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贵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大贵族- 第4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要是这次帮了我,我便记你一辈子的情,便是你与宝兄弟之间的事,我也可以当做完全不知道……”
  “放你娘的狗屁!”
  王熙凤勃然色变,狠声啐道:“我和宝兄弟有什么事,你倒是说说?你今儿要是不说清楚,别说帮你求饶,便是姑奶奶今儿也定要与你分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贾琏见状,赶忙打嘴道:“呸呸呸,是我嘴里塞了狗屎胡说八道,姑奶奶就当我刚才真是放了个屁便是了,嘿嘿嘿……”
  贾琏这副作像,令王熙凤只想啐他一脸。
  到底忍住了。
  看了一眼远处的丫鬟们眼中似有了疑色,也不欲与贾琏多纠缠,冷哼一声,朝着灵堂那边去了。
  来都来了,到底去嚎两嗓子才能说得过去。
  ……
  贾宝玉自不知道贾琏等人从何处得来那样一番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推断。
  便是知道,他也不会在意。
  如今大事尘埃落定,京城不论牛鬼蛇神全都一下子蛰伏了下来。
  要是有人肯主动蹦跶出来,他们倒是省了麻烦。
  皇宫午门之内,内阁大堂。
  宗辙带了数个年老的大臣进来,交给他一份长长的名录,道:“这是我和内阁中丞、中书、数位学士连夜编写的名录,其中是自太上皇一行离京之后,朝中包括宗室,所有参与二皇子谋逆一案的人员名单以及大致的处置意见,请殿下过目。”
  贾宝玉看了看,大抵上就是一些二皇子占据京城之后,所有附和二皇子的宗室、官员,以及趁着机会在京城为非作歹的人员的处置,其中大多数也不过是下狱、举家流放等等,并无与他的想法太过于迥异的地方。
  但他却没有随意表露态度,这份名册在他手中的时候,他有相当程度的决定权,一旦表态转呈铁网山之后,就不好再做更改了。
  因此扫了一遍,问道:“怎么不见杜家、韩家这两家?”
  没道理一些小虾米宗辙等人都留意到了,反而漏过这两条大鱼。
  宗辙笑道:“不单这两家,还有北静王府、东平伯爵府老臣等也没有撰写,这几家府邸情况特殊,臣等恭维殿下明断。”
  贾宝玉看了面前这几个老家伙一眼。
  要说杜家、北静王府、东平伯爵府这三家身份不一般倒也说得通,那韩家不过一个鸿胪寺卿,三品官而已,也算的上情况特殊?
  似乎看出贾宝玉眼中的意思,宗辙道:“韩家大公子作为二皇子身边的亲信幕僚,此前多次带人查抄朝中大臣府邸,颇有以雉羽为令箭之嚣张气态,罪行深重,自当严惩。
  然其父韩养正在此次二皇子一案中,却未有恶迹,故有大人以为应当将韩家与韩家大公子摘除,对韩家网开一面。
  臣等各执一词,故请殿下明断。”
  果然宗辙的话音一落,便有人拜道:“韩大人为官多年,风清气正,是为朝廷难得的清流,臣以为不应当……”
  贾宝玉不等他说完,便道:“自古言‘养子不教,熟之过也?’”
  宗辙立马道:“养子不教,父之过也!韩家大公子助纣为虐,累犯恶行,韩养正难辞其咎。
  老臣以为,应该将韩家下狱,以谋逆罪论处。”
  其他人见贾宝玉面色不善,立马不敢再开口求情。
  贾宝玉心头明镜一般,这些人肯定知道自己对于韩家有恶感,毕竟韩之涣当日带兵围困贾家,而后引得皇后亲自出面才得以化解,这样的大事他们不可能没有耳闻。
  如今是来试探他来了。
  他发现,自从登临这个位置之后,下面的人总是喜欢来试探的喜恶、胸怀度量等。
  “既然韩养正并非凶恶之徒,本王也非喜好肆意牵连之人。
  便将韩养正削去官职,举家流放海疆吧。
  至于韩之涣,极刑。具体应该处以何种极刑,各位大人熟知律法,便按照其所犯罪状依据惯例议定便可。”
  贾宝玉虽然崇尚的是一人做事一人当,但是韩之涣他是杀定了。
  既然如此,没道理把他老子留在朝廷里碍眼。
  “是……”宗辙带头领命。
  “至于杜家,念在杜安樘数十年对朝廷薄有微功,便只诛其一人罢。”
  “是……”
  “东平伯助大军入城平叛,有功无过。至于北静王府,北静王虽然襄助二皇子谋逆,但是最后关头举兵投降,避免皇城一场血战,也算有功,各位大人便据实编写功过,据实论处。”
  “是……”
  将名录递还宗辙,宗辙却并没有带人离去,反而迟疑了一下,道:“另外还有一事,据杜家与齐王府中人招供,一等神威将军贾赦、五品同知贾琏在二皇子窃据京师之时,曾数度出入府邸,疑是同谋……”


第590章 更易接受的说法
  铁网山,秋猎之时的宣盛场面早已不在,整个旷荡的山林之间,有的只有深秋的肃杀和凌冽。
  各家府邸,除了每日派出家奴出去取水和浣洗衣物等,都乖觉的等在自家小院或者是营地之内。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悄悄策划着应该如何才能将被关押在地牢或者看押起来的亲朋解救出来……
  行宫深处,太上皇的寝殿。
  叶琼正步跨入,对着上首的太上皇拜了一拜,方依命落座。
  “昨晚靖王传回来的奏报你都瞧了吧。”
  “已然瞧过。靖王天资聪颖,有勇有谋,不过数日之间便已然将二皇子之乱平息,颇有汉时卫霍之资。
  太上皇获此佳孙,实乃太上皇之福,朝廷之福。”
  太上皇不置可否,将敷在额头上的热帕取下丢在一边,然后道:“方才王维仁进来,言说靖王既然已经成功拿下京师,手中却仍旧掌控着近十万精锐之师,实为隐患。其与许多朝臣担心,恐有重蹈二皇子覆辙之嫌。
  朕想问问,你觉得王维仁等人之语,是否纯属妄测?”
  叶琼心头猛然一惊,几十年养成的强大自控力才使得他没有表现出异常来。
  太上皇此言何意?
  都道帝王多疑,难道,以太上皇对靖王的喜欢和宠信,也不能免俗?
  还是,太上皇故意在他面前这样说,是别有用意?
  “怎么,有什么不能说的么?”
  太上皇声音很轻的问道。但就是这种看似虚弱,比以往威严不足的语调,更令叶琼谨慎。
  他思索着道:“老臣认为首辅等人所虑不无道理,既然如今京城叛逆已被平息,靖王再手握如此之众的控弦之士属实不妥,不若令朝廷发一道诏令,将部分大军召回为是。”
  叶琼此番话也算是深思熟虑了。
  叶蓁蓁和贾宝玉有着婚约,他天然便是站在贾宝玉那一边。
  若是别的问题,他自然会帮着贾宝玉说话,但是面对如此敏感的问题,他越是向着贾宝玉说话,越是显得有“结党营私”之嫌。
  况且,细想想,太上皇未必真的疑心贾宝玉。
  若是其对贾宝玉不信任,不宠爱,之前便不会那般肆意的放权。
  太上皇若真的疑心,这话大概也就不会对他讲了。
  太上皇似乎有些意外,问道:“怎么,连你也觉得靖王有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之嫌?”
  叶琼摇头,“老臣自然是相信靖王殿下的为人,但是首辅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所以老臣只是据实而说而已。”
  太上皇忽然发出一声轻微的嗤笑。
  “当初你为了将你的宝贝孙女下嫁与他,不惜来求朕赐婚。
  朕还以为你对其有多么的青睐痛爱,如今他人在京师,你却连一句偏颇的话也不愿为他讲?”
  叶琼便道:“老臣身为大玄臣子,自当以江山社稷为重,以个人喜好、亲情人伦为轻。”
  太上皇微微摇摇头,也不知道信了这种假大空的话没有。
  但是太上皇却没有再提及之前的话题。任由冯祥等人给他换了一张新的热帕敷上,而后靠在软绵的龙塔靠背之上,蓄养精神。
  终究是老了,比不得以前,只不过说了一会儿话,便觉得身心有些疲惫呢。
  叶琼见太上皇不说话,便有一句没一句的找些简单的话题单方面说与太上皇知晓。
  一时内侍送来奏报,冯祥接过,到太上皇耳边轻声道:“老皇爷,是靖王传来的。”
  太上皇眼睛仍旧闭着,只道:“给太师,让太师观了之后说与朕知道便是。”
  “是。”冯祥便将奏报呈给叶琼。
  叶琼站起来,将奏报展开看了一遍之后,对太上皇恭敬地回道:“回太上皇,靖王在信中言到,说是在今日之内,便会彻底处理好之前叛乱的所有事宜,让京师恢复往日的秩序。
  另外还有一点,靖王请示太上皇回京的日程。”
  太上皇漠然的点点头。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睁开眼睛,道:“既然如此,那便两日后班师回京吧。”
  ……
  京师,荣国府内。
  贾宝玉封王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整个贾府都知道了。
  晌午之后,鸳鸯看贾母气色稍好一些,便趁机将这个消息也告诉贾母。
  鸳鸯向来是什么事都不会瞒着贾母的。
  贾母知道之后,惊疑道:“这是怎么说?”
  鸳鸯早知贾母的反应,把自己知道的具体内容都告诉贾母。
  贾母听了有些失神,追问根由鸳鸯却也说得不清,因此她便让人把王夫人和王熙凤叫来。
  王夫人很快来到贾母的寝室之中。
  贾母厉声相问:“宝玉他娘,你来说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宝玉怎么会是皇家血脉?”
  贾母的声音自是质问。
  孙儿的血脉出了问题,她自然有道理质问儿媳妇!
  莫非是家中出了那等秽乱的丑闻?
  被贾母一双带着病容却仍旧严厉的眼睛盯着,王夫人只觉心中万分委屈。
  “老太太明鉴,媳妇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之前宝玉与我说起此事的时候,媳妇也是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呢。
  我养了宝玉这么多年,老太太也疼了他那么多年。
  宝玉绝不可能是皇家的血脉,他是我和老爷的亲生孩儿啊……”
  王夫人直接跪到贾母的榻前,泣声道。
  贾母却丝毫不见怜惜之色,仍旧逼问道:“那现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不成好端端的,皇家就能把人给弄错了,还给宝玉封一个如此尊贵的王爵?”
  王夫人无力辩驳,只能哭泣。
  “你还不如实说来!”
  贾母越发生怒,竟有些不顾自己的身体安危要抽身下榻。
  “媳妇说的都是实话啊,老太太……”
  王夫人实在心累的慌,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坦然的面对这件事,没想到,却要承受婆婆严厉的指责与怀疑。
  她真是冤枉的慌,她十多岁嫁入贾家,便一直安心待在府中操持家业,她甚至连一个正牌的天潢贵胄都不认识,又如何不守妇道,与之有染乃至于生下宝玉呢?
  但是这种事是最不好辩驳的,看着贾母屋里几个侍立的大丫鬟都心有戚戚之色的旁观着,她连想死的心都有了。
  王熙凤踮着脚尖走进来,看见屋里这种氛围也是有些小心翼翼的。
  不过王夫人哭的可怜,将以往当家太太的体面都丢的差不多了,加上贾母的情绪也越发激动,再这么下去可能有不忍言之事发生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说话了。
  “老太太、太太……”
  等贾母等人看向她,她方犹犹豫豫的道:“方才琏二从外头回来,说了几宗消息,或许能够解释宝玉封王的事情……”
  贾母等人忙问什么消息。王熙凤便将贾琏说的话以她理解的意思,加上一种贾母等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娓娓道来。
  但是她还是低估了这番说法的威力。
  不等她说完,王夫人便惊得挺直了身子,大声惊问:“什么,你是说宝玉果真参与了谋逆,他的王爵也是因此得来的?”
  王夫人的反应太激烈,连贾母也是目露惊骇之色,身子摇摇欲坠,王熙凤方知道自己可能捅了篓子,因此一缩脖子,弱弱道:“我也不知道,这些都是琏二亲口说的……”
  王夫人等人和王熙凤的政事见识都是相差不远的,特别是王夫人,几乎是一瞬间都相信了王熙凤方才所说的话。
  因为她太确定宝玉就是她的亲儿子这个事实,那么,显然此时这种说法比早晨的时候宝玉说的,更符合实际。
  见贾母和王夫人似乎都被吓傻了,王熙凤忽然补了一句她认为很重要的话:“太太莫担心,现在外面的大事都已经落定了,宝兄弟手底下有着十万大军,城里城外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呢,!不妨事的……”
  王熙凤心潮有些澎湃,改朝换代啊,好刺激好紧张好激动……
  这可是戏本里都难得听到的故事啊,听那些说书的说过,这样的大事,大概是几百年都不一定能出一次呢,没想到就让他给碰上了,而且,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