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此之前,还是要把戏做足,现在寿阳城下打一场,才好做出破城无望,引军向东,由淮阴南下的模样。
昭德元年(548年)五月二十四,即高澄进逼寿阳的第二日,民夫们就已经在冒着城墙上的箭矢填埋三面护城河,后方,齐军投石机已经构架好了,与城墙上的梁军投石机对轰。
天空中石块夹杂着箭矢乱飞,北齐民夫多有伤亡,但至当天夜里,终于是填上了护城河。
翌日,齐军三面蚁附围攻,云梯架上了城墙,城墙上黑烟滚滚,被烧得滚烫的粪汁从城头浇灌,惨叫声、哀嚎声响彻天空。
高澄远远站在后方,放眼望去,无数细小的人影,如蚂蚁一般从云梯上坠落。
哪怕领兵多年,深知为将不仁,慈不掌兵的道理,可这般蚁附强攻的景象,此前也很少得见。
第三百七十二章 八公山
作为南北朝优秀青年演员的小高王深知诱敌的前戏必须演逼真了,故而虽然定下了诱敌之计,但齐军攻城力度可一点都不含糊,毕竟真的能在短时间内强攻下寿阳,也无需再去诱敌。
北齐用尽诸多手段,攻城五天不克,十五万州郡兵伤亡近万人,高澄当然不会将宝贝疙瘩一样的战兵用于蚁附,就算投入攻城,那也得耗到守城将士疲惫不堪,箭矢石块所剩无几的时候。
到第六日,即昭德元年(548年)五月二十九,萧渊明立于城头,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齐军攻城部队士气低沉。
萧渊明走到城墙北面,望着在水师护卫下陆续驶进水门的辎重船,对身旁的三军统帅萧会理笑道:
“不出三日,齐寇主力必定撤围。”
果然不出萧渊明所料,翌日,即五月三十,高澄见源源不断有军械如箭矢、石块等,由水道运送尽城,终于下令停止用杂牌部队损耗敌军守城器械的行为,命大将斛律金领五万州郡兵护卫十万民夫于寿阳城外堆垒土山。
将伤兵由水师送回淮河以北后,自己则领五万骑卒、十万步卒,剩余九万州郡兵、近五十万民夫向东往淮阴而去,似乎要夺取淮阴作为前哨站,将战略重心由淮南西部转为淮南东部。
沿途大张旗鼓,声势浩大。
但萧渊明始终没有动作,他不清楚高澄是不是会来一招回马枪。
六月十四,萧渊明得到情报,证实高澄的确领了步骑二十四万以及数不清的民夫围困淮阴城。
其实无论齐军主力是否撤围,有北面水门的存在,高澄都无法断绝寿阳内外消息。
由于此前蚁附攻城,州郡兵的十七肉眼可见的低落,南梁探子也将这一情况早早通报给了萧渊明。
如今得知高澄主力已然东进,萧渊明在下令水师向东进发,协助淮阴防守的同时,也开始谋划将寿阳城外正在护卫土木作业的北齐五万州郡兵一口吞下。
六月十六,由安康王萧会理坐镇寿阳,萧渊明亲领夏侯譒等人,统御步骑四万,突然杀奔出城,北齐无备,十万民夫乱作一团,四散溃逃,本就士气不振的州郡兵们因民夫跟无头苍蝇一般乱窜,无法结阵抵御,斛律金只得下令向淮北撤军。
萧渊明眼见齐军溃败,更是急催部众追逐,一连跑出五里,到了寿阳以北的八公山下。
前秦苻坚以百万之众南征,给世人留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典故。
然而这一次,八公山上不仅有草木,更有北齐五万骑兵主力。
原来高澄在淮阴城下的骑兵根本就是障眼法,北齐骑军一人两马甚至三马,高澄于是只给骑卒们留下一匹战马,藏身于八公山,其余马匹则由步卒骑马假扮骑卒,至于缺少的步卒,便从民夫里拉人顶替,近五十万民夫,少个五万人,南梁探子短时间内也难以查清。
当萧渊明率领四万步骑,追杀北齐溃卒五里,俘获大批降卒的同时,自身也早已失了阵型。
八公山上突兀响起一声锋镝,藏身于山后的高敖曹、段韶分领四万骑卒自左右包抄,彭乐领一万骑卒从八公山上冲锋而下,有如猛虎下山,气势震慑人心。
萧渊明说是有四万步骑,实则以步卒为主,夏侯氏一万私兵中,只有骑卒两千人,就已经号称冠绝一时,可想而知南方确实缺少马匹。
用两条腿奔跑追杀敌军五里地,将士们早已疲敝不堪,如今齐军五万黑甲骑士形成三股洪流包抄而来,不得喘息的梁军还未重新结阵抵御,就被彭乐、高敖曹、段韶三人冲散。
任凭萧渊明如何声嘶力竭的呼喊,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当世论及骁勇,难有人与高敖曹、彭乐二人相媲美,连侯景在轻视二人无谋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二人擅长猪突陷阵。
高敖曹曾以十余骑大破尔朱羽生五千大军,彭乐亦在邙山大战打得宇文泰拿金带赎命,这哥俩与段韶分领五万骑,随从都督尚有斛律羌举、斛律平、叱列平、皮景和、慕容俨等骑将,无一不是精于骑战之人,这么一支部队以逸待劳,以有备算无备,萧渊明拿什么反败为胜。
三支北齐骑卒化为十余股,凡是有梁军步卒在聚集,被冲锋过去,将其杀散。
步卒对抗骑卒,能否结阵至关重用,若是能结成阵型抵御住骑兵冲击,立在马上的骑兵就成了活靶子,可若是阵型被冲散,就如此刻八公山下的战斗,骑兵左突右冲,从梁军之中来回贯穿。
夏侯譒眼见大军被尽数分割,任人肆意冲杀,心知局势再难挽回,急领两千骑撤出战场,连寿阳也不敢回,毕竟遭此大败,寿阳城内空虚,任凭物资再多,人心惶惶,也难以久守。
这两千骑兵可是夏侯氏私兵,只要这支骑兵在手,哪怕溃逃回江南,萧菩萨也不会降罪杀他,这也是夏侯譒不愿留在此地拼命的原因,真把夏侯氏两千骑卒损耗于此,他就是宗族的罪人。
萧渊明望见夏侯譒领骑卒绝尘而去,口中谩骂道:
“竖子无胆,愧以夏侯为姓!”
而此时彭乐已经认准了萧渊明的帅旗,独领三千骑朝他杀奔过来。
彭乐年过四旬,却气力未衰,仍是另一时空在沙苑大战上,截断肠子,领军厮杀,高欢大军溃败时,却能在局部战场杀溃西魏将士的狠人。
一杆马槊挥舞,无人能近其身,随着两人距离越来越近,萧渊明终于丧了胆,再也顾不得麾下军队,拨马便要逃。
却被彭乐拍马赶上,一槊打在马腿上,萧渊明摔落马下,彭乐不管其生死,自有骑从为之查探,转身一杆将帅旗拍断大喝道:
“梁帅以受擒,余众何不速降!”
随他冲阵的三千骑卒无论呼喊,统一用汉话齐声大喝道:
“梁帅以受擒,余众何不速降!”
本就陷入苦战的梁军将士闻言,望不见帅旗,于是再也没了战心,除去趁乱逃出包围的溃卒,其余纷纷放下武器。
战场上,乞降声此起彼伏。
第三百七十三章 纳降
六月十六,八公山一战,梁军实际主帅萧渊明被俘,来不及清点战果,留斛律金继续收拢北齐溃卒与民夫,段韶、彭乐、高敖曹等人将梁军俘虏押至寿阳城下,并命骑士将萧渊明绑在马上,绕着三面城墙示众。
萧会理在北齐军至以前,开城门收纳了不少逃回来的将士,但也深知待高澄主力回师寿阳,断然守不住城池。
毕竟物资再多,也要有充足的军士守卫,单凭这些丧胆的降卒与城中百姓,如何扛住高澄几十万大军日夜围攻。
六月十八,萧会理留大将赵伯超守城,自己则由北面水门乘船逃离寿阳。
萧会理万万没想到,自己前脚刚走,赵伯超后脚就起了献城的心思。
十九日,赵伯超便召来诸将,其中就包括从八公山下逃回的大将胡贵孙,赵伯超忧心忡忡地对众人说道:
“贞阳侯(萧渊明)兵败八公山,南康王(萧会理)弃城而走,留我等困守死地,如今军民恐惧,人心动摇,若齐帝率众西返,我等应该如何?”
胡贵孙并未从赵伯超的遣词用字上摸透他的心思,毕竟人家都尊称齐帝了,心思灵泛些的都知道其实对方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可惜胡贵孙是个粗人,他直言道:
“为将者自当以身报国。”
赵伯超环视诸将,见无人附和胡贵孙,于是朝亲卫使了一个眼色,亲卫会意,抄刀从身后将胡贵孙砍翻在地。
大敌当前,同室操戈,堂中诸将惶恐,担心赵伯超一不做二不休将众人全杀了,正欲拔刀相向时,却听赵伯超道:
“齐军势大,城不能守,我等若弃城而走,必受罪责,若负隅顽抗,则性命难保,我愿据城降齐,得以保全城中军民,众将欲随我救寿阳百姓者,请袒左臂。”
说罢勒起袖子,将左臂袒露出来。
堂上众将齐声称善,于是纷纷袒露左臂,大家伙都知道,萧会理能够弃城而逃,是仗着自己是萧衍最疼爱的孙子,他们可没那运气投胎到萧家。
胡贵孙的尸首被抬出了大堂,鲜血滴淋,而堂中众将,却已经在准备与齐军接触。
寿阳使者来到齐军大营,言称只要能保住城中将领们的富贵,众人愿意献城投降。
但偏偏高澄没有在军中安排主事之人,毕竟这可是他的骑兵主力,足足五万人,能够得他信任的段韶又不具备统帅资格。
高澄事前也不会想到居然能够这般顺利,一战生擒敌军主帅,萧渊明在两个时空都被高氏生擒,也算是命里注定应有此劫。
营中有人主张等高澄回来之后,再与寿阳守军商量纳降事宜,然而段韶认为迟则生变,以北魏太祖拓跋珪攻中山为例,认为不能再等高澄回师,力主答应使者要求。
拓跋珪攻中山时,守将趁夜弃城而逃,城中无主,拓跋珪趁机抢占东门,本欲就此攻克中山,然而大将王建为了方便劫掠财物,建义拓跋珪到天亮再入城,于是拓跋珪退兵。
可第二日再要入城,却发现城中军民拥立没来得及逃走的赵王慕容麟为主,闭门固守,拓跋珪一连攻城数日不能破。
值此关键时刻,北齐将领无人敢作王建,毕竟凭拓跋珪与王建的亲密关系,事后也气得把口水吐他脸上,谁知道寿阳若真的出了意外,小高王会不会拔剑劈了他们。
众人决定接受寿阳守军投降,但由谁出面纳降又是一个难题,还是那句话,高澄并未安排主将,而是任段韶、高敖曹、彭乐为大都督,统御诸位都督分领骑兵主力。
最终三人商量一番,由他们以及收拢了溃兵与民夫的斛律金四人一同纳降。
昭德元年六月二十,赵伯超在齐军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后,率众将出城请降,斛律金、段韶、彭乐、高敖曹四位军中大都督受降,占据寿阳。
自五月二十三日高澄大军南渡淮水,用时二十七日占据淮南重镇寿阳,于八公山一役生擒南梁贞阳侯萧渊明,杀敌五千余,除夏侯譒逃亡江南的两千骑外,剩余三万多人几乎全做了降卒,毕竟大部分溃卒都是逃亡寿阳城里,跟随赵伯超献城投降。
然而齐军此战损失同样不小,此前围攻寿阳五日,州郡兵就有近万人的伤亡,之后作为诱饵,又折损了两千余人。
而民夫方面,被梁军追杀,情急之下,投水而死者,更是数以万计,毕竟计谋总要有个保密性,高澄连州郡兵们都未告知,民夫又如何晓得其中内情。
经斛律金盘点,加上此前填充护城河,民夫少了近三万人,不知道其中能有多少人侥幸逃回了淮北。
不过对于北齐来说,哪怕三万民夫无一生还,以这些人与一万两千州郡兵的代价占据寿阳,俘获三万梁军,无疑是一场大胜。
高澄在得知八公山大胜的具体消息,就已经得知寿阳指日可下,正犹豫是否继续围攻淮阴还是回师寿阳的时候,又得知寿阳守将赵伯超请降,他更是毫不怀疑对方献城的诚意,毕竟这位兄台在后世可被誉为失败主义将领。
终其一生都在践行一个准则:贼众势大,不如回军。
高澄立即下令,命斛律金领州郡兵二万八千留守寿阳,看押俘虏,段韶等人领其余人带上萧渊明往淮阴过来。
同时命人打开寿阳府库,安抚作为诱饵的州郡兵以及大赏立下功勋的骑兵将士,陈留王彭乐以生擒萧渊明以及八公山一战之功,被赏赐布绢5000匹。
段韶、高敖曹得赏布绢3000匹,斛律金因诱敌有功,同样被赐予布绢3000匹。
至于其余督将,按八公山一战功劳大小,分别获赐布绢1000到2500匹不等。
凡是参与八公山一战的骑卒,皆有不等的赏赐。
诏令传达至寿阳,众将士无不欢腾鼓舞。
要按北魏时的旧习惯,入寿阳的当天他们就把府库搬空了,不过高氏掌权发放军饷后,往往要等战后按功封赏,不许私自抢掠,这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