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后,白起信誓旦旦的做着保证。
    两地国土均已收复,接下来自然是休养生息,安顿俘虏,以及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
    近二十年,估计是没办法发动战争了,要走民生之路,将民生发展壮大,让百姓人人都能吃得饱饭。
    同样,这也是赵亥的第二步计划。
    秦军入主王城,并没多少反对的声音,因为百姓们依旧该干嘛干嘛,没有受到任何秦军骚扰。
    一切好像都没有变,还是原来的样子,店铺开着,秩序由士兵守着,唯一的不同是看守士兵从蜀军变成了秦军。
    底层百姓虽然没有感受到差别,但蜀国一众世家的家主都被召集进蜀王宫。
    王宫很大,世家很多,而赵亥也从秦国亲临蜀国,在王宫召见家主。
    赵亥坐在龙椅上,下方的世家之主共有一百多个。
    “朕给你们五天时间,全部迁移到长安,有没有问题?”
    赵亥的声音沉稳有力,迅速传遍整个大殿。
    “没问题。”
    “那个,陛下,五天时间太短了,家里东西又多,能否再多给几天?”。CoM
    一声接一声的没问题中,突然出现比较突兀的一句话,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主要人物在五天内先行前往长安,其他东西后续跟上。”赵亥说道。
    “哦,那就没问题了。”
    那人吓了一跳,他还以为是要全部跟上,毕竟东西太多,压根不可能五天内全部搬到长安,丢下又舍不得,只能硬着头皮问一问。
    没想到只要主要人物先去,其他慢慢来就可以。
    赵亥此举,当然是要把核心人物,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战争上的,都捏拢在手里,放在眼皮子底下,这样才能安稳,避免有些不法分子想趁动乱期间搞幺蛾子。
    “没有问题的话,就赶紧回去收拾东西吧。”
    接下来会有人指引他们进行迁徙,问题不大。
    “是,家主们抱拳离开。”
    接着就是对原先蜀国朝廷大臣的安排,这些人投降了赵亥,当然不会杀,都是人才,留着比杀了要强,将来大秦的建设还需要他们。
    “你们可以选择继续留在蜀地,也可以随朕去长安。当然,回长安的话,官职会进行调整,比如宰相,最多只能担任侍郎一职。”
    赵亥他的眼前,有十几个蜀王旧臣,跟着回长安想原职位是不可能的,但填补空缺做相应调整还是可以的。
    毕竟蜀汉两国才刚收复,还有很多荒地,各大城池需要重新调整,需要他们的帮忙。
    当然,原本是蜀地的官员,他们对蜀地更加了解,比较容易处理,所以在赵亥的概念里面,最好他们是留在原地,进行规划。
    “臣等都听陛下安排。”一众人行礼。
    他们没有任何意见,只要能留下性命,就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那就下令,想到长安的就迁徙,不想去长安的就留在此地,随意,不强求。”赵亥下令。
    他的政策是,当地有钱世家必须前往长安,留在眼皮子底下。
    至于百姓、大臣,则是随意。
    毕竟世家是有附加作用的,世家离开会带走大量钱财、粮食,有人想兴风作浪,没有钱财兴不起来。
    “是。”一众人很快离开。
    紧接着,这条消息传遍蜀地境内,有些百姓也跟着前往天子脚下,有些则不愿离开,留在蜀地。
    但即便如此,此次迁徙也形成了很长的队伍,至少有十几万人。
    第九百八十三章 毁灭性打击
    
接下来的十几天,赵亥都在蜀王宫中。
    王宫内的所有稀世珍宝,也都在这几天被打包完成、装车,随时可以返回长安。
    看着王宫内的精细地图,赵亥觉得划分蜀地为行政直辖地的话太大,故而拿出笔将其化为均等的三个地方。
    其中一个地方命名为蜀郡,另一个地方和离国、吴国归纳在一块、合并,叫北郡!
    最后一个地方单独命名,梁安郡。
    这消息,他暂时没有对外公布。
    此次迁徙,具体会变成怎样,还不知道,要回长安和满朝文武进行商议,做总体规划,免得官僚臃肿。
    在地半个月的时候,赵亥终于决定要回去了。
    与之一同回去的,还有蜀国原本的宰相。
    毕竟跟在天子脚边才能更好的做事,搞不好将来又能混成宰相。
    巨大的马车上,只有赵亥和宰相两人。
    “你没有阻止蜀王的子嗣逃离,是吗?”赵亥问。
    宰相拱手道:“请陛下见谅,蜀王毕竟是臣的旧主,臣不能伤害他的子嗣。”
    那天他也想过这一点,倘若投降赵亥,那么把蜀王的所有子孙都抓起来作为礼物送给赵亥,是最好的。
    但他做不到,因为蜀王对他真的很好,他有良心。
    愿意投降赵亥,第一是为了保命。
    第二是赵亥人不坏,对蜀国百姓仁慈,并没有每占下一座城就大肆烧杀夺掠。
    若没看在这一点份上,宰相就算是死也不可能会投降。
    赵亥点头,挥了挥手,“知道了,下去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但大秦现在重新一统,他并不怕蜀王的子嗣会东山再起。
    百姓想要的无非是丰衣足食,只要民生一块保证好了,就不会有人生出谋反之心。
    对此,赵亥有绝对信心。
    但他还有一个担心的问题,国土越来越大,将来还会继续讨伐突厥等国,该如何治理?
    国土一旦大了,太远的地方天子是看不到的,难以了解当地百姓状况,也就无法知道当地官员如何治理。
    倘若官员不作为,那就算他有心想给百姓好生活,也会因为贪官而无能为力。
    如果有后世发达的通信技术,这一切就不是问题。
    可当前条件想拥有那种技术,是不现实的。
    一切只能慢慢来,等时机到来之前,先保证自身强大,才能统一更多国土,让更多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好生活。
    大部队缓缓驶进长安。
    赵亥凯旋而归,在众人的视线下走下龙车。
    瞬间,两旁百姓沸腾起来,全都鼓掌欢呼吾皇万岁!大秦万岁!等恭维的话语。
    在百姓们看来,只要有赵亥,大秦万万不可能有输的可能。
    而如今在汉地收复之后,又紧接着收复了蜀地,秦国百姓自然无比自豪、激动大叫。
    有这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百姓何愁不幸福?
    大秦开国以来,最得人心的无疑是赵亥!
    赵亥温和一笑,在一片欢呼声中朝前走去,直达皇宫。
    宫内,皇后等一众妃子已经在等待迎接他的正式回归。
    御书房,三省六部已等候多时。
    “臣等拜见陛下。”
    他们的神情态度又多了几分佩服。
    赵亥每一次胜利,以及一系列的改革,在他们心中积累了巨大威望。
    这种威望,除了敬畏之外,还有佩服,这就叫气势。
    “免礼!”赵亥虚手一托,淡然走向龙椅落座。
    “陛下,臣觉得蜀地百姓大肆迁移,不是一件好事。
    一来长安人满为患,人挤人存在隐患。
    二来倘若他们被人利用,对长安会是一场巨大的危机。”
    大秦宰相第一个说话,表示他对大肆迁移的不满。
    赵亥点头,“朕知道,所以在回来的路上,已经有过斟酌。
    这么多人万万不可能一次性涌入长安,而要将其分散在长安周边的各大城池内,一旦出现隐患,派兵镇压也会很快。”
    “陛下。”兵部尚书出列,拱手道,“失地刚刚收复,但失地百姓未必会认为自己已是秦人,臣也认为将其留在蜀地,并且秦国多派些士兵过去,几代之后,让他们彻底认清自己已经身为秦人的事实,方可自由往来,选择何地定居。”
    这些百姓,不是几千几万,加上降兵,那可是几十万,一个庞大的数字,哪天若被人利用,并且人又处于长安核心地带,对大秦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你们的担心,朕知道,不是没道理,但朕反而觉得这样挺好,朕就是想将人控制在眼皮子底下,而且以长安为中心,往各地逐一发展。”
    对于这么庞大的数字,赵亥其实也是担心的。
    但担心归担心,他还要考虑未来各大发展问题。
    他相信,给百姓们吃饱喝足,他们定然不会有谋反的心思。
    而且蜀地靠近海域,在这时代靠海不是好事,想发展很难,因为捕鱼技术不发达,单靠捕鱼不可能发家致富,只够生存,这也是导致蜀地落后的原因。
    但赵亥是穿越人士,很清楚靠近海域的地方有多么重要。
    并且,据他了解,未来几百年的时间内,靠近海域一带,都不会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他大可利用此天然环境,将其崛起发展为新兴产业。
    想了想,赵亥把他一个大概的思维告诉了三省六部。
    宰相等人闻言恍然大悟,“陛下的意思,是清空蜀地人口,再派专业人士到那边进行发展?”
    越荒芜的地方,百姓自然越喜欢往外涌,这也是为何蜀地百姓迁徙的比汉地百姓要多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蜀地当前属于大秦最边境地带,靠近蛮夷,越是那种地方,文化思维越落后,派专门人过去发展,倒也不失为良策。
    赵亥点点头,“不错,朕准备大肆发展。”
    大秦很多地方都有海域,只是蜀地一片的海域比较特殊,并且那一片的位置比其他海域地带要好。
    宰相懵逼了,“陛下,臣实在不了解海域有什么好发展的,除了能捕鱼之外,没有发展空间啊。”
    第九百八十四章 感觉
    
不仅是宰相,其他大臣也很不解,彼此对视一眼,都能发现彼此眼中的疑惑。
    赵亥笑,“你们有没有想过,蜀地一侧为蛮夷,另一侧沿海之外又是什么国家?又有着怎样神奇的东西?其实,你们都不知道对不对?”
    沉吟片刻后,赵亥又道:“比如辣椒、红薯,就来自海的另一端!”
    如今他的声望摆在这,想做任何决定,基本都不需要通过三审六部就能直接拍板定下。
    但他还是守规矩,和三省六部共同商议,而非一家独大,同时也希望他们能用心去做这事儿,不仅仅只是因为自己的命令。
    “什么?”宰相闻言大惊失色,辣椒、红薯、居然是海域另端的国家传进来的?
    对于赵亥发明的一些产物,他们并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也很好奇。
    可好奇归好奇,也没有深究,毕竟赵亥除了在食物上有所改革外,还在盐、纸、武器,都动了很多改革,有太多太多让他们感到意外的东西。
    倘若每一样都要追根究底,那他们也问不过来呀。
    而且堂堂高官,也不好意思经常询问。
    现在听到这些竟是从海外传来,他们当即来了兴趣。
    赵亥笑的越发玩味,“对,世界很大很大,并不仅仅只有中原,中原之外有很多很多的国家,也有各种各样的奇怪东西,倘若能把那些东西都引进大秦,将来大秦才会越发繁荣昌盛。
    除了引进,自然还得引出,把自己国家的东西带出去,才能挣更多的钱。”
    比如后世的国际贸易,大秦只要开了先例,将遥遥领先世界各国之上。
    只要保持这种水准,将来大秦想怎么挣他们钱,就这么挣他们钱,都由大秦说了算。
    “既如此,臣等对陛下的决策没有意见。”想了想,宰相拱手行礼,大力支持。
    虽说蜀地十余万百姓,都在天子脚下,或许会造成不安定因素。。c0m
    只要派兵严格看守,秘密监督,就不是问题。
    “好,那就这么办,先把百姓们安顿下来,再把降兵做一个规划。
    以及蜀地一代大量荒地的问题,也要尽快做下决策。”
    “陛下,臣以为,不管何时何地,首先要保证农业,故而臣觉得要先开运河,让百姓垦荒,保证粮食问题。”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基准。
    如今大秦虽然年年都有存粮,可古往今来,人们都有一个根本的担忧问题:来年若不风调雨顺,粮食怎么办?
    谁都不想过挨饿的日子!
    赵亥点头,“这是自然,那就安排下去,修灵渠,把各地需要垦荒的地方都统计一下,都修上灵渠!”
    “这么多?那得消耗多少人力物力?”宰相眼睛都瞪大了。
    一条就已经够呛,非常艰难,还要各地都开灵渠,那得消耗多久时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