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7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明太祖朱元璋早年为了维护统治,赋予锦衣卫的权力,除了基本的负责皇帝仪仗和护卫之外,还拥有掌管刑狱,巡查缉捕,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权力和任务。故此,锦衣卫在洪武年间是极其强大的存在,大明太祖能一统天下,光复汉室,锦衣卫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洪武年间的锦衣卫有多威风,不隶属六部,而是直接听命于皇帝本人。皇帝穿龙袍,龙袍为明黄色,锦衣卫穿锦色衣服,就像清朝的黄马褂,地位可见一斑。其头领指挥使穿锦衣蟒袍,远观与龙袍无异,其权势由此可见一斑。
  锦衣卫制度还不好,好,又不好。
  锦衣卫作为一项制度自然是极好的,大明太祖为啥能创立出这么好的制度,因为他是皇帝中的异类,他是草根出身,文化底子比较薄,受儒家正统文化束缚较浅。锦衣卫就是朱元璋对付人心不古的产物,在大明立国之初稳稳压制着儒教的读书人,杀的贪官污吏人头滚滚,极其有效的维护了帝国的威严。
  然而作为皇帝意志的体现,锦衣卫制度又很不好,因为朱元璋为了针对骄兵悍将,锦衣卫开始的职责主要是,罗织罪名,打击文臣武将的威胁皇权的势力。通过“李案”“胡案”“蓝案”“印案”,开国文臣武将被打击一空,直接导致大明帝国对外战争的脚步,被迫停了下来。
  以蓝玉蓝大将军为例,蓝大将军当年有多威猛,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率领王师十五万向北征讨,大军出大宁,进至庆州,探知元主在捕鱼儿海,蓝玉便抄近路星夜兼程赶到百眼井,此地离捕鱼儿海四十里,仍不见敌兵,蓝玉想引兵返回。捕鱼儿海是哪里呢,就是贝加尔湖。
  定远侯王弼说:“我们率军十多万人,深入漠北,毫无所获,就这样班师回朝的话,我们怎么去向皇上复命呢?”
  蓝玉说“:对呀。”
  便下令军队穴地而居,不见烟火,乘夜赶到捕鱼儿海南边。当时敌营还在海东北八十余里处,蓝玉命王弼为前锋,率骑兵迅速逼近敌营。敌人以为明军缺乏水草,不能深入,故未加防备,加上大风扬起沙尘,白天都看不见什么。
  所以,明军的行动,元军毫无察觉。王弼率军突然冲至敌营前,元军大惊,仓促迎战,大败,太尉蛮子等被杀,其部众皆降,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蓝玉派精锐骑兵追击,但未追上,仅俘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后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并焚毁其甲仗蓄积无数。
  捷报奏传至京,皇帝大喜,赐诏奖励慰劳,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蓝玉又攻占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班师回朝,晋升为凉国公。 蓝大将军有多威猛,十余万大军一路打到贝加尔湖,几乎将北元残余势力一网打尽了。
  此时,若非朱元璋小农意识发作,可以想象一下所向无敌的蓝大将军,这一路十几万大军再往西打,大明疆域何止拓宽万里呀。然而朱元璋的出身决定了他的格局,就这么将蓝大将军和他麾下勇猛善战的帝国无敌军团,一口气给杀了一万五千多人,平白让人振腕叹息。
  晚年,朱元璋认为锦衣卫的权力太大,一时难以平衡,竟然将锦衣卫废除了。还好到明成祖朱棣的时候,雄才大略的成祖皇帝,将锦衣卫制度又重新启用,还另外设立北镇抚司处理诏狱。然而经历了这样的废止,再重建,锦衣卫当年能征善战的基本部队也就不存在了。再也难以恢复开国时的荣光了。
  所以说,锦衣卫制度好,又不好,但是到了开城十二年这个时间点,重新发扬光大的厂卫制度,其职权基本上和后世美利坚的中情局,没什么区别了。甚至由于大明的疆域太过辽阔,管理困难,改组后的厂卫权利比后世的中情局还大的的多。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军火
  当下,三位分属不同系统的情报大员分宾主落座,寒暄起来,自然也就有了个主次之分。高义属于常驻地方的总领事,权高位重,沈主事属于地方军宪司系统,这二位都是地方情报系统的。独独这位不请自来的方大人,他是属于外务部委派直属的专办大员。
  “勘合,印信。”
  验证了身份凭据,印信,暗记都确凿无误了,高义便赶忙又赔礼道歉,这是专管专办的钦差大员,怠慢不得。按照大明帝国情报体系的运转模式,天大地大,这类朝廷派来的专员最大,地方官员都要提供便利,给他让道。
  这种体制也就是脱胎于钦差制度,不同的是,钦差效忠的是皇帝,体现的自然是皇帝的意志。而方世贤这样的情报体系专员,他不效忠于任何人,他代表的却是大明帝国的意志。效忠于皇帝,或效忠于帝国,这其中的区别可就太大了。
  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国的概念,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周代时,所有古人所知道的土地的总合叫做天下,周王叫做天子。周王把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人,还有自己的弟弟等亲属,分封到四处,以屏卫自己的都城,这叫做封土建国,也就是封建这个词的由来,封地就叫做国。
  国之君主除了效忠周王,向周王进贡,自己可以充分管理自己的国,并把国土再分封给手下的大夫,这些大夫可以世代享有封地,并向国君效忠,这样就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世家。
  所以,家的存在与延续,来自于大夫对于国君的效忠。你可以没本事,因为世袭,照样做大夫,但如果不忠于国君,轻则驱逐出境,最重的夷族,就是把整个家族全部灭掉。
  所以打从根子上说,中国文化里只有天下的观念,没有国家的观念,家国天下,瞧瞧,先有家然后有国,最后才有了天下。所以封建制度不打破,中国文化里的国家观念就是一纸空谈。自然,到了大明中兴开城十二年,马城极力主导的虚君化帝国,大明人的帝国意识渐渐苏醒了。
  帝国意志作为一种新兴的意识形态,逐渐取代了君君臣臣的天下观,这才是帝国长治久安的真正基础。
  领事馆,治所。
  高义不敢怠慢,赶忙给方世贤开具了身份凭证,并法外治权的外交豁免权,啥意思呢。就是说方大人得到了地方总领事馆的授权,可以代表大明帝国的意志,在整个法国横着走了,就算是杀了人,放了火,那也轮不到法国人审判。凡享有法外治权的人员,其不受任意一国法律管辖,只能由大明领事或设在当地的机构,依照大明的律法裁判。
  至于这位方掌柜带来的三千杆火枪,干嘛用,高义犹豫片刻还是多问了一句。
  “方掌柜,方掌柜。”
  高义喊了两声,试探问道:“方掌柜,事关重大,可许沈老弟带一队兵,助你成事?“
  “好。“
  方世贤笑着答应了,隔天沈主事便带了一队军宪司的兵,上了马车,那队兵则一路小跑跟随一直向南,直奔尼斯港。和胜号的船是一艘三桅武装商船,巨大的船体,一块块巨大的软帆垂落,气势不凡。甲板上一个个武装水手都在忙碌着,船舷之旁,碧海青天,海鸥翱翔,极目远眺,令人心旷神怡。
  方掌柜吩咐下,很快几名坦胸精壮水手从下层船舱搬来几十只木箱,伙计们麻利的打开木箱,木箱内有稻草铺垫,一枝枝崭新的火枪整齐的排列着。一个伙计从木箱里拿出火枪递了过来。
  沈主事对火枪自然不是外行,一眼看得出,这些步枪不要看擦得锃亮,却实在是开城初年时期淘汰的型号,拿起几枝看了看,都是啥不带膛线的滑膛枪。虽然比起欧洲各国普遍常备的重火绳枪强了太多,但却实在是大明军中被淘汰的军火。
  想也正常,这个年代的欧洲各国,还大批量装备着大明军工的淘汰款呢,虽也有真正的先进火枪,却委实是少数。眼瞧着箱子合上,伙计们将三千杆火枪装上马车,也不知道要运到哪里去。
  沈主事便笑着说道:“方掌柜,不知道你准备如何定价?”
  方掌柜目光敏锐,和胜行本来是做阿片生意,还是第一次倒腾军中裁汰的军火,他用阿片船顺带捎了一批火枪。船只刚刚到法国南部,尼斯本地的军阀购买能力有限,吃不下三千多杆火枪,他只好另找买家。
  想了想,方掌柜笑着说道:“撞撞运气,看能不能多刮些钱财。”
  沈主事便心领神会,低声道:“此事,小弟倒是有些门路……“
  方掌柜同样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他等的就是这句话了,便笑着道:“全仰仗沈老弟了。“
  “应该的,应该的。“
  这两人在码头上嘀咕起来,不远处几个金发碧眼的本地苦力,正好奇的往这边张望,却被如虎似狼的军宪司军兵一瞪眼睛,吓得赶忙低着头走了。沈方二人合计了起来,本来是准备一枝火枪开价三十块龙元的。但方掌柜笑眯眯的也不吭声,只淡然从容的看着他。
  沈主事却不好回答了,略一迟疑,说道:“一支,一支五十块……”
  “嗯。”
  沈主事抓了抓头发,心说这位方掌柜可真够黑的,按照现时欧洲军火市场行情,一般的火枪行情也不过卖二十块龙元。
  想了想,沈主事有些忐忑道:“这样贵的价钱,寻个买家可也不容易。”
  方掌柜只微微一笑,附耳过来小声嘀咕了几句,沈主事只听的大吃一惊,心中倒有些忐忑了。方掌柜说的十分含糊,他只隐约听清了几个字,教士军。他是军宪司常驻巴黎的地头蛇,他自然晓得这个教士军的来历。
  这支教士军是新近崛起的一个武装派别,盘踞在法国南部的波尔多。教士军,顾名思义,这是一支由教士,信徒,和一些破产农民,甚至退伍老兵组成的新武装派别。却未曾料到这个派别,竟然暗中接受帝国外务部的军火援助,这实在是太惊人了。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乱起
  这个所谓的教士军,无非是法国传统教会势力的死灰复燃,后背却又有着大明帝国情报机构的影子,不得不说人心真是太险恶了。如今的欧洲面临着军阀混战,教会势力的复辟,新教,旧教,贵族,地主武装自成一派,可真是太热闹了。
  开城十二年的欧洲,这就是一个大型火药桶,随时都会爆炸。
  不久,马车队在一队军宪司军兵的护卫下,缓缓上路了,沿途所过之初可真是触目惊心。开城十二年春法国发生了眼中的旱灾,还没有从发生在三年前的战争创伤中恢复过来,旱灾又给了法国重重一击。
  严重的干旱造成的后果,比两年前的战乱更加可怕,法国,欧洲各地都因为饲料不足,出现了大规模的屠宰牲畜的情况。屠宰牲畜又引发了连锁反应,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为主要肥料的法国农田,肥力不足出现了大面积的荒芜。
  轻快的马蹄声中,突然间电闪雷鸣,天空中响起几道霹雳,鸽子蛋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马车队被迫停了下来,军兵慌忙找掩体躲避,噼里啪啦的冰雹连续敲打着农田,将马车车厢打的咣咣作响。
  沈主事打开车门看着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叹了口气:“造孽呀。“
  一旁,方掌柜亦是语重心长:“国之将乱,必有异象,是天要灭之。“
  “正是,周易有云,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阴阳交替 ,周而复始,此称之为国运。”
  “哦,沈老弟精通周易?”
  “略懂,略懂。”
  他两人在舒适的马车上闲聊起来,什么周易,国祚也不痛不痒的,不远处几个瑟瑟发抖的农夫却形象凄惨,这个冬天可不太容易过呀。眼下正值秋冬之交,法国,整个欧洲都显示出了严冬的兆头。面包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从正常情况下的一个四磅面包八分龙元,很快涨到了五角。
  随之而来的是患病人数和死亡率上涨,大规模的饥荒和普遍的营养不良。饥荒甚至蔓延到欧洲的多个地区,而且大范围的军事割据,匪盗横行,各国政府都缺乏足够的能力将食品运往灾区。眼瞧着一场大规模的动乱,又将在欧洲本土大规模爆发,并且将会很快蔓延。
  一天后,法国南部城市波尔多。
  三进三出的大宅院,青砖碧瓦层层叠叠,院子套着院子,甬道相连,气派巍峨,标准的大明样式建筑。现如今中欧,法国,南欧都出现了这种大明式豪宅,被权贵军阀们引为时尚。
  波尔多这个地方因为位置的缘由,这类仿大明样式的豪宅就更多了,这地方是法国西南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也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教育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正堂前青砖铺的广场,一溜回廊雕梁画柱,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