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4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汗国,尽取其地,集结兵力进入臧区,与李定国的忠贞营南北对进,夹攻盘踞西藏的亦力把里汗国。
  区区几个蒙古残部建立的中亚汗国,能抵挡大明四五十万常备军么,那必然是兵锋所指,宵小授首。马城正想到眉飞色舞时,手舞足蹈,便一阵天旋地转轰然倒下,左右亲兵慌忙将大都督架起来,送回内宅好生服侍着,外头此时燃放起绚烂的焰火。
  半月后,小海城。
  粗犷的欧洲式风格庄园中,马城披着一件大氅坐在壁炉旁,处置军务,下首,萨沙上校与十来个俄军将领垂首肃立,不敢吭声,十多个远东军团的高级将领,换下了俄军的蓝色军服,换上了明军的棉甲,外套一件火红的袍服,不伦不类显得十分滑稽。
  马城放下手中军务,抬起头便哑然失笑,这些俄军将领穿上明军军服,维和感十足,兴许看久了就顺眼了。萨沙上校的远东军团已然组建完成,军官留用了一些经验丰富的雇佣兵,全部由三百名辽军老兵担任,除此之外,从上到下,这是一支彻彻底底由底层俄人组成的新军。
  五千步骑拥有少量野战轻炮,全军没有一个贵族。
  对于这支俄人新军的战斗力,马城十分期待,这支由辽军老兵直接指挥的俄军,战斗力应是不弱的。这个萨沙上校也很识趣,将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乖乖将指挥权交了出来,这支军队的中下级军官全是辽兵,参谋长是罗鸿,秀才出身,开原兵学培养出的新式将领。
  安抚,闲谈,劝勉一番,萨沙上校乖乖受教,很清楚他的职责所在,弹压不服管教的俄兵,打回欧洲去搞风搞雨,联络协调尽力将俄罗斯南部农奴们反动起来。
  马城眼中,竟从此人身上看到了洪承畴的影子。
  这个人与洪承畴是一类人,谈不上乱世枭雄,都属于双重人格的聪明人,用一句话来形容,便属于识时务的俊杰。打顺风仗,这类人可以忠勇无双,形势不妙也是可以投降的,说白了就是怕死的聪明人,野心家。安抚一番,等到天气转暖这支军团,便要越过乌拉尔山脉,进入俄国南方了。
  打发走了俄军将领,便又名人将周云荫找来,面授机宜。
  占了这么大一块地盘,怎么办呐,辽东可没有这么多的官员,来管辖这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江南,江北两省的衙门里还严重缺编,一个官员当两个用,天天忙的天昏地暗,哪有官员来管理西伯利亚。这样大的地盘上,奴隶制,盖农场,畜牧场是必然之事。
  涉及到大宗土地交易,人口买卖,这些事情得周云荫和商会去做,远东俄人约二十万,放下武器就是农民牧民,耕地放牧都是把好手,鞑靼土著约三十万,世世代代养马放牧,这些事情虽说见不得光,可也是人人心知肚明的,却也不好满世界宣扬。
  传到关内,免不了又被旧派人士喷口水,天朝上国,万邦来朝,怎么能凌虐弱小呐。这类事情马城,连同辽东上下早做的很顺手了,既成事实,闷声发财,犯不着满世界去宣扬。


第八百九十四章 教化
  军事占领整个东欧么,马城没想过,那也太不现实了,四五十万明军都填进去,十年未必能彻底占领,面临的将会是无休止的叛乱。军事占领一块人口密集的地盘,日本人试过,德国人试过,都没成功,唯一成功的是蒙古人,还不到百年就被打的抱头鼠窜滚回草原了。
  打发走了周云荫,马城便又将卢象升请来,商议军机。
  两人很快谈至一处,将明军在占领区的策略定了下来,咱们天朝上国是要以德服人呐。先从关内找一群老夫子来,将教堂改成书院传授学问,人不是不可以杀,杀贵族,夺其产,搞破坏的可以杀,那些苦哈哈的农奴有什么好杀的,又没油水,为了满足某些嗜好便到处杀人,太蠢了。
  马城的意思,明军要以解救者的身份北征,将受苦受难的俄人百姓,从贵族老爷们的魔掌中解救出来。卢象升很快便心领神会,大都督的策略,核心思想便是一个抢字。杀贵族,夺其产,对占领区百姓则教化之,将一些刺儿头除掉,不就只剩下顺民了么。
  卢象升眼睛眯了起来,规化,教诲百姓么,这是好事呀,想来那些圣人门生当是不会反对。这个事情,李乘祚在倭国做的已经很成功了,孔孟之道,用之于教化百姓那是利器。
  卢象升沉吟着道;“只不知此等蛮夷,能认字读书么。”
  马城爽朗笑道:“有何不可,大人不认字便从童子教起,还能比那些高门大户的顽劣童子难教么。”
  卢象升点头称是,大义凛然道;“不义之人,人人得而诛之,俄人当权者无道,睦邻友邦百姓实难以过活,吾等以悲天悯人之心,正该发天兵击之,还友邦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马城便爽朗道:“路不平旁人踩,正是这个道理!”
  两人便就此定下章程,专门成立一个军宣司,专管占领区宣讲,教化百姓事,人员可从最新一期的开原兵学,府学结业学子中调派,这事由卢象升亲自过问,无比要向大明百姓,占领区百姓讲清楚,大明天兵是仁义之师,是来解救睦邻友邦良善百姓的。
  卢象升兴冲冲的走了,马城推开房门,看着不远处高大的教堂。心中琢磨着,这件事情能不能做成呐,应是能做成的,中华文化的厉害那不是吹出来的,只是千百年来,从未有人想过这种方式,先占领了,占领了之后强行教化,这种教化和读书人的教化有本质的不同。
  既然要教化人家还遮遮掩掩的,又何必呐,要教化就光明正大的来,强制推行,为何不能借着明军势大,打造一个大中华文化圈呐,难道中华文化会比别人的文化差么,那便可笑了。这种事情只要做了就会有效果,为子孙后代计,这也是必须要去做的。
  崇祯十年,二月间。
  喧闹的远东平静下来,却更火热,明军轻骑不畏严寒将战线向西边推进,土地,人口交易日渐火爆。如此大的一块地盘,土地由官方公开发卖,明码标价,虽是偏远了些却并不贫瘠,远东有几条大河流域都是良田,风景如画的雪原,森林更是天然的畜牧场。
  俄国人没开发这块广袤的土地,并不是因为这块土地贫瘠,而是离本土太远了实在没有能力开发。只有马城才心知肚明,这块广袤的土地之下,埋藏着何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北至北冰洋,西至乌拉尔山的广袤土地,必须牢牢握在手里,还要做到长治久安。
  如何做到长治久安,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向西,向西,将战线一直往西边推。
  二月末,小海城。
  远东军团五千步骑整装待发,携带大量马匹,补给将要翻越乌拉尔山脉,进入俄国南部兴风作浪。同时,瑞典皇帝古斯塔夫二世的侍从官,四名信使也随军启程返回欧洲,四名信使到了俄国南部,将由一队骑兵保护,携带马城亲书的国书寻求结盟。
  这个盟约多半是成了,只是从远东到瑞典,一来一回也得走大半年。
  结盟,也得是大半年后的事情了,在这交通不便的时代,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北半球的格局已然成型,半年内,明军会将战线推进到乌拉山以东,过了乌拉尔山可就是欧洲了。大明,瑞典两大军事强国东西夹攻,俄罗斯公国撑不了多久。
  然而,两只强军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来自西欧与东欧,各大军事强国的强烈抵抗。欧洲人极有可能在西欧,南欧组织一支联军,在东欧组织一支联军,毫无疑问这是两支强大的联军。大明面临的麻烦更多,中亚还有一堆实力不弱的汗国。
  无论如何,明军占据了西伯利亚,等到春暖花开后大河解冻,十万新兵将会大举来援,西伯利亚明军的总数,将达到惊人的二十二万,满编,一支空前强大的远征军。
  同一时间,西南。
  终于走出藏南山区的李自成部以为逃出生天,还未来得及欢呼庆祝,便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李自成举着千里镜,目瞪口呆望着前面绵延起伏的高山,直入云霄竟似无边无际,远处几座大山,山顶上竟覆盖着皑皑白雪,前后左右,便是减员三分之一的李部兵马。
  这一路从丽江府打到大山阻隔的藏区,李部减员严重只剩不足一万五千人,死的多杀的也狠,走投无路的李部士卒是见什么抢什么,这一路抢过来竟抢出了一片天,竟然从步兵硬生生抢成了骑兵,几乎人人有马匹牲口代步,虽说西南马矮小可耐力好呀,用来代步再合适不过了。
  李自成望着面前无边无际的高原雪山,心中纠结,到了这地方他实在不愿意跑了。回头向官兵请降么,几次请降都被官兵用火铳打了回来,派信使就被割掉舌头送回来,三番五次如此这般,李自成也琢磨透了,官兵这是逼着他往前打,一直往前打要打到哪里去呐,不知道。


第八百九十五章 大时代
  李自成也不是良善之辈,既识破了官兵的用意,也不客气,光棍脾气发作便回头猛攻,摆明车马,往前打可以得给军需补给。果然,追在后头的官兵一触即溃,将大量弹药辎重仍给了李部,连过冬的棉衣都给准备齐了。
  李部有了弹药补给,将心一横那就往前打呗,还能怎么办呐。
  一万五千李部精兵休整了三天,便携带大量马匹牲口开始爬山,这一爬立知不妙,爬到半山腰便瘫软了,一个个精壮的汉子气喘如牛,浑身冒虚汗,将明军主帅沐天波祖宗十八代都翻出来骂了一遍。沐天波这孙子太狠了,领着七万大军撵兔子一般逼老子们爬山。
  大军停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半山腰上,叫苦不迭。
  李自成只得召集军议,两条路摆在李部面前,一条路是大家散伙钻山沟,做老本行当山大王,一条路是接着爬山,李部实力未损尚有一万五千精兵,爬上去不管前面是什么鬼地方,只要官兵不来追赶,便就地割据一方做一方诸侯,还是绰绰有余的、
  李部百余将领,支支吾吾,竟似不愿就地散伙做山大王。
  李自成看着一个个部将,心中有数,烧杀抢掠也是会上瘾的,这一路从四川抢到域外,他这些部下可算是将坏事做绝了,做多了也就上瘾了,再回去做山大王那能干嘛,回不去了呀!
  李自成心中一声长叹,此时,山下明军竟有了动静,山脚下扎营的明军,竟一队队的开拔原路返回了,李部士卒狂喜,在半山腰观察了半天,见明军是真的撤兵不追了,竟群情积愤卯足了力气,爬吧,爬上去就能摆脱官兵的追击了,从此天高皇帝远,鲤鱼跳龙门了。
  半个月后,李部全军爬上了高原,进了藏区。
  一万五千士卒瘫软在地,看着近在咫尺的蓝天白云,白雪覆盖,连绵起伏的一个个山峰,竟坐地嚎啕大哭,大声咒骂这沐天波这鳖孙子,这一路可是将爷爷们撵苦了,如今终于摆脱了七万明军的追击,李部士卒哭了一阵便纷纷起身,整理军备以马匹代步,在这偏僻荒凉的天涯海角,寻找一块立足之地,很快就打到拉萨去了。
  藏南,沐天波接到西南都督府军令,李定国忠贞营告急,速援。
  沐天波,秦邦义两人无奈只得放弃进入臧区,后队变前队挥师向南,驰援李定国的忠贞营,李定国打到哪儿了呐,打到了印度东北部的那加丘陵地带,受阻于印度东北部的复杂山系,打不动了。大批陕兵不耐风寒,不适应印度东北部高原气候出现大量伤患。
  忠贞营三万大军停在丘陵地带的密林里休整,动弹不得,还被铁脚板的山民频繁骚扰,叫苦连天。
  七天后,山区。
  微胖的沐天波在亲兵搀扶下,气喘吁吁坐到一块大石头上,看着蜿蜒向上的一座座高山,心中发苦,在这地方打仗真不是人干的,也难怪李定国会陷住了,这地方是一路蜿蜒向上的,他自然不知道这地方海拔平均有两千米,这是出现了高原反应。
  沐天波有些招架不住了,秦邦义却仍生龙活虎,缅兵,川兵一个个还精神百倍。沐天波心中啧啧称奇,所谓算无遗策便是如此这般,大都督下令集结五万缅军的时候,便提前料到会是如此么,大都督那个人的心智实在太可怕了,他又没来过这里,怎知这地方全是山呐。半月之后,七万援军携带大量补给进至那加丘陵地带,算是给忠贞营解了围。
  此后,对印战事由五万缅军承担起来,忠贞营则开始了山区,高原适应性训练,零星战事频繁爆发,十万明军受困于补给不便,手段便渐渐残暴起来,开始了西南远征军以战养战之旅。
  崇祯十年,三月初。
  燕京,昔日繁华的燕京如今冷冷清清,京畿各县府十室九空,多数人都往辽东投军去了。人都走光了,闹不闹旱灾便无所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