。
  下了值,高孝琬派人请祖珽往赵王府一会,高澄念及诸子年幼,需夜宿宫城,却也给他们留了交际的时间,看守宫门的禁军将士会给四位皇子留门到亥时,即晚上九点,过了亥时才会落锁。
  今夜赵王府又设酒宴,高孝琬与众僚属欢饮之余,也在等待祖珽过府拜会,当然了,僚属们饮的是酒,高孝琬才九岁,喝的是茶。
  不只是他,高孝璋、高孝瑜这些日子也是夜夜以茶代酒,与新近入幕的宾客宴饮,以加深感情。
  众所周知,高澄自感为酒色所伤,于是戒了酒,除非是与诸将庆功,或者在军营和士卒同乐,否则是滴酒不沾。
  他自己不碰酒,自然也不许儿子们小小年纪便与酒色为伴,把身体掏空。
  宴会正欢畅的时候,得人回报,祖珽不在府中,据说是拜会鲁王去了。
  “哼,鸡鸣狗盗之徒,有眼无珠。”
  到底才九岁,高孝琬的道行相较两位兄长还是差了许多,一时没忍住气,口出怨言。
  但很快又反应过来,这般说法显得自己气量狭窄,又云淡风轻的与僚佐们笑道:
  “其人纵有才干,却无德行,注定不能与群贤同列,失之无憾。”
  一时间,赵王府歌舞再起,上下又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九岁的高孝琬当然养了不少歌姬舞女,都是这几日进的门,宴席总不能太素。
  有这想法的不只是他一人,四王获赐宅邸,竟相遣人往歌舞坊里挑选美貌女子入府,以声色娱宾,这一点就连鲁王高孝瓘也不例外。
  碰上四位大金主,伎人们的身价连连攀升,高澄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们好不容易来一次兄弟同心,却是齐力拉高了洛阳娱乐业的物价。
  昨日,高澄与崔季舒作伴,微服私访往勾栏里听曲,发现怎么也找不着年轻貌美的妙龄女子,只剩了风姿不再的半老徐娘,价格还比往日的贵,内心甚是愤慨,得知是自己儿子们在大撒币,将人都给买走了,却也发作不得,只能丢下了钱,带着满腹牢骚往瑶光寺消气。
  当然了,高孝璋等人府上的歌舞伎女们卖艺不卖身,四人再是拉拢幕僚门客,也不敢把自己府宅弄成一个淫窝,否则名声还要不要。
  其父做世子时,位子稳得很,自然可以不顾及名声,高孝璋等人却还得小心在人前立人设。
  鲁王府中,高孝瓘坐在偏室,安静地享用晚膳。
  他是跟在三位哥哥后头买了不少歌舞伎女,却暂时还派不上用场。
  也不能说这些时日没人投靠,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四皇子,受封亲王,总有人想碰碰运气,但每每与人座谈后,却发现身负大才,值得自己郑重对待的人一个也没有。
  想糊口饭吃的人,高孝瓘便也收留他们在府中做事,觊觎官位之人,则尽数礼送出府。
  至于身具官身,登门拜访之人,祖珽还是第一个。
  晋王、秦王、赵王,三人哪个不比鲁王看起来有前途,都已经有了官职,谁会愿意打上鲁王党的标签。
  故而当高孝瓘的卫队长高珣听闻下属禀报,得知有人拜会,出门见到下值回家,换了一身常服在门外等候的祖珽时,只以为又是来碰运气的求官之人。
  高孝瓘当然有自己的卫队,高澄不让儿子碰兵权,但也会在宫外为他们调派侍卫,护卫安全。
  对四人也不偏颇,都给划了侍卫百人。
  高珣便是高孝瓘麾下的卫队长,自称是出自渤海高氏,真伪不可知,也无人细究。
  毕竟这年头哪怕本姓徐,都能硬往渤海高氏上蹭,徐某人居然还真入了宗室谱牒,高珣本就姓高,称自己是渤海高氏子弟,总比徐某人要靠谱点。
  虽然高欢、高澄两父子都坚持自己渤海高氏的汉人身份,但在北齐一朝,渤海高氏并不等同与宗室,只有高澄的高祖父高湖的后人才能归入宗室之列,高隆之只是特例。
  “还请小兄弟代为通禀,祠部郎中祖珽求见鲁王。”
  祖珽自报家门,得知是官员拜访,高珣不敢怠慢立即将祖珽请进前院饮茶稍候,自己则入后院为其通传。
  厢房内,正在进食的高孝瓘放下筷子闻讯沉吟道:
  “祠部郎中祖珽?”
  “正是此人,殿下见与不见?”
  高珣再次请示道。
  高孝瓘颔首道:
  “见见无妨。”
  高孝瓘当然知道祖珽,怎么说也是陈元康的挚友,而陈元康是兄弟四人不敢忽视的八人之一,都知道陈元康虽然侍奉祖父高欢多年,却是父亲高澄的铁杆心腹,属于五文三武之一。
  五文即为陈元康、杨愔、崔季舒、崔暹、以及新近调回洛阳任职礼部尚书,身兼侍中的赵彦深。
  三武即为段韶、斛律光、高季式。
  八人除崔暹以外,都是高澄初镇洛阳时的文武亲信,与他情谊深厚。
  高孝瓘愿意见一见祖珽,其实也是看在陈元康的面上,毕竟这人鸡鸣狗盗的名声实在太臭。
  高孝琬若不是在翻阅官员档案时,惊讶于其过往考评的具体事迹,认定此人有大才,也不会遣人相召。
  祖珽被高珣带至厢房时,屋内早有婢女收拾了碗筷。
  虽说见惯了他们高家人的俊美容颜,可见到高孝瓘本人,还是震惊于这年仅八岁的少年怎能生得如此好样貌,若非生在帝王家,而是寻常百姓家里,只怕是祸非福。
  不过也只是短暂的失神,祖珽躬身见礼道:
  “下官祖珽,拜见鲁王殿下。”
  “祖郎中无需多礼,请坐。”
  高澄再不重视礼仪,可高孝瓘终究是受过正经的皇子教育,至少在待人接物的礼节上,挑不出一点毛病。
  “不知祖郎中今日来此,所为何事?”
  祖珽扫视了一眼屋中侍奉的奴婢,但笑不语。
  “你等且先退下。”
  高孝瓘挥手让众人在院子里候着,一众奴婢垂首而出,只留了高珣一人挎刀随侍在侧。
  “自古建立储嗣,承祧守器,继文统业,乃国之根本。当今皇后早亡,独留一女,又有四王并立,若不早定宏策,社稷难安。”
  祖珽话才说完,却听高孝瓘笑道:
  “祖郎中这番话应该劝说父皇,何必与瓘言。”
  祖珽不以为意,直抒胸臆,言语中满是自信道:
  “陛下迟迟不立储君人选,无非要于诸王之中挑选最合心意之人,珽此来,便是要助殿下于诸王之中脱颖而出。”
  高孝瓘暗道一句,好大的口气,面上却波澜不惊的笑道:
  “我有三位兄长,聪慧颖悟,皆是一时俊彦,得众人所望,祖郎中若求定策之功,自当寻我皇兄,来我这鲁王府作甚。”
  与人相交,最忌交浅言深,高孝瓘有意储位不假,却也不会轻易与初次见面的祖珽表明心意。
  祖珽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来之前早就摸准了这位鲁王的心思,若无意与三位兄长争夺,这些时日又怎会在刑部苦读律令,研习卷宗。
  这可不像一个无心夺嫡,甘做闲云野鹤的皇子该有的做派。
  祖珽不慌不忙,将昨日自己所思关于储位之争的形势尽数说与高孝瓘,高孝瓘不由咋舌,心道:
  ‘照他这样一说,合着阿母不为外人所知,还是我的优势。’
  此番见解确实不俗,高孝瓘不敢再轻视眼前之人,命人送来茶水,与祖珽坐而对论。
  这年头可没有端茶送客的规矩,这种习俗始于宋朝,兴于清朝。


第四百二十二章 广阳公府
  不可否认,无论是原主,还是高澄,都生养了一群聪明儿子。
  《北史》曾评价:‘文襄诸子,咸有风骨,虽然在文雅之道上,不如河间王刘德、东平王刘苍,但他们凭借武艺英姿,能够胜任抵御外敌入侵的重任。’
  高澄诸子亦不差,哪怕是顽劣不堪的第五子高孝琮,只不过是疏于管教,厌学归厌学,倒也能称得上天资聪颖,否则哪来那么多鬼点子作弄宫人。
  高孝瓘能得高澄暗中喜爱,姿质更不必说。
  只不过到底才八岁,面对侃侃而谈,与他纵论古今的祖珽,终于为其才华、见识所折服,口称祖先生。
  若非高澄定了亥时需得回宫的规矩,高孝瓘少不得要学他爹,与祖珽秉烛夜谈,同榻而眠。
  过去也只有高孝璋、高孝瑜、高孝琬三人刻意模仿其父,如今高孝瓘也加入了这场小高王模仿秀,执手将祖珽礼送出府,依依惜别。
  祖珽回到府中的时候,早有一封调令在等着他,由吏部尚书崔暹所签,将其由礼部祠部郎中,平调至刑部,任都官郎中。
  都官司掌俘隶簿录,负责发放衣粮医药,受理他们的诉讼。
  手下有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九人,书令史十二人,掌固四人,与祠部等同。
  虽然只是平调,但祖珽难掩心中激动,回到屋中放声大笑。
  这封调令,表面上由吏部尚书崔暹所签,但实质是谁的授意,祖珽又怎么猜不出来。
  自己刚去鲁王府拜门,就立即被调去刑部辅佐,只能说当今天子对待第四子并非漠不关心,恰恰相反,实际上在意得很,否则怎会这么快就有人通报消息,至少鲁王的圣眷一点也不比其他三王差。
  高澄确实在四个儿子的身边安插了探子,想必他们自己也心知肚明,毕竟其父是出了名的疑心病重,堪称活曹操。
  探子们有明有暗,明面上的是四位卫队长,故而高孝瓘与祖珽对谈,高珣带刀随侍,不仅是护卫安全,更是要在日后将谈话内容转呈。
  而暗地里的,则是在祖珽入鲁王府后,悄悄将消息传出之人,这些暗地里的探子,可能是随侍亲卫、也会是亲近奴仆、甚至可能是心腹门客。
  当然了,聪明如四王,也不会去追查谁才是暗地里的探子,若是不能保持对父亲的单向透明,又怎能为其去疑。
  高澄今夜与一众心腹在广阳公府做客,一左一右,拥着两名女子,好不快活。
  正开怀听曲的他得知祖珽拜访鲁王,便将陪席的崔暹唤到跟前,授意其手书了这封调令。
  广阳郡公是故广阳文献王元湛之子,原本承袭王爵,高齐代魏以后,依例降爵一等,是为广阳郡公,其姓名过于敏感,与邪教同名,难以见之于世人,便以爵位代称。
  高澄怀中两名女子,一人姓陈,是府上家妓,因相貌美艳,广阳郡公自己都舍不得动嘴,硬生生留到今日小高王来府上寻欢,才送出来陪客。
  另一人自云其名为紫光,是府中婢女,年纪长了陈氏许多,姿容却不逊半分。
  左腿上坐着一个妙龄女子,右腿上坐着一个成熟妇人,皆是美貌不可方物,高澄对那广阳郡公是越看越顺眼,心想着要不给他一个无关紧要的官职,以表示自己善待前朝宗室。
  毕竟只有元孝友、元景安两人受用,怎能彰显他高澄博大的胸怀。
  席间,广阳郡公找准时机,在敬酒时向高澄低声进言,告知陈氏虽为家妓,却是完璧之身,而紫光,谎称婢女,其实是其父元湛的宠妾。
  高澄闻言兴致更浓,对广阳郡公更为亲近,觉得自己今夜应该好好问一问陈氏与紫光,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验证广阳郡公的才能,以安排到合适的职位。
  当夜,高澄夜宿广阳公府,他让儿子们亥时必须回宫,自己在外通宵达旦自然是不受约束的,哪怕高欢从邙山上的坟堆里爬出来,也管不着他。
  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小高王彻夜问讯陈氏与紫光,二人尖叫连连,到最后,连嗓子都喊哑了,高澄一身疲惫,却也终于能断定广阳郡公确有真才实学,恰巧祖珽调去了刑部补了空缺,这祠部郎中一职,高澄觉得广阳郡公就很合适嘛。
  高澄夜宿广阳公府,自然有大批侍卫守护,但广阳郡公忠心难得,还是在门外守了一整夜,庶母紫光他原本是想献给尚书左丞宋游道,以作结交。
  但既然天子临时起意,登门拜访,巴结宋游道哪有讨好天子重要,便让紫光假作婢女陪客。
  高澄一夜未眠,但念及今日还有朝会,天蒙蒙亮便打道回府,又命人将紫光送入瑶光寺,将陈氏带回宫中。
  紫光到底是元湛宠妾,广阳郡公庶母,不方便堂而皇之的带走,但留在广阳公府,小高王又不放心,这妇人不只美艳,更有媚骨,一夕之欢,让他回味无穷,唯恐那广阳郡公把持不住,动了他高澄的禁果。
  其实高澄的担心并非多余,关于紫光,原时空还爆发了一场桃色纠纷,只不过他并不知晓,哪能啥事都一清二楚。
  原来广阳郡公将紫光送与宋游道,可往冀州任职时,又将紫光窃走,宋游道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将紫光的身份曝光,世人才知其原来是广阳文献王元湛的宠妾,这件事甚至闹到了朝堂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