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5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前火把摇曳,满身是血的罗巨竹靠过去安抚战马,奈何那膘肥体壮的顿河马正受了惊吓,竟尥蹶子抬起后蹄狠狠踹过来。罗巨竹勃然大怒避开马蹄,一拳头便重重捣在马腹上,那顿河马连挨了几拳,前蹄立起来悲鸣着,却不敢再尥蹶子撒野了。
  罗巨竹便在心中咒骂着,人贱,马也贱,非得挨上一顿收拾才肯听话。
  “罗爷!”
  “罗爷威武!”
  四周围幸存的义兵瞧见他满身的血,又见识过他在战场上的骁勇,心中发寒慌忙赔笑脸,抱拳恭维一番,那些奴兵瞧见他更是瑟瑟发抖,对这绝代凶人毕恭毕敬的,这凶人发起狠来,徒手便将敌兵开膛破腹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生撕虎豹的修罗么。
  “嗯,伤着了?”
  罗巨竹一边收拢着他的缴获,挺着肚腩,眯着眼睛和气问道,因他头脸身上都是血,却瞧着怎么也和气不了,这一说话露出森森白牙便越显狰狞了。不远处那后生腿上挨了一箭正疼的龇牙咧嘴,闻言便受宠若惊。
  “不妨事,不妨事。”
  那后生连疼也不敢喊了,咬着牙慌忙应道。
  罗巨竹将三匹马在树上拴好,心中舒坦,他极享受这种人人仰慕他的虚荣,自从来了这广袤严寒的塞北,罗巨竹便觉着找到他的归宿了,在这地方他混的如鱼得水,他觉得前半辈子都白活了,这塞北才是他的归宿,他要在这里落地生根,再也不想回关内去了。
  这塞北虽有官府管辖,民风却极是彪悍,这便是大殖民时代冒险家的天堂,流氓无赖杀人犯的时代。从三匹马上缴获的不多,不免心中有些失望,心中咒骂着这伙蛮夷真是不可理喻,将战马喂养的膘肥体壮,随身携带的却只有一张弓,一把刀,一袋子烈酒,几块冻成冰的兽肉。
  这伙蛮夷头脑简单竟不知逢林莫入,还很穷,除了战马兵器烈酒便身无长物,穷的都快尿血了。他却不想想有钱的贵族老爷们,又怎会冒着巨大的风险来西伯利亚玩命呐,他自然不晓得哥萨克人,是亡命徒,也是一伙连军饷都不领的穷鬼,大举东进便是来烧杀抢掠的。
  克里米亚人同样如此,身无长物,就是冲着掳掠来的。
  哥萨克人掳掠钱粮,克里米亚人掳掠人口,这两伙蛮夷穷鬼倒是分工合作,各取所需了。这要是搁在十年前的崇祯初年,这两伙蛮夷多半会大发横财,在塞北抢的满嘴流油,然而十年后的今天却全然不同了,大明边民脾气都烈性了,懂得反抗了。
  罗巨竹缴获不多,咒骂了几句便将马拴好,提了一壶酒钻进地窝子,在地窝子换下血衣,连里衣都换上了干燥衣物,吃了几块肉干灌上两口酒,全身上下便燥热起来,将熊皮往身上一裹便酣然入睡,他睡的死沉死沉,地窝子外头却是寒风肆虐,冰天雪地。
  后半夜,明人营地中篝火猎猎,死寂中才多了些欢声笑语。
  义兵们围坐在篝火旁换下血衣,湿衣,以烈酒擦拭伤口,取暖,烈酒便是哥萨克人逞凶西伯利亚的秘诀,酒能消毒治伤取暖,不会喝酒,在西伯利亚是无法生存的。随着一口口烈酒灌下,后半夜的明人营地中便喧嚣热闹了起来,熊熊火光映衬下一张张脸照了通红。
  不远处,便是一百多具明人的尸体,两百多哥萨克人的尸体,早已冻的惨白,僵硬。
  天将将亮,营地中升起袅袅青烟。
  幸存义兵一百五十余人,聚拢在几个头领跟前,商讨对策。
  罗巨竹也在被邀请之列,十余人围坐在一张兽皮边上,这伙义兵领头的便是几个地方驻军的下级军官,有地图,有指北针不怕迷失方向。罗巨竹一本正经的抱着刀,背着弓参加这小型军议,那几个军官原本还怕他桀骜不驯,不听调派,却未料到这高瘦的凶人,竟对军官们言听计从,十分恭敬。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战意
  罗巨竹最佩服的便是军中好汉,他底子不干净不能投军,生平便引以为憾,这几个军官都是好汉子,自愿留下了带领大家伙杀敌的,他便最佩服这种血性的汉子,故此便对军官们恭恭敬敬的。
  “将爷但有吩咐,罗某无有不从。”
  他一拱手抱拳,那领头的军官便有些尴尬,他便只是个小小的队官,又如何当的起一声将爷。
  那军官忍住尴尬,便热络道:“还未请教,这位好汉尊讳?”
  罗巨竹面色一僵,他一个成日里东躲西藏的江洋大盗,何曾有人如此这般和气的问他名讳,他本名自然见不得人的,因他生下来便头大身子长,便有个诨号叫做巨竹,这诨名如何能上的了台面。情急下,他便想起一出戏,隋唐英雄传里的戏词。
  一拱手,抱拳答道:“不敢当,在下罗艺。”
  一言既出几个军官人人错愕,却不敢笑,罗艺那不是幽州总管么,哪有人叫这名字的,敢情这位好大的口气竟以罗艺为名,他叫罗艺,那咱们岂非都是燕云十八骑了。罗巨竹话一出口也隐有些后悔,这口气也太大了,然而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也收不回来了。
  那领头的军官面色有些古怪,仍和气道:“竟是罗兄当面,失敬,某姓崔名胜,崔胜是也。”
  罗艺认字不多几句话生怕露怯,焦急下竟称呼道:“原是崔官长当面,请了。”
  一番寒暄便化解了尴尬,那队官崔胜竟似极喜爱崔官长这个称呼,这处有军职在身的共有五人,一番计较,五个军官分领骑兵,火铳队负责侦查,联络,做些冲锋陷阵的勾当。三十六个使弓弩的,便交由罗艺统带起来,成立了一个长弓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伙一百五十人的义兵,竟然弓马步齐全的。
  罗艺假意推脱一番,便欣然宁诺,终究是圆了一个领兵打仗的梦,如此这般便别无所求了。
  “罗某,愿为官长效死力!”
  寒暄,热络,冰天雪地中这伙义兵竟战意盎然。
  崇祯十二年,腊月初。
  海参崴要塞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车水马龙,海参崴作为不冻港的重要战略价值便突显了出来,海参崴并非是真的冬天不结冰,它受暖流的影响,同样也受寒流的影响,每年有三个月的结冰期,然而它又是货真价实的不冻港,这其中便大有学问了。
  港口结冰,那坚冰要结的很厚才会对战舰通行造成影响。
  结冰对港口设施的损害很大,因为相同质量的冰,它的体积比水的大,水跑进岸边的设施,结成冰便会爆裂,港口冰冻期间不能进行水下作业。譬如说某港口沉了一艘船,想打捞的时候已经结了很厚的冰。冰可以砸开,可是谁愿意下水呀,这么冷的水,说不定下去就上不来了,所以那条船便只能在冰下安静地呆上一个冬季。
  然而受到暖流影响,海参崴港的冰层大多数时间内不会结的太厚。
  于是乎每日用配备撞角的破冰船,在港口里来回转,来回撞,港口依旧是可以正常使用的。这座不冻港对明军的意义有多大,这便是塞北超过二十万明军的生命线,一大半补给,军需,人员都是通过海参崴进行运输的,省时省力,侥天之幸这是一座不冻港。
  海参崴要塞,经过多年修缮兴建,俨然已经成了一座庞然大物。
  这座要塞当年在开始兴建时,考虑到大明水师在海上没有对手,便是以防备西北方陆地上的威胁为主,故此堡垒城墙连成片,竟然修成了正面宽度数百里,纵深二三十里的巨型要塞,并且边墙还在朝着两侧不停的延伸,号称大明在远东永不陷落的要塞。
  有此要塞,明军在远东便立于不败之地。
  卢象升敢于将北线放开,纵容十五万东欧联军长驱直入,便是考虑到此堡的存在,引诱东欧人至海参崴决战。
  堡中,巍然耸立的中央要塞。
  这是一座标准的棱堡式空心要塞,通体以三合土打造,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坚不可摧,明军的指挥中枢便设立在这坚固的乌龟壳中,除大都督行辕外,这座巨大的空心堡垒尚可容纳一万兵士兵,堪称壮观。
  堡垒上方的边墙上,寒风肆虐,西北风夹杂着雪花沸沸扬扬的。
  马城穿一身黑色大氅,傲然肃立,下首则密密麻麻站满了人,马城对前线义兵极为关注,自然不会让忠勇的大明边民孤军奋战,大军出征未免得不偿失,却在冬季里从各部抽调了精兵一万两千余众,深入广袤的西伯利亚前线,支援大明义兵们冬季作战。
  今日便是出征大礼仪,预备了三牲六畜,祭天祭旗祭神明。
  边墙下,大校场上一万两千余众竟鸦雀无声,年纪从十八到三十五岁,有的是大明新军中的佼佼者,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百战老卒,有的是新近从兵学结业的英武青年,携带军需补给驰援前线,目标是渺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兵员,前头日月军旗猎猎作响,边墙上,自大都督马城以下,连水师都督张永产,水师步战队统制关李明珠都到齐了。
  寒风肆虐,军旗猎猎中,马城瞧着一万两千部众竟良久无语。
  许久,方轻声道:“传下去,活着回来。”
  一侧,戎装笔挺的何可纲便嘶吼道:“大都督令,活着回来!”
  “活着回来!”
  下头便是万众一心,睥睨之气,直上云霄,大军开拔一队队大明精锐翻身上马,前头两千侦骑先行出营,后头是运送军需补给的大队人马。立在边墙上的何可纲竟啪的一礼,面色凝重。
  何可纲行一记军礼,便肃然道:“大都督,标下请令,出征。”
  马城瞧着身前年不满三十,正值壮年的一员悍将,仍委婉劝道:“此去便是九死一生,你可想好了。”
  何可纲咧嘴一笑,一甩大氅便大步去了,马城无奈只得叮嘱道:“战事不利可退守坚城,飞书求援,吾必亲至!”
  何可纲脚下一滞,回身便是恭恭敬敬一礼,腾腾腾下了边墙,马城身侧众将面色各异,便是冷暖自知。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赴死
  何可纲此去必是九死一生,虽明知如此却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这世上又有几人能慷慨赴死。心中敬佩,马城率众将振衣而去,身后是冒着风雪出征的一万两千大明精锐,一支完全由轻骑组成的骑兵野战军。
  前线,统北城,俄人称作雅库茨克。
  雅库茨克城沿贞河而建,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围绕此城明俄前次大战便打的天昏地暗,此番再战明军主动后撤,将城内多数防御设施破坏一空,便撤退到南边的贝加尔湖一线布防,然而这并非一座空城,不愿撤退的明人义兵,便成群结队集结到此城。
  背靠坚城总是让人心中踏实一些,并且明军撤退时在城中留下了大量军械,将义兵们武装了起来。这城中义兵人数还不少,超过万人,俱是青壮,在少量官兵率领下坚守城墙,以期熬过这个难熬的冬天。
  这统北城是俄人修建的城市,明人尚未及将其修缮改造。
  俄人城市的特色便是城高墙厚,并且通体用石头打造,欧洲人便是最喜欢修建这样的乌龟壳,整座城市都比大明的城市大一号,城墙高大,建筑高大,就连街道也异常宽敞可容纳骑兵快速通行。
  寒冬腊月,如今这城中便是马蹄声嘈杂。
  身穿各种杂乱服饰的义兵轻骑在城中穿行,也有少数身穿大红棉甲的明军,喧闹中指挥着生番奴仆,将军械库中一箱箱弹药搬上城墙,城墙上身穿红色军服的明军炮手,正在教授义兵们使用大炮。明军南撤时,将城防重炮都拆下来运走了,如今炮垒中只有两门六磅前装滑膛炮,还有些一些太过沉重无法搬运的大口径臼炮。
  中午时,罗艺随崔胜等人赶至统北城。
  放眼望去,面前一座方圆数十里大小的坚城,便如同一条卧龙盘踞在冰天雪地间,让罗艺不自觉的缩了缩脖子,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官兵为何要弃城不守,罗艺虽不通军略可也琢磨着,这座城实在太大了,要死守一座长宽数十里的大城需要多少兵马。
  罗艺估摸着没有几万人,怕是连城墙都站不满。
  瞧着城内那座标志性的钟楼,罗艺是不赞成来统万城助战的,虽不知道来了多少人,然则连官兵主力都撤退了,也知来敌势大必不可力敌。罗艺是江湖悍匪出身,打小在刀口上舔血,露宿荒郊野外是家常便饭,荒野才是他的主场,对守城战本能的便有一种抗拒。
  然则一口唾沫一个钉,崔胜等人说要来守城助战,他便来了,刀山火海也不会眨一下眉头。举目四望,瞧着城上正在布防的义兵,还有大炮,罗艺心中稍安,兴许这城就守住了呢。
  罗艺心中忐忑,崔胜等人领兵赶至城内,却笑的十分畅快。
  军官自然与悍匪不同,多年从军早适应了集体生活,两军阵前本能的就像找建制,找指挥,一百五十余骑加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