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觑了她一眼,撇撇嘴,没理会。
叫你这个小妮子平时不热爱“学习”,还防着本少爷,现在知道才疏学浅了吧?看看人家香菱,埋着头,一看就是明白人。
晴雯见贾宝玉不理她,噘噘嘴,倒也没再说什么,而是合着香菱两人之力,以求尽快的帮贾宝玉沐浴完毕。
二爷还要去老太太屋里吃饭呢。
贾宝玉闭着眼睛,脑海中将今日所有的事情全部过一遍,想象着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补救的措施。
想了半日,察觉应当没什么事了。叶皇后做事很稳当,从吴贵妃有一次清醒之后对他们的喝骂来看,连她都没发现自己和皇后之间的事。
想来,其他人就更不可能坏事了。
至于吴贵妃,想到这里,贾宝玉嘴角邪意一笑。那个女人挺有意思的……
“呸。”
晴雯就像是能听见贾宝玉说话一样,对着贾宝玉骂了一声。
贾宝玉睁眼,看着莫名其妙生气的晴雯,又见面颊绯红的香菱,他就明白了。察觉洗的差不多了,便直接站起来,笑道:“好了,给我擦干净穿衣服吧,再迟老太太她们该等急了。”
说着,跨步出来,踩在地下由窄木条间隔拼成的踏板之上,任由两个俏俾拿干净的毛巾给他擦去身上所有的水分,然后合力给他穿上华美的衣服。
……
夜幕降临,重重宫阙深处,景泰帝处置好了一天的公务,终于想起之前有太监禀报过皇后遇刺的消息。
因为知道并没有出事,加上手中又确实正有要紧的事要议处,便没过去。
如今松懈下来,他倒是想起了应该去瞧瞧。
摆驾到了长乐宫,端庄温婉的皇后叶氏自是笑面相迎。
“听说有个宫女以下犯上,行刺皇后,你没事吧?”
景泰帝在皇后里屋的凤炕上坐下,随意的问道。
“多谢陛下关心,不过是虚惊一场。倒是劳烦陛下因此过来,妾身心中有些不安。”
叶皇后隔着炕桌与景泰帝侧对身而坐,温言软语地说道,神态哪里有半分面对吴贵妃时的自信和张扬。
景泰帝点点头,只道:“朕已经让戴权传令下去,将那小宫女一家满门抄斩。所以,皇后若是没有大碍,就不必将此等事放在心上,徒损了心境。”
听到满门抄斩几个字,饶是叶皇后城府极深,心头也不禁一颤。
今日之事何等凶险,若是一步走错,或许,这种结果就有可能落到她的头上。
景泰帝见了叶皇后的面色倒是没觉得奇怪,皇后毕竟年轻心善,又是她身边的宫女,心中不忍心也是有的。
不过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行刺皇后,罪诛九族。
他只是下令满门抄斩,已经是仁慈了。
景泰帝心中不甚在意这件事,说了两句就不想再提,只是叶皇后却道:“今日妾身能够安然无恙,全靠禁军都虞侯贾宝玉机敏警觉,他本来是负责护卫妾身在宝灵宫礼佛三日的安全,恰值当时妾身召见于他,要不然,只怕妾身今日也无法幸免了。”
皇帝眉头一皱。后宫太监、宫女过万,难免有些奴才因为积怨和不满铤而走险,以下犯上,这种情况历来也不是没有过。
后宫,哪年不意外死几个奴才甚至是主子?
所以,只要没触及他关心的,他都懒得多管。后宫,本来就是皇后的地盘,出了差错,也该她去管,除非她管不住了他才会插手。
这一点来说,宫中和百姓家也没什么区别,男主外女主内。
他懂叶皇后提及贾宝玉的意思,这是在给贾宝玉邀功。
其实在他看来,就算贾宝玉救驾有功,皇后自己就有权利赏赐,何必专门告诉他?
不过皇后历来少有给他开口,因此倒也不好驳她的面子,所以沉吟了一下,道:“贾宝玉虽然是贾妃的弟弟,不过到底年纪尚轻,上次山东立了功,朕已经开例给了他高位,如今怕是不好再封赏太过,否则对他而言,也不是好事。
不过他既然救驾有功,朕便额外封他一个轻车都尉的勋官吧。”
叶皇后一听,连忙谢过。
景泰帝便站起来。
叶皇后见此心下忽然一跳,立马就问道:“陛下今日是在长乐宫歇息还是回去?”
景泰帝看了她一眼,道:“明日北校场操演火器,朕还要去瞧一瞧,就不陪皇后了,你自己早些歇息。”
景泰帝说完,便走了。
叶皇后急忙送他出门,心中猛松一口气,随即自嘲一笑。
便是陛下留下来,自也不会碰自己一下,又如何会察觉呢?自己却是多心了。
想着这些年虽与景泰有过同床而枕的时候,两人中间却始终间隔着一条鸿沟。景泰贵为帝王,他不敞开,别人又如何敢跨越?
后来,慢慢的,她就明白了些什么,再也不敢奢求别的。
可是,今日……
晌午的时候,虽然贾宝玉没什么意识,但她在疯狂之余,却有神志清醒的时候,那种蚀骨销魂的快意,哪怕她再自诩清高,回想起来,也会心里发烫。
特别是最后她枕在贾宝玉的臂弯里,看着熟睡中贾宝玉俊朗的宛如女子一般的容貌,她第一次感受到做一个女人的幸福。
可惜,理智告诉她,那只是一个错觉。
便是抛开她是皇后这一点,她和贾宝玉也是没有任何可能的。贾宝玉是蓁蓁的未婚夫婿。
所以,她毫不犹豫的斩断那一丝妄念,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贾宝玉。
他还年轻,应该有无限的前程,不应该毁在风烛飘摇的自己手上。
第250章 京师养生堂
第二日,大明宫的恩赏圣旨就降到了荣国府:
贾宝玉救驾有功,赐黄金五百两,封一等轻车都尉。
轻车都尉,中等勋官名,分为一二三等,一等正三品,二三等从三品。
贾宝玉今日本是休沐日,得到赏赐,还是不得不立马进宫谢恩。
不过皇帝同样并没有接见,赏赐贾宝玉,这在他眼中根本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只是维护皇后的体面,也就是维护他的体面。
贾宝玉救了皇后,若是不赏,道理上说不通。
至于什么勋官,一个名头而已,对他来说本就是惠而不费的事。贾宝玉本身身为贵妃的弟弟,单就这个身份就比一个三品的轻车都尉名头大。
贾宝玉没见到皇帝,不但不灰心,反而心头松口气。
怎么说呢,和皇帝的老婆好了一回,不但没被抄家杀头,第二天反而“升职加薪”了,这不是后世的那啥么……
虽然说是意外,但事实就是如此。反正贾宝玉的脸皮没那么厚,这个时候是一点不想看到景泰帝。
因此,对着大明宫正殿的方向遥遥一拜,贾宝玉转身就走。
还没出大明宫,又遇到一个他更不想看见的人。
“子衡。”
二皇子的銮驾停在宫道旁边,显然是也已经下值,知道贾宝玉入宫,特意在这里等他。
贾宝玉脚下一顿,深吸了两口气,然后一震精神,立马换了一副神色,快步上前,对着站在銮驾旁边的二皇子深深一拜:“殿下。”
二皇子满面春风的笑着,见贾宝玉如此大礼,连忙扶过他来,并笑道:“子衡怎么突然如此客气了,今儿我特意在这里等你,就是为了感谢子衡的。”
贾宝玉起身,看了二皇子俊朗的面容一眼,怎么也有种心虚的感觉。
果然二皇子继续笑道:“我已经听说了,昨日母后在宝灵宫礼佛,竟险些被刁奴谋害,幸亏有子衡救了母后,我在此多谢子衡了。”
说着竟也对贾宝玉一拜。
贾宝玉自是不等他拜下就撑他起来,口口连连道:“殿下客气了,这是微臣分内之事,呃,是微臣该做的……”
二皇子些微诧异:“往日子衡言欢语快,谈吐挥洒,怎今日竟支吾起来,可是有何心事?”
贾宝玉心头一跳,再次守正心态。
“有吗?可能前几日专职于皇后娘娘的安危,不敢有丝毫懈怠,所以精神略有些疲惫了。殿下不用担心,过两日就好了。”
二皇子闻言,感慨道:“子衡做事就是太过于认真负责……”
不过话没说完,就想起事关他母后,故而住了口。
贾宝玉却不想与他多谈这个话题,便道:
“正有一件事要向殿下禀报。自从养生堂在京城开设之后,因为有殿下的贤名支撑,京中贫寒门户的孤儿,多有被其亲眷送往的。
微臣虽然严格控制,非情况特殊者,皆不予以收养。但就算如此,数个月下来,也已经多了百来号人。
加上京中常年有流民涌入,年深日久下来,无依无靠的乞儿甚众。
养生堂本为慈善义所,若是遇上有这样的,自不忍驱赶。
所以,如今养生堂已经有七八百孩童,之前微臣所置的院舍已经不足以收纳。微臣便想,将周围的百姓迁居别处,把养生堂的大小再扩大三到四倍,建立更多的学舍、食堂和住所。
微臣已经大致筹算过,只需如此,便几乎可以容纳京中所有的十岁以下的孤儿,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不用再狠心拒绝,令其自生自灭了。”
二皇子果然正色起来,他想了想道:“若是如此,怕是人数很快就会超过一千之数甚至是两千,再加上照管的人员、杂役……子衡觉不觉得人太多了?”
二皇子并不是一点不知道民间疾苦之人,民间之人卖儿卖女为求活命的多得是。
就拿皇宫来说,那上万的太监哪里来的?大多不过如此而已!
若是能够活命,还能不沦落为奴,这样的养生堂一旦建立起来,不怕没有人来。
可是,人一多,问题就多了。
需要耗费大量银钱就不用说了,银子可是每个人都不会嫌多的东西,他也不例外。
最关键的是,上了数千的人,一旦暴乱……
就算管理的好,将来这些人又如何安置?还不是麻烦。
有仁善之心是好事,但最怕的就是被自己的好心给害了。二皇子现在觉得贾宝玉就有点这个意思。
贾宝玉道:“殿下担心的问题,臣已经想过了。
人员过千,自然和以前不同,所以臣觉得,该给养生堂起一个名字了。
养生堂最初就是以殿下的名义建立的,不过我想,若是将来养生堂名声大了,难免有些人会说殿下做这件事是为了邀名。
所以,臣拟以‘京师养生堂’之名,以殿下并朝廷的名义,开办一个惠及京师百姓的养生堂,弘扬殿下、朝廷仁德爱民的名声。”
听到扬名二字,二皇子明显意动了。诚如贾宝玉所言,此事若是做的好,对朝廷来说,是宣扬名声,让天下人归心的好事。对他来说,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任何事都涉及到一个成本的问题。
“子衡有此仁爱忠义之心,我自然是赞成的。只是,朝廷每年的岁入和开支都有一定的定数,便是我将此事据实呈报,只怕朝廷也很难同意拿出大笔的银子来做这件事。
至于我,子衡也知道,齐王府每年的禄银禄米,加上我个人的俸禄,也不过一万多两银子,就算名下还有一些皇庄、田铺的收入,也并不是很多,王府开支巨大,我也拿不出太多的银钱来做这件事。”
二皇子声音尽量委婉,既不想打击贾宝玉的积极性,也要让他明白,要想做这件事,首先就是一个银钱的问题。
照贾宝玉所说,那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每年都要拿出大笔银子来,且不能中途而废。
贾宝玉沉声道:“臣既然敢作如此想法,自然不会一点思绪也没有。
养生堂既然收养了大量的孩童,自然就要为他们的将来做谋划。
臣拟定,养生堂中不论男孩女孩,都交给他们本领和谋生的本事。男孩读书明理,练习武艺;女孩,学会织布和针线。
然后男孩长到十六岁,便让他们去参军,为国效力。
至于女孩,臣打算在京城开设布坊和绣坊,等到这些女孩子十二三岁之时,就可以到绣坊和布坊做活,如此赚来的银钱,应该就足够支撑起养生堂的运转了。
所以,朝廷只需要给予臣一笔用作启动建造养生堂的钱,最多两年时间,臣就有把握自给自足,从此以后便不再需要朝廷担负任何开支。”
二皇子一愣,在他的脑海中,善事从来就是善事,只出不进。根本没想过,还能用养生堂中的人来赚钱。
不过听了贾宝玉的话,他又觉得,似乎可行性很高啊。
如此朝廷只需要支付很少的国库收入,便能获取大量的名声,且,那些人长大之后,还可以为朝廷效力。若是这样,朝廷确实没有拒绝的理由了。
“那绣坊和布坊之事子衡可有把握?要知道,一旦最后子衡没有做到,造成的后果就得你我二人来承担了,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