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嚎”
    老虎痛苦的发出一声虎啸,比开始声音更大。
    老虎这一声嚎叫着实震人心魄,一边虎啸,一也老虎也是铜铃一般大的眼睛盯着郑森看。
    “来吧,来吧。”
    郑森坐在马上,镇定自若的向老虎发出挑衅,想让老虎对自己过来,和自己搏斗。
    而与此同时,禁卫军士兵十余人也都再一次张弓搭箭,只等下一次数箭齐发。
    老虎这时候哪里还能不明白自己身处险境,若是再逃跑,只怕又要有一轮弓箭射过来。
    再加上自己已经身中两箭,如果逃跑,剧烈运动,必定会造成流血过多而死。
    虽然老虎不是人,但是老虎也有自己的思想,知道这时候不能再逃跑了。
    可是留下来却又更危险。
    所以此时的老虎知道不论他是走是留都必死无疑。
    “嚎”
    又是一声嚎叫,老虎猛然便是转过身来,向着郑森冲去。
    既然不管是走是留,都是死路一条,所以这时候老虎也是选择了与自己的敌人展开最后的殊死搏斗。
    希望可以在临死之前咬死眼前这个人,这样他自己也不白死。
    都说万物皆有灵性,看来此言不假。
    而郑森等的就是这一刻,在那闪电之间,只见郑森竟然同时唰、唰、唰的三声,在几息之间连射三箭。
    三支利箭以一个菱形三角形,向着老虎的双眼和咽喉部飞去。
    因为老虎开始向郑森冲过来,郑森箭术精湛,力道又强,所以两边距离一下便到。
    只见三支利箭都是射中老虎,让老虎根本没有办法阻挡。
    噗噗噗,三支利箭全部命中要害,老虎双眼和咽喉中箭,可是仍然凭着巨大的惯性,又是向前冲去。
    郑森早有准备,即刻跳马躲闪,最后老虎将郑森的那匹马扑倒在地,重重的摔在地上。
    紧接着老虎便是不顾血淋淋的伤口,在马儿身上转了两圈,仿佛是要寻找到郑森的人影,不过此时他哪里还找得到。
    “放箭。”
    郑森又是一声令下,十几个近卫军士兵又是数箭齐发,这一次十几支箭全部命中。
    老虎被十几只箭命中,犹如一只刺猬一般,剧烈的疼痛也让老虎不住的惨烈哀嚎。
    不过这时候老虎的声音再也是没有开始那般气势。
    扑通一声,老虎倒在地上,在地上抽搐不已,而鲜血也是大股大股的流出来。
    见老虎被自己拿下,郑森大为激动,不住的挥拳嚎叫。
    刚才这与虎搏斗,别看从开始到结束也就十几二十个呼吸的时间,
    可是这十几二十个呼吸每一刻都是无比的惊心动魄,危险重重,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搭进性命。
    而这时候一阵马蹄声响,郑森循声看去,见竟然是李起刘桃桃他们打马飞奔而来。
    原来李起听到了虎啸之声,担心郑森有危险,慌忙带人赶来支援。
    到了近前,见牛那么大的老虎已经是躺在了地上,浑身抽搐,血流不止。
    李起再看郑森的样子,很显然这只老虎被杀,郑森必定占了大半功劳。
    李起很高兴,对郑森赞道:“郑森,你果然是一个将才,百年难得一遇的将才,我大明有你,如虎添翼。”
    郑森得到李起夸奖,立即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对李起说道:“微臣谢皇上夸奖,
    不过杀这只老虎也非微臣一个人的功劳,近卫军这十几个兄弟,他们也是人人尽心尽力,有功在身。”
    李起微微一笑,“这是自然,有功当赏,有过当罚,朕心中有数。”
    说完,李起看了看天色,见天色已是不早,眼看着就要太阳落山了。
    而自己也只是打到了几只野兔和麋鹿而已,与郑森的老虎相比,那简直不值一提。
    于是李起对郑森问道:“郑森,这一次和你比赛,朕输了,说吧,你要什么奖赏?只要不违反国家法纪,朕都可以答应你。”
    郑森哪里敢向李起讨赏,“皇上此言真真是折煞微臣,微臣何德何能胆敢向皇上请功讨赏?
    这只老虎不过也只是微臣侥幸遇上,若是被皇上遇见,其也必是难逃一死。微臣不过也只是比皇上运气好一点而已。”
第七百八十八章 大结局
    
    “哈哈哈,,,”
    李起对郑森的态度感到很是满意。
    李起心说郑森对自己恭敬,对大明又忠义,这样的人值得培养,也更加值得信任。
    此后几天,李起对郑森亦是招待热情,或陪席参观大明器械局,或亲自作为向导,带郑森在京城重要古迹游览。
    李起这般看重郑森,让郑森很是感动。
    尽管他一直心中也很疑惑,不知道为什么当今皇上会对自己如此看重。
    可是不管原因如何,此时他已下定决心,今生今世都要追随李起。
    李起对郑森如此看重,同时也引来朝中许多文武大臣的疑惑。
    大家都是在心里猜想,不知道李起对郑森如此之厚,为的是什么?
    难道说皇上是想要拉拢郑家吗?
    不过这个理由也非常非常的牵,因为在大明的面前,郑家简直不值一提,还犯不着皇上如此费尽心机。
    所以李起的态度让许多人都是百思而不得其解。
    数天后,郑森告辞而去,李起又是亲自出宫送行,这又把郑森感动的不行,这自是不必多说。
    告别李起,郑森走出许久都忍不住回头回头看,此时他更是下定决心是效忠李起,报效朝廷。
    却说郑森回到郑家,对父亲郑芝龙一阵劝说。
    开始郑芝龙并不答应李起的条件,但是在郑森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下,还有讲明了如今两方势力对比,
    最后郑芝龙也是不得不面对一个铁一般的事实,那就是在强大的大明面前,在英明的皇上面前,郑家不堪一击。
    即便远走海外,可是以如今大明的势力如此之广泛,如果郑家远走海外,除非隐性埋名,否则不论跑到天涯海角,郑家都躲不过朝廷的追索。
    所以最后无奈之下,郑芝龙久得答应接受李起的全部条件,向朝廷投诚。
    郑成功大喜,当夜快马加鞭赶赴京城,向李起报喜。
    这一切都在李起的意料之中,不过知道事情顺利,李起也是非常高兴。
    看郑森,李起也是越看越喜欢,李起说道:“郑森,你文武双全,忠肝义胆,如今你我君臣名分己定,朕希望你以后可以上报朝廷,下思黎民,成为如李定国,岳来,戚正,郭云龙那般的大明擎天之柱。”
    郑森听李起这样说,心中也是激动,当即跪地郑重说道:“多谢皇上信任,此生微臣必定为我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后,在郑家投诚朝廷后,朝廷借助郑家在海上多年的人脉关系,又开辟了更多的市场。
    到后来,许多的南洋国家,甚至更远的澳洲、欧洲,非州等国家,去往他们的线路也是被开发出来。
    这使得大明的货物更加是畅销,世界财富也如那滔滔江水滚滚向大明涌进来。
    而随着大明航线的开辟数量越来越多,大明的人,还有大明的货物也是出现在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有一句话说的好,利益到哪里,刀枪就会跟着到哪里。
    为了保证大明商路畅通,也为了保证大明在外的百姓能够安心做买卖,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
    所以大明军队也是走出国门,在海上,有大明的水师为商船保驾护航。
    在陆地,有大明驻各国的军队为大明商人百姓提供安全保障。
    到了恒盛二十年,这时候大明的势力已经遍布世界主要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帝国。
    然后大明的强势崛起,以及短时间内在各国的市场份额突飞猛进,这也触动了西方世界的利益。
    他们坐不住了,他们急切的想要打败这个东方巨人,抢占这个东方巨人名下的市场和利益。
    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向大明发出挑战,他们组成的一支无前例的庞大舰队。
    从名号上来听,就可以听出他们的决心,以及舰队的规模,这支舰队的名号叫作“大欧洲无敌舰队”。
    组成后,他们便立即向大明方向驶来。
    这支舰队承载了所有欧洲人的梦想,也承载了他们对财富的无限期盼。
    同时,也可以说这支舰队是欧洲主要几个大国最重要的资产,赢了,当然一切都好说。
    但如果败了,也必将引发欧洲的巨大改变。
    如此大的规模,又怎么可能瞒得了大明帝国?
    早在他们相互串联的时候,大明在海外的耳目就已经探听到了消息,将这个消息很快便是传回国内。
    面对着一群不知死活的野蛮人,大明朝廷文武百官皆是愤慨。
    大家心说堂堂大明帝国,什么时候也能轮到这些不知礼仪为何物的野蛮人上门撒野?
    众臣激动,但李起只是冷冷一笑,说道:“西方蛮夷打上门来,诸位卿家可敢应战否?”
    文武百官齐齐跪地,山呼道:“臣愿请战。”
    “好。”
    李起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简简单单的说了这一个字。
    可就是这一个字,却是决定了欧洲数以千万人的身家性命,还有他们的历史走向。
    而后李起正式命人颁布旨意,应战。
    有道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如今的大明王朝国力早已恢复,人口也早已超越崇祯年间,上升空间巨大。
    如此情形下,欧洲竟然还敢来犯,只能说这些人真的是无知者无畏。
    试问立志要将大明带入无尽辉煌之路的李起,又怎会容忍他们?
    随着这道旨意的下达,整个大明帝国如同上了发条一般,全部都是高速运转起来。
    一道又一道调动军队的命令从兵部发出,调动着一支又一支的大军部署待命。
    不光是隶属于海军的船队舰只得到消息,准备迎战。
    就连那数以百万计的陆军,他们也是取消休假,所有军人回营待命。
    不过短短十天时间,大明海军陆军便于准备完毕,而后又一道旨意下达,
    海军直接前去迎战大欧洲无敌舰队,而陆军则是直接由陆路进发,直接去欧洲,直捣他们的老巢。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爆发,而大明万胜之师又再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