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停停停,刘喜啊,你有话说话,别一到倒一壶,说,你来干什么?“
    “瞧奴这张嘴,让皇爷笑话了,皇爷莫怪。”
    刘喜轻轻打了几下嘴巴,告罪一番,而后才是说道:“皇爷,这不皇爷就要大婚了,依着规矩,得为皇爷在大婚前,教习一番皇爷如何行那周公之礼,
    所以奴这便在万余宫女之中精挑细选,为皇爷选出了这九个宫女,她们都是打那江南来的,绝对让皇爷在学习中乐不思蜀。”
    “什么?”
    李起一听,一蹦老高,“什么,宫里还有这规矩?”
    刘喜乐道:“自是有的,要不然奴也不敢自作主张不是,皇爷你看看,这九个宫女皇爷可还满意?”
    李起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这这这,,,这玩意还用教
    而且还是九个美丽动容的女人一起教,你们这不是在教我啊,你们这是在要我的命啊。
    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诱惑,李起只感到人生新的一扇门在向自己打开,而这门外的风景是那么的诱人,是那么的令人神之向往,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得不到的啊。
    但是李起终究还是从巨大的诱惑当中恢复了镇定。
    有道是温柔乡就是英雄冢,自古君王多短命,为什么短命还不是陷在温柔乡里不得出来。
    而且这好好的一场安排,从你嘴里说成是“教”,想我李起两世为人,这种事情还用教?
    这要是传出去,还不得被人笑话死。
    于是李起强自按下激动的心情,对刘喜挥挥手,说道:“此事不用你劳心,都退下吧。”
    李起这话一出,刘喜一阵呆愣,那九个宫女也是满脸的失望神情。
    等到刘喜反应过来后,刘喜对李起说道:“皇爷,这事情不小,难道皇爷无师自通?”
    李起听了,好些没吐出一口血来,“刘喜,你怎么说话的,”
    “奴该死,奴该死,皇爷饶命皇爷饶命。”
    刘喜吓得赶紧是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请罪。
    李起自然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真的降罪刘喜,只是不耐烦的说道:“如今国事繁杂,许多百姓还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朕每每念及以此,都恨不得和百姓一道吃那苦,受那罪,又如何有心事做这等事情。
    好了,朕乏了,都下去吧。”
    李起这忧国忧民的模样,顿时就把刘喜,还有那九个宫女感动的热泪盈眶,都说皇上是个好皇上,这真是一字不假啊。
    “皇爷英明。”
    “皇上英明。”
    发自内心的歌颂了李起一番,刘喜领着那九个宫女走了。
    看着那九个美妙身影离开,李起心中不由得是一阵失落,感觉空落落的。
    第一次,李起感觉自己的决定可能是错误的。

第六百八十五章 突变
    皇上大婚,这是整个帝国一等一的大事,所以之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面,整个京城都是笼罩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当中。
    老百姓街头巷尾的,都在谈论着李起大婚的事情,人人都是真心为李起高兴。
    而礼部各大小官员也是在进行着紧张的准备工作。
    婚礼仪式隆重而庞大,不但要有军队负责维护秩序和安全,还要有无数的宫女太监张旗打伞。
    整个仪式包括军队和太监宫女在内,预计将有超过三万人参加,可见仪式之非比寻常。
    然而就在那紧张的准备之中,一骑快马却是急奔的进了京城。
    “闪开,闪开,八百里加急,快闪开。”
    这样的场景作为京城百姓,他们自然不陌生,因为在这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面,这喊着八百里加急进京送信的快马,那可不止十回八回了。
    不由得,所有人都是脸色变的凝重起来,就连那最不知事的孩童,这时候都是不敢戏耍哭闹了。
    这时候,大家脑海里也是浮现出一幕幕惨烈的回忆。
    “难道又出事了”
    不怪老百姓多心,实在是像这种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情,那就从来没好事。
    若是好事,不会是这个样子。
    不过更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批快马过去没多久,还没到半柱香的时间,又是有另外一匹快马急奔在大街上。
    这快马也是嘴里大声喊叫着八百里加急,快闪开,快闪开。
    莫名的,所有人心里都是一颤,感觉即将要有大事发生。
    想到这里,所有百姓都是纷纷跑回家中,紧闭房门,不敢外出。
    亦或是拿着口袋,争相跑到粮行去购买粮食,深怕到时候出现什么兵灾祸乱,没有粮食活命。
    还有的人这时候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跑了。
    一时间,街头巷尾是充满着诡异和恐怖的气息。
    皇宫,奉天殿。
    此时李起正一脸肃穆的看着这两封紧急书。
    殿下的一众武百官,人人都是静寞不语,表情严肃。
    看罢后,李起只是淡淡的说道:“多尔衮亲率十万大军,直奔山海关,打出的旗号竟然是给朕贺喜,也不知道他这句话说得亏心不亏心。
    另一封是李自成的,这个李自成只怕是在陕西窝的太久了,想松松筋骨。
    现在他声东击西,绕开了岳来和郭云龙的大军,正带着二十万大军直奔荥阳。”
    李起这淡淡的两句话落在一众武百官耳朵里无异于石破天惊。
    谁能想到还有不过五六天的时间李起就将举行大婚,然而就在这关键的接骨眼,鞑子和李自成竟然同时发兵来攻。
    而且看他们气势,那还有一番决战的异味,这可如何是好?
    难道新朝又要像以前的崇祯朝那般,要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吗
    这若一旦出个闪失,只怕现在这大好的局面就要葬送了。
    这时候堵胤锡便是当先第一个站出来对李起说道:“皇上,鞑奴和闯贼两路大军同时发作,此间必有内情,只怕他们已经暗中勾结,图谋大事。
    然如今军情紧急,救兵如救火,亦是容不得我们调查,还请皇上火速调兵遣将,支援山海关和荥阳。
    至于京城,还请皇上早日下达戒严令,以免出现动荡。”
    此时鞑子和李自成两路大军同时发作,李自城那边倒还好说,即便他再历害,再势如破竹,那也一时半会打不到京城来。
    主要是鞑子这边。
    如今大明和鞑子的势力范围主要以山海关为界,山海关外所有的土地都是暂时被鞑子占据。
    一旦山海关有失,那么以鞑子八旗骑兵的速度,给京城来个兵临城下,那也不过是朝发夕至的事情而已。
    所以真正燃眉之急的是如何应对鞑子大军。
    鞑子大军此次主动出击,显然也是有备而来,难免鞑子没有和京城别有用心的人勾结。
    到时候一但他们来个里应外合,后果难料。
    所以在京城实行戒严,这是最稳妥的计划。
    一众武百官都是赞同堵胤锡的主张,至于李起的大婚典礼,他们直接选择了无视。
    这也难怪,如此紧张和危急的时刻,谁还有心思去准备大婚典礼呢
    所以这大婚典礼也是不得不压后了。
    这时候一众百官之中,只怕只有那谢升和吴天明两人是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没有想到这即将要举行的大婚典礼竟然又是要压后了,一想到此前几番也是因为种种变故,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
    现在好不容易看着就要办成了,却又是出了这等大事,为何事情会如此这般凑巧?
    难道说吴紫萱没有当皇后娘娘的命吗?难道这一切都是天意吗?
    李起闭着眼睛,一只手搭在龙椅扶案上,手指有节奏的敲打着扶案,一幅沉思模样。
    百官见此,自然是不敢打扰,纷纷安静下来,等待着李起下达旨意。
    李起一边沉思,一边嘴里说道:“多尔衮是来给朕贺喜的,远来是“客”,所以大婚典礼照常举行。”
    李起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是惊骇莫名。
    众人心说如此危急关头,江山社稷是否会倾覆都在眨眼之间,这时候皇上竟然还想着大婚的事情,这可不像皇上的作风啊。
    堵胤锡急忙站出来劝阻道:“皇上,而今大事要紧,一切以军情为先,大婚典礼固然重要,然此时也是不得不压后,还请皇上三思。”
    堵胤锡说完,一众武百官纷纷附议,就连戚正这时候也是同意堵胤锡的主张。
    然而李起却只是淡淡地说道:“不耽搁,朕的大婚典礼将会在山海关举行。至于李自成。”
    说到这里,李起便将目光看向了站在殿外值守的李定国。
    此时的李定国已经对李起归心,而以他的军事才能和忠义之心,李起完全可以放心的把李自成那边的事情交给他去处理。
    于是李起说道:“李定国听旨。”
    殿外的李定国突然听到李起传召,精神为之一震,不敢怠慢,立即大步走进大殿。

第六百八十六章 兵发山海关
    一进大殿,李定国郑重对李起单膝跪地,朗声说道“末将李定国听旨。”
    李起目光炯炯的看着李定国,认真说道:“朕加封你为讨贼大将军,全权负责征剿李闯大军,岳来,郭云龙皆受你节制。望你不负朕望。”
    李定国一听李起将如此大事交托给自己,顿时只感到浑身热血澎湃。
    李定国一直都向往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他早已习惯了战场的氛围,以他的才能,让他做一个侍卫统领,试问他又如何甘心?
    他的心思自然也瞒不过李起,对于李定国,李起本就没打算一直把他放在身边,毕竟像这样的人物放在自己身边实在太可惜了。
    在这样一个乱世,一个李定国可顶十万雄兵,李起自然是要把他放到战场上去,让他为自己披荆斩棘。
    “李定国接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定国毫无扭捏,直接便是郑重抱拳,声若洪钟的答应了,而后便又暂时退到一旁。
    李起又是将目光看向堵胤锡和戚正两人。
    “堵胤锡,戚正听旨。”
    “微臣听旨。”“末将听旨”
    堵胤锡,戚正两人郑重李对起跪地叩首。
    “你二人留守京城,堵爱卿为主,戚正为辅,朕给你二人便宜行事之权,京中若有人图谋不轨,上至皇室宗亲,下至黎民百姓,你二人皆可行先斩后奏之权。”
    “微臣接旨。”
    “末将接旨。”
    堵胤锡和戚正两人在前翻李起出征四川,征剿张献忠的时候就已经彼此配合,留守京城。
    所以他们对于这种事情也是配合默契,李起自然也是放心大胆地将这样的重担交到他们的肩上。
    两个人,一个是经过了历史检验的,现在也是和李起心心相惜。
    另一个是自己过命的兄弟,是自己绝对可以信任的人,京城交到他们手中,李起完全可以放心。
    而后李起又是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命令户部准备大军出征的钱粮,命令工部提供大军所需的武器。命运兵部抽调京畿之地以及周边省份能够抽调的精锐兵马。
    一连串的命令下达,整个大明帝国中枢便是有如上了发条一般,疯狂的运转起来。
    此时的大明帝国已经越发的在恢复往日高效的运作效率,虽然这效率还不能和鼎盛时期相比,但已渐渐开始向世人展现了他的獠牙。
    三天之后,李起携带五万大军直奔山海关而去。
    京城百姓得知李起这个大明皇帝将再一次的御驾亲征,人人都是激动莫名,纷纷走上街头为李起送行。
    自古以来御驾亲征,那都是一件极其鼓舞人心的事情。
    试想一下,连皇帝都跑去打仗,都亲身赴前阵了,那些将军和士兵还敢不卖力吗。
    并且御驾亲征也同时给人以强烈的心理暗示,那就是这场战争绝对会赢,要不然,当皇帝的他敢亲身犯险吗。
    尽管御驾亲征失败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不说别的,土木堡之变那也就是这百来年的事情,自然也是有人知道,也有人记得。
    但是御驾亲征失败的例子毕竟是少数,寻常老百姓又怎会放在眼里,他们看到的永远是大多数的例子,那就是御驾亲征绝大多数都是赢了的。
    大军行进在通往山海关的官道上,李起还是如以前那般出征一样,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上穿着漆黑森森的盔甲,带领着大军一路前行。
    夕阳下,那金黄的阳光照在李起的身上,仿佛是给李起身上披上了一件金黄的披风,很是耀眼,很是夺目,很是令人敬畏。
    这样的英雄风采被后面马车里面的吴紫萱看到,眼睛里面尽是对李起的崇拜和敬仰,还有那无限的迷恋。
    英雄,试问那个女人不喜爱英雄,特别是这个英雄的身上身负振兴天下的重担,这更加是一个救国救民的大英雄,
    这样的人,试问哪个女人承受得住,哪个女人又能不动心。
    吴紫萱看着李起的背影,渐渐地,眼眶终于是湿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