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将军说的正是,本官差点忘了,现在便是天大的事,也没有殿下登基称帝大。
自从先帝驾崩后,我大明皇位空虚日久,长此以往,必生大乱。”
说着,堵胤锡不敢怠慢,立即便是拿来笔墨纸砚,挥毫泼墨,不多时,一封报捷的书信便是出来了。
而后这封书信立即便是被人以快马加鞭日夜星辰的方式,向着南京京城的李起送去。
且说这边堵胤锡和岳来事情进行的分外顺利,然而那边的顾炎武和黄得功,
他们在收缴高杰的的兵马大权时,却是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这原因自然也是很明显,第一是高杰现在还没有死,所以他手下的那些骄兵悍将自然也是不甘心就这样听从朝廷的摆布。
第二就是高杰的夫人刑氏,他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女人,她知道在这样的一个乱世,对一个军阀头目来说,兵权就是一切。
如果就这样交出兵权,那么只怕交出去的第二天,他们这些人就要人头落地了。
所以刑氏在这件事情的态度上没有第一时间表明,而是模拟两可。
她的这般态度,也为手下的一众骄兵悍将提供了反抗朝廷的理由。
还有就是高杰手下的第一猛将李成栋。
这个人是高杰所有手下大将里面最不甘心听从朝廷指挥摆布的人。
在他看来,他此时是高洁手下的第一猛将,在高杰的兵马大军之中,除了高杰,那么说话最好使的也就是他了。
所以他的威望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是一旦兵马投奔了朝廷,那么势必要接受朝廷的改编,而偏偏朝廷兵马又多,一旦改编下来,
他李成栋便会从现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大将,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而面对这有可能出现的剧烈变化,李成栋自然是不甘心。
在他眼里本就没有什么国家大义,民族大义之类的,即便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他后来虽然投降鞑子后,最后也选择了反抗清廷。
但那也并不是出于民族大义,而是因为鞑子对他的封赏不够,达不到他的心意,他这才是一怒之下,再一次的选择背叛清廷,又投靠到了南明朝廷这边。
对于直接的原因他也不讳言,在他当时发布的安民告示中,他便是直截了当的告诉老百姓,他就是因为鞑子对他没有足够的赏赐,没有给他分茅裂土,他才是起兵反清。
而这时候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鞑子席卷天下的局面几乎已经是注定了,
因为这时候大明大半的疆土都已经沦落到了清延手里,这使得清廷无论是在土地人口上,还是在财富资源上,都对南明朝廷形成了巨大的优势。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成栋还尚且因为赏赐不够,毅然决然的选择背叛,
可见这个人完全是将自己的利益置于第一位的人,只要触动了他的利益,他是会第一时间作出反抗的,
他不管这个人实力有多强大,也不管这个时候的趋势是如何,他就是要去对抗。
所以这时候面对着强势的李起,面对着即将强势但回归的大明朝廷,李成栋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考虑,依然选择拒绝接受。
当然,他也知道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所以他自从顾炎武和黄得功来到后,
他便是四方奔走,在刑氏和一众高杰部将面前,对他们进行一番游说,让所有人都和他一样,不要接受李起的命令。
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鼓动和挑唆,使得许多原本有心向朝廷投诚,向李起投的人,这时候也是不敢表态,生怕成为众矢之的,引来打击报复。
不过因为此时的高杰已经被押在了大牢之中,生死也不过只是李起的一念之间的事情,
正是因为高杰的性命落在别人手里,所以这些人尽管出于这方面那方面的考虑,但也不敢明着说拒绝李起的话。
他们现在对顾炎武和黄得功的态度就是能拖就拖,静观世事变化。
对于他们的态度,黄得功那是气的暴跳如雷。
毕竟是武将,黄得功对于刑氏和李成栋他们这样的行为自然是看不惯。
“这些王八羔子,真是给脸不要脸,殿下仁义,给他们机会,他们竟然还摆起臭架子来了,真是给三分颜色还开染房。”
黄得功极其气愤,恨不得直接就带着人马打过去。
不过最后他还是被顾炎武劝下了。
第五百四十二章 刑氏
黄得功作为一介武将,出于本能,他自然是希望所有的事情都用武力去解决。
这样一来,他也可以显示一下自己的武功,更可以凸显他对李起的忠诚。
但是顾炎武作为一介文臣,自然和他的行事作风不一样。
顾炎武的看法的想法和堵胤锡是一致的,那就是能不用刀兵,就不用刀兵。
这样一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免了许多的家庭支离破碎。
二来也因为李起登基在即,太大的杀戮,也确实是有干天和,所以他也希望可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此事。
这样再好不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也是几次三番亲自前去高杰府邸,去拜访刑氏。
向和她,还有高杰手下的一干武将陈述利害。
哪知这些人却依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这也让顾炎武心里慢慢对此事也是担忧起来。
不过顾炎武还是没有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目标和想法,他决定今天再去一次,再努力一次,希望他们可以回心转意。
很快,顾炎武便是独自一人来到了高杰的府邸,见到了高杰的夫人刑氏。
在高杰的大军之中,高杰毫无疑问是说一不二的人,他在军中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但刑氏对高杰却是影响极大,不管高杰在军事上有什么样的动作,和他商议的人最多的都是刑氏。
甚至很多的大事都是刑氏在帮高杰拿主意。
这也就使得刑氏虽然是一个女流之辈,但她在高杰的军中却是也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可以说她的态度可以决定高杰手下大将中一大半人的态度。
只要她可以投诚朝廷,接受朝廷的整编,那么兵不血刃拿下高杰大军,便是一件可以预期的事情了。
“高夫人,学生虽然不知道您是在顾虑什么,但是学生还是忍不住要劝告你一声,希望高夫人可以看清如今天下的局势。
如今定王殿下强势崛起,整合大明朝廷各方势力,这是一件大势所趋的事情。
在定王殿下面前,便是强悍如鞑奴,遇之亦是瞬间灰飞烟灭,难道高夫人认为凭着高将军的人马,可以只身与定王殿下抗衡吗?”
李起的赫赫武功,这时候自然是李起的金字招牌。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般的响亮名声,使得很多的大明军民,他们都是对李起抱予了特殊的期望,
期望李起可以拯救大明,拯救百姓,再一次安定天下。
这时候的大明,那都已经乱了几十年了,人心思定,大家不论是谁,都是希望可以有一个强势的人出来统治,还天下太平。
当然,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却依然有那极少数人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采取拖延对抗的策略,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眼前的刑氏。
刑氏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也知道如今的天下形势,如果最后李起真的提兵而来,那么她真的是没有反抗的能力。
但是就这样拱手交出兵权,那也就意味着自己和高杰的性命便彻底的交出去了。
自古以来,君王都是冷血无情的,特别是那些武功赫赫的君王,那更加是如此。
正因为如此,所以刑氏才是在李成栋的鼓动下,采取拖延战略,希望可以尽观天下局势变化。
毕竟此时的天下,虽然说大明朝廷有了中兴之象,但李自成张献忠犹在,关外的鞑虏也犹在。
现在就说大明天下稳定了,安然无恙了,那也为时尚早。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为了保全性命,刑氏还是没有接受李起的命令,而是选择了李成栋的建议。
并且刑氏还认为只要手下兵马在手,高杰的性命就无忧,反倒是兵马交出去,便立即身死族灭。
“大人的话贱妇又如何不知?贱妇也非常赞同您的观点,且贱妇也对朝廷亦是忠心耿耿,对殿下亦是忠心耿耿。
贱妇更希望我家将军平安归来,但贱妇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女人,一个女流之辈,在这十几万的大军之中,贱妇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都是一副楚楚可怜,欲泪诉苦的模样。
“这些天贱妇也在劝导他们投诚朝廷,投诚殿下,但有道是千人千面,人心不一。
这些人有的答应了,有的人还没有答应,所以贱妇还希望大人可以在殿下面前为贱妇美言几句,多给贱妇一些时间。”
顾炎武见刑氏还在拖延时间,心里不由得也是对此事能够和平解决的希望,减少了几分。
“高夫人,高将军在信中说的也是明确,此次并非殿下有心针对将军,乃是将军在驿馆之中杀了刘泽清刘将军。
你也知道杀一镇总兵,这不管放在任何年代都是必死的大罪,但考虑到了高将军为我大明征战多年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殿下这才是有心要保他。
虽然如今将他打入天牢,但其实也是为了避开风头,待此事渐渐平淡了,到时候殿下自会再做处置,难道殿下如此这般仁义,还不能感动夫人吗?”
对于高杰在驿馆之中杀死刘泽清的事情,刑氏和他的手下一众大将刚开始都以为这只是李起为了收高杰兵马大权,这才找出来的借口,栽赃陷害而已。
但是因为有高杰在信中说的言之凿凿,而且还有高杰的亲兵作证,他们这才是不得不相信这一个事实。
但也正因为如此,反倒是让他们更加在心里感觉李起是要借这件事情来借题发挥。
现在借这件事情要收缴兵权,一旦兵权到手,那便是要再借这件事情杀高杰,最后再杀高杰的满门。
不得不说,人心就是这样。信任永远是最重要的。没有了信任,还不知道要发生多少事情。
“大人,贱妇也知道这件事情是我家夫君做的过分,在这里贱妇向您陪个不是。”
说着,刑氏便是向顾炎武道了一个万福礼,甚至还嫌不够,甚至要对顾炎武下跪叩拜。
“夫人你这是做什么?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第五百四十三章 失望的顾炎武
顾炎武将刑氏虚扶起来后,便也是一脸郑重说道:“高夫人,你对学生赔不是又有什么用呢?
殿下对你可是寄予厚望,说你是一个奇女子,是一个聪明的女人,知道你会分清楚事情轻重。
却是不想这时候你却是还在这里首尾两端,左顾右盼,难道夫人以为殿下的只有仁义之心吗?难道夫人以为殿下的刀枪不会杀人吗?”
顾炎武这话可以说是说的极重,一下便是把刑氏吓得愣在当场,脸色都是变了。
过因为这件事情实在是干系太过重大,她也是一时之间不敢松口。
顾炎武见直到这时候,刑氏依然不肯松口。
顾炎武只的是长叹一声,道:“高夫人,学生言尽于此,告辞。”
说完,顾炎武失望的离开了。
顾炎武一走,刑氏的心顿时变得七上八下,甚至是可以说是变得惊慌起来。
“去,请李将军过来。”
刑氏惊慌之下便是命人将那李成栋传过来。
不多时,李成栋来了,刑氏将今日顾炎武跟他说的话一一转述。
最后刑氏说道:“看来这顾炎武顾大人是按耐不住了,应该是要向殿下去信了。殿下若是降下雷霆之怒,只怕我们招架不了,既然如此,不如我们还是像殿下低头吧。”
“不可。”
李成栋几乎想都没有想,便是一言否决了刑氏的提议。
“夫人你糊涂啊,有道是乱世风云起四方,有兵就是草头王,如今这样的年代,多少人争着抢着就是为了抓兵权,把人马控制在手里,
如今夫人竟然想着把人马交出去,夫人真的对那定王有信心吗?自古以来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事情,难道还少吗?”
刑氏听了也是感觉有理,但犹豫了半天,最后她还是说道:“殿下与寻常君王不同,他的仁义之心举世皆知,若是我们投奔过去,想来殿下会善待我们的。”
“夫人,定王可以欺骗寻常百姓,难道夫人也被他欺骗了吗?个种厉害,难道还需要末将说的那么清楚吗?”
说着,李成栋便是将朱国弼的事情提了出来。
这件事情一看就知道那是李起诓骗了朱国弼,给朱国弼下套了。也可以说是李起利用完了朱国弼,一刀把他给杀了。
这一点,也许很多老百姓可能看不明白,但对于在官场和战场上摸爬滚打的人,他们哪一个又不是一眼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