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觉得自家的儿子长大了,开始学会拱别人家的白菜了……
……
宝钗脚步匆匆的回到自己的闺房之中,翻了半天,也没找到自己想要穿换哪一条。
莺儿便笑着上前替她选了一件平时宝钗喜欢的,问她的意愿。
宝钗点点头。
莺儿一笑,然后拉着宝钗,开始给她更换。
宝钗形色迟迟。
莺儿更换不便,故笑道:“姑娘,抬手……”
宝钗这才定神,配合莺儿给她换衣。
莺儿看了看自己小姐的神色,试探地笑道:“刚才宝二爷念的诗,我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好像是在说姑娘来着。而且听起来,感觉很好听呢。”
宝钗瞅了她一眼,没说话。
莺儿知道自己小姐性格内敛,恪守礼法,极为自律。
她既然没开口责备,就说明她的话还在宝钗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说起来太太为姑娘找的这门亲事,可真是一心一意为姑娘考虑的呢。
宝二爷出身好,性格好,又有才情,最关键的是,他对姑娘也好。
别人不知道姑娘的生日,偏他不知从哪儿听来,还给记住了。
明明要在皇宫里读书,为了回来给姑娘庆生,还特意告了假……”
莺儿并不知道上书房只上半天的课,贾宝玉下午一般都是待在二皇子府上,所以请假才能这般方便。
否则,谁敢三天两头去掌院那里请假去?
“谁说的亲事?谁告诉你母亲给我定了亲事?”
宝钗忽然沉声道。
莺儿一愣:“上年姨太太和我们太太借银子的时候不是说好了,让你和……”
“胡言。”宝钗责斥。
“去年的时候,不过是他们府里为了盖省亲园子的事,姨妈找我母亲借了些银子,有借据有抵押,明明白白的事,怎么到你们嘴里就传的这个样了?
宝玉才多大,他的婚事,将来定是要问过他们家老太太的,便是姨妈也不好私自做主。
你现在说的这些,传了出去,倒像是我们家挟恩图报,上赶着硬要和他们家结亲似的。
从今以后,你再也不许说这样的话,听到没有。”
因为是在私密之处,莺儿又是她的贴身丫鬟,所以宝钗难得把话说的很直白。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就算以后两家真的要结亲,也只能是两家你情我愿的事,决不能掺杂别的在这里头,你难道还不明白这意思?”
莺儿不傻,想了想,终于知道自家小姐的意思。
她们小姐何等骄傲,就算要嫁进荣国府,也得是荣国府看得上她的德行品貌,主动下聘求娶。
她绝不能容忍以后有人传,她薛宝钗是薛家二十万两银子买进贾府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莺儿很是自责道:“我知道了姑娘,是我不知道姑娘的心意,差点害了姑娘,以后我再也不说那样的话了。”
宝钗也不再多言,走到自己的妆奁之前,抽出,沉思半晌,将自己以前几乎从来不戴的一根金雀朱簪拿出来,低头在玻璃镜前插戴了。
朱颜不修,已是稀世之美。
只些微点缀,便是绝世仙资。
莺儿走过来,打量着自己小姐,口中发出赞叹。
宝钗也对着镜中瞧了瞧,忽问:“你,你觉得,我和颦儿,谁更好看?”
“那当然是姑娘……”
“想好了再说。”
“呃……”
莺儿一句话没说出口,差点憋死。
但是看着自家小姐的神色,也知道她现在是很认真的问她。
“若单论容貌,林姑娘是很美,只是,林姑娘如今才多大,她哪里有姑娘好看。
再说,就算林姑娘容貌比得上姑娘,但是姑娘的雍容大气,知书识礼,这些都是林姑娘比不上的。
更别说,林姑娘身子那么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了似的,姨太太就宝二爷一个儿子,哪里能让他娶林姑娘……”
宝钗并未否认,只是忽然迟疑道:“或许,他就是更喜欢林妹妹那样的。”
宝钗轻轻撩起自己的手臂,在镜中打量了一下,以往觉得白腻如雪的酥臂,似乎也有了些许嫌弃。
确实显得丰腴了一点点……
莺儿看出宝钗的心思,她笑道:“瞧姑娘想的什么,宝二爷定然是更喜欢姑娘这样的,难道姑娘忘了,刚才宝二爷还夸姑娘‘皓腕凝霜雪’呢。”
莺儿并非真的听不懂贾宝玉念得诗。
宝钗回神,忽然脸红道:“胡说八道什么,谁问你他喜不喜欢了!”
莺儿:“……”
……
第113章 先斩后奏
时光匆匆,春尽夏至。
春天过后,雨水增多,致使长江黄河水位上涨,几近泛滥。
四月末,一场大水从黄河中游发起,到了末尾山东境内泛滥,竟成灾势,一发不可收拾。
上百万的百姓受灾,十几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朝廷为此愁的焦头烂额。
搬银子赈灾,减免赋税这些还在次,关键是如何安置这些灾民,以及如何治水,成了两个大难题。
甚至就连在上书房的授课之中,夫子们也不讲学问了,每每就这两个问题发表自己的长篇大论,或者就是让学生们各抒己见……
这一日贾宝玉刚至上书房,不一会之后云霓郡主也到了。
云霓郡主今儿似乎挺开心。一见面就对他道:“贾宝玉,再过几天就是我生日了,你到熙园来给我过生日怎么样?”
贾宝玉一听,顿时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不去不去,熙园是什么地方,岂是我可以随便去的。”
“你不是有太上皇赐你的龙纹玉佩吗?”
云霓好奇道。
贾宝玉继续摇头:“不知道放哪儿去了。”
“啊,你把太上皇赐给你的玉佩弄丢了?那可是要杀头的哦……”
云霓做出很是震惊的模样,然后又说:“不过你放心,我是不会说出去的。”
说完云霓露出一副你不用谢我,我就是这么讲义气的模样。
“多谢郡主了,只是遗憾不能去给郡主您老人家祝寿了。”
贾宝玉撇嘴,云霓虽然可爱,但也就是个从小被宠溺到大的小郡主,在学堂闲来无事逗一逗还成,他可不会没事找事去熙园给她过什么生日。
太后的宫中,千万双眼睛,他又不是王孙龙子,去招那白眼作甚。
云霓不知道贾宝玉的想法,她很是开心的道:“就算你没了玉佩也没有关系,昨晚太后娘娘答应我了,让我今年自己在馨宁宫举办生日宴会,到时候我可以自己邀请人到我的馨宁宫做客。
今儿我就正式邀请你去馨宁宫,到时候你还给我讲故事怎么样?”
“不怎么样……咳咳,那个小郡主娘娘啊,熙园有那么多的太监宫女陪着你老人家过生日,你还嫌不够热闹吗?再不济,王室还有那么多的公主郡主,皇子世子,还有各世家的名门闺秀,这些你不去请,请我作甚?”
云霓自然而然的道:“他们一个个都无趣死了,还是你这个人好玩,生的和别人不一样。”
“哪儿不一样,我是多一个鼻子还是多一个眼睛?”
“咯咯咯……”
云霓笑了,似乎也看出来贾宝玉不想去,她顿时有些生气,然后又释然,哼,这家伙就是这样,一点也不知道好歹!
“你真的不去,你可别后悔,我告诉你,我已经邀请了叶姐姐,她到时候也要来给我过生日,你不来可别后悔?”
“嗯嗯嗯……不去,不去。”
没听见这个还好,听见叶蓁蓁也要去,贾宝玉是打死也不会去了。
好不容易让二皇子对他放下戒心,这会子要是他跑去和叶蓁蓁会面,谁知道二皇子那个陷入“爱而不得”境地的失衡男子会怎么想。
“哼,不去就不去,谁稀罕!”
云霓气鼓鼓的回自己座位上去了。
贾宝玉也不在意。
忽见二皇子走进来,一脸沉郁之色。
走到贾宝玉身边,迟疑了一下。
贾宝玉起身。
“子衡,快坐下。”
二皇子请贾宝玉坐下,然后也知道贾宝玉看出他有心事,就不再犹豫,直接道:“子衡可知道,近来朝中之事。”
“殿下要说的是治水、赈灾之事,在下自是知道一二。”
二皇子点点头,这不过是个开场白,他要问的不是这个。
“我想向陛下请旨,出京办事。”
贾宝玉看了二皇子的面色一眼,道:“殿下是想要去治水?”
黄河自古以来,也不知道发过多少次大水了。每一次发大水若是逢盛世,朝廷必然策划治水。
治水是大事,责任大,功劳大。
若是治得好了,天大的功劳。若是治不好,脑袋保不住也是常事。
二皇子摇摇头:“我非好高骛远之辈,治水自古以来自有章法,我也并不擅长。且治水来关乎亿万百姓民生的大事,我岂敢擅领差事。”
贾宝玉松口气。
他就怕二皇子头脑发热,要去治水。
治水的门道太多了,稍有不慎,就会惹一身骚。
且二皇子现在是最有望将来继承大位的人选,应当以求稳为上,一切冒险,都是给别人以机会。
“那么殿下就是想要赈灾了?”
二皇子点点头。
“可是太师不同意,让我以学业为重。”
二皇子心想,他学仕途经济学问又不是为了科举,而是用来治理国家,造福百姓江山的。
这种时候要是还死坐在府里读书,有何意义所在?
贾宝玉心如明镜。
二皇子这些日子在课堂上就心思活络,显然起立功的心思已久。
他不想放过这样立大功,让世人看见他本事的机会。
不管再怎么聪明的人,一旦触及到了他最想要的东西,可能比别人更容易坐不住,也更坚持。
这人一旦坐不住了,若硬要他憋着,很容易憋出毛病。
叶琼的意思贾宝玉也明白,不过是求稳而已。
说起来也挺悲哀,越是皇子龙孙,其实学成文武艺,越没有用武之地。
除非,他能最终坐上龙椅。
否则,本事越高,越容易引来灾祸。
二皇子虽然是最有希望将来承继大统的人,但是他,现在还不是……
无关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就看怎么想,过程怎么做,结果怎么样而已。
“那殿下是准备听从太师的话,还是另有他计?”
二皇子并不隐瞒,直言道:“我昨晚已经亲自向陛下请旨,陛下没有给我明确的答复,让我今日晌午再过去。”
贾宝玉点头:“那么殿下是想让我代殿下说服太师?”
二皇子都先斩后奏了,可见心意坚决。
“正是,此事还得麻烦子衡了。
从前两日子衡课堂上的答辩,我也知子衡亦是心怀天下民生之人,定然能够明白我的心思。
我亦知道子衡口才了得,若是有你出面与太师讲述此中种种,太师未必不能回心转意。
若是实在不能……
那还请子衡代我向太师赔个不是,待我功成归来,再亲自到他老人家的府上请罪!”
贾宝玉一叹,若是真的功成归来,只怕就不是请罪的问题了……
“既然如此,那在下就先预祝殿下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太师那边,我会尽力为殿下周全。”
“多谢。”
二皇子拍了贾宝玉的肩头,目光坚定而充满野望。
第114章 老者
上书房放学之后,二皇子便去了养心殿。
贾宝玉则决定先去一趟叶府,将二皇子交代的事完成。
乘轿的时候,碰到云霓,贾宝玉给她打招呼,小丫头理也不理他,哼了一声就走了。
来到叶府,叶琼并不在府上,是叶皓接待的他。
在叶晧的小书房与他茶话半日,叶琼才从宫中回来,然后接见了贾宝玉。
一番简单的闲叙之后,贾宝玉将二皇子的心意委婉表示,令贾宝玉意外的是,叶琼并没有生气,他甚至都不感到意外。
“景灏天资有余,历练不足,所以行事只凭自己的判断,认定的事便极为坚持,反之,则很容易优柔寡断。这也不能算是缺点,只是身边若是没有得力的贤德之人辅佐,怕是极易受人干扰……
罢了,让他亲自出去感受一下民生疾苦,体验人心叵测,对他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叶琼如是说道。
贾宝玉顿时心生敬意。
只听叶琼这番话,他便知道叶琼在二皇子身上花费了多少工夫。
叶琼见贾宝玉点头聆听,忽然又建议道:“若是可以,我希望子衡可以随景灏走这一趟。”
贾宝玉面色一动,道:“如今家中正为娘娘省亲盖园子的事忙乱,家父年纪老迈,有我在家中,尚可居中处置一二,只怕不敢出行远门。”
叶琼顿时不满道:“后妃省亲虽然也算大事,但是比起天下民生,比起十万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