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多久,刚才还乱哄哄凄惨惨的场面,很快就已是消散不见。
    事实证明,野蛮之人畏威不念德,这些人,和他们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刀把子。
    鞑子百姓散后,李起正要回宫,转过身来见到布木布泰。
    此时的布木布泰仍是一副彷徨恐惧模样。
    显然,刚才李起对鞑子百姓那杀气腾腾的话,让她也是接受不了,吓到了。
    李起看着她,说道:“布木布泰,你是不是感觉朕很无情,很冷血?”
    布木布泰犹豫一会,说道:“皇上,如果他们真的不走,皇上会真的有多少杀多少吗?”
    “会。”
    李起说的斩钉截铁。“也许你会认为朕很无情,很冷血。但是如果你知道在这片土地曾经上演过如何一幕又一幕惨绝人寰的悲剧,
    你就会明白不论朕如何对这些鞑子百姓,都不过分。
    
    

第七百七十五章 家还是家吗
    若不是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若不是念在朕作出降者不杀的决定,只希望可以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减少生灵涂炭。
    否则,你以为这些鞑子百姓能活着吗?”
    布木布泰被李起的这番话震惊。
    第一次,布木布泰被李起这无上的皇帝威严所深深震慑。
    若说此前李起在她的眼中更多的是一个仁慈的君王,甚至于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丈夫形象。
    那么现在的李起在她面前,表现的就是一个威严十足,不容任何侵犯的君王。
    天子一怒,伏尸千里。
    这句话用在此刻的李起身上丝毫不为过。
    而后李起没有再理会布木布泰,转身离去。
    却说李起的这道旨意很快便起到了效果。
    那鞑子百姓刚开始的时候,见明军进城后秋毫不犯,还以为明军软骨头,好欺负。
    所以他们在得知自己要被赶出去后,甚至赶出去之后,还要被统一看管,进行一一审判,追究他们的罪责。
    他们都是不从,开始撒泼打滚。
    因为李起之前的仁义之名,使得大明官军刚开始并没有对他们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让他们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
    而现在有李起的这个命令在,所有的大明官军都明白了,知道在李起的眼里只有大明的百姓是百姓,
    别地方的人,李起都不看在眼里,不听话,有多少照样杀多少。
    所以大明官军这时候行动起来异常凌历,杀了一批不听话不服从的人,
    这时候鞑子百姓才知道明军也是一样会杀人的,而且这个命令还是李起亲自下的。
    他们哪里还敢违背,面对大明官军这冷冰冰的刀,他们只得服从。
    所以整个搬迁变的异常迅速,不过几天时间,所有的鞑子百姓便是被全部清理出了城池,而后被拘押在外面的营地,统一看管。
    他们走了,原本属于这里的人也就应该回来了。
    不错,这些人便是沈阳的原著居民,那些曾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
    这些人当年因为老奴酋努尔哈赤的屠杀,家破人亡,而后他们又成为了鞑子的奴隶,给鞑子当牛做马做了几十年。
    还有一些人则是逃出去,成为了流民,这些人一时半会是回不来的。
    现在,在大明官军的帮助下,所有曾经被鞑子视为猪牛狗马的汉人奴隶,都恢复了自由。
    大明官军给他们重新登记造册,让他们恢复了自由,让他们有机会回到属于自己的家。
    “我回家了,我回家了,爹,娘,我回家了,你们看到了吗?我回家了。”
    “大哥、大嫂,我回家了。”,,,
    沈阳城内到处是这样的仰天大啸,痛哭流涕,数里之外皆是可闻。
    这样感人肺腑的场面自然也是惊动了李起。
    李起听闻他们回来,也是再一次的走出了皇宫。
    看着这街道两旁许多的人都是痛哭,手里都是抱着房内的老物件。
    有的人抱着一个水缸,这个水缸有可能就是他们家唯一还在的原物了。
    有的人抱着一块搓衣板,有的人抱着一个棒槌,,,
    这些东西有可能是他们能找到的,记忆中唯一一件属于家里的东西了。
    人人都是大声嚎叫,痛哭。
    没有找到物件的人则是直接就爬上房顶,在房顶上打滚,或在屋子里打滚。
    没有经历过他们的苦难,就没有办法去体会他们此刻的心情。
    李起此刻在心中静静感受着他们的伤心,也感受着他们的高兴,
    很快,李起的眼睛也是湿润的。
    “大爷,大爷,你没事吧?”
    这时候一声惊呼传来,李起寻声看去,见原来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昏倒了,边上几个年轻人慌忙将他扶住。
    李起见此,本能的也是大步上前,为老人掐人中,探鼻息,生怕老人就这样走了。
    不过好在老人在李起的施救下,醒了。
    “老丈,你没事吧?”
    这时候李起一身便装,身后跟着的也不过只有刘桃树,魏千章魏万章等几人而已。
    然而纵使如此,李起身上的气势依然掩盖不住,
    人人都是知道李起身份非凡,本能的,边上许多的人都是后退几步。
    很显然,这些年他们做鞑子的奴隶,让他们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让他们见了人就怕。
    再加上李起身上又是如此气势风度,更是让他们如此。
    老汉这时候悠悠醒来,刚开始见到李起,也被李起身上气势吓到了,本能的便是十分恐惧。
    不过后来李起那发自肺腑的亲切问候,又是让他感觉到温暖。
    “没事没事,这位公子,老汉我只是高兴啊。”
    “原来如此。”
    李起这才放心,又道:“老丈,这就是你的家吧?看样子,你家以前也是富贵人家啊。”
    老汉不住的点头,眼泪已经是流下来了。
    “是啊,老汉家里以前是这城里数得着的人家,钱财和土地多的数不清,别的不说,光是这府里的家丁佣人就有几十人。
    可是不想老奴贼破城,我家奴仆不算,光家人,整整十六口,死的就剩老汉我一个了。”
    老汉凄凄然,“可为什么要剩下我?公子,你知道吗?老汉我被他们抓去当牛做马,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每日梦里都是梦见至亲被他们屠杀,被他们凌辱,
    这样活着,老汉只感觉到生不如死,只感觉到这是老天对我最大的惩罚。”
    说到这里,老汉已经是说不下去。
    “我知道,老丈,你的伤心我都知道,我也都能理解,老汉,这些年你有孩子吗?还有亲人吗?”
    李起关心的问道。
    老汉摇摇头,“没有了,没有了,老汉一家被杀的被杀,跳井的跳井,都死了。
    在鞑子手里老汉又是奴隶,哪里可能娶妻生子,到现在,老汉是孤苦无依了。”
    老汉说着,抬头看了看自己的家,那宽敞大气的宅院,这时候却是让他更加伤悲。
    老汉哭道:“没了家人,这个家还是家吗?老汉我守着这么大个宅院,又有什么用啊!”

第七百七十六章 班师还朝
    “哎。”
    李起叹息一声,有些事情李起可以帮忙,可有些事情李起却也是帮不了,
    就比如说现在,即便李起有心给老汉介绍一门亲事,让老汉可以体会这天伦之乐。
    可是以老汉的年纪,这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折中的办法也只能是让老汉收养一个义子了。
    于是李起说道:“老丈,如今沈阳光复,许多人都已经找到了回到自己的家园,
    可是仍然有许多人和老丈一样孤身一人,虽然我大明也有养济院,可是那毕竟也不能面面俱到。
    老丈,不如找个投缘的小子,认个干亲,像这次回来的人有很多,他们也无父母了。
    你们有着近似的命运,都有许多的共同的话可以说,不会寂默,以后再年纪大些,也有一个依靠。”
    老汉点了点头,“是啊,多谢公子提醒。”
    而后李起又跟老汉闲聊了几句家常,最后拜别而去。
    尽管说老汉这样命运悲惨,但是日子总得过下去。
    更何况现在他们已经不是奴隶了,他们都拥有了自由之身,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所以在这里,百姓们陆续迁进来之后,他们也是陆陆续续的又重新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许多在鞑子治下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人,他们这时候只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生活,别无他求。
    特别是一些孤苦的女人,这些女人在鞑子治下,命运悲惨自是不必多说,
    她们回到自己的家后,很快便是和不嫌弃她们的人成亲了,又重新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
    当然,对于所有被鞑子奴役的人来说,也没什么嫌弃不嫌弃的,谁又能比谁好多少。
    许多男人非但不嫌弃,反而是看着这些女人,想起了自己的妻子,还有女儿,更是对她们心生怜悯。
    所以别看他们组建的家庭时间很短暂,可是却也很牢固。
    看着百姓们渐渐的生活有了着落,而在辽东的战事也基本上可以说是全部结束,所以李起也该回去了。
    尽管说这时候的沈阳依然是没有多少生气,百姓也很少,但是李起相信这里会越来越好。
    于是李起在安排完辽东必要的防务后,便是带领大军班师回朝。
    这次出征大陆从发兵到班师回朝,总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可谓是快如闪电。
    而其中真正和鞑子交战也不过月余时间而已。
    由此可见,李起和大明,他们对这场战争所进行的充分准备。
    当李起班师回潮的消息传到关内,百姓无不是欢呼雀跃,人人奔走相告。
    尽管说他们在这之前便已是信心满满,可是这时候依然是难掩心中激动的心情。
    当李起的大军路过他们州县的时候,他们无不是走上街头敲锣打鼓,用自己最大最热烈的欢呼,来迎接大明征战的儿郎凯旋而归。
    “大明万岁,大明万岁。”,,,
    这时候,千言万语都只化作这四个字,此时的大明,从未如此得人心。
    而这样的气氛等李起到了京城,更加是达到了最高峰。
    京城百万百姓皆是走出了城池,来到郊外,以最热烈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李起的大军凯旋而归。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百姓们就跟蚂蚁一样数不胜数。
    尽管说堵胤锡在此之前就有准备,知道会有许多的百姓出去迎接,可是堵胤锡依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人。
    什么是人心?
    这就是人心。
    如果说这时候还有什么人或者势力能够威胁到大明朝廷,那么这个人就只能是大明朝廷自己。
    只要大明朝廷不再昏庸,就这样保持下去,那么即便现在再出十个李自成,一百个李自成,
    又或者再出十个八旗,一百个八旗,他们也根本撼动不了大明王朝的统治。
    对于这一点堵胤锡信心十足。
    “来了,来了,皇上来了,我大明王师回来了。”
    这时候,一个眼尖的老者一声惊呼,立时便是引得众人侧目。
    果然,只见远处一个血红的小点岀现在众人的眼前,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红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到最后已经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大明尚红,所以军服鸳鸯战袄也是以红色为主色调。
    李起作为大明正统的皇位传承人,自然也不会去轻易改变这样的传统。
    所以这时候大明官军的标准制服依然是红色的鸳鸯战祆,只是和崇祯年间那破烂不堪,缝缝补补的样子相比,
    这时候的鸳鸯战祆更加华丽厚实,给人耳目一新,庄严肃穆的感觉。
    而现在二十多万大军班师回朝,组成一个血红的海洋,那场面又岂是等闲。
    许多人激动的都是热泪盈眶,只为今天能够亲眼目睹了这一次王师的凯旋而感慨不已。
    “不枉此生,不枉此生,老夫不枉此生了。”
    “是啊,是啊,老头子我能看到今天,这辈子没白活了。”
    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
    这些老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他们的一生中,许多人都度过了万历朝,泰昌朝,天启朝,崇祯朝,然后是弘光朝和现在的恒盛朝。
    可以说他们见证了大明的强盛,也见证了大明的衰败,更见证的大明几乎就要灭亡。
    可是他们又奇迹般的见证了大明的再一次崛起。
    就像他们说感慨的那样,他们真的是不枉此生。
    等到李起大军到了近前,百姓们都是无比恭敬的跪拜在地上,山呼万岁。
    自古以来老百姓跪拜皇帝,都是畏惧帝王的权势,下意识的行为,要说有多少真心,估计也不见得。
    但是李起则是不然,他们跪拜李起都是真心的,谁都知道李起对老百姓好,将心比心,李起自然换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