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贵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大贵族-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在军中,三品的武官、武将就比较多了。
  一个千夫长便是正五品了,只要下辖了数千的人马的武将,几乎都上了三品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武官,确实没有文官值钱。
  不过在禁军体系当中嘛,自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整个朝廷有多少三品官儿我不知道,但是禁军当中,少说也有十几个吧?
  要都是大将军,那朝廷的大将军可就太多了一点。”
  “有这么多吗?”
  王熙凤闻言,言语间竟然有点小小的失望。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她是懂的。
  贾母便骂她道:“你懂什么,甭管他有几个,历朝历代你去数一数,以他这个年纪,做到这个位置上的,有几个?
  再要把皇家子弟排开,又还有几个?
  说出来的话,也不怕叫人笑话。”
  贾宝玉也是摇头一笑。
  他不过是为朝廷办了一件事,立了一次功,真要就让他当大将军了。
  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朝廷要完蛋了!
  在场的几乎都是深宅当中的妇人,真正对外面事儿门清儿的没几个。
  但是他们都知道贾母见多识广,所以就算原先不太清楚的,闻贾母言也知道贾宝玉这个官位的贵重。
  更不用提,原本就对外面的事比较清楚的宝钗了。
  宝钗看贾宝玉在旁边坐下,觉得老这么避着他也不是办法,正好心中也有疑惑,便问道:
  “听说,除了禁军都虞侯,皇帝还赐了你一个进士出身,这是为何?”
  众人一听宝钗这个问题,就比王熙凤的专业多了,都静下来听回答。
  贾宝玉想了想,道:“许是朝中诸公的考虑,因为我年纪、资历的问题,朝廷不好让我入朝理政。若是官职太小,又无法酬功,所以才将我安置进武官行列。
  我已有了高阶实职,自然就不能再参加科考。
  朝廷出于爱护之心,未免我将来身份受限,才额外赐了进士身份。”
  这一点,朝堂上的官儿们几乎都能看出来,也从中直观的看见,贾宝玉有多么得朝廷诸公的青睐。
  自古以来,不论科举多么昌盛,荫官总要比科官多。
  因此从科举入官的群体,多有看不起荫官儿的。
  本朝循后宋旧制,重科举。
  若非正规科举入仕之人,几乎很难位居六部以上高官。
  若非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几乎不可能入内阁。
  与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相对的,还有同进士出身,分别称为一甲、二甲、三甲进士。
  其中,一甲和二甲加起来,只是三甲人数的零头。
  换句话说,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就是每一届科举的前几十名。
  基于这些原因,所以朝廷给了贾宝玉一个进士出身的身份,便是为了不妨碍他在此次赈灾之事上表现出来的辅国安民之才能。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朝廷是有意将来把贾宝玉调回朝廷任职的。
  也可以看出,朝堂诸公,从根本上来说,也是看不起武夫的……
  听了贾宝玉的话,很多人都感叹不已,问为什么朝廷会对他如此周到,连这一茬都为他考虑到了。
  “为什么?”
  贾宝玉微微一笑。
  这就是他为什么在上书房伴读的时候,尽力表现好,全方面展露自己对儒道追求的原因了。
  试问一个后辈,能在未及冠之前,就能有机会认识满朝阁相,还能不大不小的结下一份师生之谊,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这原本,就是属于皇子的特殊待遇,伴读,是去沾光的。
  任何一个不珍惜伴读机会的人,都是傻子。


第148章 庆功宴(二)
  “嗐,我就觉得朝廷也没那么好,你要是去科考说不定还能考个状元榜眼什么的,如今不让你考了,不说封你当状元,怎么也得给你弄个探花郎当当,就像林丫头他爹那样。
  如今只是个进士出身,以后你见到了那些及第的,岂不无缘无故便矮了一等?”
  王熙凤听周围的人都在赞扬朝廷对贾宝玉优厚,她似乎不这么觉得,有些大咧咧的道。
  贾宝玉也愣愣的看了她一眼,然后赫然长叹道:“以前我不知道贪得无厌具体是个什么样子,如今听了琏二嫂子一席话,才总算是给弄明白了。”
  “哈哈哈哈……”
  对于贾宝玉“羞辱”王熙凤,众人似乎觉得十分畅快,都笑了起来。
  贾母更是乐不可支,她对王熙凤道:“你还好意思说这个话?你们家琏二身上有个什么功名?见了面又该低几等?
  你不觉得羞臊,还好意思看不起进士出身,当真是笑死个人。”
  王熙凤看贾母笑的这么开心,她也笑了。
  实际上她又如何会真的无知至此?她心中,早就羡慕的要死,可是那又如何?
  自家男人的那点功夫她是知道的,去国子监读书都没正常毕业,更甭说什么举人、进士了。
  所以与其羡慕嫉妒恨,还不如趁机再寻寻贾母等人的开心。
  眼见这荣国府以后都是贾宝玉的天下了,自家男人靠不住,想要保住在府里的地位,可不得靠自己努力?
  她比以前更加迫切的想要抱紧贾母的大腿。
  相比较于女席这边的欢声笑语,男席这边就安静的多了。
  大家看着戏,时不时举杯喝喝酒,倒像是这边才是矜持的女席一样。
  贾珍听着贾母的高笑声,忍不住道:“咱们家,也就宝兄弟有这般能为,有他一个,比老太太十个孙儿还要强。
  我就看见自宝兄弟回来之后,老太太就没有一刻不高兴过。”
  贾赦嘴角一扯:“岂止十个孙子,我看就是十个儿子也比不过了。”
  说着,似嘲讽的看了贾政一眼。
  以前老太太最疼爱的可不就是你,如今,你也得靠边站了。开席这么久,及没见老太太叫你过去吃一杯酒。
  贾政如何看不懂贾赦的意思,他其实也有些吃味,不过随即就坦然,甚至高兴了。
  有这么个儿子,便是天天被老太太冷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们这些天天待在家里混吃等死的家伙,如何知道朝堂上,那些平素与我无甚瓜葛的人,如今都是怎么称赞我的吗?
  虎父无犬子!
  哈哈,每次听到,都好开心的说……
  他这般想着,脸上自然而然就露出一丝洋洋之意。被贾珍和贾赦看见,一时当真觉得酒都不香了。
  两人几乎都下意识的看向桌上的贾琮、贾蓉、贾蔷。
  吓的三个遭受无妄之灾的人,赶忙低下头,装作酒很好喝的样子,一连喝了十几口。
  贾珍到底比贾赦城府深多了,很快便将放在贾蓉贾蔷两个身上的刀子眼收起,笑道:“不过,咱们家如今倒也算是中兴了。
  先是出了元妃娘娘,如今又出了一个宝兄弟,都是成大气候的人。
  咱们家除了先时国公爷在的时候,已经快三十年没这么扬眉吐气过了。
  这些,都仰赖二叔教子有方,养出大小姐和宝兄弟这样的儿女来。
  小侄在这里,先敬二叔一杯。”
  贾政脸上带笑,十分豪迈的陪着贾珍同饮了一杯。
  ……
  酒过三巡,戏唱罢两出。
  贾母因见戏台上的戏子们年纪都十分小,特别是其中一个唱小旦的丫头,生的十分玲珑俊秀,弱态盈盈,她看了十分喜欢,便让上来领赏。
  “叫什么名儿?”
  “龄官。”
  “今年多大了?”
  “十岁。”
  “啧啧,这么大点,不错……原籍是哪儿的?”
  “我老家是苏州的。”
  “苏州?倒和黛玉同籍。”贾母又细看了这龄官两眼,更觉其眉眼、姿态,与黛玉都有几分相似之处,心下更觉怜爱。
  因赏了她两贯钱,忽问王夫人道:“我好像记得上回蓉儿和蔷儿两个去了趟姑苏采买女孩子,难道就是她们?”
  王夫人笑道:“回老太太,就是她们。已经进府半年了,以前一直在梨香院学戏,如今是第一遭出来唱戏。”
  贾母再次点点头:“半年的时间能学得这个样儿,实在难得。
  她们一个个年纪都这么小,也不要亏了她们,嘱咐她们的教习,少要打骂,这样有灵气的孩子,还是要娇养些好,不要让她们失了这股灵气儿。”
  “老太太仁慈,回头我就吩咐下去。”
  “嗯。”
  龄官自然跪下叩谢,贾母笑着让她下去了。
  贾宝玉坐在宝钗身边,回头正看见后院里,林之孝家的在那探头探脑,贾宝玉便对她点点头。
  宝钗眼观六路,察觉到这一幕,便放下茶杯,看了贾宝玉一眼。
  贾宝玉笑着与她点点头,然后起身与贾母笑道:“说到唱戏,孙儿今儿也给老祖宗准备了一场大戏,不知道老祖宗有没有兴趣瞧瞧?”
  此话一出,众人皆愣。
  贾母:“你还会唱戏?”
  “不是很会,不过这出戏我准备大半年了,应当也有些看头。”
  探春连忙问:“是什么样的戏,二哥哥先给我们说说。”
  贾宝玉摇头不语。
  王熙凤偏头对李纨道:“你瞧,他又要弄幺蛾子了。只是不知道,这回弄得是什么场面。”
  贾母心情很好,又是宝贝孙儿的提议,她自然不无不可:
  “好,今儿我就看你唱一出戏。不过我可说好了,唱的不好,可是要挨罚的。
  别以为你现在做了官儿了,我就不敢罚你。”
  贾宝玉笑道:“好。不过,我要请老祖宗一个恩典,便是这出戏,只能我一个人唱,老祖宗可不许拆台,这一点您老要是不答应,我可不敢开场。”
  “哈哈哈,好好好,瞧你的样子,还怕我抢你的戏不成?我都依你,今儿我就只听戏,就算你唱的不好,我也不拆你台。不但我不拆你的台,我也不许她们拆,可好?”
  贾母好笑道。
  贾宝玉郑重一拜:“多谢老祖宗。”
  然后又对着屏风后躬拜道:“儿子还要请老爷一个恩典。”
  外面贾政纳罕:“什么恩典?”
  “儿子斗胆,今日想代替老爷,做一天主。”
  “你要做什么?”
  贾政显然没有贾母的随分,他做事喜欢究根问底。
  贾宝玉想了想,道:“今儿儿子的庆功宴,儿子只是想代老爷做一天荣国府的主,顺道给老祖宗唱一出戏,请老爷成全。”
  贾政算是听明白了,贾宝玉的意思,就是要让他今儿也听他的。
  “便依你就是。”
  贾政虽觉得奇怪,倒也没觉得什么不好。
  估计,又是想了什么法子想讨老太太高兴吧。
  “多谢老爷。”
  得到贾母和贾政的答应,贾宝玉嘴角一笑。
  哪怕只是口头上的答应,今日这戏,便有把握把它唱完了。


第149章 庆功宴(三)
  “快走,快走,你没听说吗,今儿是宝二爷高升的庆功宴,他要恩赏所有在建造园子时立了功劳的人,听说白花花的银子摆了好几筐,银钱更是无数,这是要大赏啊!”
  “真的,那可真是太好了,看来咱们的好日子要来了,以后宝二爷要是当了家,咱们的日子肯定更好过了。”
  “按理说也是,园子建好的时候,老爷回来了,才赏了多少点银子?
  宝二爷不愧是干大事的人,气度都完全不一样!”
  ……
  贾宝玉要“大赏群臣”的消息很快传播出去,除非是值班走不开的,其他包括轮休的人,全部朝着荣禧堂而去。
  甚至连好多宁国府的也跑过来凑热闹。
  他们想,万一要是宝二爷一高兴,连他们也赏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前厅的戏台上,已经摆了两张桌案,一把太师椅,贾宝玉正端坐在中央,低头翻看着手中的名册。
  他的身后,小戏子们都躲在后台,胆大的还敢伸出小脑袋往前面偷瞧。
  似乎都在好奇,这个好看的宝二爷究竟要做什么。
  “二哥哥这是在做什么啊?真的要把那么多银子全部赏了吗?”
  前面的厅内,探春仔细看了看,眼睛在戏台下一筐筐的银钱底下扫过,偏头询问迎春。
  只是迎春又如何知道,只得摇摇头。
  王夫人坐立不安,眼睛不停的瞟向贾母。
  贾母也快坐不住了。
  虽然她不管家很久了,但是也知道,赏下人,不是这么个赏法。
  “宝玉,你究竟要做什么?你别是不当家不知家难当,那些银子都赏了,回头咱们都喝西北风去?”
  贾母本来算是沉得住气的人,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贾宝玉抬头,看了厅内一眼,将两方所有人的神态看在眼中。
  诧异、不解者占多数,看热闹的人也有,甚至连嘲笑的都有。
  贾宝玉不去计较,朗声道:“老祖宗放心好了,孙儿不会让您老人家喝西北风的。你之前可是答应了,不和我抢戏的?”
  贾母顿时不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