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走进开原城的那一刻起就是个死人了,这是个天衣无缝的杀局,是绝杀。
第四百三十章 事成
  同日,西罗城。
  马城巡查西罗兵城,如今的西罗城已经变成一座纯粹的兵城,和靖安堡同为两大新兵轮训基地。并且新建成的开原兵学讲武堂,便是建在这西罗城内,耗资八万两白银建成的大型兵学校舍,集练兵,讲学,进修,武备于一身的独创。
  先巡视了大校场,正在接受军事训练的民壮超过两万,由老将高贞主持操练,叔侄两人见面免不了又是一阵热闹寒暄。高贞交卸开原南关之后便主持修缮西罗兵城,这里本就是辽海卫指挥使司所在地,有现成的校场兵营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两万人一起操练声势浩大,为期三个月的操练管吃管住,每月还有五钱银子可领。
  观操结束众人拨马转走,顺原路出了大校场,往西罗讲武堂去。
  讲武堂距离大校场,相隔不过三四里,没多久即到了,学堂占地极广驻了一营兵,营官姓罗是个瘸子,也是跟随马城征战多年的老牌营官。去年在喜峰口一战重伤致残,便调到这里当驻军。
  罗营官敬了一记军礼,众将还礼,纷纷打马进了学堂。
  罗营官职责在身只能守在外面,一个亲兵凑过来,笑嘻嘻地问道:“营头,你在看什么呢?”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军中将校们的亲兵,多为宗族亲戚、抑或同乡相识。
  这罗营官的亲兵们多都是他的同乡,平素并不太怕他的,说话聊天比较随意。
  罗营官瞪了一眼,踹他一脚,道:“滚你的蛋,去,告诉弟兄们大帅来了,叫他们都给老子提点精神,莫丢了咱的面子。”
  “好嘞,您就放心吧。”
  整个府学讲武堂座北朝南,分作三个块儿,骑兵科,步兵科,炮科,简单明了,从马匹到火铳各式军械一应俱全。宽敞的主干道有四条,一条由南而北,贯穿整个学校。三条由东而西,连接东西大道,贯穿三个不同的区域,由这四条主干道,又分出许多的辅道,分别通往各个教学课堂,以及公众休闲、运动区域。
  校园的规划,有马城的参与,基本按照他的想法建设完成的。
  主干道上栽植了一行行的垂杨绿柳,都是从附近山上,或者别的地方移植过来的成年树木。行走其下,绿荫遮凉。骑兵军官校区中间,有片树林,呈放射的火焰形,有寓意的,兵法云“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亦暗合了南边属火之意。步卒校区中间,有座土山,厚重质朴,山上有亭,为校区的最高处,招揽八方之风,也有寓意,兵法云“其疾如风、不动如山”,也暗合中间为土之意。
  绿荫处处,凉风习习,马城很满意,有点后世军事院校的风采了,他一手创办的兵学终于发扬光大,如今有了一座如此正规化的学府,这是费尽千辛万苦才完成的大成就,这可比东林书院气派多了。天启朝,江南士子早就酝酿着重建东林书院,东林余孽还组织了一个复社。
  汉社,开原兵学讲武堂,和复社,东林书院一北一南,象征着新旧之争。
  英武逼人是开原兵学讲武堂的建筑风格。校舍建筑的风格整体简洁明快。大多粗线条,没有细腻的小家子气。大开大合,大刀阔斧,有风景一衬,却又不显得太过粗犷,恰到好处。总体给人一种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印象。想来那江南复社暮气沉沉,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不可同日而语。
  开原讲武堂还有一个藏书阁,阁中藏有各种兵书,并及文史类的一些著作,有文言的原版,也有翻译成时语的版本。食堂也有两层高,讲武堂的伙食很好,营养足够,来进学的除了兵学学子,还有军中立了功的下级军官,这和后世的军校制度是类似的,等若是在军中开辟了一条快速上升通道。
  在军中立了功,又在兵学进过学,那这人前程便无可限量。
  正在林荫道上纳凉,亲兵来报卢大人来了。
  马城整整衣衫心中突然激荡起来,刺杀林丹汗此等大事,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由不得他不心情忐忑又有些亢奋。
  白虎堂,马城轻轻掩上房门,问道:“成了么。”
  卢象升难掩喜色点头道:“成了,贺喜大帅!”
  马城长出了一口气,此事既成则蒙古可定,漠南七部起码有三部可为我所用,又扳回了一点劣势。如此一来收服科尔沁三部之后,三部骑兵向东可以威胁建州老寨,向南可以越过长城驰援陕西傅宗龙,三部兵马都是纯粹的骑兵,精心挑选起码可以挑出一万精骑,自然这得需要时间让科尔沁三部归心。
  崇贞三年八月,北元林丹汗自开原北返白城,距白城五十里处遇袭身亡。
  此事与红丸案并称明末两大悬案,北元汗王死的不明不白,辽东,漠南蒙古大乱,开原提督府比后金八旗先一步做出应对,尽起一万铁骑兵压白城。开原提督马林动用直奏之权上书崇贞皇帝,请皇明发诏书安抚科尔沁孤儿寡母,少年天子再愚笨也懂得配合,下诏书安抚北元王庭幼主额哲可汗,并痛斥后金奴酋皇太极狼子野心,不讲道义,连儿女亲家也要下黑手么。
  君臣两人难得默契了一回,一盆脏水泼到皇太极头上。
  蒙古人会信谁呢,自然不会信女真人,说起来蒙古人和女真人的仇恨,那是刻骨铭心的,延续了超过五百年的仇恨。从女真人建立金朝入主中原起,女真人对蒙古人是极狠的,动不动就搞大屠杀。后来金朝没落蒙古帝国崛起,蒙古人对女真人更狠,搞大屠杀搞的女真人快要灭种了。
  皇太极被一盆脏水泼到身上,一百张嘴巴也说不清,也苦的很。
  林丹汗遇刺,麾下五百王帐护卫无一生还,一场大火还将痕迹都烧没了,辽东,蒙古再次弥漫着大战的气氛,开原,蒙古各部,后金都在集结兵力。连袁崇焕麾下骑兵也大举集结,并增兵宁远,牢牢牵制着沈阳虏军,多方集结兵力眼见又是一场大战,不但集结兵马还派使者互相斥责,问罪。开原提督马林一口咬死了林丹汗遇袭,是皇太极下的狠手。皇太极谴使前往白城辩解,真相却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总之大明境内人人都大骂老贼阴毒。
  论辞藻华丽,喷人的能耐后金自是远远不如,只能落在下风,聪明人却人人都知道蒙古要面临一场剧变,林丹汗遇袭身死,幼子年纪才七岁不到,忠于北元的各部群龙无主,难逃被各方吞并的命运。有资格吞并科尔沁部的只有两方,大明或者后金。已经倒向后金的喀尔喀等四部多半不会改投大明,大明可也并非一无所获。
第四百三十一章 先手
  崇贞皇帝难得精明了一回,对科尔沁各部百般拉拢,还派山西巡抚前往吊唁,一向抠门的皇上拿出五万两雪花银抚恤北元幼主,应是身边有高人指点的,这个高人多半是辽东兵败,一直赋闲在家的孙乘宗。五万两可不是个小数目了,除了银子这位少年天子还指使袁崇焕卖粮,将山海关囤积的军粮卖一部分给察哈尔部,科尔沁部,度过难关。
  马城心知这位陛下应是心中后悔,终于翻然醒悟,他被东林党忽悠了呀。这也是正理,再愚笨的人一次次被忽悠,一次次被坑也该醒悟了,醒悟后的天子弃用了东林党官员,想要重建厂卫却为时已晚,厂卫的根基已经被摧毁了。
  开原,提督府。
  马熠冷冷哼了一声,山西巡抚和袁崇焕的副将祖大寿已经带着银子粮食到了白城,下手够快,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这位皇上对北元幼主的态度大变,也很符合这位天子的性子,善变,优柔寡断,想起一出是一出。
  马林也不免哼了一声:“到底是少年人的性子。”
  马城一笑,确实是少年人的性子太单纯了,不懂蒙古人的生存法则。
  林丹汗在时送银子管用,这时候林丹汗都死了还送什么银子,这时候该拉拢的是几位大妃,而蒙古人的生存法则女人就是依附男人生存的,蒙古人可不象明人,蒙古永远不会出现垂帘听政的太后,此事极为关键,蒙古女人只是男人的生育工具,永远不可能出现一个女人掌权。
  林丹汗一死,北元汗廷掌握的各部便四分五裂,没有人能压服各部了,因此北元幼主,孤儿寡母只能在大明和大金之间选一方投靠,至于选择哪一方投靠,便要看谁的手腕更高明,谁的实力更强了。马城早在蒙古布局多年,自然是抢了个先手,占了极大的便宜。
  偏偏宫中那位皇上对此一窍不通,竟然用中原人的习俗去揣测蒙古人,出手就给苏泰大妃母子送了五万两银子,实在是个冤大头。没有男人的庇护这五万两银子,也不知道引来多少人的垂涎,这个时候送银子,倒还不如让一位大明的亲王,比如晋王世子娶了苏泰大妃,之后察哈尔部三十万丁口整体南迁,没准苏泰大妃还会认真考虑一下。
  携幼子改嫁么,想来苏泰大妃也不会委屈了自己,要嫁便嫁个实力强大的男人。
  卢象升脸色又有些纠结,马城心中汗颜生怕他又撺掇自己,去娶什么北元的太后,赶紧命人将倪元璐找来,命倪大人带着粮食银子去白城吊唁,顺便和几位大妃相个亲,倪大人便晕头转向的动身了,同行还有早已投奔大明的宰赛。宰赛是领了秘密任务的,负责给倪大人做一回红娘。
  宰赛也曾是林丹汗的部下,和几位大妃是极熟悉的,前去说亲当是合适的人选。
  一头雾水的倪元璐动身去了白城,施展美男计,竟还茫然不知被大帅卖了,想来这个人选几位大妃是会认真考虑的。卢象升仍忿忿不平,倪大人身份还是差了些,开原城有资格庇护北元幼主的,也就只有大帅一人,弄的马城十分尴尬,索性和敏月柳自华两人躲去靖安堡,卢象升也拿他没什么办法。
  过不了几日,宰赛,倪元璐两人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倪大人脸色发青又有些红润,看着马城冷冷哼了一声,看样子是真的恼羞成怒了,马城十分尴尬赔了几句好话。
  偏偏卢象升还期待道:“如何,成了么。”
  倪元璐脸色涨红,宰赛尴尬道:“苏泰大妃对倪大人倒是极仰慕的。”
  卢象升猛一拍大腿喜道:“那便成了,挟幼主以令诸侯!”
  马城也喜出望外这一招果然管用,倪大人进士的牌子可是亮的很呢,人又长的英俊潇洒,谈吐不凡,也难怪那位苏泰大妃一见就喜欢上了,那位大妃怕是这辈子也没见过这等风雅人物,却隐隐觉得有些不妥,两人的脸色有些不太对呀。
  果然宰赛含糊道:“只是娜木钟好生无礼,很有些非分之想。”
  他别扭的汉话配上满脸大胡子,扭捏起来显得十分滑稽。
  卢象升正色道:“可是娜木钟大妃性子有些孤傲,非大帅不肯嫁?”
  宰赛无奈道:“正是如此,咱是看着娜木钟长大,她性子是有些冷傲,万万不会屈居于人下。”
  卢象升决然道:“成了,数万精骑尽入我等之手!”
  倪元璐幸灾乐祸道:“对极,对极,若大帅肯屈就,学生自然也无二话。”
  事到如今马城也极为尴尬,这实在是个很好的主意,最妙的是苏泰母子改嫁倪元璐,他这个大帅偏偏娶了娜木钟,没有比这更理想的结果了。娜木钟嫁进提督府自然是水涨船高,生生将那北元幼主压了一头,用不着几年七岁的北元幼主,多半就被人遗忘了,娜木钟再要生个一男半女便更理想了,兵不血刃便成了草原之主。
  马城无奈只得先含糊过去,答应见娜木钟一面,总不能盲婚哑嫁吧。这位大妃娜木钟心高气傲,前世可是嫁给了皇太极,真的给她找到一个可以庇护她的强大男人,还做了满清的贵妃,这是草原,蒙古人的传统如此。
  晚间踏月而归,马城兴奋下虽然一天未曾休息,精神仍然十分旺盛。
  马城这些日子就像是一个陀螺,一条无形的鞭子抽打着他,促使着他、不停歇地转动。他不觉得累,他乐在其中,偶尔也想过,要休息会儿。可每一次坐不了半刻钟就浑身难受,似乎非要去做点什么不可,否则就不能安心。
  在府门口碰上了于凤君,长裙瘦袄,倚门而立。看见他回来,远远迎上。
  马城跳下马缰绳丢给亲兵,问道:“天色已晚,夫人还未安寝?”
  连着几天于凤君天天如此。不论马城回来多晚她必定等到为止,马城劝了两次也没用,
  “夫君天天晚归,妾身放心不下。”于风君柔声答道。不等亲兵伸手便体贴地接过解下的披风,细心叠好捧在手上。
  “夜黑风大夫君请快进屋,不要着了凉,妾身就去通知厨房做饭,不知夫君今日想吃些什么?”
  马城心中疼惜便随口答道:“随你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