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上校心中不可遏制的升起了一个念头。
忠心么,萨沙上校心中鄙夷,一个出身农奴家庭的子弟,会对那些贵族忠心么,在军队中处处受到排挤,每天被那些骄傲的贵族军官们指着鼻子骂,一年三百块钱的微薄军饷,仅供糊口,还不够贵族老爷们吃一顿大餐,忠心,萨沙上校一口唾沫吐到城墙外。
爱国么,萨沙上校心中鄙夷,他可怜的母亲可是个乌克兰人,还是个被掳走的可怜奴隶!
城外,尽情攫取着西伯利亚丰富野生资源的明军,也没忘记进攻。
明军工兵很有耐心的在冻土上展开土木作业,砍伐大量木材先烧,硬生生将冻土烧化了,变软了便挥舞着镐头铁锹,硬生生将堑壕胸墙挖到了距城墙三里处,并建立起一个个炮兵阵地。
于是,西伯利亚大地上,雅库茨克城外便出现了殖民地时代特有的奇特场景,东南方三十里开外,兽皮,奴隶交易市场,讨价还价吵的热火朝天,前线,十个攻城炮兵连陆续就位,将一门门水桶粗的曲射臼炮架起来猛轰,城们的俄军也动用城防大炮还击。
炮弹在城内城外飞来飞去,炮战日渐白热化。
数十里开外,隆隆的炮声中,来自辽东,江南的大明冒险家却充耳不闻,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富贵险中求。自然,这一切是建立在大明人对辽军,对大都督马城拥有绝对的信心,辽军,大都督会打败仗么,天塌了辽军也不会败,大都督吹口气,那座什么鬼城就塌了呀!
轰轰烈烈的北征殖民时代,大幕拉开,明人的胃口很快大了起来。
第八百七十九章 帝国
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中,炮战很快进入白热化,明军动用了十个炮兵连,六十门攻城大炮,对雅库茨克城展开了狂轰滥炸,水桶的铸铁臼炮高高仰起,很奢侈的发射着巨大的铁弹。城内俄军则用发射石弹的臼炮还击。
六十门攻城巨炮不停轰鸣,重达四十斤的硕大铁弹在火药推动高高飞起,划过诡异的弧度,越过城墙重重砸在城中,炮战当日便将城内建筑大量摧毁,阿列克谢总督吓的又钻了地道,惊慌的俄人躲进高大坚固的教堂,漆黑的地窖躲避恐怖的炮击。
城墙上,情急之下大批雇佣军管推开炮手,亲自上阵操炮。
一些从法国,普鲁士接受雇佣,来远东发财的雇佣军官施展浑身解数,冒险推出两门城防重炮,在一天之内付出一门二十四磅城防炮损失的代价,连续摧毁了四门明军攻城大炮,却也只是杯水车薪。被激怒的明军炮兵到了夜间,仍以密集炮火肆虐着俄国人的坚城。
雅库茨克城在颤抖,直至深夜,打光了大半储备弹药的明军才停止轰击。
深夜,城墙上。
作为一名常年在东线作战的军官,萨沙上校认为俄军已经惨败,抵抗下去毫无意义,然而掌握军队的贵族军官们并不这样认为,俄军还有后手,那便是正在集结兵力的其他几路俄军,西北方的桑加尔城有八千俄军,一万武装平民,西南方的基廉斯克有五千俄军,八千哥萨克。
并且,皇帝陛下正在与强大的克里米亚汗国议和,正在与克里米亚汗国作战的俄军正在休整,并且,皇帝笔下花了血本拿出两万枚金币,试图买通克里米亚汗国强大的骑兵部队,与俄军组成强大的联军东征,皇帝陛下还试图说服波兰人,加入强大的东欧联军。
对于这支强大军团的实力,萨沙上校是毫不怀疑的,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兵,波兰人的强大军团,这可都是雄霸东欧最强大的军事强国,然而联军东征,也得是明年天气转暖之后了,雅库茨克城能坚持到天气转暖嘛,萨沙以一个优秀指挥官的眼光去看,不太可能。
至于数百里外的两路援军,萨沙上校心中便只有鄙夷,那纯粹是一伙毫无纪律性的酒鬼。投降的念头在心中滋生,不可遏制,萨沙上校不想死,便暗中召集心腹谨慎的策划起来,献城。
城外,明军大营。
六十门攻城重炮轰起来十分过瘾,对后勤补给的压力却极大。
征战不易,多亏了粮食,草料,棉衣这些军事物资是交给商人筹备,运送,然后由官府买单的,不然,单单十二万大军冬季作战的后勤压力,就能将江南,江北两省压垮,如今倒是轻松的多,虽然出现了奸商以次充好,过时不至的许多状况,却还能维持大军作战的需求。
大明商人,全面参与到帝国战争中,担负起大量后勤运输任务,一面大发横财,另一面,出现了许多著名爱国商人。商人本性逐利,有光宗耀祖的机会,却也是乐于为之的,一面大把捞钱一面收获巨大的赞誉,商人们何乐而不为呐,起码在辽东商人当官已经成为常态。
商而优则仕,正在成为辽东官场的新生态,大明官场的大地震,从山西到江南,富商们纷纷走出家门,为帝国征战捐钱捐物,捐米捐粮,大明的乡绅,富商正在从幕后走向前台,这是大明中兴后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崇祯九年,南京,燕京两个行政中心虽然开了科举,然而,考题范围却从四书五经,扩大到了史学,兵学,农学这些杂学的层面。
这是一次大胆的革新,二百多年来头一回,科举不是只考四书五经。
江南之地,燕京之地杂学兴起,研究汉史,唐史的学子越来越多,各地汉社纷纷建立起来,踊跃投入汉社的学子险些踩烂了门槛。大批学子扔掉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转而研读生动有趣的史书,救国济民的农学,兵学,医学,儒教的根基被彻底动摇了。
这是好事,马城身处北征前线,却深知他一手创造的汉社,如今已经到了改制的时刻。汉社,本意是为了对抗儒教而创立的,如今却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庞大大物,影响力却来越大了。马城心里明镜一般,汉社这样发展下去,兼收并蓄,势力越来越大早晚会成为执政党。
或许五年后,十年后,汉社会成为大明最大的在野党,然后竞争执政党,他本人自然便会成为皇明帝国首任摄政官,完成虚君,结束数千年来中原王朝家天下的格局,谁知道呢,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深夜,马城推开堆积如山的军务,正欲小睡片刻,亲兵来报,有一位自称瑞典皇帝古斯塔夫二世信使的洋人求见。马城微觉错愕却心中欢喜,古大帝终于按捺不住,对大明的主动示好做出回应了么。
深夜,中军大营。
一位风尘仆仆的信使,带着三个随从,恭恭敬敬的跪在中军大帐,行三跪九叩大礼。
那身材身材高大的中年欧洲人,竟说一口生硬的汉话:“瑞典王国宫廷一等侍从官彼得森,叩见大明帝国尊敬的亲王殿下!”
马城大咧咧坐在上首,温言道:“平身,赐座。”
一侧,亲兵护卫,一干参谋司官员,都对这个知情识趣的瑞典人印象不错,按大明礼节请了茶,闲聊起来,那侍从官便恭恭敬敬奉上一封国书,竟还是用汉字写成的,只是语法有些混乱无序,让卢象升看的呵呵轻笑起来,那么古斯塔夫皇帝愿意与大明结盟嘛,差不多,很含糊。
在做卢象升,几位参谋官不动声色,心知这位侍从官彼得森冒着巨大的危险,穿越整个欧洲跑来送信,不表现出点实力来,人家怎么会放心和咱们结盟呐,留客,彼得森侍从官欣然应诺,被亲兵带下去沐浴用膳休息。马城展开异国来信,这位瑞典皇帝虽然没有明确承诺结盟,却也表现出了一些诚意,将俄国人最新的动向全盘奉上。
第八百八十章 带路党
瑞典王国与俄罗斯公国近在咫尺,对俄国人的动向自是一清二楚,古斯塔夫皇帝提供了几条很紧要的情报,关于俄国人最新的动向。正在与克里米亚汗国打仗的俄国人,主动停战了,在与波兰人的边境纠纷中也退让了,割地赔钱了。
那位体弱多病的俄国皇帝米哈伊尓一世,还实施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政令。
以每年五个卢布的军饷,在俄国南部广袤的草原上,在乌克兰,立陶宛等国交界处征兵。征兵令中最紧要的一条,参加俄军的农奴可以脱离奴籍,成为远东地区的自由民,并且这位皇帝允诺,这些士兵退役后将永远不会被贬成奴隶。
自由民和奴隶,这社会地位的差别可太大了。
马城没研究过俄国历史,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却心中凛然,很清醒的意识到这条征兵令,对俄罗斯公国意味着什么,或者是大明的北征,催化了俄罗斯公国的社会变革,也或者他竟然小瞧了那位体弱多病的俄国皇帝,此人竟有如此魄力么。
这几条政令一出,俄军将会迅速壮大,已成定局。
每年五卢布的军饷虽然很低,然而自由民的身份对俄国农奴来说,吸引力还是十分巨大的,成为自由民参加俄军,便可以在远东拥有牧场,拥有耕地房屋,拥有牲群,那吸引力能不大么。
马城将古斯塔夫传递的重要情报,细心收好便森然一笑,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任那位皇帝陛下有通天的能耐,组织联军也好,动员军队也好,能顶的住大明和瑞典军团的东西夹攻么,盟约一成,俄罗斯公国便可以从这个世界上抹除了。
清晨,彼得森侍从官从睡梦中,被轰隆隆的炮声惊醒。
他的两个随从十分慌忙的跑进帐篷,战战兢兢道:“主人,大炮!”
“大炮,全是大炮!”
轰隆的炮声中,彼得森大人有些慌张的跑到外头,惊呆了,前线炮声隆隆,那一门门巨大的攻城炮正在倾泻怒火。
彼得森大人蒙了一阵,才幸灾乐祸道:“俄国人完了!”
隆隆炮声中各处明军大营,营门大开,一队队士卒牵着驮马,携带辎重弹药排着纵队大举出营,绕城而过往西北方去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让三个瑞典人直冒冷汗。
一个随从看着绕城而过,大举西进的明军,错愕道:“他们要向哪里进攻?”
寒意袭来,彼得森大人轻声道:“他们要去维柳伊河。”
五日后,雅库茨克城西北方,维柳伊河南岸。
冰封的大河之南,明军整整四十个营,两万骑马步兵沿河布防,保护着十个野战炮兵连构筑炮兵阵地,两万骑兵纷纷越过冰封的河面,将侦骑放出五十里,严阵以待,静静的等待着俄军从西,北两个方向而来的援军。
河岸边,陈演轻笑道:“兵法云,出其所必趋,攻其所必救也。”
李争鸣哈哈一笑,左右将官纷纷摩拳擦掌,骄兵悍将与俄人争锋于冰天雪地,壮哉!大战在即,养精蓄锐的明军磨刀霍霍,凿开坚冰捕鱼,取水,一面侦查俄军动向。
打援也并非一定要设伏,阻击打援也是一种打援战法。
同一时间,雅库茨克城。
攻城大炮狂轰滥炸了五天,一发四十斤重的炮弹竟鬼使神差,将城内最高大最坚固的教堂轰塌了,躲在教堂里避免的俄人死伤大半,八成以上的建筑被彻底摧毁,反倒是城墙没挨几发炮弹,仍大致完好。明军终于失去了耐性,一营一营步兵掩护着工兵发起攻城战。
隆隆炮声中,明军炮兵夜间将大炮推进至两三里的距离上,为攻城步兵提供必要的掩护。大明步卒第一次享受到了火力掩护的待遇。将大量木柴搬运到城下,点上火便熊熊燃烧起来,以烈火炙烤着坚硬的冻土,竟是摆出一副要将堑壕挖到城墙根的架势。
熊熊大火在燃烧,俄军急了,动用全部的大炮还击。
城内,废墟里一门门臼炮不停的轰鸣,城墙上唯一一门完好的城防重炮拼命开火,各种十二磅,六磅直瞄火炮也不再吝啬弹药,以密集火力将坚硬的冻土打的砰砰响。城外明军炮兵连却战法多变灵活,打完就走,绝不含糊,凭借数量优势尽力压制城防炮火。
硕大的炮弹带着呼啸声在低空中飞来飞去,炮战最激烈时,明军工兵仍没有放弃努力,以巨大的勇气顽强的掘进着。入夜,明军前线更是肆无忌惮,大火将半边天空都映红了,看似坚硬的冻土被融化了,坚硬的地面变的泥泞起来,明军却还在不停的往火里添柴。
这西伯利亚的大河流域,也是有森林树木的,倒也不怕没柴烧。
城墙上,全副武装的俄军竟被烤的汗流浃背,寒冷的西伯利亚竟似乎变成了炎热的夏天,连气温都凭空升高了。大战在即,贵族军官们唱着悲壮的军歌将自己灌醉,准备即将到来的要塞攻防战。任谁都知道明国军队一旦掘进到能够发起进攻的距离,便会涌上来将城市淹没。
这个距离或许是一千米,或许是五百米,谁知道呢。
南面城墙上,萨沙上校的献城计划也到了紧要关头,他召集了几十个心腹,计划在明军发起进攻时打开城门,放下吊桥,迎接明国军队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