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欢呼雀跃,尽管现在官办学堂连影子都没有,还在筹备当中。
可是人人都相信,只要李起想办成,那一定办得成。
“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到处都是向京城方向跪拜的百姓,他们已经不知用什么办法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千言万语只能化作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那就是跪拜。
千言万语也只能化作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那就是皇上万岁。
因为这件事情,李起自然是声望更浓,老百姓对他自然也是更加拥护,这些自是不必多说。
而这一切也被一行人看在眼里。
只见这一行人大概三四十人,人人都是骑着高头大马,而为首的那人剑眉心目,目光炯炯,显然也是非凡。
此行他们的目的地是京城,他们是去求见李起的。
为首的那人见老百姓对李起都是拥护无比,不由得也是在心中感叹。
那人心说没想到皇上得人心竟到如此地步,而且越是离京城近,皇上的声望便越是浓烈。
看来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大明王朝已经度过了最危难的时刻,现在正是大明再度崛起之时。”
有了这个判断,他也对自己此行感到由衷的欣慰。
只要这一次任务办成的,不但可以为大明的事业添砖加瓦,对自己的家族也是一件大大的幸事。
只可惜父亲鼠目寸光,自己身为人子,也是只得尽力而为。
“公子,我们郑家难道就这样向朝廷屈服吗?难道公子你真的甘心吗?”
路上在一处饭馆,一个随行的护卫便是对为首的公子不住的摇头叹息。
不错,这为首之人正是郑森,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郑成功。
在历史上,他因为文武双全,对国家忠义无比,再加上他的家族财雄势大,足以以一家之力改变天下形势。
甚至于当时落难的大明王朝,还得仰仗他家的庇佑。
于是历史上郑森被隆武皇帝赐名朱成功。
因为大明王朝是朱家的王朝。所以也正因为如此,郑森既可称呼为郑成功,也可称呼为朱成功,还可称呼为国姓爷。
不过因为李起的到来,隆武皇帝自然也是没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
所以这时候的郑成功还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大放光彩。
所以他这时候的名字还叫郑森。
而这一次他也是千辛万苦说服了他的父亲郑芝龙,让郑芝龙向朝廷投诚,请求大明王朝的再度招安。
如今大明如日中天,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大明朝廷的威严不可阻挡。
虽然郑家现在还能勉强在海上雄霸一方,不过随着这些年朝廷开了海禁,商贸日渐繁荣,郑家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开始走下坡路。
也正因为如此,在三年前,郑家和大明水师打了一场。
不过那一场仗郑家看似兵强马壮,船多炮利,可最后依然是败在了大明水师手里。
这也让郑家伤筋动骨。
郑家在这一场海战中失败,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要知道即便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即便是在崇祯末年,大明已经千疮百孔,风雨飘摇。
可是大明水师却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数一数二的军队。
即便是到了大明快要亡国的时候,他们也依然把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打得满地找牙,不得不向大明进贡金银,以换取和平。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让西方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东方巨人。
可是没想到他们正准备重新跟大明建立关系,大明这座通天大厦却是轰然倒塌
而在这废墟当中建立起来的大清,却是早已没有了当年大明的威风模样。
水师更是一烂到底,全成了混世奴才,哪里还能打仗。
这自然是让那些西方列强极其兴奋,终于少了一个大敌,大海终于成了他们的私家领地。
而现在随着李起的强势崛起下,大明早已恢复了国力,
再加上大明水师自从建立以来,那就一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从来没败过。
如此情况下,跟他郑家船队打一场,自然也没有输的道理。
随着时间的积累,现在周边的海贸早已被朝廷所控制,郑家的生意早已维持不了他那庞大的军队,
此时,他们自然是要另谋出路。
郑成功慧眼独具,力劝父亲郑芝龙向大明朝廷投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招安,
否则,迟早要被朝廷彻底剿灭,到时候悔之晚矣。
可是郑芝龙那也不愿意就这样投诚。
没条件,谁投诚?
所以这一次郑芝龙派他的儿子郑森前往京城,目的就是来商议条件的,
只要条件谈妥了,就可以投诚,没谈妥,又实在打不赢,那他也就只能远走海外了。
这时候听心腹手下还这样愤愤不平,郑森把脸色一板,冷声说道:“这等大事,又岂是你可以聒噪的。”
那手下见郑森不高兴,赶紧闭住了嘴巴,不再言语。
这时候,郑森又沉声说道:“每个人都应该谨守本分。有些事情知道多了,那是祸。”
很快,郑森一行人便是来到了京城,向朝廷递了消息,希望可以得到李起的召见。
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见
很快,郑森求见的消息便是送到了李起的桌案前。
郑森这个名字有点眼熟,李起不由的是心下疑惑。
不过很快李起也是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吗?
李起一阵激动,立即是命人传唤。
要说这个郑成功,还有他父亲郑芝龙,其实在目前李起所处的这个时代,他的父亲郑芝龙早在崇祯年间便已经接受了崇祯帝的招安。在福建那边当的一个官员。
可是后来崇祯帝煤山自缢,满清入关,李自成大败,这一连串的巨变也导致郑芝龙选择自绝于大明朝廷,作壁上观。
同时因为郑家的强大实力,所以那时候的鞑子朝廷也找了过去,希望郑芝龙降清。
当时郑芝龙有些心动。
哪知郑芝龙正准备答应,后来李起强势崛起,鞑子朝廷就局势急转之下,
郑芝龙自然也就没有下注,而是再一次选择观望。
而这一观望,却也失去了及时上大明这条船的机会,这也导致了后来在恒盛五年的那一场大水战。
那一场水战,郑芝龙为了重新夺得大海航路的控制权,和大明水师大打出手,不过后来却是以失败告终。
当时因为李起正在全力准备对鞑子的战争,没有时间去搭理他,所以这件事情李起就选择先放一放。
没想到三年过去了,郑芝龙竟然派了他的儿子来商谈投诚之事。
若是能够顺利谈下来,那么便也可以将郑家这股势力拿在手里。
虽然说现在的李起拥有当军世界强大的军队,对于郑家那点力量,自然也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没什么很大的战略意义。
但是蚊子腿也是肉啊。
若是能够把他郑家拿在手里,不但可以消除海上的祸患,让海上的贸易更加安全,
同时也可利用郑家这些年在海上积攒下来的关系,进一步的打击海上的海盗,
同时也可进一步打通和日(本、菲(律宾这些国家的贸易,毕竟他们郑家经营多年,关系网大,让他们去联系奔走,自然也是事半功倍。
不过他们既然是商议投诚,那自然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若是郑家开出来的条件太过苛刻,李起接受不了,那自然李起也不可能去迁就他。
虽然说郑家曾经是雄霸一方的海上霸主,但是现在这个地位早己不存在。
在李起眼里,郑家也就是稍微大一点的海盗团伙而己,剿灭他们对李起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只当锻炼水师了。
很快,郑森便是进宫见到了李起。
一见到李起,郑森恭敬无比,下跪磕头,道:“臣郑森,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见到这个传说中的民族英雄,纵然李起心中激动,但是面上却还是沉稳镇定,好似云淡风轻。
不得不说啊,这久居上位,李起己经变得十分从容镇定,大起大落的时候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李起都发现自己就要变成一个不知道喜怒哀乐的木头人了,也不知道这样的变化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起让郑森起来后,便让他就坐。
郑森哪里敢坐,推辞不敢,不过李起依然请他落坐。
李起热情,李起自然也是推辞不过,只得坐下。
不过郑森只敢坐椅子的一个角而已,不敢全坐。
这也是臣子会见君王的普遍做法,因为如果是整个屁股全部坐在椅子上,这就是对君王的一种藐视,是不尊重。
不得不说,古代这个理法真是稀奇古怪,既让人家坐,人家坐了又说人家对自己没有礼仪,不恭敬。
人家不坐,又说人家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那你干脆别让人家坐啊,但是不让人家坐,又显得自己没有礼貌。
于是为了在这之中找一个平衡,所以这些臣子们在君王面前,就只能坐椅子上的一个角。
哎,好无语。
待得郑森坐下后,李起便是打量起这个流传万世的大英雄。
只见他果然是剑眉心目,仪表堂堂,身上这气质确实是非凡,难怪能在历史上留名,端的是好气质。
只是可惜现在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将这个时代已经彻底的改变。
而他也失去了可以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机会。
不过李起相信他虽然是失去了对抗鞑子反清复明的机会,但在以后若是他能够忠心朝廷,忠于自己,那么以后自己开疆扩土,自然也少不了他的份,
那时候他又将迎来新的机会,踏上新的征程,也许这个机会比历史上的还要更大,这也说不定。
“郑森,此次你代表你的父亲前来与朕商议投诚之事,说吧,你们郑家要什么条件?”
李起没有兜圈子,直接就是干脆利落的问道。
李起这样干脆利落,不由的也是让郑森心中感到有些惊恐。
都说天威难测,身为天子,通常来说想干的事情都不会说出来,而现在李起直接就单刀直入,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另一层意思啊?
不过一时之间他也猜不透李起的心中打算,
于是郑森只得说道:“微臣不敢,家父对大明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对皇上亦是真心拥戴。
而我郑家船队数万之众,对皇上亦是拥护备至,万象归心。
只是因为家父早年间一些在海上不光彩的经历,所以家父担心,”
说到这里,郑森也不好意思说下去,毕竟他父亲郑芝龙乃是以海盗发家。
早年间在海上还不知道干下了多少违法乱纪的事情,要不然,他怎么可能发展的那么快呢?
正是因为早年这身为海盗的不光彩经历,所以让他也是心中有一些担心,怕以后遭到朝廷的清算。
为此,他当然是希望郑森可以先和朝廷谈妥,保证以后不追究他的罪。
不但这里不能追究,之前和大明水师开战的事情也不能追究,否则,免谈。
不过这些话郑森也不好明讲,点到为止即可。
李起听了,微微一笑,说道:“郑森,你郑家与我大明,谁强谁弱?”
第七百八十五章 不敢与日月争辉
郑森听李起这样问,顿时便是吓得大惊失色,慌忙跪在地上,叩首说道:“微臣不敢,微臣万死,请皇上恕罪。”
李起面色越来越是冷峻,“说。”
这一个字犹如千斤一般,压的郑森喘不过气来。
郑森思量一会,回道:“郑家有如大漠一粒沙尘,而大明便是那浩瀚日月,沙尘又怎可和日月相提并论,更遑论争奇斗艳。”
“这句话是你的真心话吗?”
郑森点点头,“是的,皇上,在微臣心中,大明比郑家强上千倍万倍不止。
而皇上之所以能够容忍郑家直至今日,无非也只是因为鞑虏猖獗,皇上一时顾不上我们而已。
若皇上真是要对付郑家,那么根本不需要出动大军,只需皇上一道圣旨,微臣相信郑家便即刻烟消云散。”
李目光炯炯的看着郑森,也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有很久,也许又只是几个瞬间。
突然,李起放声大笑,“哈哈哈,,,你起来吧。”
“微臣不敢。”
“朕让你起来你就起来,难道你要抗命不遵吗?”
“微臣不敢,臣遵旨谢恩。”
郑森起来后,便恭敬站在一旁,不得不说,刚才那李起的一番冷酷变脸,让郑森顿时便感觉一股无上天威将自己紧紧包围,都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也确实如他所说,以大明现在的国力,如日中天,又岂是郑家可以比的。
不说李定国,岳来,戚正,黄廷,郭云龙等人,便是一个水师,就已经让郑家片板不得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