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和臣民们一个交代,只怕很容易引发动荡,到时候又该如何是好?”
王维仁这话说的很多人都点头,却有一人忽然狐疑出声:“有些不对,陛下若是真的因为中毒,那太医们之前为陛下诊治的时候就应该察觉了啊……”
说话的乃是吏部侍郎。
虽然他的话跑题了,但是还是立马引起大家的关注,然后细想之,都觉得有理。
要是沐秋波的匕首有毒,而且是能致死的毒,他们看不出来,太医给景泰帝疗伤包扎的时候,也应该看得出来啊?
幸而冯祥给他们解惑:“陛下中毒之事,之前王太医就已经禀报过,只是事关重大,太上皇又在昏迷之中,不敢擅自宣传。
这一点太师也是知道的,太师也觉得不能宣扬,所以命太医们全力救治,只是……”
只是到底没救回来。
因为王太医等人已经回屏风之后,众人只能把目光看向叶琼。
面对大家求证的眼神,叶琼面不改色,点了点头。
大家心头顿时一松。
如此倒是说得通了。
只要景泰帝是“正常”死的,大家也不愿意多言。很快把话题重新放到沐秋波的身上来。
但是群臣对于沐秋波的处置意见大有不同。
有的同意王维仁的话将沐秋波立刻斩首示众以儆效尤,有的却坚持要等太上皇醒来再行处置,更有的认为应该等回京之后,将沐秋波进行公审……
大家各执一词,难有定论。
就在此时,冯祥接到下面人的传讯,他立马面色一变。
注意到的人立马追问:“冯公公,发生了何事?”
冯祥道:“二皇子带着数万兵马,已经到了铁网山十里之外驻扎……”
大殿忽然安静下来。
一会之后,一人问道:“他为何而来?”
若是大家不知道二皇子的身世,自然不会有什么疑问。眼下这种局面,二皇子当仁不让是大玄江山的继承人,他来了正好可以主持大局。
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二皇子已经不是二皇子了。
他是妖僧竺兰的孽种!
这样的身份,自然不可能还有人会奉他为大玄之主!
“具体什么目的还不知道,不过他打的旗号是勤王……”
勤王?勤谁的王?景泰帝,还是太上皇?
众臣一时之间不知所措。
没有人应对过这样的局势,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对待现在的二皇子。
说他是孽种?
太上皇还没有发话……
叶琼似乎明白大家的所想,他咳了一声,郑重道:“如今这样的局面,关乎朝廷的安稳,大玄的根基,而太上皇又陷入昏迷之中,当此之时,老夫以为,当推举一人出来,在太上皇昏迷期间暂时主持大局,以免我等因为一盘散沙而坏了大事。你们觉得如何?”
群臣一听,深觉有理。
龙无头不行。
一人道:“太师德高望重,深得太上皇信任,若要推举一人,非太师莫属!”
他的话立马得到许多人的附和。
却还是有人以略低的口吻道:“太师虽然德高望重,但毕竟致仕多年,而首辅乃百官之首,这个时候,还是推举首辅更合适……”
说话的是王维仁的门生,深得王维仁的重用,也算是在场的人中较为年轻的几位了。
大家对他的话也不奇怪,王维仁毕竟已经当了这么多年首辅,岂能没有一点根基?这种时候,这些人不站出来倒是怪事。
因此,此人的话音落下,果然又有数人附和。
王维仁却连连摆手:“非也,太师做首辅之时,老夫才刚入阁,不论资历还是威望皆不如太师,岂敢越太师之上?
本辅也推举太师主持大局,在太上皇苏醒之前,自本辅而下,所有人皆听从太师号令,以保朝廷顺利渡过难关!”
王维仁亲口发话,他的人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
叶琼摇头笑道:“不论是老夫还是元辅,论起来都是臣子,当此之时,事多有涉天家,作为臣子处置甚为不便。
老夫以为,还是从宗室中选举一位王爷出来主持大局,方为上策。”
王维仁一愣,随即想了想,点头道:“太师老成谋国,言之有理。”
叶琼和王维仁都达成一致,其他人自然也没有话说。
但是选谁,又是一个问题。
此行宗室的王爷大多都来了,虽然不算太多,好歹也有一二十个,抛去那些老的小的和辈分不合适的,也还有好几个。
大家推举半天也拿不出一个定论。
叶琼等他们说话的劲头下去,方道:“河间王德才兼备,一向深受太上皇喜爱,大家觉得他如何?”
众人闻言,不知想到什么,忽然沉默下来。
李守善道:“若是河间王身体无恙,他自然最是合适不过,不过昨日他为了保护太上皇,身受重伤,还陷入昏迷之中,这如何使得?”
一边的冯祥连忙道:“河间王爷自昨晚便已经醒来,虽然行动尚且不便,但是精神已经好转。”
叶琼便看着众人:“主持大局之人,只要身份合适便可,又无需亲为做事,大家可还有别的异议?”
能有什么异议?
河间王,可是很有可能是太上皇的私生子呢……
要是再没有别的意外,在景泰帝死了的情况下,太上皇可就只有河间王和忠顺王两个儿子了……
抛开这一点,河间王的地位也是足够的!
王维仁第一个附和:“便依太师之言,请河间王爷出来主持大局。”
所谓主持大局,不过就是最后拍板决定,又非登基称帝,大家倒是很快就同意了。
不过,还是有心思敏锐者,似乎看出了别的东西。
他们不自觉的打量了一眼叶琼身后的少年。
要是记得不错,当时景泰帝可是问过太上皇,究竟是想要扶持河间王还是他的皇嫡孙当皇帝……
虽然太上皇没有回应,但是眼下这个情况,景泰帝一脉肯定是废了,太上皇虽然还有一些皇孙(忠顺王的王子,以及以前死去的皇子留下来的子嗣),但是,那些人大多都是无根浮萍。
所以,单从太上皇的宠幸来说,未来的江山社稷,太上皇很有可能就会在这对“父子”二人之中选择。
当然,前提是贾宝玉真的是皇嫡孙……
不过这些都还纯粹是猜测,一切,都要等到太上皇醒了之后才有定论。
只是,未雨绸缪,提前准备,一向是聪明人的选择。局势不明,才是最好的下注机会。
看起来,河间王的机会最大呢……
只是不知,叶琼和首辅大人都推举河间王主持大局,是单纯觉得河间王最合适,还是,他们已经下好注了?
第537章 二皇子的警觉
景泰帝的死,使得原本就风声鹤唳的铁网山上再次笼罩上一层阴云。
除了行宫之内的少数人,其他人,甚至连昨晚的事是怎么回事都还没有弄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铁网山的人都能感受到空气中那种肃杀之意。没有人敢胡弹乱动,只能静静的等候消息。
行宫内,河间王知道叶琼等人只是需要借用他的身份行事,所以并没有怎么推诿,便答应了总领大局的职责。
但是他并没有表露过多的个人主义,不过是在叶琼等人汇报的诸事处置意见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敲定罢了。
例如,对于如何安置二皇子,大家一致认为,首先应该将二皇子请上铁网山,避免二皇子因为接受不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引发第三次变故。
将最紧迫的几件事商议完毕,叶琼等人也没有过多的打扰,纷纷拜别而去。
贾宝玉则留了下来,亲自服侍河间王喝了半碗汤药之后,抬头见河间王凝视着他,不由开口道:“父王可是有话要问我?”
见贾宝玉如此模样,河间王眼中闪过一抹诧异。
连他都知道了大殿中发生的事,他不认为贾宝玉会一无所知。
果然,此子城府颇足,也足够沉得住气,并非普通少年人,难怪连太上皇都那般重视……
想到太上皇,河间王心中又划过一丝黯然之色,但很快收敛,也作往常神态道:“昨日多亏了你,要不然我和云霓只怕都已经死在那些刺客的手中。”
“父王言重了,照顾云霓,保护父王是孩儿分内之责,怎敢言功?倒是孩儿失职,致使父王身受重伤,孩儿深感惭愧。”
一边,原本还有些恹恹欲睡的云霓顿时睁着滴溜溜的大眼睛看过来,不过在发现贾宝玉只是顺嘴提到她之后,微微一噘小嘴,又小麻雀一般点了头。
年纪小的人总是容易犯困,昨天下午守榻,晚上也没有时间睡觉,精神自然不好……
河间王见之,伸手抚了抚她的小脑袋。
云霓腼腆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贾宝玉便道:“你回去休息吧,父王这里交给我。”
说着让服侍云霓的宫女们送云霓回去。
云霓拒绝:“不,我不要回去,我就在这里陪父王。”
声音很坚决。
河间王需要留在行宫养伤,贾宝玉又住军营,王府别院空落落的,她才不想回去。
贾宝玉看她死死抱着河间王没有受伤的那只胳膊,似乎明白了她的心思,想了想,指着房间角落吩咐太监们道:“找一张小床放在那儿,再挪两张简单的屏风过来。”
“是。”太监们闻言立马下去办。
“没有精神怎么能照顾好父王呢?等他们把东西送来,你就先睡两个时辰,等到时间我再叫你起来轮换也就是了。”
贾宝玉笑对云霓道。
云霓听说如此,明显意动,却还是保留最后一丝倔强:“不用两个时辰,我只睡一个时辰就够了……”
“好。”
河间王微微一笑,这小子,哄小孩子也很有一套呢。
没有多言什么,问了几句关于太上皇的情况,贾宝玉都一一作答。
一会之后太监们将床帐搬来,河间王招手让云霓去摆弄自己的地盘,而后对贾宝玉道:“虽然太师等让我总领内外事宜,但是我行动不便,接下来的时间,诸事还需要你替我费心,切莫懈怠。”
“是,孩儿谨记。”
河间王点点头,道:“好了,我这里无事,想来你昨晚也没有时间休息,就先回去吧,有事我会叫阿云来叫你。”
阿云是河间王亲卫的名字。
贾宝玉还待说什么,就有太监进来通禀:“伯爵爷,太后娘娘召见……”
贾宝玉面目一正。
河间王笑道:“去吧,莫让太后她老人家久候。”
贾宝玉只得站起来,说了一句等会再回来,便拜辞离开。
……
距离铁网山十里之外,二皇子及大军被拦在此。
他带着这么多人马前来,负责戒备的将领自然不敢让他过去。
二皇子倒也没有强闯,而是命将士们安营等候。
此时一间简易的帐篷之内,二皇子听了手下之人的汇报,脸色就是一变,而后眉头深皱,问道:“陛下当真已死?怎么死的?”
“千真万确,此事在山上已经传开,闹得人心惶惶,至于死因属下不知。”
二皇子神色复杂,景泰帝失败的消息,他之前就已经得到。但是他还是没有想到,这么短的时间,景泰帝就死了?
他这一死,立马就消去他心头最大的隐患,而且,景泰帝一死,他就是最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这对他来说,可谓是最好的结果,是他之前都没有料到的。
但是,太过于好的结果,却令他心中有些不安。
其实,在之前向着铁网山而行的时候他心中就有一种忧虑。他总觉得前面的铁网山,就像是笼罩在阴云中一般,令人看不清,而心生畏惧。
所以,之前被阻拦,他才顺势扎营。否则,单凭那几百守卫,可挡不住他这近三万大军。
竺兰告诉过他,接下来的每一步,他都需要谨慎再谨慎,因为一旦失败,就再没有重来的机会。
“现在铁网山上是何人在主事?”
太上皇昏迷的事,他之前就已经知道了。
“是河间王爷。”
河间王……
二皇子喃喃念了一句,而后又问:“太上皇情况如何了,昏迷的原因可知道?”
探子回道:“情况似乎很不好,早上的时候,太医们连番进行宫为太上皇诊治,但是直到小人下山之前,都没有任何关于太上皇醒转的消息传来!至于太上皇昏迷的具体原因……小人不知,据说是因为昨日上午遇刺受惊,夜里又被边军惊吓所致。”
似乎是觉得自己接连两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有些羞愧,探子脑筋一转,想到一事,立马道:“不过太上皇昏迷之前,曾经派人将陛下宣入行宫之内。虽然属下不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但是直到陛下驾崩,都没有再出行宫……”
他的话语中,毫不掩饰他自己对于太上皇昏迷原因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