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起见过太多的戏剧曲目,往往里面的角色深受重伤,一旦说出了一些没有完成的使命,还没有做到的遗憾之类的,而后便一命呜呼。
所以这时候李起直接便是打断了他的话,免得这事情落在刘桃树身上。
“刘叔,你放心,你会没事的。”
李起安慰刘桃树,而后便是亲自为刘桃树包扎伤口,止血。
虽然伤口很深,但是好在这支箭你说不幸也是万幸,万幸这支箭是李定国的,李起相信凭着李定国的为人,这支箭绝对不会有毒。
所以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若是换做其他小人在箭上抹了毒,那只怕便是神仙来了也救不了刘桃树。
李起一番对伤口的消毒和包扎,万幸刘桃树的伤口总算是止住了血,不过人却是发起了高烧,陷入了昏迷。
李起不敢离开半步,时时守在刘桃树身边,甚至还像一个儿子将体弱多病的老父亲抱在怀里一般,李起也是紧紧的把刘桃树抱住,心里生怕刘桃树挺不过这一关。
“混账,定国,如此大好机会,为何不能建功。”
张献忠面对如此打好局面,却是依然不能将李起绞杀,反而大西军还折损了两万多人,张献忠雷霆大怒,对李定国历声喝问。
第六百三十六章 紧急军情
“儿臣知罪,儿臣没有料到那狗皇帝竟然敢身先士卒,以此激励大军士气。
儿臣也没有料到这狗皇帝的大军被困数日,依然还能保持如此战力,这才是导致我大西军未能建功,擒杀明贼,还请父皇降罪。”
李定国没有为自己的罪过寻找开脱的理由,直接便是扛起了全部的责任。
这一次大战,在战前李定国便已计划周密,本以为可以一举建功,但怎料最后却是功败垂成,
不但未能擒杀李起,反而搭进去了大西军两万多士兵的性命。
这不但让大西军实力遭到重创,同时也对大西军的军心士气造成了极大影响。
李定国身为此次战斗的全权指挥者,自然责无旁贷。
见李定国很干脆的认罪,张献忠怒道:“你以为朕不敢杀你?”
有道是君子坦荡荡,李定国不为自己开脱,勇于认罪,承担责任,而落在老羞成怒的张献忠的眼里,竟然成了有恃无恐,
张献忠竟然认为李定国是在仗着自己往日的功劳,以及如今大战在前,不宜换将斩将,所以干脆利落的承认罪过,自以为不敢动他。
“儿臣不敢。”
李定国慌忙解释道:“父皇,儿臣绝不敢有如此念想,还请父皇切莫误会儿臣。”
这时候那孙可望便又是站出来对李定国进攻。
“李定国,这一次机会这么好,竟然被你白白错过,我看你就是没有尽全力,我看你就是暗中勾结了那狗皇帝。”
说完,孙可望又是对张献忠说道:“父皇,这一次满打满算我们十几万人围攻官军,都没有道理输,
而且之前李定国就已经在阵前放过的那大明狗皇帝,若是当时下令放箭,十个狗皇帝也死了。
父皇,儿臣敢以人头担保就是他李定国暗通朝廷,把我们大西王朝卖了,
还请父皇为我大西江山稳固,千秋万代,军法处置李定国,以安军心,以儆效尤。”
李定国见孙可望如此说自己,虽然心中悲愤,但也是不好发作,
因为他越是发作,反而落在一些人的眼里越是认为自己在开脱,真若如此,反而容易越描越黑。
张献忠这时候也是因为不能杀李起而感到十分生气。
自从李起带着五万大军进入四川后,他便已经开始展开对李起的部署。
但谁曾想到现在已经是伤亡惨重,第一仗李起打李定国,李定国损失了一万多人马。
第二仗李起偷袭孙可望的大营,损失了五六万的人马,现在第三仗又损失了两万多人马,
这样加在一起便有差不多九万人马,而他张献忠一共也就带了二十多万的人马出来,这样一算,现在竟然已经是折损过半。
可是如此多的人马下去,李起依然犹如一颗难啃的钉子扎在那里,让自己无从下嘴。
所以这时候的张献忠可以说用气急败坏来形容,即便是往日深受他器重的李定国,这时候也是控制不住脾气,大发雷霆。
“定国,往日你在战场上指挥出神入化,有如神助,可是现在父皇对你很失望,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败于那狗皇帝之手,如你这般多败几次,我大西军岂不是要葬送在你的手里。”
这时候那一向和李定国交好的抚南王刘秀,便是站出来为李定国求情。
“父皇,三弟此战虽然未能擒杀大明狗皇帝,但却也折损了他许多人马,并且依然将他困在此地不得逃脱。
如此,我大西军还有机会,还请父皇恩准三哥将功赎罪。”
“呼呼”的喘了几口气,张献忠慢慢的才是强自按下怒火,渐渐的恢复了一些理智。
此战他也是看在眼里,从战斗的各个角度上来讲,李定国在指挥上都没有犯错,
只是因为官军那两万人表现的异常出色,这才是未能建功。
恢复理智后,张献忠自然也不会太过责罚李定国,只是又是对他申斥一番,而后令李定国以后将功折罪。
若是下一次还不能建功,到时数罪并罚。
李定国谢恩后便是站到一旁,。
这时候孙可望便是自告奋勇,向张献忠请求由自己担任指挥,
“父皇,儿臣愿全权负责大军指挥,擒杀大明狗皇帝,为父皇分忧。”
孙可望此时站出来自然也是想要故伎重施,夺李定国的兵马指挥大权。
这时候孙可望手下人马折损大半,若是能够接过李定国的指挥大权,那么自然也可以补充一下自己的实力,为日后的竞争增加砝码。
然而他的这个建议却是被张献忠驳回了。
开玩笑,在战场上张献忠最信任的人就是李定国,连李定国都没有啃下李起这块硬骨头,换别人那岂不是有多少死多少。
再加上此前孙可望大营被李起偷袭,那活生生失败的例子摆在张献忠的眼前,让张献忠更加不敢冒险。
当然,那一次大战也是张献忠没有及时干预的结果。
当时其实张献忠是知道李起带兵要偷袭孙可望的,可是张献忠为了一举端掉李起的官军大营,这才是保持了沉默,把这孙可望给卖了。
也正因为如此,张献忠对孙可望多少也有一些警惕之心,生怕他会觉察到自己的这种行为,对自己不满。
到时候一旦他拥兵自重,不服管束,那就不好调派了。
所以这时候张献忠防孙可望还来不及,又怎么会赋予他兵马大权呢?
驳回孙可望的请求后,张献忠正要在命李定国准备则以良机,再度攻击李起。
怎料就在这时候,一骑快马急速飞奔而来,嘴里还大呼闪开闪开,一副十万火急的模样,一看就知有紧急军情。
到了张献忠面前,那人急忙跪地叩首,一脸急切的说道:“禀报皇上,秦良玉领军十万,围困国都,国都岌岌可危。定北王急请皇上回军救援。”
“什么?”
张献忠,李定国,孙可望,刘秀等人一听到这个消息,皆是大惊失色,满脸的不可置信,只以为是自己出现了幻觉。
第六百三十七章 机会来了
细问之下张献忠才明白,原来是那一直被引为自己心腹大患的秦良玉,
这时候秦良玉竟然纠结起许多土司,联合进攻自己的国都。
成都是大西的国都,也是大西的命脉所在,如果一旦成都失守,那么大西王朝也就不存在了。
这对于新近建立的大西政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如此重要的地位,张献忠离开后自然也布下了重兵,留了定北王艾能奇及其十万大军镇守。
不过这十万大军说是说的好听,其实哪里是什么大军,不过是一群老弱残兵而已,真正能打的估计也就两三万而已,其他的都是凑数。
这也是大西军普遍存在的现象,就张献忠手下四五十万的人马,真正刨去老弱妇孺,残兵弱将,那么估计能打的有个七八万就算不错了。
当然,这种情况也是这年代义军普遍存在的,李自成那也一样。
艾能奇就带着这些人镇守成都,成都如此重要的地方,许多地方都要布下重兵防守,这样一来便就显得兵力单薄了。
而秦良玉乃是四川土著,成名已久,可以说在四川,最近的这两三代人都是在秦良玉的威名下成长起来的。
这时候秦良玉联合其他土司进攻成都,意义自然非同凡响。
一路上便有许多人踊跃加入,使得秦良玉的大军越来越大,等到了成都城下的时候,兵马己经不下十几万。
而这其中便以秦良玉的五千白杆兵为最主要战力。
这五千白杆兵你可不要小看了,人数虽然不多,但真要是在外野战,便是对上李自成张献忠他们五万十万,这白杆兵也丝毫不惧。
果然,大军一到成都,秦良玉便指挥大军开始攻城,负责防守的艾能奇面对一代名将秦良玉,倍感压力。
并且这成都城内也是出现人心不稳的局面,一旦到时候有人里应外合,只怕成都破城在所难免。
所以艾能奇即刻命人前来请援,请求张献忠回军救援成都。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张献忠更为怒火交加,
“秦良玉好大的狗胆,竟敢攻我国都,坏我大事,待将你擒拿,我张献忠定要将你五马分尸,挫骨扬灰,以泄我心头之恨。”
张献忠怒不可揭,帐下一众人等也是不敢说话,人人都是噤若寒蝉,生怕张献忠迁怒到自己头上来。
“如今如何是好?你们说。”
张献忠气急之下便是征求众人意见。
这时候谁还敢说话,人人都是保持沉默,生怕一句话说的不对,便惹来灾祸。
但是众人之中却还是有人敢说话的,有人一心为公的,此人不是李定国又是谁。
只见李定国站了出来对张献忠说道:“父皇,秦良玉在四川影响巨大,此次公然起兵攻打我大西国都,并且还勾结了许多土司,可见必然是蓄谋已久。
而如今我大西军主力尽在于此,一旦让秦良玉偷袭得手,只怕我大西军便要沦为无根飘萍。
为今之计唯有回师,救援成都方为上策,还请父皇火速回军,以安国都,以安大西政权,以安江山社稷。”
李定国说的明白,但这么浅显的道理张献忠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然后若是就这样回军,那李起怎么办?
“定国,你说的父皇当然知道,可一旦我军回军,这狗皇帝如何办?若是让他就此逃脱,便犹如飞龙升天,再难困住了。”
李定国自然心中也是不甘心,但还是说道:
“父皇,击杀狗皇帝如今时机已然不合适,若是我们还要强行而为,只怕到时狗皇帝杀不了,我大西朝廷反而先灭亡了,
到时父皇辛辛苦苦一辈子打下的江山,只怕要在旦夕之间倾覆,还请父皇以大局为重,回师成都,以安社稷。”
李定国这话说的也确实是事实。
要知道成都那地位对于大西朝廷来说实在太过重要,李起之所以命令秦良玉攻打成都,便也是考虑到这一点。
这便是兵法上说的攻敌所必救。
这样的地方敌人是必须要救的,不论有什么样的顾虑,都必须要回军救援。
否则,即便张献忠把李起这两万人吃掉,那他也难逃覆灭的危险。
张献忠愤愤难平,不停的在大帐之中来回踱步,嘴里那牙齿咬的也是咯咯作响。
“这狗皇帝害我损失如此多的人马,现在要让他逃出升天,这叫我如何咽得下这口恶气。”
“父皇,江山为重,大局为重,且叫这狗皇帝再猖狂一时,待我大西军平了秦贼,在回身收拾他不迟。
说到底他也只有两万人马而已,父皇尽可安心,只要保下成都,儿臣定领军来擒拿这狗皇帝,为父皇分忧。”
“罢了罢了,为父便暂且饶这狗皇帝一条性命。”
最后万般无奈之下,张献忠还是做出了班师回朝,保卫成都的决定。
“回朝。”
张献忠一声令下如山倒,手下十几万大军立刻便是在李定国,刘秀,孙可望等人的指挥安排下开始撤离,向那成都赶去。
“皇上,皇上,大喜,大喜,张贼撤兵了。”
很快,张献忠撤军的消息也是被报到了李起的面前。
李起闻听此消息,也是大为振奋。
第一感觉,李起便知道一定是黄廷顾炎武他们见到了秦良玉,而秦良玉也遵照了自己的命令,开始攻打成都,
要不然,以现在这样的局势,张献忠是绝对不可能撤兵的。
不过李起也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冲昏头脑,实在是这些时日被算计得狠了,亏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