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批旗兵在马背上颠簸,施展精湛的骑术冲击东门外的堑壕。稍微具备一点军事常识的,便可分辨出这数万旗人的打算,冲破城外层层环绕的堑壕,击破东门外明军层层围困,逃进山里便有了回旋余地,翻过几座山便可抵达沈阳。
  明军,帅营。
  数万旗人突围了,乔一琦仍下手中的碳笔,奚落道:“早两月前做什么去了,这才想着突围。”
  马城一笑,这便是人心,不到山穷水尽怎会想到奋力一搏。
  人心便是如此了,这数万旗人在辽阳繁华之地,承平日久,早已失去了进取之心,堕落的速度也是极快的。终是一群没见识的山猫野兽,进了辽阳城,便好似刘姥姥尽了大观园,住下来便不肯轻易退走。
  沈阳城内,皇太极又何尝不是如此。
  连皇太极都下不了弃守沈阳的决心,各旗贝勒,旗主又如何能舍得这辽东花花世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马城一句话道破了旗人的心态,乔一琦笑道:“大帅明见。”
  一阵困意袭来,大局已定,马城便打着哈欠回帐睡觉,东门外,是袁公亲自督战的台湾镇军标营,标营,在大明朝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说白了便是巡抚,督师这类三军统帅直辖的精锐护军,旗人这莽撞的一头刚好撞在了铁板上。
  辽阳城,东门外。
  亲临前线督战的袁可立,站在高坡上看着前面陷入激战的堑壕,指指点点。
  袁公此时老气横气,指点江山:“虎毒不食子,这东虏虽为畜类,却未将家小抛弃不顾,天良未泯也。”
  左右将官纷纷应是,心中琢磨着袁公终究是饱读圣贤书的,心中总怀中几分怜悯之心。然而知根知底的,心中便会犯嘀咕,这些进士出身的镇军大员心肠最狠,嘴里念叨着悲天悯人,下手却一个比一个狠毒。左右是琢磨不透这位袁公的想法,天天念叨着怀菩萨心肠,行的却是霹雳手段。
  几道环绕坚城堑壕后面,便是台湾镇军标营的大阵。
  从高处看便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严整!
  这军阵已然严整到充满美感的地步,一个个四四方方的步兵战阵,一排排怀抱火铳,长枪,刀盾坐地休息的士兵,一排排整齐有序的三磅炮,六磅炮,横看竖看都是四四方方的鼎盛军容,衣甲鲜明武装到牙齿一卫精兵。
  台湾标营还有一个称号,模范标营第一卫,后世人称天下第一卫,好大名声。
  主力战兵满编七千五百人,标准的一卫编制,加上工兵,炮兵,辎重兵,各兵种加起来,那便要超过一万五千人了。这也是后来皇明一个野战军的标准兵员配备,至于为什么叫模范标营,各营将官也大约能琢磨透了。模范,那便是样板,标准的意思,便是说日后台湾镇军,都得按照这个标准建设成军。
  也便是说,这支横在旗人突围道路上的大军,是皇明第一个标准化野战军,是其他各部的样板。


第六百七十六章 天下第一卫
  这支最新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台湾标营,可谓武装到了牙齿,全军装备的皆是台湾军工的最高杰作。主战火铳,采用的是印度精铁打造,齿轮打火,废弃了旧有的火绳点火方式,将射速,全枪重量都大大降低了,虽射程,威力有所减弱,射速,机动性却大幅度提高了,这算是台湾军工的最高成就。
  这支标营的战法也出现了重大变革,长枪方阵有五个横排,每排五十人。
  在长枪方阵的两侧,各有一个一百二十人的火枪哨,正面接敌时,火枪哨会排成十二列纵队,每纵队十人,使用退后装填战法,形成连续不断的绵密交叉火力。接战时,后排士兵会走到前面,第一排士兵单膝跪地,第二排士兵弯着腰,第三排士直着身体,形成上中下三层密集火力。
  这是只有新式火枪才能完成的战法,齿轮打火,抵肩射击带来的军事变革。
  三排火力,自然比一排火力密集的多,更别提还是左右两侧的交叉火力,这也是近代火器部队军事革新的方向。算一算,与台湾标营正面接战的敌兵,要面临左右两侧,上中下三排,总计六排火铳的同时齐射,又因为左右两哨组成的是交叉火力,火力密度何只增加了六倍。
  一旦被骑兵突破火力封锁线,中央长枪兵则就地防御,左右两个哨的火枪手则退往长枪阵后方,重新结成一个大方阵,依靠长枪兵的掩护抵住骑兵的冲击。倘若骑兵冲破了长枪阵的阻挡,也要面临大量火枪兵的新一轮齐射,很难对没有近战能力的火枪兵形成威胁。
  进可攻,退可守,也是建立在标营优秀单兵素质的基础上。
  临战变阵,这便是近代火器部队的标签,良好的纪律性,组织性,便是近代火器部队崛起的主因。
  后排,则是八个炮兵哨,多达四十八门野战轻炮。
  其中六个炮兵哨使用三磅野战轻炮,两个炮兵哨装备六磅野战加农炮,后续这个比例还会逐步增加。
  甲胄,这支标营也是精良到无以复加。
  考虑到西方胸甲过于沉重,这支标营采用了大明特色的甲胄,长枪兵披锁子甲,外罩一件棉甲,棉甲外还有一层牛皮甲,防箭能力极强。火枪兵则是一件棉甲,内穿精良的内甲,这也是拉丝机技术普及后,台湾军工的最新产品,以畜力,水力拉丝机大量制造的精良甲胄,真正做到了量产化。
  秋风萧瑟,吹的日月军旗猎猎做响,黑土地被一片红云笼罩,军容鼎盛。这支七千五百人的标营,配上四十八门野战轻炮,数千骑兵,便成为了一个独立,完整的作战单位,在辽东战场初次亮相,便被数万突围而出的旗人一头撞上了。
  天色大亮,辽阳城外。
  前线,三道壕沟陆续被旗兵突破,这也在袁可立预料之中。
  攻城主力都集中在北门,西门,东门这里只有数千辅兵,少量战兵驻守,如此精锐的台湾标营,自然不可能打散了填到壕沟里去,当做散兵使用那也太蠢了。马城,袁可立心中所想,是想在野战中验一验这支标营的成色,倘若连数万旗人,丧家之犬也打不过,想来也打不过天下闻名的哥萨克骑兵。
  数万旗人里,冲锋在前的精兵,旗丁也不过一万多,人数大致和台湾标营相当。
  战时,袁可立自然是做了完全准备的,一面发信号,派轻骑求援,一面联络在沈阳,抚顺,辽阳之间游弋的一万开原铁骑,紧急来援。就算标营抵挡不住,铁骑也可以中途截杀,总不能让这数万旗人安然返回沈阳。
  前线,壕沟里抵挡不住的辅兵很快溃败,大批败兵跑的七零八落,还有一些竟然晕头转向往森严的军阵飞奔过来。
  轰!
  数发炮弹轰了过去,警告性的射击让溃败的辅兵们觉悟了,乖乖的撒丫子绕开大阵,往大阵两侧败退。轰隆的马蹄声中,一个个旗兵控制着战马,费力的从堑壕中翻上平地,看着面前黑压压,阴森森,严整壮观的明军大阵,竟呆住了。
  “立!”
  前线将官们的嘶吼声中,一队队,一营营盘坐在地明军轰然起身。
  严整的战阵一个个立了起来,便如同一个个巨人从沉睡中醒来,朝着堑壕边缘处,越聚越多的旗兵亮出獠牙。
  “虎!”
  一声震天的暴吼,兵慌马乱,让堑壕边缘处的旗兵战马纷纷立了起来。
  片刻后,越过堑壕的旗兵鼓起勇气,纷纷打马,向着明军森严的战阵发起亡命冲锋,也是别无选择的决死一击。
  五里,明军十二门六磅野战炮率先开炮。
  左右两侧,后方炮兵阵地上,炮手将烧红的铁钎子猛的一戳,十二门野战炮炮身猛的向后一座,火光一闪,硝烟升腾,炮弹带着呼啸声低空掠过,揭开了两军决战的序幕,一次兵力大致相当,公平对等的野战争锋。
  轰隆隆!
  低空掠过的炮弹拖着尾烟,错落有秩重重的砸进骑兵冲锋队列中,人仰马翻,可也激起了旗人的血性。前排冲锋的勇士被大炮轰击,渐渐找回了大金勇士的野蛮,驱策战马在平地上不停变向,以精良的骑术闪躲着炮击。
  三里,亡命冲锋的大金勇士,嚎叫着在马背上翻滚,发出狂野的嚎叫声。
  两里,明军两个炮兵阵地上,红旗突然招展起来,凄厉的竹哨声响成一片。
  嗵嗵嗵!
  多达六个炮兵哨,三十六门三磅轻炮纷纷开火,将两个炮兵阵地瞬间笼罩在一层白色硝烟中。台湾生产的三磅野战炮,极为轻便,并且是按在炮车上的,炮车轻轻向后滑动,又被膀大腰圆的炮手推了回来,复位,装填,定装火药填了进去。
  嗵嗵嗵!
  极短时间后又是一阵硝烟升腾,三十六门三磅速射炮,竟然在两军阵前,硬生生打出了遮断射击的效果。从远处看,一发发炮弹竟如雨点一般,不分先后轰进旗兵冲锋队列里,在干燥的泥土上,激起一团团升腾的烟雾。


第六百七十七章 湮灭
  突然遭到明军炮火覆盖射击,大批旗兵被弹跳的炮弹砸的人仰马翻,三磅的重量也有两斤半,在两里到一里远的距离上,密集的炮弹给冲锋中的骑兵造成了大量杀伤,并且明军火炮的射速还越来越快。
  嗵嗵嗵!
  三磅炮特有的射击声中,夹杂着六磅炮的沉闷轰鸣声,在八旗兵冲锋队列中,炸开大大小小的黑色蘑菇。从高处看四十八门野战炮密集轰击,十分壮观,便如同雨后的大地上长出一朵朵黑蘑菇,又如同肥皂泡一般幻灭了。
  自然,野战炮轰击起到的遮断效果只是一种视觉误差。
  大批骑兵在一朵朵黑蘑菇中穿过,战马纷纷加速,快如利箭一般射向明军严整的队列,只是被轰的完全失去了章法,变成一个个散兵游勇。
  “射!”
  前线明军将官战刀猛的一挥,一阵密集的,听不清射击声的脆响。
  箭一般射向明军战阵的数十骑,竟被打的血肉炸裂,也不知中了多少发弹丸,连健壮的战马也瞬间被打的炸裂了。高速冲锋中的骑兵,竟如同撞上了一道无形的墙壁,被打的瞬间减速,马头,人头西瓜一般炸裂,带着惯性挣扎着向前跑了几步,轰然栽倒。
  “起!”
  “射!”
  上下左右多达六排火枪组成的密集火力,又是一片清脆的射击声。
  撞上无形墙壁的旗兵越来越多,马脖子上,马腹上血花朵朵绽放,感受到痛苦的战马嘶命着立了起来,血肉飞溅,前蹄在空中痛苦的踢蹬,弯曲的后蹄奋力的蹬踏着地面,终失去生命力轰然向一侧栽倒。
  嗵嗵嗵!
  轻便灵活的三磅小炮,被大群明军炮手推到更便利的发射位置,再次肆虐起来。
  后阵,高处。
  袁可立眼神灼热,身披鲜红大氅,老腰挺的笔直,激动的看着前方壮观的战场,从这处看,野战炮,火铳发射时的硝烟弥漫,让明军严整的战阵烟雾缭绕,如同身处九宵之上白玉京,美丽而又肃杀。被一道无形墙壁阻拦的旗兵,则如同一个个在蜘蛛网上挣扎的飞虫,拼尽全力后慢慢停止挣扎,死去。
  明军战阵前方数百步,到两里远的范围内,尘土飞扬,便如同下雨天的湖面,被从天而降的雨点激起朵朵涟漪,令人迷醉。绝望的八旗兵,固执的催动着战马,施展精湛的骑术在一朵朵雨花中穿行,又被那道无形的墙壁挡住,挣扎着向前,身上溅起朵朵血花,以极惨烈的方式战死。
  沉闷的炮声,悦耳的射击上连绵不绝,似无穷无尽的倾泻着火力。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袁可立心情激荡,双手摊开笑的极为欢畅,左右明军将领大多神情轻松,心知袁公多年夙愿达成,心情激荡些也是应该的。这走海路反攻辽东的战略,本就是袁公在登莱巡抚任上提出来的,如今心愿达成,众将官不免恭维几句。
  “贺喜袁公!”
  “今日之战,必永流青史。”
  七嘴八舌的贺喜声中,袁可立笑着道;“记下来,这战阵仍可完善,可将肉搏之兵减少,火器兵增加,诸位以为如何?”
  各位将官纷纷议论起来,如今这情势,如此改进倒无不可,真知灼见果真都是实战中打出来的。
  这支标营在战阵中的表现,非同小可,这是无敌之师呀。
  战场上,激战进入白热化。
  八旗兵一波接一波,固执的将骑兵投入战场,考验着台湾标营的韧性。
  一排排明军士兵,一个个直挺挺站着的明军将官,用面无表情的排铳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