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面色再次一变,因为随着二皇子扶着膝盖的手拿起来,上面,赫然有着鲜红的血印……
如此,也由不得二皇子拒绝,贾宝玉直接命人回去叫随行太医,并准备马车。
二皇子虽然直怪贾宝玉小题大做,但是到底没认真拒绝。
然后,贾宝玉欲传令,命护卫禁军将方圆之地包围起来,搜寻刺客。
二皇子却道:“不可如此大动周折,此行宗室内长辈众多,不必如此惹得大家惊慌。况且此地偏僻,也不知道刺客有多少人,不能让营地失去防护。
只派两队搜寻便是,若是能抓到最好,抓不到,便罢了,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二皇子说着,自嘲一笑。
身为皇子,居然短短两年时间,遭遇了三四次刺杀,说来,也未必有人信。
贾宝玉闻言,只得听从。
一会之后,太医匆匆赶来,一番仔细查看,说是二皇子只是膝盖磕到石头上,大碍无关。
不过因为膝盖脆弱,又伤到了膝骨,接下来,二皇子都需要好好静养,不可走动,方对日后行动无碍。
于是太医包扎了伤口,太监们搀扶二皇子,用马车送他回了营地。
“二爷,您没事吧?”
因为贾宝玉跟着二皇子出来闲散,茗烟几个不好跟的太近,便在周围等着。
此时,才好上前。
“二爷,您瞧什么呢?”
茗烟拉着贾宝玉的衣裳袖子大概看了一遍,自己确定贾宝玉没有伤着碰着的地方,这才放心。
又见贾宝玉盯着面前的树出神,他就上前问了一句,并用手去抹了一把树上的崭新创痕,不经意的道:“这就是那刺客的箭射出来的吧,好厉害,射了这么深!不过,好在二皇子没事,二爷也没事……”
茗烟嘚嘚的说着,并拉着贾宝玉走。
他如何知道贾宝玉在想什么。
那刺客的位置,贾宝玉方才是看见的。他在想,那刺客的位置,和树上箭的位置,两点之间连在一起,到底过没过二皇子当时所在的点……
第461章 秋狩
熙园濯尘殿殿内,景泰帝垂立于阶前,等候太上皇的答复。
过了良久,才听太上皇雍雅的声音回问:“秋狩?时间不是还早么。”
“如今距八月虽然尚有些时日,但是因为入冬之后便是父皇的大寿,那才是朝廷当下最重要之事。
为了不耽误,儿臣这才想为秋狩事宜早做准备,故特来请示父皇可有什么特别的吩咐,儿臣好尊旨照办。”
景泰帝躬身应答,言辞恭敬、贴切。
太上皇却毫不在意,笔下不停,嘴里道:“没什么好吩咐的,一切按照旧例即可。”
说着,似想起什么,他从字帖上收笔,抬头问:“送景修去皇陵的人还没回来吧,听说景修之死对你的打击很大,朕原本还以为,你会想取消今年的秋狩呢。”
景泰帝连忙弯腰拱手:“儿臣不敢,儿臣虽然心痛于景修之死,但是皇室的秋狩是太祖爷定下的规矩,连父皇在位时都不曾违逆,儿臣又如何敢。
只是担心父皇的龙体……”
“你放心,朕还没到走不动道的地步。”
太上皇随口说了一句,又低头写字。
景泰帝沉默了一下,道:“既然如此,若是父皇没有别的吩咐,儿臣便不多打搅父皇了,儿臣告退。”
虽然是告退,但是他却没有立刻就走,而是看着上首,等待着太上皇的回应。
“嗯……”太上皇随意的点了点头,却在景泰帝刚要退走的时候,问道:“当日派人行刺的幕后真凶,你可曾找到?”
他再不喜欢大皇子,到底是他的孙儿,他却是该要问一句。
“儿臣无能,除了些许爪牙,至今没有找到幕后真凶,不过从诸般线索来看,极有可能,是十多年前的义忠王府余孽所为……”
太上皇落笔的手一顿。
他微微直起了身子,看着景泰帝,反问:“余孽?”
景泰帝不语。
“你叫那些人余孽,可是想说,你三皇兄罪孽深重,死不足惜,哪怕过了十五年,也不能消你心头之恨?”
“儿臣不敢,儿臣只是认为,大皇兄原本深受父皇宠爱,却辜负圣恩,意图逼宫谋反,儿臣替三皇兄深为痛惜。
不过既然父皇已经不怪罪三皇兄了,儿臣自然不敢再对三皇兄不敬。若是父皇想要为三皇兄正名,儿臣也甘当前驱,立马命人去办……”
“哼,不用了,功便是功,过便是过,你下去吧,自己好生保养,无事便不用到朕这里来了。”
太上皇将笔重重搁下,声音不悦道。
景泰帝却似完全没有听出来,只是恭敬道:“多谢父皇体恤,儿臣告退。”
这才真的退出了大殿。
待他一走,熙园总管冯祥赶忙捧了茶与太上皇送去。
待太上皇喝了一口,才劝道:“老皇爷还消消气。”
“消气?”
太上皇愣了一下,忽然笑道:“连你这老货也觉得朕生气了?”
“老奴不敢……”
见他温顺的样子,太上皇摇头一笑,忽问:“你有没有看见,才不过一个月,皇帝的头发,比上次来的时候,又白了几成。”
冯祥作势想了想,道:“许是国事操劳所致,老皇爷忘了当年了么,当时西海未靖,为了护我大玄子民,您连夜的看奏疏、看战报的时候了么,老奴们怎么劝都劝不得,老皇爷的头发,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白的,奴才记得最是清楚……”
太上皇摇摇头。不管怎么说,景泰帝是他的儿子,而且是他最终选定的江山继承者。
看着他的容颜开始苍老起来,太上皇心中,自然不会开心。
不过,这种心思却无需与冯祥等太监诉说,他们又没有儿子,如何体会这种复杂的情绪。
于是只笑骂道:“朕知道自己早已经老了,用不着你来专门提醒我。”
“奴才不是这个意思,老皇爷功过千秋,自然万寿无疆,要不然,老皇爷到现在身子骨还这般健朗呢!”冯祥连忙道。
古往今来,罕有帝王能够活到八十高龄。更何况,太上皇如今,还没有卧榻在床,所以,他这马屁,也算是有理有据,非凭空捏造。
“你不用说那些来哄我,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面上虽然无大碍,内里却早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方才不过是扶着案写几个字,朕就感觉有些累。
或许,这次秋狩,真的是朕这辈子最后一次上马了……”
太上皇颇为感慨的道。
秋狩,冬猎,他都记不得他做过多少次了。猛然说出最后一次这样的话,自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心境。
冯祥听了,心里有些难过,劝道:“既然如此,老皇爷就不要去什么秋狩了,有陛下带领宗室子弟去,也是一样的。”
冯祥这么说,太上皇却沉默了。
“去,怎么不去,或许,此行有意外的收获也不一定。”
太上皇始终沉着的目光,忽然深邃起来。
冯祥心头一诧,不知太上皇为何如此讲。
……
因为惊现刺客,行营不得不提前开拔。
不过因为贾宝玉此行并非领军护卫,所以也不需要留下清查刺客,而是随同回京。
回到福康王府,将一切事宜交接,贾宝玉的差事,便算是彻底告终。
不过临走之前,贾宝玉还是决定向王瑜柔告别一下。
然后,她就知道他又自找麻烦了。
“宝玉你来啦,刚才你们真的又遇到了刺客?让我看看,伤到哪里了没有!”
王瑜柔拉着他,就要给他做检查。
“我没事,受伤的是二殿下。”
贾宝玉无奈拒绝,他知道,这姐们儿是因为之前没机会,这会儿看见他,自然要好好表露一番关心。
“宝玉,你是不是已经厌烦我了?”被贾宝玉挡开手,王瑜柔忽然委屈的道。
贾宝玉无言以对,他也算是见过各种各样类型的女子了,从来没有面对一个女人觉得这么心累。
软的不行,硬的更不行……
她似乎根本就听不懂他说的话的意思。
不接她的话,贾宝玉拱手道:“如今王爷的丧事俱已办妥,臣是来向娘娘告辞的。”
“你要走了?”
王瑜柔一听贾宝玉要走,便连委屈也顾不得了,立马紧张起来。
抬手捏住贾宝玉的衣角,巴巴的望着他,眼中的神色,就像自己最重要的东西要被人夺走了一样。
就捏着,不放。
贾宝玉不得不狠心提醒她一句:“娘娘,这里是王府,你是侧妃。”
王瑜柔身子一抖,下意识的放开来,然后,就要流泪的样子。
贾宝玉心虽不忍,还是只得拱手一拜,转身离去。
“你走吧,你们都走吧,让我一个人死在这里……呜呜呜……”
哭泣声,从屋里传来。
门外贾宝玉脚下一顿。
抬头,正看见王妃走过来,他也没有迎上去,只是以寻常速度往前走。
王妃走到他面前,低声问道:“瑜柔妹妹怎么了?”
贾宝玉同样拱手一礼,而后随意道:“没什么,闹小孩子脾气罢了。”
“噗嗤……”
王妃忽然笑了一声,然后也察觉不妥,连忙收敛,不过眉间还是带笑道:“将军自己不过是个少年,还说表姐闹小孩子脾气,脸红与否?”
看她笑颜如花,贾宝玉嘴角抽抽。
一身孝白,还笑的这么开心,果然不愧和尤氏一样……
没有多言,只道:“臣之表姐不谙世事,日后在府中,还望王妃娘娘多多照顾,臣感激不尽。”
王妃面上笑容渐淡,不过还是道:“这是自然……”
“多谢。”贾宝玉便绕过她。
王妃忽然转身,“将军何时回来……回来看望你家表姐?”
贾宝玉没有回答,直接离开。
留下王妃一人站在走廊处,神色思思。
一会之后,收敛仪容,独自往王瑜柔的房间走来,身后也没有宫女丫鬟。
第462章 初见刘姥姥
“回营。”
贾宝玉一声令下,近千号早已集结好的禁军将士便缓缓开动,往皇城而去。
贾宝玉驻马王府门前。
原本的福康王府,宫女、太监、姬妾、杂役、王府护卫官兵将士等,人数何其之多?
钟鸣鼎食,画堂如春。
可是,转眼过眼烟云。
原本王府的那些人,多半都在两个月之前,散的散,死的死,真正留下的,十不存一。
如今,随着他手下的千号人马撤离,整个福康王府,放眼望去,只剩一派凄凉和萧索之意。
在这里面,也只有几个可怜的女人,孤独而彷徨的等待着往后更加孤独而彷徨的岁月。
想当日,纳妃大典何其隆盛?
十里红妆,帝后亲临。
距今,也不过短短两个月而已。
人生在世,大起大落,不过如此。
心中微微一叹,贾宝玉并无他意。
随着大皇子的丧事了结,景泰帝的目光也完全从这里离开,此处,注定会成为一处荒凉之所。
……
刘姥姥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个乡野老妇,居然能够得到侯门公府的礼遇。
从晌午前开始,一直到现在,服侍照应她的人就没有断过。
吃饭、看戏、喝茶……
原本她就要走的,那王家大姑奶奶又非要拉着她,让她在这里住两天,明儿还要带她去看他们后头的大观园子。
偏偏,其他人一点都不反对,还笑着附和。
她知道这些人贵人小姐们大概是存着几分想看她笑话的意思,想她一个田地里干活的人,如何见识过那贵妃娘娘的行宫?不过她倒也不太介意。
反正自那年进门打秋风开始,就已经把一张老脸豁出去了,如今这样,也差不到哪里去。
况且,她这样低贱的人,能博这些尊贵人一笑,也算是她的造化!
别人,只怕想让她们取笑还没机会呢。
况且,只要这些人高兴了,最后说不定还有些好处……
这些人,个个尊贵无比,只要身上随便拔一根汗毛,就比她们的大腿还粗呢。
可不是,那年进府,人家随便赏了些给丫鬟置办衣裳的钱,就足足二十两银子呢。
她们家有了那些银子,不但踏踏实实的度过了一个严冬,还为家里多置办了两亩地,如今日子可是比之前几年好多了!
所以说,只要肯舍下脸来,世上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再有,她还真想看看那传说中的贵妃娘娘的行宫,又生的怎么个模样
因为存着这样的想法,刘姥姥倒也真不急着走了。
下午茶之后,陪着贾母说了一阵子话,贾母又让人服侍她洗澡……
天啊,她活了七十多年,还从来没在浴桶中洗过澡呢!
她们乡下人,都是场院边上,舀上半桶水,用些草灰、皂角之类的东西往身上一搓,完事用水一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