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北魏末年-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澄赶紧迎了上去。
  “你去哪了?”
  “别提了,我一路追击,都望见尔朱兆了,可惜身边只有七人,否则定能将他擒获。”
  “你先别管尔朱兆了,快去瞧瞧你三哥吧。”
  高澄没好气地道。
  尔朱兆大军从容而退,你才七名骑兵就敢去追,确定不是战前酒瘾犯了,多灌了几坛?


第三十七章 树倒猢狲散
  三月二十九,发生于邺城以南的五王之战顷刻间落下帷幕。
  以颍川王尔朱兆、常山王尔朱度律、彭城王尔朱仲远、陇西王尔朱天光四散而逃、以及渤海王高欢四处收拢降卒而告终。
  尔朱兆自入太行山回晋阳,尔朱仲远往东郡。
  而领轻骑欲要逃回关中的尔朱天光,也终于追上了早早撤离战场的尔朱度律所部。
  尽管满腹都是对尔朱度律的怨恨,但奈何尔朱度律势众,尔朱天光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加以指责。
  洛阳与关中的败军一路逃至石济(河南延津)才稍作休息。
  斛斯椿与同为尔朱度律麾下都督贾显度、贾显智两兄弟暗中碰头。
  “尔朱氏败亡在即,椿以为我等应早做准备。”
  未能在战场上阵前起义的斛斯椿,急于立功以跻身于高欢集团核心层次。
  “法寿兄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贾显智显然不愿在尔朱氏这艘将沉的破船上久留。
  斛斯椿可不是随便挑的搞事合伙人,贾氏兄弟虽是河北定州人,但父亲贾道监曾任沃野镇长史,一家人长期居于北疆,贾显智因此与微末之时的高欢交好。
  斛斯椿向两人低声道:
  “如今队伍行动缓慢,我等不如率部先行,抢占洛阳,以迎高王,有此功勋,方能保有富贵。”
  贾显智有些犹豫,以他和高欢的关系,想要一份富贵无需行这等险事,但一旁的兄长贾显度已然应下:
  “法寿兄所言甚是。”
  与高欢交好的是贾显智,可不是他贾显度,没有功勋,纵使有贾显智保他不被清算,但如今的显贵又如何留得住。
  在斛斯椿与兄长贾显度两道炽热目光的注视下,终于,贾显智咬牙点头道:
  “好!我们兄弟如何行事,就全听命于法寿兄。”
  他想要一份更大的富贵。
  可笑尔朱氏在高欢起事后,为了扫除不安全因素,屠杀弘农杨氏,将高欢旧友,没有兵权的司马子如赶出洛阳,却偏偏留了握有兵权的贾显智在身边。
  斛斯椿与贾显度、贾显智两兄弟在桑树下盟誓后,各自回到营中,领麾下部曲趁夜偷偷离开。
  尔朱天光、尔朱度律等人发现,早已经走得远了。
  四月初一。
  留守洛阳的尔朱彦伯得到了韩陵战败的消息,赶紧找到主持洛阳朝政的尔朱世隆,将此事告知。
  “荣宗(尔朱世隆),让我领军屯驻河桥吧。”
  尔朱彦伯提议道。
  但尔朱世隆却不许,并非猜疑,尔朱彦伯与他以及尔朱仲远是同父兄弟。
  “兄长领洛阳之军屯驻河桥,一旦贼人由河南而来,洛阳岂不空虚?”
  “那该如何是好?”
  尔朱彦伯急了,他怎么也想不到二十万联军居然稀里糊涂就给败了。
  尔朱世隆沉吟片刻道:
  “大军骤溃,必有许多败兵西返,我当命人出城检阅,安排败军依次入城,如此即可充实洛阳防备,又能使洛阳不受乱兵祸乱。”
  “如此甚好。”
  尔朱彦伯赞同道。
  这一次他没有主动请缨,谁知道败军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一旦哗变,出城检阅之人又如何脱身。
  果然,就在这一天,斛斯椿、贾显度、贾显智等部抵达北中城下。
  而尔朱世隆派出视察败军的外兵参军阳叔渊,此时正在北中城中。
  斛斯椿知道尔朱度律、尔朱天光等人就在身后,不敢耽误时间,连忙对阳叔渊道:
  “陇西王(尔朱天光)大军将至,他们都是关西人,是要洗劫洛阳,劫持天子往长安而去,你快让我们进城,也好防备关西大军。”
  尔朱氏大祸临头之际,正该同心抵御高欢,可是斛斯椿这番说辞,阳叔渊却深信不疑,只能说尔朱氏内部积怨太深。
  阳叔渊忧心尔朱天光攻打洛阳,立即开北中城门,放斛斯椿、贾显度、贾显智等部入内。
  斛斯椿等人立即倒戈,大肆诛杀北中城里尔朱氏一党,赶在尔朱度律、尔朱天光等人到来之前,占据黄河大桥。
  尔朱度律、尔朱天光退往洛阳的归路被断,恰逢天公不作美,大雨昼夜不止,无法攻城,麾下部众一路仓惶逃遁,军资都留在洹水大营,如今又淋大雨,众人不堪再战,于是引军西撤。
  但尔朱度律军中多是洛阳人,待行至雷波津时,士卒已经溃散得所剩无几,尔朱度律、尔朱天光被部众所擒,送往斛斯椿。
  尔朱天光麾下部将于谨逃往关中,而此时关中早已被贺拔岳占据。
  贺拔岳在尔朱天光东出至河北后,领军出陇山,攻打雍州,活捉留守关中的尔朱天光之弟,尔朱显寿。
  于谨就此重归贺拔岳麾下。
  再说洛阳。
  斛斯椿利用信息差,命麾下长史长孙稚往洛阳,待骗开城门,早已埋伏好的贾显智以未来宇文泰的前夫哥张欢领骑兵迅速杀入城中,生擒尔朱世隆。
  而此时,尔朱彦伯正在宫中当值。
  长孙稚往宫中通报消息,言说尔朱氏已然败亡,尔朱度律、尔朱天光、尔朱世隆等人被擒,请天子捉拿尔朱彦伯。
  然而元恭念及当初世隆、彦伯、仲远三兄弟的扶立之功,不忍加害,命舍人郭崇将消息告之尔朱彦伯。
  尔朱彦伯闻讯,狼狈出走,却还是被人所擒。
  斛斯椿将尔朱世隆、天光、彦伯、度律斩于阊阖门外,将四人首级送往邺城送予高欢。
  洛阳天子元恭也派中书舍人卢辩,往邺城慰劳高欢。
  昔日声势滔天的尔朱氏,如今只剩了晋阳尔朱兆以及东郡尔朱仲远苟延残喘。
  而早在三月十三,韩陵之战前,河北天子元朗已经迁都邺城。
  同时任高澄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
  斛斯椿使者携带尔朱世隆、天光、彦伯、度律四人首级与天子使臣卢辩受到高欢接见。
  高欢命卢辩前去面见河北天子元朗。
  然而卢辩颇有气节,宁死不往,高欢这才罢休。
  却说高澄从高欢处离开,一手一个,提了尔朱世隆,尔朱天光两人首级,便去寻杨愔。
  “遵彦,瞧瞧,我给你带了什么。”


第三十八章 苦一苦高澄
  高澄随杨愔回到府中,在一间屋中见到满目的灵位,全都是普泰之变中死于尔朱天光、尔朱世隆之手的杨愔宗亲。
  杨愔将尔朱天光、尔朱世隆首级摆在供桌上,向宗亲灵位跪拜叩首,泣不成声。
  高澄没有打扰他,默默走出门,坐在台阶上,等候着屋内的杨愔发泄情绪。
  许久,杨愔才赤红着双眼出来。
  “世子大恩,愔无以为报,愿以此残躯供世子驱使。”
  杨愔朝高澄叩首,哭泣道。
  “我早与遵彦有约,今日之事,只不过是履行我对遵彦的承诺罢了。”
  高澄将他扶起,替他整理衣袍,继续道:
  “洛阳已定,父王不日就将启程入洛,遵彦也随军西行吧。”
  “世子……”
  不等杨愔说完,高澄便悲声道:
  “我虽离不得遵彦辅佐,但收敛宗亲遗骨更重要,只是遵彦莫要忘了,还有澄在邺城翘首以盼。”
  杨愔感激涕零,与高澄相拥而泣。
  高澄越来越有小高王的模样。
  至少这表演功底,就十足一个小高欢。
  高欢的行程还未定下来,但是高澄知道,入洛已经迫在眉睫,若让斛斯椿独自掌控洛阳,时日一久,难免会生出事端。
  而高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随他西行,如今的高氏集团,河北才是根基,没有比高澄更能够信任的人选留守。
  四月初八,得知洛阳平定,骑墙观望许久的行济州事、骠骑大将军侯景领部众数千人归附。
  高欢命侯景为济州刺史,依旧镇守济州。
  骠骑大将军的名头听上去显赫,但也就真的只是听上去而已。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麾下尽皆官升五级,在洛阳,元子攸、元晔、元恭相继即位,对于尔朱氏部将多有封赏。
  且不提高澄这个河北草台班子封的骠骑大将军,远在洛阳的斛斯椿也有个骠骑大将军的名号。
  侯景是怀朔镇人,一看这出生地,也就知道他跟高欢的关系。
  得了侯景归附,尔朱仲远部众又已溃散,河北以南再无威胁,高欢于是着手安排入洛事宜。
  果然如高澄所预料,留他守邺城,处理河北政事。
  高欢大军临行前一日,高澄派人请来了高欢心腹,侍中兼尚书左仆射孙腾。
  孙腾在此次随行名单之中。
  高澄一见孙腾便满脸忧色。
  “世子何故烦忧?”
  孙腾见状,关切道。
  高澄长叹一声,久久不语。
  “若是世子信得过腾,但请直言。”
  “不是澄信不过先生,实在是这番话着实不该由人子开口,澄羞于提及。”
  “既然事关高王,世子更应相告,腾与高王相交于贫贱,受高王恩义甚重,世子若有难言之隐,正该由腾转述。”
  “既然先生询问,澄便厚颜相告,如今洛阳平定,但城中还有一人让澄忧虑。”
  孙腾闻言大惊失色,连忙追问道:
  “是何人?世子放心,腾必请高王杀之。”
  高澄却摇头道:
  “杀不得,她只是一个妇人而已。”
  孙腾顿时了然,求证道:
  “可是天柱之女,先帝皇后?”
  高澄颔首,忧心忡忡道:
  “北地豪杰皆出自天柱麾下,多受其恩义,一旦尔朱皇后入我家门,阿母又该如何自处,每念及此,澄便为母亲的处境忧心。”
  虽然口口声声为娄昭君担忧,实际还是担心自己的地位,毕竟唯一有可能威胁到他世子之位,只有尔朱英娥之子。
  这可不是杞人忧天,历史上,尔朱英娥入高家之后,高欢对她的礼敬甚至超过了娄昭君。高欢每次面见尔朱英娥,都要整理衣冠,口称下官,毕恭毕敬向尔朱英娥请安。
  当然,这其中肯定有高欢戏瘾犯了的缘故,毕竟是资深表演艺术家,老戏骨了。
  高澄要防范于未然,正如孙腾所言,他与高欢是贫贱之交,由他劝谏正是最佳人选。
  对于高澄的担忧,孙腾充分理解,尔朱英娥的身份太特殊了,她是尔朱荣之女,孝明帝的妃子,孝庄帝的皇后。
  北地豪杰随高欢反尔朱,反的是尔朱兆、是尔朱世隆等人,可不是反尔朱荣。
  更别提那些新附的尔朱氏部将,是否还在感念尔朱荣恩义。
  这就注定了尔朱英娥只可能入高家,旁人迎娶,也是自取其祸。
  心中一番计较,孙腾打定主意,神色郑重地向高澄道:
  “世子但请放心,腾必定秉忠直谏。”
  高澄闻言转忧为喜,道:
  “此事,澄就仰赖先生了,先生的恩情,澄与阿母铭记于心,必不相负。”
  孙腾走出高澄府邸时,脚步都是飘着的。
  这笔买卖可太划算了,只需费一番唇舌,就能得到一份人情,将来子孙闯出什么祸事,王妃、世子也要念着这份情。
  至于得罪高欢,他孙腾为高王家宅安宁着想,一片忠心,天地可鉴,高王说不定还得谢他。
  回到自己府中,孙腾盘算着既然高王不能娶尔朱英娥,世子已经十二,也不该独身自处了。
  作为大家的主心骨,高王必须要有子嗣,那么高王的子嗣也应该要有子嗣,才能安众人之心呀。
  于是,孙腾决定入洛之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王妃、世子欠的这份恩情,更重一点。
  突然间,他又想到洛阳还有一人,尔朱兆之女,当今天子元恭的皇后。
  孙腾琢磨,高王与尔朱兆是结义兄弟,对于结义兄弟的这个女儿,高王必不会下杀手。
  牌坊这一块,高欢一直拿捏得很死。
  既然如此,没道理让高澄娶姑姑尔朱英娥,再让高欢娶侄女小尔朱氏吧,这不乱了辈分么。
  孙腾暗自感慨:
  唉,只能苦一苦世子了。
  对于劝谏高欢,孙腾信心十足。
  翌日,高欢统帅参与韩陵一战的三万步骑,包括高敖曹麾下三千汉军,以及新收纳的尔朱氏部分降卒,与贺拔胜等部,共计五万余人,浩浩荡荡出邺城,往洛阳而去。
  高澄命杨愔随行。
  再说东郡,尔朱仲远得知洛阳事变,意识到大势已去,有了贺拔胜、杜德前车之鉴,他谁都信不过,于是抛弃军队仓惶出逃,一路南下投奔南梁。
  麾下都督乔宁、张子期等人得知高欢将往洛阳,于是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