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自己遇上的这些乡绅个个还不错嘛,前有武家潘,后有吴天明,现在又来了张宝昌吴新德,这些乡绅那看着也是个个一心忠义,为国为家啊。
    感慨过后,李起最后还是不免摆手说道:“不可不可,张将军吴员外你们如今为我大明立下大功,本王尚未实赐,心中已然觉有不安,若是再接受你们的资助,那实在是说不过去,此事就此作罢,不许再提。”
    不管怎么样,李起这次加封张实昌和吴新德为伯,一来是为了奖赏他们的行为,
    二来也是做给天下人看,特别是做给鞑子占领下的那些官绅看,可谓是千金买马骨,希望他们以后可以纷纷效仿。
    若是这时候再接受吴新德和张宝昌两人的破家资助,那这性质就变了味,别人就该多想了。
    而后在一片其乐融融,忠义浓浓的气氛当中,李起便是带着一众人等进入临邑城。
    一进城,临邑百姓万人空巷,纷纷翘首期盼等待李起的到来,见李起来了,百姓们无不是诚心跪地,齐声呐喊“定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的口号,
    一时间,气氛庄严而热烈,令人心之向往。
    不过此时要对战阿济格,李起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在一些小事上太耽误,所以在对百姓一番安慰后,李起立即便是去了临邑县衙,开始部署接下来的行动。
    从临邑到济南府府城历城县,中间还有禹城,济阳和齐河三个县城,别的县城都可以不管,但是这三个县城却是一定要拿下的,
    否则,一旦大军越过这三个县城,直接穿插到府城,事情极容易突变,若是被阿济格前后包抄,那可就包了饺子了。
    不但是这三个县城,在济南府城以东还有邹平和章丘两个县城,为确保万无一失,最好连这两个县城也一并拿下,
    如此一来,到时候大军压境济南府府城历城县,便可胜券大增。
    所谓兵贵神速,于是李起准备分出一支兵马作为偏师,前去一路收服济阳,邹平和章丘三个县城。
    自己的主力大军则是向那禹城齐河方向进军,最后两路大军在历城会师,和阿济格决一死战。
    打定主意后,李起便是对岳来和黄廷两人说道:“大哥,黄兄,你们两人大哥为主将,黄兄为次,领六千人马为偏师,一路收复济阳,邹平,章丘三个县,最后于历城会师。
    记住,在我的主力大军没有到达历城之前,你们即便先到,也不可率先发起攻击。否则,军法从事。”
    岳来黄廷两人听了李起这话,不由得也是郑重抱拳,说道:“殿下放心,各中厉害我们省得。”
    说完,两人不敢怠慢,立即是带着六千人马率先出发,先向那济阳而去。
    却说岳来黄廷两人此次也是他们第一次带领如此多的大军出征为帅,心中不由得一阵激动,一路快马加鞭,只恨不得早早将任务完成,最后于历城脚下屯兵,等待会师。
    所以这般急切之下,进军速度可谓是极其之快,不过两天时间,他们便是到达济阳县城下。
    见济阳城头此时已经是有那守城官兵在严阵以待,看样子这里的县令和守将极有可能听说了临邑那边的事情,对当地的乡绅可能有了一定的防范,所以这济阳并没有出现内乱。
    不过这样也好,有道是军功军功,不打仗,哪来的军功!
    要是每一场收复城池的战役都是不战而胜,都是对方主动反正,那作为李起手下的一众大将,以后按功行赏,这功劳簿怎么写?
    所以岳来黄廷他们见济阳城并没有如临邑那般反正,也并没有沮丧,相反,他们两人更显激动,更显澎湃。
    不过纵然如此,他们倒也没有被那求胜心切的欲望冲昏头脑,遮蔽双眼。只听岳来对黄廷说道:
    “黄将军,殿下一直有句话叫上兵伐谋,次之伐交,再次伐兵,殿下认为强行攻打城池不但死伤惨重,还极易影响军心士气,所以这并不是殿下所希望看到的。
    既然如此,不如我们也变通一下,看看能不能软硬兼施,将这济阳拿下。”
    黄廷自然也是没有二话,点头应道:“岳将军,你是偏师主帅,一切但凭岳将军做主。”
    岳来微微一笑,对黄廷这般配合自己,也是感到满意。
    而后岳来便是叫来一些知文识字的人,对他们说道:“你们现在书写一些书信,内容就是只要城里的百姓官绅可以反正,诛杀清廷委派的县令和守将,定王殿下不但不会追究他的过错,反而会对他委以重任,大加封赏。”
    一边的黄廷听了,不由得也是点头笑道:“岳将军这一手真是高啊,在我们对济阳进行攻城的时候散布这样的信息,一定可以扰乱其军心,到时候济阳军心不稳之下必定爆发内乱,我军便可趁势一举破城。”
    岳来听了黄廷这话,不由得也是谦虚的笑道:“现在说破城还早,还早。”
    时间过得飞快,一切准备工作便已就绪,只见岳来将六千大军分作三部,将济阳城四面城门包围了三面,只留下了南面城门没有包围,这便是兵法说的围三缺一。

第两百八十七章 民怨沸腾
    见攻城的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岳来也是不敢耽误,立即是对手下士兵命令道:“射箭,将那些书信全部射进城内。”
    “咻”“咻”“咻”的一阵利箭破空之声响起,随着岳来的一声令下,数百封上千封书信便是通过手下士兵那一轮又一轮的箭雨,向着城内射了过去。
    这些箭都是没有箭头的,被射中了也没关系,因为射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射杀谁,只是为了带去绑在箭支上的那一封用布袋包住的书信而已。
    别看这年头识字率不高,但是只要有那么几封书信被认识字的人看到了,便可立即在城内宣扬开来,很快便可弄得举城皆知,到时候便是人心慌慌之时了。
    而就在士兵们往城内射箭的时候,岳来也是命令东面城门开始进攻,而北面和西面城门则按兵不动。
    不过纵然是命令东面城门开始进攻,可是这进攻的力度确实不大,甚至颇为有一点做样子的感觉,
    毕竟强行攻打城池,这样的伤亡实在是没有多大的意义,许多士兵用一条生命换来的也不过只是消耗了对方一块石头,或者是一瓢金汁银汤而已,
    所以这攻城不过是为了更好的配合那消息的传播,毕竟传播消息需要时间,而这些时间又必须要拖住济阳守城官兵,让他们不能分神去处理。
    再说济阳这边,因为岳来这支大军的主帅大旗是立在北面,所以这济阳城的守将和县令都是认为北面将会是岳来发动进攻的主要方向,所以他们便在北面部署了许多人手,其余三面相对来说防卫力量就薄弱许多。
    这时候一听说东面开始进攻了,济阳城守将汤先不由得是一阵惊恐。
    只听汤先骂道:“这王八蛋没想到守了他半天,他却是在东门发起进攻,他娘的,若是落在老子手里,老子非要将他大卸八块,生吞活剥不可!”
    一旁的纪阳县令刘四本也是说道:“不错,贼兵狡猾,若是能够将他擒拿,本官定要将其送去朝廷,将他凌迟处死!”
    两人说的愤愤不平,咬牙切齿,然而越是这样,却越能说明他们的心虚。
    要说这两人也不是没想过效仿临邑的张宝昌和吴新德,也在济阳来他一个举义反正,把济阳城当做见面礼送给李起。
    毕竟这年头城池的归属时常变换,这已是再为寻常不过,即便最后李起败了,鞑子又卷土重来,大不了到时候他们又再来一次反正。
    清廷为了稳定局势,安稳人心,一般也会对这些主动前来反正投靠的人继续留任,这样一来不管是谁来了,他们都能保得自己的身家富贵。
    但是最后汤先和刘四本两人去还是选择了拼死顽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实在是这两人平时德行实在是不堪入目。
    以前在大明朝廷治下,他们便多有不法行为,老百姓对他们的怨气都很大,不过毕竟大明还多少要点体面,所以他们多少还收着点。
    可是最后归属大清后,这两人仗着后面有鞑子撑腰,那更加是无法无天,一点脸面体统都不要了,对百姓极尽欺压之能事。
    就说这济阳守将汤先,为了强娶他的第十七房小妾,不惜搞的将那小妾的兄长打死,小妾父亲也是上吊自杀,好好的一个人家就这样家破人亡。
    还有那县令刘四本,为了收刮地皮,更加是无所不用其极,被打死冤死在牢里的百姓,不过短短数月之间便是多达七十三人,一时间民怨沸腾。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两人自然也是不敢轻易的对李起进行效忠,毕竟这时候他们担心李起为了收拢人心,将他们就地正法。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般考虑,所以他们才是决心一战。
    不过有道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这东西平时你看不出来他有多么的重要,但是在每每关键时刻却能显现作用。
    只见此时的济阳城头,虽然有数以千计的百姓在汤先和刘四本逼迫之下,上城头进行防卫,但是这些人很明显是心不甘情不愿,谁会愿意为他们两人卖命呢?
    所以他们人人皆是出工不出力,站在那里不过也就是做做样子而已。
    而那将汤先手下的士兵这时候因为岳来大军压境,也不敢逼得太甚,生怕闹出事端。
    如此之下,以至于当岳来在东面城门发动进攻的时候,其他三面城门的守城青壮听闻此消息,竟然是个个欢呼雀跃,有的人甚至还拍巴掌叫好。
    而就在这时候,那射进城来的书信,这时候也是被人捡起来查看。
    得知里面的内容后,城内的百姓官绅个个都是兴高采烈,激动不已。
    很快,信里的内容便是以极快的速度在城内蔓延。
    “听说了吗?定王殿下发了旨意,只要我们可以反正,把那狗官抓了,不管犯了什么罪都可以既往不咎,而且还有赏赐,这可是一笔大富贵啊!”
    “谁说不是呢,那汤先刘四本两个狗官早就看他们不顺眼,如果能拿他们的脑袋来换官帽子,那就算是九死一生,老子也敢去拼!”
    “那是当然,我们这些人又没什么罪,跟着狗官也不过是受胁迫而已,定王殿下那么高贵的人,哪里会计较这些,只要我们把这两个狗官杀了绑了,到时候一定就能混个官身,光宗耀祖!”
    一时间,在岳来的大军攻城力度并不强大的情况下,那书信上的内容便是以飞快的速度传播。
    民众的热情被慢慢的开始点燃。
    “干了,他娘的,有定王殿下给我们撑腰,我们还怕个屁啊!”
    一个三十余岁的汉子最先喊出了这样一句话。
    有道是什么事情就怕有带头的,不管好事坏事,只要有一个带头的,那必定有人跟随,
    更何况济阳百姓本就对那守将汤先和县令刘四本怨声载道,都恨不得将他们生吞活剥,才好解心头这口恶气。
    这时候有李起给他们在后面撑腰,他们不闹腾才有鬼。

第两百八十八章 大势已去
    果然,这汉子最先喊出这句话后,立即便是得到了周围一众百姓的热烈支持,百姓们纷纷是摩拳擦掌,开始叫唤,不住的为自己打气。
    时间不长,这种口头上的宣泄很快便是落实到了实际行动当中,只见百姓们纷纷返回家中,拿起家里所有能够用来当兵器的物件,
    菜刀,木头棒子,石头,板砖,只要是能够拿在手里的,只要是硬邦邦的可以打人的,都是被他们拿了过来,而后开始向城门冲去。
    城头上,那些被逼前来守城的青壮见下面闹哄哄的,自然也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些青壮本就是从老百姓之中抓过来的,这时候见自己的亲友开始闹事,自然也是二话不说,开始响应。
    “兄弟们,杀狗官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守城的青壮喊了一嗓子,这一嗓子可是不得了,立时便是有人开始向那汤先和刘四本两人靠了过去。
    有人动了,其他人莫名的也是本能的开始跟随,慢慢的,有越来越多的人向着汤先和刘四本围过去。
    面对着青壮那恶狠狠的眼神,汤先和刘四本两人尽管前面有亲信家丁保护,可心里还是不由得打晃,一股不祥的预感便是涌上他们的心头。
    “锵”的一声,只见汤先猛男便是抽出腰间佩刀,指着面前的一众青壮威胁道:“你们想要干什么?你们想要杀官造反吗?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朝廷迁怒下来,你们一家老小一个都活不了!”
    刘四本也是跟着说道:“不错,你们这些泥腿子不要听贼军糊弄,好好守城便是,只要守住了城池,立下了功劳,朝廷亏待不了你们。
    现在本官就向你们承诺,今年你们的皇粮国税免了,都回去守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