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又是鞑虏占据京城,又是一番大乱,大杀特杀,
和坤兴公主有婚约的那个公子,也在这一连串的动乱中下落不明。
在登基后,李起也希望能够把这位公子找出来,看看是不是能够把这场婚约办了。
毕竟这也算是崇祯帝和周皇后的心愿,再加上坤兴公主对这位公子也还算满意,所以李起也是希望能成其好事。
可是一直以来,这位公子却也没有消息,李起也是心里急。
可是这样的事情李起说又不好说,只能闷在心里,还是慢慢的看情况吧。
“皇兄,你怎么了。”
见李起一个人仿佛是在想事情,坤兴公主不由得好奇。
“哦,没什么。”
李起赶紧是恢复精神,而后又是和坤兴公主悠闲自在的漫步在这御花园,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享受着这难得的一刻安宁,还有这家人的温馨。
这样的感觉真好,让李起也是陶醉其中,不可自拔。
然后再美好的时光也总有过去的时候,一夜飞快,在堵胤锡大婚的第二,李起便是率领五万大军出发,向那四川进发而去。
去会一会张献忠,也会一会李定国。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六百一十五章 李起入川
这一次李起一人带着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着四川进发而去。
而戚正作为李起的左膀右臂,坐下数的着的大将之一,却是没有跟随。
李起将他留在了京城,和堵胤锡一道共同驻守京城,巩固自己的后方。
京城是天下的重中之重,只要京城不乱,那么天下四处即便一时失去控制,也能够及时挽回局势。
而一旦京城乱了,那这个天下也就算彻底乱了。
这是李起不愿意看到的。
一路浩浩荡荡,李起便是带着五万大军经过数月的行军,终于是和黄廷顾炎武两人见了面。
而这时候两人都是狼狈模样,整个人都是憔悴了许多,身上最少瘦了七八斤不止。
“罪臣顾炎武,拜见皇上,请皇上赐罪。”
“末将黄廷,拜见皇上,请皇上赐罪。”
两人一见到李起,便是跪拜在地,祈求李起降罪于他们。
这一次的失败实在是太大了,三万大军可谓全军覆没,而他们两人作为最高统帅,自然是责无旁贷。
换在许多王朝,以他们现在的罪过,只怕已经是砍脑袋了。
这真不是开玩笑的,古人云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说是这样说,带兵打仗就没有不打败仗的,败了也没关系,从头再来,只要不气馁,那总有胜利的一天。
可这话哪里是那么容易说。
古往今来,多少将军的就因为打了一场败仗,身败名裂,身死族灭。
最有名的估计也就是秦始皇手下的那一号大将恒仪,这人当年那也是跟随秦始皇征战天下的一员猛将。
才华,能力,那自然也是有的,在秦始皇手下也是立下了赫赫武功。
但是谁知在一场大战中败于李牧,以秦始皇的脾气,还有那时候各个诸侯君王对于这种战败将军的处置,恒仪知道自己回到秦国,那一定少不了一死。
于是恒仪也就不敢回去,直接便是投到了燕国,在燕国改名为樊於期。
果然,秦始皇听闻他战败,大怒,又听闻他叛逃去了燕国,更加是怒不可揭,直接便是夷九族。
这一场败仗,就把恒仪所有的功劳全部抹去。
不但如此,秦始皇还向天下行重赏,只要谁能将他的人头送回秦国,封侯,赏万金。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背景在,所以后来荆轲刺秦王,带去见秦始皇的除了那督亢地图,还有的便就是那恒仪的人头。
而现在,黄廷,顾炎武两人一手将三万大军葬送,虽然说他们也是中了李定国的计,
可是作为大军首领,他们那绝对是逃不过责任的,便是一刀将他们杀了,就地正法,也没有人会说一个不字。
李起铁青着脸,目光凌历地看着他们。
“顾炎武,黄廷,你们二人麻痹大意,中了李定国的奸计,使我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如此罪行,朕又岂能不降罪你们。
顾炎武,现将你一切官职革除,日后便以一介白身,于御前参谋。
黄廷,你也一并革去所有军职,降为普通士兵,以小兵身份帐下听令。
另罪八十军棍,然念大敌当前,暂且记下,待的战后再予补上。”
“罪臣(末将)听令,领旨谢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旨后,顾炎武和黄廷两人都是齐齐跪拜叩地,重重的便是磕了几个响头。
不过两三下,额头上便是有了血迹。
不过他们虽然受了严厉的惩罚,但是心里反而是放心了,踏实了,就仿佛一颗石头落了地。
同时他们对李起也是更加心怀敬畏。
有道是身为主上,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只有赏罚分明,方可令行禁止,万众归心。
现在顾炎武和黄廷两人犯下这么重大的罪过,若是李起对他们一味的包庇,而不是加以惩处,
可想而知,不但顾炎武黄廷两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只感到自己不是凭自己的真本事,
便是其他人,那也会对李起心里不服,离心离德。
这一次若是不惩罚他们,那么下一次李起又以什么样的理由去惩罚别人。
那时候,岂不是大军的军法军规都荡然无存了吗?
这么浅显的道理李起自然也不会看不明白。
所以李起对顾炎武黄廷两人都是一撸到底,将他们身上的官职全部收回。
这不但是在惩罚他们在这一场战争中所要付出的责任,同时也是在尊重他们。
若是只凭着个人感情,李起对他们的罪行不闻不问,那不但是李起不尊重自己,同时也是李起不尊重他们。
对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而言,怜悯,施舍,这并不是他们需要的,他们更要的是尊重。
一翻宣旨过后,李起便也是恢复了往日神态,对他们说道:
“你们现在一介白身和小兵的身份在朕面前参谋,听用,朕希望你二人可以再立新功,届时,该赏于你们的,朕也绝不吝啬。”
“多谢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了,都起来吧。”
李起说了一句,而后便是让他们两人起身。
李走正要发问,询问这场战争的详细经过,怎知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人进前来汇报。
“禀告皇上,前方百里处发现一支贼兵人马,人马七八万上下,势众滔天,还请皇上定夺。”
能够在四川轻而易举就能招集的起七八万人的,现在除了张献忠,也没有其他人。
这时候的张献忠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那早己不是吴下阿蒙,现在他手里至少也是四五十万大军。
虽然说这里面也有一些老弱妇孺,但就这数字听起来也是吓人。
而一直以来,农民军也最喜欢用这个数字来吓唬人,
许多的城池守将,还有地方官,他们一见城下乌泱乌泱的一大片人,一望无际,漫山遍野。
这么多的人头攒动,那地方官员和守将便都是慌了手脚,慌不迭地开门投降,哪里还有抵抗的意志。
这一招,在许多地方也是屡试不爽,所以也就导致人海战术是农民起义军最常用,也几乎唯一会用的战术。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六百一十六章 初见李定国
“可有探知贼军主将是何人?”
“回皇上,现在尚不得而知,夜不收正在探查,还请皇上体谅。”
“再探。”
“是,皇上。”
那探子下去后,李起便是大喝一声,“点兵聚将。”
“咚咚咚,,,”
一阵急促而响亮的鼓声在大军之中回荡,待得一众将领齐聚一堂,李起便是直接了当地说道:
“贼兵大军压境,这是要给我军一个下马威。朕乃天子,虽只领五万人马而来,但也是容不得贼兵亵渎半分天威。
朕倒要看看谁输谁赢,顺便也要看看这贼兵主将的胆量如何,竟敢在朕面前猖狂。”
李起这话说得无比自信,丝毫不将对方那七八万人看在眼里。
这豪迈的情绪自然也是影响了帐下一众将领,众人齐齐抱拳领命,而后便是下去各自准备。
这些人现在心里个个都是跟一团火一样,谁不知道堵胤锡被封侯了,
这可是李起的第一个侯,大家都准备做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有的人希望更大,还指着当国公,当郡王。
至于一字亲王,这些人却是不敢想了。
一众大将下去后,只余下黄廷和顾炎武两人在这里。
现在他们都没有官职在身,自然也无权调配人马,所以这时候他们也是齐齐向李起请命,希望能够参与战斗,将功赎罪。
李起只是微微摆了摆手,对他们说道:
“现在朕有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们二人去办。”
顾炎武和黄廷郑重道:“请皇上明示。”
李起这时候时间紧急,自然也不会兜圈子,直接说道:
“张献忠盘踞四川,在这里登基称帝,是要将四川视为老营一般经营。
然而四川对他而言依然不坚固,石柱秦良玉秦老将军乃是四川土著,又公忠体国,手下白杆兵亦是实力强悍。
朕要破张献忠,就必须要秦老将军引为支援,所以此次朕要命你们二人前去与秦老将军接触。
让她务必要在一个月内发动对成都的攻击。成都乃是张献忠所建伪西政权都城。
成都有事,张献忠便是有天大的事情也必须回军。他一回军,朕便可在后穷追猛打。
待他到了成都城下,朕便可与秦老将军里应外合,前后包抄,一举将张献忠主力大军击溃,奠定胜局。”
李起的这一番打算便是兵法上说的攻敌所必救。
李起深知这突然出现的七八万人绝对不是此次张献忠派来的全部人马,
因为自己就带了五万人出来,天子出征,带来的自然是精锐无疑,张献忠却只以七八万人来攻,可以想见他必有后手。
李起预计他这一次可能会出动超过二十万的人马。
只是这些人现在可能因为在做什么算计,所以并没有出现,但李起自然知道这些人一定不是张献忠的主力。
要想打败张献忠的主力大军,那就必须要在谋略上下工夫,光靠硬打硬那是不行的,
毕竟对方那可是李定国和张献忠,这两个人哪一个不是名动后世几百年。
而且他们人马又这么多,不用问,若是真的真刀真枪来打,最后那绝对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惨剧,甚至一个不好,李起便要葬身四川,
这自然是李起不愿意看到的。
知道此事事关重大,顾炎武黄廷二人都是不敢怠慢,齐齐郑重应诺。
李起这时又是从刘桃树手上接过一个小木箱子。
“此物乃郑交予秦老将军的信物,见此物,秦老将军必不会怀疑你们身份,只是事关重大,朕能否击败张献忠,一举平定四川,便要看你们此行结果。”
李起把话说到这份上,顾炎武黄廷哪里敢怠慢,立即躬身下拜,郑重道:“未将(罪臣)若有负皇上所托,此行必有去无回。”
李起将他们一一扶起,“拜托了。”
说着,李起便是亲自将他们送出帐外,目送他们打马远去。
他们走后,李起也是立即引领着大军,正面向那七八万贼兵而去。
两方人马相距百余里地,不过当天却并没有见面,毕竟这里是四川,山多沟壑多,行军自然是极大的不便。
所以当两支大军真正见面的时候,那已经是三天之后的事情了。
“将军,那便是明朝皇帝,还真真是有点胆量,前翻遭遇惨败,这次竟然只带区区五万人马就敢入川,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李定国的头号心腹爱将周天极指着前方的那五万人马,高兴的不得了。
这一次可不比黄廷,黄廷不过是明朝的一个将领而已,而这一次却是明朝皇帝亲自出征,
这要是把明朝皇帝生擒活捉,那可是泼天一般的功劳,一辈子世世代代也吃不完。
与兴奋无比的周天极相比,李定国则是沉稳了许多,脸上丝毫看不到兴奋得意,
相反,他的脸上却尽是担忧模样。
“这大明皇帝胆敢以区区五万之众入川,而听闻我军七八万人,却是全然不惧怕,毫无逃避之意,反而迎头赶上,
由此,可断定此新皇必有屏障。”
李定国对身边一众武将说这翻话,为的自然也是让手下的一干人莫要掉以轻心,以防铸成大错。
李定国手下将领听到李定国这话,个个也是收起了笑容,陪起了小心。
是啊,这个大明新皇据说鞑子在他面前都一而再,再而三的全军覆没,就连两个鞑子王爷也是死在了他的手里,
这般的武功赫赫,他们作为征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