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能行吗?我怎么看着有点玄乎啊。”
一个将军在指挥着手下士兵高悬兵器盔甲,其中一个年轻点的士兵便是嘴里嘟囔,满脸的不相信。
身边的一个同伴也道:“是啊,皇上说这样办第二天就能有水,可这水是从哪里来呢?这里又没井又没泉眼的,还不下雨,这哪里会有什么水呢,”
第一次,许多人对李起的命令产生了怀疑,这也是因为大家被困在这样的死地,心中的希望在慢慢磨灭。
否则,若是换在往常那种军心爆棚的士气,别说李起说这样会有水,便是说明天天上会有一千个太阳,太阳都会掉下来,你们等着看太阳雨,这样的话他们也会相信。
“既然皇上这样说,那总是有皇上的道理,我们这些小兵不懂,照做就是了。”
一个颇为老成持重的士兵见年轻士兵在怀疑李起的话,本想要喝斥,但是也没有那个力气,只是敦敦教诲,让他不要多想。
“哎。”
那年轻士兵也没有反驳,继续着手里的事情。
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李起心中也是只得向老天祈祷,求老天爷这一次不要让他失望。
这一天晚上虽然没有下雨,但是这温度却也比寻常要低,有一些寒冷,
不时地还伴随着呼呼的几声寒风,有些士兵受不了,甚至瑟瑟发抖起来。
这次出来偷袭孙可望的大军,出来的匆忙,又是偷袭之战,自然没有带帐篷被褥什么的,都是轻装简从。
所以士兵们现在都是天为被,地为床,席地而睡,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兵们自然是会感到有些寒冷。
但这些他们都能扛得住,他们唯一心中期盼的就是第二天醒来的时候,那些铁锅瓷碗里面真的会像李起说的那样,会有水。
许多士兵心里这样想着,一时都没有入睡,心说到现在也没有下雨,皇上说会有水,这水是从从何而来?
难道皇上只是在安慰我们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渐渐的,睡意涌上了心头,慢慢的他们也是进入了梦乡。
“有水了,真的有水了。”
一声激动兴奋高昂无比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一个士兵起来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去查看那兵器盔甲下面的铁锅和瓷碗,
一看之下,竟然真的是里面有水,而且这水看起来清澈见底,比一般的井水泉水还要干净。
那士兵一阵呆愣,等反应过来后,他便是高兴的手舞足蹈,大喊大叫。
第六百三十二章 窝里斗
许多人从梦中被这声音惊醒,一听说有水了,都是一个个爆发出无限的热情,赶紧跑过去查看。
“哇,真的有水了,好清澈啊。”
有那士兵忍不住,一边说着一边是大口喝了起来,实在是忍不住了。
“好香甜啊,比泉水还要甘甜可口啊。”
像这些水,不过也只是夜晚因为空气潮湿,而后这潮湿空气被兵器盔甲这类金属吸附,然后滴落下来的露水而已,哪里有什么香甜可言,
但是这时候这些水却是成为救命的水,救命的水说香甜可口,自然也是可以的,味道怎么样,都是心理作用而已。
“皇上,皇上,真的有水了。”
刘桃树一阵激动,勿忙找到李起,李起这时候才刚刚醒来,
听刘桃树这样说,李起也是分外激动,大步便是向那些兵器走去。
到了很前,见那下面的瓷碗铁锅什么的,里面都是有水,虽然没有装满,但是将将就就也能应个急。
见此,李起终于是心里踏实了,心说这办法还真有点作用,总算天不绝我。
“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皇上真乃神人也,凭空便能变出这么多水,皇上真是神仙下凡啊。”
那些士兵们一个个的都是分外激动,一脸虔诚无比的看着李起,情不自禁的,他们便是一个个跪在地上,大声歌颂着李起。
这时候的李起在他们眼中,那就跟天神一样。
这可是事实摆在眼前,晚上又没下雨,没水井没泉眼的,啥也没干,这水就凭空出来了,这不是神仙是什么?
都说皇上是上天之子,得上天庇佑,现在看来,这话真是一句不假啊。
“将士们,你们都起来吧,都起来吧。”
李起没有多做解释,也不打算解释,因为这时候如果向他们告知这水是从哪里来的,这要是说穿了,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权威地位。
现在他们这样,军心和士气都得以恢复,很好,李起自然也是很乐意看到这个结果。
“将士们,你们放心。此乃天意,上天是不会让我们死在这里的。否则,这一晚上就不会赐予我们神水。”
不但不解释,反而李起难得的神棍了一回,说这是鬼怪之力。
没办法,谁叫这年头的人大多迷信,而迷信往往又容易产生力量,这时候正是要他们看到希望的时候,偶尔忽悠一把也是好事。
“万岁,万岁,皇上万岁。”
一个个士兵跪在地上,不住的齐声呐喊,高呼万岁,声音响彻云霄,震动天地。
“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
听着李起那两万大军齐齐高呼万岁,声音震撼无比。
时刻在观察这边动静的李定国不由的心中大为惊讶,他们不是断水了吗?怎么今天个个还激动无比,高喊万岁。
这时候他们不是应该因为断水而饥渴难耐,手足乏力吗?
难道这时候他们不是应该军心崩溃吗?
听他们这动静,好像是找到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的水从何来?
难道是打了水井?
这年头土地干裂,打井哪有那么容易就能有水。
他们找到了泉眼?
这也不大可能,这附近一带哪座山头有泉眼,他李定国都是心中有数,他知道这里是绝对不可能找到泉眼的。
这就奇怪了,从目前的情况看,可以肯定他们确实是有水了。
很快也是人来汇报,说靠的近的人听到官军确实在说找到了水。
听属下这样说,李定国不由的是心中疑惑不解,他真不知道这水究竟是从何而来,一点头绪都没有。
“且再看看情况吧。”
无奈之下,李定国只的是选择静观其变。
这一天两边都是相安无事,李起没有趁势发动进攻,李定国这边张献忠这边也没有发动攻击。
到了晚上,李起又是命士兵像昨天那般如法炮制。
这天晚上温度更潮湿,所以这雾气湿气更重,第二天早上获得的水更加是比昨天还要多上不少。
一众将士人人都是兴高采烈,直乎神奇。
而这时候李定国也是知道李起一定是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水源。
虽然他并不知道李起是如何获得的,但是这改变不了事实,于是他急忙找到张献忠,
“父皇,这狗皇帝不知从何处获得了水源,要想困死他们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还请父皇现在就对他们发动攻击,趁他们水源并不充足,这几日体力也是消耗不少,尚未恢复,我军发动突袭,必定可以占尽优势。”
张献忠却并不十分在意,“定国啊,他们就算获得了水源又如何,他们的食物并不能支撑多久,
依父皇看,他们最多还有两三天就要断粮了,到时候等他们人人饿的头昏眼花,身体乏力。
那时即使他们不兵变,我们打起来也可事半功倍。”
“父皇,不可啊,兵法有云哀兵必胜。一旦把他们饿得急了,只要狗皇帝喊一嗓子,说只要冲出去就有吃的,冲出去就能活命,
那时候即便我们大西军人人化作虎狼,也挡不住这些饿鬼的攻击啊。”
张献忠一听,也是觉得有理,再加上一贯以来他对李定国的信任,器重,便也是采纳了李定国的意见。
反正现在自己占上风,而李定国又认为时机可以,而自己又找不到充足的理由不认同,那自然可以依李定国的意见了。
于是张献忠立即下达命令,命令大西军对李起的官军发动攻击。
而这次攻击的指挥权,张献忠便交给了李定国,让他全权指挥战斗。
不想这时候却是有人跳出来反对,这反对之人不是孙可望又是谁。
当然,孙可望不是反对张献忠用兵,而是反对李定国取代自己而掌权,这让他十分不爽。
不过明面上这理由不能说,于是孙可望将自己大败的事情归纠到李定国身上。
“父皇,儿臣战败,皆是安西王李定国将军情故意透露给朝廷狗皇帝所致,还请父皇给儿臣做主,还儿臣一个公道。”
第六百三十三章 就怕他不来
孙可望自前几日被李起偷袭,差点就死在乱军之中,逃出来后就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特别是这几天李定国表现出色,将李起一举困在这里,眼看着就要立下不世之功,这更加让孙可望感到如坐针毡,如芒刺背。
孙可望心说万一这李定国真的把大明皇帝擒杀,那这就是盖世之功了,放眼整个大西朝廷无人可比。
而反观自己,手下十几万人马损失大半,收拢回来的也不过一二万而已,实力可谓大损。
并且经此一战,自己威望跟着大跌,这此消彼涨,顿时是让一直心高气傲的孙可望感到极度不舒服,难以接受。
所以为了扳回一局,也为了挽回颓势。于是孙可望便将这战败的责任想方设法的推到李定国身上,去给李定国泼脏水。
为此,他还叫来了一个手下头目,让他一同指证李定国。
手下头目受到孙可望的指使,便是上来对张献忠说自己在大营被袭的前一天,看见李定国的一个亲兵偷偷离开了,鬼鬼碎碎向官军方向去。
当时他还不以为意,哪知道第二天就出现孙可望大营被袭的事情。
由此,这头目言之凿凿,说这一定就是李定国在暗通官军,并且还理直气壮地提出要和那亲兵对质。
这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若是不明真相的人,估计也就被他给骗了。
李定国一听孙可望诬蔑自己,这时候也是有些怒火中烧。
“大哥,你怎可以这样说我?我李定国又岂是那种不分轻重,不念手足亲情之人!
此次父皇亲自领军前来抵抗大明官军,在父皇眼皮子底下,漫说我李定国无此心念,便是有,在父皇眼皮下又怎敢付诸实施?”
说完,李定国郑重对张献忠跪地拜首,道:“父皇,儿臣可指天发誓,绝无加害大哥之念,还请父皇还儿臣一个清白。”
孙可望见此,也不甘示弱,也对张献忠跪地叩首,道:
“父皇,此事皆乃安西王李定国嫉妒,害怕儿臣功高盖世,此战立下不世之功,这才是派手下人向官军通风报信,招致儿臣大败。
儿臣死不足惜,只可惜坏了父皇的千秋大业,还请父皇为儿臣主持公道啊。”
孙可望说的声情并茂,眼睛里面甚至已经是有泪花在打转。
不得不说,孙可望真真是一个十足的戏子般人物,若是去登台唱戏,那也是一代名角。
张献忠见他们如此,一阵不耐烦,对孙可望说道:
“好了好了,此事父皇心中自有计较,定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难道我会不知道吗?
不用说,这一定是这狗东西为了推卸责任,把罪责全推到定国的身上去。”
说着,张献忠大手一挥,“来人,把这狗东西拖下去斩了,再将他九族全部诛杀,以儆效尤。”
“皇上饶命啊,皇上饶命啊。”
那头目一听这话,吓得魂飞魄散,不住的叩头求饶。
但此时谁还听他的,两个强壮士兵一左一右便是将他架了出去,不多时他的声音便是嘎然而止,显然人头已经落地。
“父皇,这这这,,,”
孙可望见张献忠丝毫不相信自己,直接就把自己那头目给砍了,心中不由的是一阵诧异。
“好了好了,可望你不用再说了,你被他蒙蔽,这才是说出刚才那有伤手足情谊的话,父皇也不追究你的罪责,下次切莫再犯。”
对于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的矛盾,张献忠身为皇上高高在上,自然也是看的清楚。
尽管他们的矛盾不利于大西军的团结,但是作为皇帝,他也并没有出手干预,毕竟这对皇帝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如果手下的臣子们个个犹如亲兄弟一般团结一致,那他这个皇帝稍有不慎,便可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所以臣子之间分化,各自独立,形成对彼此的制衡,这些对于皇帝来说都是必要的。
似乎这个道理任何一个皇上都懂,特别是那些开国之君,对这道理都是极其赞成,并且付诸于实施,
好像这番道理身为帝王,人人自通一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让人值得玩味的事情。
事情处理完了这边,张献忠也不耽误,直接对李定国道:“好了,开始攻击吧,这次切莫再让那狗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