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丰富,一系列举措让马城这穿越众也自愧不如。
  马城心中暗赞,能名留青史都是些什么人,一代人的精英。
  一人包打天下,连理政治民得亲自上阵,那是万万做不到的,术业有专攻,便将防瘟大计全盘交给了袁公。袁可立发号施令,对抗瘟疫的法子是十分简单粗暴的,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过线者死,仅此而已。马城汗颜,心知这场瘟疫闹不起来,印象里曾几乎毁灭了整个欧洲的黑死病,此时应已到了尾声。
  黑死病,是这个时代无法绕过去的一个坎。
  有袁可立坐镇主持,台湾本岛受到波及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对外扩张的步伐却不得不停下来。一场瘟疫,让台湾镇军杀气腾腾的战刀不得不入鞘,沉淀,进入新一轮发展建设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后世名将。
  这场瘟疫实际上帮了大明,马城常感慨福祸相依,两千年历史长河中,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实情查明,瘟疫是一伙意大利人带到马六甲的,一伙意大利水手半月之前抵达马六甲,而同时期的米兰城,正在爆发一场大瘟疫。意大利本土包括伦巴和威尼斯,此次瘟疫造成大约二十八万人死亡。
  而此次米兰大瘟疫,是黑死病开始后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的,最后一次大瘟疫。
  袁可立的做法简单粗暴,派战船日夜在马六甲巡逻,但凡越线船只便发炮击沉,并派死囚前往马六甲城打探消息。消息令人触目惊心,只数日夜间,城中已然出现大量死亡,死亡人数超过了两千人。
  马六甲城,连驻军在内一共不过五万人,这个比例很可怖了,对驻军自然不会如此粗暴,马六甲驻军三千余众,分批隔离,监视,死于瘟疫中的士卒,按照阵亡的一半标准抚恤。因此军中倒未出现哗变,甚至还有一些勇士主动持械巡城,负责维持城中秩序。
  半月之后,繁华的马六甲海峡变的清冷了。
  香港,九龙。
  瘟疫,并没有影响台湾开发,辽商,晋商,徽商,浙商,朝鲜,日本,缅甸商人远道而来的车队云集香港九龙,应邀出席这场商业盛会,明末首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商大会,召集着便是台湾三司,两府,马城南居益两位封疆大吏。台湾两府的号召力惊人,让临近的广东三司,巡抚衙门十分尴尬。
  马城最得意的,还是开启民智的努力,民智一开将彻底改变这个时代。
  这场马六甲瘟疫是米兰大瘟疫的流毒,处置得当,当不会造成大范围的蔓延,却让台湾府的一切军事活动彻底平息下来。与此同时,被战船封锁堵在壕镜的荷兰人,也服软了。荷兰人是领教过黑死病恐怖的,一听说马六甲爆发了瘟疫,便吓的腿软脚软,没过几天便服软了。
  谈判桌上软磨硬泡了三天,最终给出了白银三百万两的战争赔款,白银二百万两的赎身费,连被俘虏的半支舰队也不敢要了,集体上船跑去美洲躲避瘟疫,总计五百万两白银的巨大战争红利,让台湾上下欣喜若狂。
  这五百万两巨额战争赔款,对台湾府发展的作用有多大,无法估算。
  连袁可立也为意外,没料到荷兰人会如此痛快的买了帐。
  马城只有苦笑,给他解释起来黑死病的可怕,以及欧洲人对黑死病的极度恐惧心理,欧洲人对黑死病是恐惧到极点的,没见到马六甲都冷清了么,壕镜的商人连生意多不做了,慌忙关闭码头严防死守,将欧洲来的船只,水手都拒之门外,岸上大炮二十四小时处于警戒状态。
  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有多大,也是无法估算的。黑死病彻底动摇了宗教桎梏,人文主义的思想开始复苏,文艺复兴的萌芽开始孕育。艺术家的作品中不再是宗教形象一统天下,悲观和抑郁的情绪,赎罪和死亡的主题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题材。
  袁可立也大吃一惊,对待瘟疫的态度自然更谨慎了。
  崇贞六年四月,天气渐热,广东,福建陆续出现整村整村的死亡。袁可立大惊失色,急派使者联络广东三司,并急报京师请防范瘟疫。马城反倒心平气和,再严防死守也难免出现纰漏,黑死病便是鼠疫,在明末曾经流行过,这是后世多数喜欢读书的人,尽人皆知的史实,不值得大惊小怪。
  黑死病就是“鼠疫”,是由老鼠带来的病疫,在民间的叫法有很多,“大头风”、“大头瘟”、“疙瘩瘟”、“羊毛瘟”等等,症状是高烧、剧痛、口渴、淋巴肿大,基本上患上的人几小时就能死去,慢一点的三天也就完了,就算体质比较好的人也绝挺不过一周,并且传染性极强。
  香港,九龙。
  总兵大人家的书房,袁可立埋头书堆查阅着史实,资料,很快查到了万历八年的山西通志,关于鼠疫的详尽记载。
  袁可立是有些焦头烂额,马城硬迫着坐下来品茶,有从南京远道而来的王月做陪。说鼠疫灭亡了大明,言过其实了,鼠疫在大明并没有大规模传播,得益于明人良好的卫生习惯。鼠疫在欧洲的泛滥,原因其实很简单,多半是欧洲人脏乱的生活习惯导致。不但有生活习惯的原因,还有医疗环境极差。
  中世纪欧洲很脏的,认为洗澡是不洁的,罗马人就是因为喜欢洗澡得罪的上帝,医疗技术非常落后,当时流行的是体液理论,生病了就一个疗法,割一刀放血,把带了疾病的血放干就治好了。整个欧洲更是臭得要死,教皇就在罗马被路边的粪便熏昏过。这种地方就是传染病的天堂。
  而大明则决然不同,尤其富庶的江南人,卫生习惯,医疗环境都是极好的。看看面前娇滴滴的江南佳人便一目了然,远道而来的王月穿一件水色罩衫,一尘不染,肌肤娇嫩处吹弹可破,一天不泡澡便睡不好觉,被褥底下放个豌豆都要辗转难眠,哪有鼠疫传播的空间。


第五百一十九章 银币
  并且大明的医道也极为昌盛,总比那些开刀放血的西洋医生靠谱的多。
  王月大嗔,被爱郎取笑到面红耳赤。
  袁可立也心神大定,叹一声治国艰难,开拓进取更是不易,鼠疫,在江南传播的范围极小,然而环境差的北方,村镇,却不免要遭受一场浩劫,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场鼠疫爆发加速了大明的灭亡,也是事实,可想而知鼠疫传播到北方之后,北方各省更无一日安宁。
  王月大为伤感,轻启贝齿吟起一首小曲儿。
  寒沙日午雾犹含,萧瑟风光三月三。
  扑地柳花新燕子,不由人不忆江南。
  马城击节赞了一声,袁可立也老怀大慰,不免夸赞了这江南美人儿一番,一老一少两人论起诗词歌赋倒也投缘。谈了会风月,便该进入正题,得了荷兰人的五百万两战争赔款,极大缓解了台湾府发展中遇到的银荒困局。大笔现银入库,流通起来,仍无法完全满足台湾府的需求。
  可见白银这玩意儿,对大明商业发展有多重要,和后世的石油差不多,白银就是现如今大明商业流通的血液,台湾府发展的特效药。银荒困局不彻底解决,发展便是一句空话。大明朝的商品经济实在太过发达,经济越发达,需要的白银就越多,可是白银就那么多,所以到最后,白银就不够用了。
  对于发行纸币,袁可立是极为抗拒的,马城只有苦笑的份,心知大明君臣都被太祖他老人家坑怕了,对于纸币有一种本能的抗拒。马城只得慢慢开导,说服袁公,在经济学中,有这样一句谚语,棍棒打不垮经济理论。
  这句话的通俗意思是,无论你多牛,都要照规矩来。
  太祖就是个牛人,也要按规矩来,虽然他发行了纸币,一千,一万都印过,可惜的是,几百年来,大家还是认白银,就不认纸币,再牛都没用。当朝崇贞陛下是想赈灾的,哪能不想赈灾呢,之所以赈灾不成,是因为没有钱,之所以没有钱,是因为没有白银。
  马城费尽口舌也无法说服袁可立,甚至连王月也无法说服,只得苦笑一声放弃发行纸币的念头,退而求其次,发行金币,银币吧,这回袁可立倒是勉强接受了。心中苦涩,也不知那些穿越众是如何做到,大手一挥便能发行纸币,甚至还有发军票的,太荒谬了。
  大明人连官府发行的纸币都不认,还能认你的军票么,实在是没有半点可行性,你若强行发行纸币,大明百姓多半会当成擦屁股纸,偷偷用铜钱,银子,甚至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易。
  大明百姓只认铜钱儿,富贵之家只认金银,倒是发行金银币,百姓,富商没准能接受,金币银币与纸币还是有本质区别的。银币,大明朝也是有的,亲兵很快抬进来一箱西班牙银币,在沿海一带流通的主要货币。
  大明有银币流通,这是让马城啧啧称奇的事情,大开眼界呀。
  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制造“双柱”银元,流通时间较早,几乎遍布全世界,神话中欧非两洲原本相连,后被大力士海格立斯拉开。直布罗陀两岸的山峰被称为海格立斯柱,这就是双柱的来历。
  双柱为不规则圆形。
  马城命人当场实测,最大直径四十毫米。厚度两毫米,理论重量二十七点零七克,实测也二十七克左右。边齿为炬形和圆圈相间的凸形花纹,含银约一成,“双柱”并非西班牙本土铸造,约百年前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其后发现大银矿,便开始铸造银币。
  袁可立听到墨西哥大银矿,昏花老眼便亮了,连声追问。
  马城失笑,这是尝到殖民战争的甜头了呀,一听说哪里有银矿便两眼放光。
  对于广东,福建,壕镜沿海一带流通的西班牙银币,各国版本的银元,马城的做法是全部收缴,很粗暴的禁止流通,流通货币,结算将改用台湾制造的银元。如此粗暴野蛮的做法,在后世是完全无法想象的,然而马城便肆无忌惮的做了,又能如何,这便是拥有一支实力强大的舰队,一支强大陆军的蛮横做派。
  老子就是要收缴西班牙银币,强行推广台湾银币,不服来战。
  手握如此强横的实力,若还不能凶残霸道任性一回,那便愧对这些年来战死的开原子弟,大明将士了。为了与全世界流通极广的西班牙银币对抗,新发行的台湾银币可也不能偷工减料,也是要足额制造的。十分之一的含银量,足够让台湾府手中握有的库银迅速膨胀,以解决台湾发展面临的银荒问题。
  然而台湾水师此时仍无力远征美洲,在马城的时间表里,远征美洲得是十年后。
  议定,新发银币由台湾两府,三司官造。
  有了银币便要筹建银行,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近代银行,此事也万万急不得,这场瘟疫倒刚好让台湾府冷静下来,进入沉淀期,两府官员开始埋头治理内政,也有效避免了台湾府这个庞然大物,因为过度膨胀而崩塌的隐患。
  四月,香港九龙。
  南居益回到台湾主持筹建官办银行,铸造银币,铜币,此时听闻副总兵艾万年在宁州阵亡。消息是傅宗龙传来的,傅宗龙对顶头上司洪承畴,还有那位手握五省兵权的陈督师大为不满,言两位大人率领大军拆东墙补西墙,各省兵马苦不堪言,然而大军云集,剿灭流寇只是时间问题,阵亡几个总兵,副总兵又算的了什么。鼠疫并未在在南方大范围蔓延,傅宗龙反倒在信中说,陕西之地出现了瘟疫,弄的各路兵马人心惶惶。
  马城回信,嘱咐傅宗龙不要硬抗军令,总不能让两位上官挑出错处。
  至于防疫,傅宗龙也是亲民官出身,做的不会比他这个骑兵连长差。
  此时,各地赶来的商人已经云集九龙,将小小的水寨挤的人满为患,有钱有势的还可以住进水寨,差一些便只能在马车上过夜。马城也没料到会来这么多人,便下令调集民夫,辅兵上阵,在九龙兴建房舍,民宅对外发卖。大批台湾民壮赶到香港,大兴土木,务必将这场盛会办的尽善尽美。
  马城居住的山庄里,每天来送礼的大明士商排成了长队。马城终于明白隋炀帝,是怎么把扬州,江南变成人间天堂的,一尊大神往这一座,来投机的士商便如同过江之鲫,络绎不绝,那是不可能禁绝的。礼物堆满了厢房,院子,连王月这俏佳人也掩着小嘴惊呼,发财了,发财了。


第五百二十章 名流
  马城躲在九龙山庄里与佳人为伴,每日间接见几个豪商,香港,九龙以惊人的速度建起房舍,民宅,有些心思灵活的已经排着队买地,要在香港落地生根了。长长的礼单里,马城赫然发现了几家扬州茶商的名字,森然一笑,扬州茶商那便是东林党的后台了,这岂非是弃暗投明了。
  商人逐利是天性,江南商人会看着台湾,福建两府在海外大发横财,不眼红么。
  那怎可能呢,也不知道多少江南富商红着眼睛,死死盯着大发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