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贵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大贵族- 第5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怪他们都知道这事,实在是大年以来,外头的动静闹得轰轰烈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初十以来,便有大批宫人从皇城出来,一路铺陈红毯至西城。
  及至过了西城大道,竟分两路而去。
  有好事者寻迹而去,就发现一路朝着前宰相府叶家而去,一路朝着宁荣街,然后又分为两路,一路至荣国府贾家,一路至皇商薛家。
  很多人这个时候才相信,原来太孙一次娶三妃的传闻竟是真的,一时间又引发热议。
  不过大多数人皆是争相赞美,甚至引为佳话。
  谁不知道,太孙虽然主政未久,不但彻底平息了内乱,使得京城重新安宁繁荣起来,甚至朝廷在他的带领下已经颁布了数条利国利民的新政。
  民间有传,太孙殿下,乃是太上皇精心挑选的国之储君,将来必又是一代圣君。
  普通人只相信他们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东西,大家都说太孙好,又岂有人敢不附和?
  便是有些微弱的不利流言,老百姓们自己都能找到充足的理由反驳……
  因此,太孙殿下的大婚,注定是举国以来令最多人关注,也最热闹的婚礼。
  果然,刚刚下午,锣鼓声还未响起之前,那铺陈着红毯的大街两旁,已经自发的聚满了围观的群众。
  他们都想要看看,究竟是何等样的女子,才能得到太孙殿下的青睐,入主太孙府。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新王妃肯定是坐在八抬大轿里面,不可能会露面,他们也不可能靠近,但是只要能这么远远的瞧上那凤轿一眼,瞧瞧那女子出嫁最隆重的仪仗,便也不虚此行。
  ……
  相比较于外面的议论、拥挤,皇城内太孙府内外,则显得更加热闹。
  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皇室宗亲、文武大臣、勋贵门户等,凡是接到请柬的人家,掌家人都亲自来了。
  有的,甚至连带着夫人和子女一道来贺。
  更有一些人特意将家里模样好的适龄女儿带来……
  虽然不会蠢到在这个节点上向太孙举荐女儿,但是带上总没坏处。
  万一就让太孙殿下瞧上了呢?
  再说,就算没碰见太孙,那酒宴上那般多的王孙贵胄,岂不正是一场择婿的好时机?
  若是能趁此择成一门佳婿,一来省了事,二来太孙知道,说不定也会心悦而赞许。
  毕竟喜事,从来不嫌多的,他们这也算是给太孙的大婚添喜了。
  贾宝玉此时也在王府之内,忙碌自然是忙碌一些。虽然以他的身份可以端架子,但是他却没有。
  这些人都是来喝他喜酒的,必须以宾客之礼待之,方更显欢庆的氛围。
  只是这样一来,寒暄闲聊且罢,难得是酒宴开始之后,各路人马齐来找他敬酒。
  幸好云霓一声娇斥:“酒你们自己吃就行了,景桓哥哥等会还要去接我嫂子们,耽搁了你们担待的起吗?”
  云霓是太后的掌上明珠,谁还敢与她计较?况且,人家说的有理有据的……
  因此不管是谁,被云霓一瞪,都不敢再劝酒。
  这也是贾宝玉上午去见太后,特意把云霓要过来的原因。
  不过贾宝玉却也不会让云霓太落大家的面子,往往笑着告歉一声,浅饮一口,然后大家客套笑语一番,成宾主尽欢之势。
  待时辰一到,贾宝玉便告罪别过众人,披红花,跨黄马,一路锣鼓齐鸣,浩浩荡荡的往西边杀去。
  今日,注定是他的大好日子。


第757章 大婚(二)
  宁荣街荣国府,同样是一片喜气洋洋之色。
  荣庆堂,黛玉搬进潇湘馆之前住的那间屋子,早已被装扮的金迷彩焕,一群群的丫鬟聚集在门外,想要目睹新娘子的样子。
  屋里,四个陪嫁丫头也各自穿着喜庆的衣裳,在屋里为黛玉补妆、整理服饰。
  金钏姐妹跟随黛玉日浅,此时近距离的看着黛玉凤冠霞帔,顾盼流芳的仪态和容貌,不禁由心的赞美道:“姑娘真是太美了,就像天上的仙女儿一样,难怪连太孙殿下都被姑娘迷倒了……”
  身处一生中最重要也最美丽一天的黛玉,此时也洋溢在喜悦和忐忑中,没有了往日的牙尖嘴利和得理不饶人,闻言只是羞意的一笑,轻轻别了头。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美的不可方物,令金钏都呆了呆眼,心里暗惋自己等人确实无法与之相比。
  不过这样也好了,林姑娘这样的可人,将来肯定是被太孙殿下捧在手心里疼爱的,自己等人作为她的陪嫁丫鬟,也有更多的机会服侍殿下了……
  就连紫鹃这个与黛玉朝夕相伴的丫头,也被黛玉的美丽所动,只觉得自家姑娘,大概就是天底下最美丽的新娘子了。
  又敏锐的察觉到黛玉尚有些紧张,便也笑着说些赞美喜庆的话来。
  一时黛玉的奶母王嬷嬷一溜风似的进来,笑道:“太孙殿下亲自来迎姑娘,已经到宁荣街了,姑娘赶紧收拾一下,可以出门了。”
  一听这话,紫鹃等人赶忙将那最重的金凤钗为黛玉插上,再三检验无误,方合力取来那大红盖头,为黛玉披上,并笑道:“姑娘,起吧。”
  被红盖头遮蔽了面目的黛玉,再也无需佯做镇定。
  摸着腿上冰凉丝滑的嫁衣,眼前是一片醉人心扉的迷红之色,印射着紫鹃等丫头走动的身影……
  她暗暗深吸两口气,将心理的局促和紧张压下,然后才借着侍女们搀扶的力道,缓缓站了起来。
  这一日,她等了好久了。
  ……
  其实皇室贵胄成婚,大概都不需要本人迎亲的。
  说是维护皇室的尊贵也好,还是给嫁进皇室的女子立尊卑也罢。总而言之,任何嫁入皇室的女子,皆称为高嫁。
  既为高嫁,且夫为妻纲,不迎,或让他人代迎,合尊卑之礼。
  普通皇室子弟都如此,更何况太孙。
  太孙是储君,岂有闻皇帝亲自迎亲的道理?
  便是有此礼制在里面,所以贾宝玉说要亲自迎亲的时候,还遭到一些劝谏。
  负责策划婚典事项的礼部无法违背贾宝玉的意志,还提出折中之法,言由礼部官员出面,代“君”出迎,也足可见重视。
  或者从皇室中择出晚辈代迎……
  这些提议自然都被贾宝玉拒绝。
  自己的媳妇,让别人去迎娶,他感觉还不如不迎,让她们自己送上门来的好。
  好在礼部上下都足够依附于他,没有人因为这点小事上纲上线,甚至作死的去惊扰太上皇、太后出面镇压他之类的事发生。
  这也就是这件事不足以动摇礼制,反正也没有祖宗法令说过储君不能迎亲。要是贾宝玉今日是皇帝,估计这些致力于维护礼法纲纪的官员,就没有这么容易沟通了。
  迎亲是没问题了,但是他有三个媳妇,又不在一家,他又没有分身之法,自然不可能完全如民间之法那般迎亲。
  他细细想来,有两个方案可行。
  一个是按照远近,先去接黛玉,到了大道再去薛家接宝钗,然后如法炮制去叶家接叶蓁蓁……
  这个方式倒是可以三家都照顾到,但是却要宝钗和黛玉二人的轿子停在大道上等候,甚至黛玉还要等两次,这可能会极大的打消黛玉的新婚喜悦之情,故而贾宝玉犹豫了一下就放弃了。
  第二个方案,他只迎到宁荣街东头,然后由宝钗和黛玉的轿子过来,再一起绕道至叶家。
  只要时间掐的好,这个方案便可以让叶、薛、林三女从出门到上花轿,一路不停歇,顺顺当当的到王府拜堂成亲。
  唯一遗憾的便是,他不能到家门口接黛玉和宝钗。
  不过这也无妨了,在无法三全其美的情况下,完全不必要太过求全。
  做事不能太拧巴。
  他也相信,就算是黛玉,也不会在意那么一点距离。
  事实上也是,黛玉出门的时候极其紧张,只能一步一步的跟着丫鬟和嬷嬷们的指引,跨步进花轿,甚至她都不知道贾宝玉在不在场。
  就算盖头遮住,她也知道从出门到上轿子的那一段距离,有成千上万双眼睛盯着她,她才不敢东张西望。
  直到轿子来到宁荣街东头,听到前面热烈响起的奏乐声,她才知道,原来贾宝玉是在这里相迎……
  贾宝玉满面春风,骑着高头大马,伫立在东街口,看着几乎同步从两个方向行驶而来的送亲队伍,他的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唯一遗憾的是,不能提前看看他两个媳妇穿着嫁衣的美丽模样。
  不过,都到这个时候,他急什么呢?
  待两方队伍汇流,在茗烟的交代下,负责的人让两顶八抬大轿并排而行,然后贾宝玉骑马来到前面,各自打量了一眼之后,一甩马头,大笑道:“启程!”
  ……
  去叶家同样没有出现任何意外,顺利接到了叶蓁蓁。
  贾宝玉骑在马上,时不时回头看看身后的三顶大花轿,心里那是一个惬意。
  他甚至让人撤去在外围警戒、阻挡围观老百姓的官兵,让老百姓们可以近前一点,然后自然而然,他就收到数之不尽的争先恐后的恭贺声。
  对此贾宝玉全盘笑纳,甚至还一路拱手致意。
  他这番“亲民”的举动,在这个时代事不可思议的,以致于有些人都开始怀疑,那带着大红花,着新郎装骑马在花轿前面的人,到底是不是尊贵的太孙殿下?太孙殿下,竟然乐意接受我们的祝福,甚至还与我们说话、致谢?
  但是更多的人,立马就疯狂了。那谦逊平和的举动,俊逸的面貌和身形,感染人心的笑容,真的是太孙殿下,正是他们的明日君主!
  这个时代的人不知何谓追星,但是,却有足够的钦佩和崇拜圣君、贤主之心。
  于是,狂呼千岁、声嘶力竭的齐声呐喊,此起彼伏的回荡在长长的街道两侧,一度甚至将震天响的乐器鸣奏之声都掩盖了。
  若非队伍外围还有数层官兵挡着,只怕这些激动的人群,就要将迎亲的队伍给冲散开来。
  随行的礼部官员见状,一边忙着维护安稳,一边心里也崇拜不已:“一言一行,便能鼓舞百姓的情绪,尽得民心。太孙殿下,实乃天选之君……”
  贾宝玉也没有想到简单的举动会造成这个效应,实在是围观的人太多,一眼都望不到头。
  这也只是这个时代皇权至上的一个直观体现,但是也就他能拉动了。
  换做往朝往代,这种情况不让老百姓跪迎一片才怪……
  他不需要跪拜,他需要的是给黛玉等人带万众瞩目的婚礼,带给她们心灵最直观的震撼和感动。
  真不错,大家伙很配合,以后给你们多增添福利以作回报。
  不过,你们里面别混有刺客才好……
  贾宝玉目光略微警惕起来。
  不同于贾宝玉的多疑,花轿内的三女都没有考虑什么刺客的问题。
  她们都被外面疯狂的“海浪”所震惊。
  叶蓁蓁收了收腿,心里暗道:“这就是爷爷说他是天生帝王的原因?确有些震撼人心呢。”
  宝钗神色一动,偏头透过轿帘能够隐约看见那些狂热的人群,能够大概听清他们的歌颂之语。
  宝钗知道,这就是贾宝玉的王者威势,她,也终将因他而超脱凡俗。
  她很庆幸当初的莽撞,从此之后她可以陪着他,俯视这天下的风景。
  黛玉小宝宝自从坐上花轿就魂不守舍,无数次想要掀开轿帘看看外面的情况,看看宝钗和叶蓁蓁的花轿是什么样的。
  外面的声音好吵,令她本能的有些不悦。
  忽闻铺天盖地的声响传来传来,倒把她好吓了一跳。
  又听见其中一些破锣似的嗓门,更是觉得难以入耳。
  不过慢慢的,黛玉又抛却这些不悦的情绪。
  她知道,这就是贾宝玉与她说过的,要给她们带来最热闹、最气派的大婚之礼。
  哼,原来就是这个,一堆堆俗人的瞎热闹罢了。
  浅层的心理虽然有些不屑,不过黛玉芙蓉花般灵秀的面上那散不开的笑意,以及红扑扑的小脸蛋,还是暴露了她内心的喜悦与激动。
  ……
  迎亲的队伍进入皇城,热烈疯狂的老百姓们不能再跟随,世界逐渐安静下来,久久不闻的锣笛合奏之声也再次鲜明起来,直到到了太孙府门前,才悠然而止。
  贾宝玉跳下马来,随着司仪官的指示,依次掀开三顶花轿的门帘。
  很快,三位风姿绰约的新娘子,便展露在世人的眼前。
  贾宝玉略过周围人的赞美之声,看着自家三个媳妇站在一起,虽然看不见确切面目,也足够令他心满意足。
  三个人的身型虽然有异,但无一例外,都是那么的美,尤其在璀璨嫁衣的加持下,更是散发着令人不敢靠近的光辉。
  看见贾宝玉在欣赏自己的王妃,旁边的人只是偷笑,并不急于出言提醒。
  还是贾宝玉自己醒悟,察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