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难道?”
    最后顾炎武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李起,心说不会吧,他是定王殿下?
    这看着不像啊,而且刚才他那般惊喜交加的模样,一点也没有身为皇子殿下的王爷风范和威严。
    李起见顾炎武不信,对刘桃树说道:“刘叔,给他看本王的王印。”
    “是,殿下。”
    刘桃树答应一声,便是将随身携带的定王之宝拿了出来,让顾炎武一观。
    像玉玺王印这样的高级货,在这年代那是没有仿冒的,
    一来这材质十分名贵,仿冒成本极高,寻常有钱之人即便是买得起,也没地方买这原材料。
    二来这玉玺王印他对雕刻技艺极其的讲究,一般的老师傅根本拿不下。
    三来仿冒玉玺王印,那是诛九族的大罪,不问主犯从犯,一律斩首示众,还要株连九族,这牵连实在太大,自然也就没谁傻呵呵的去仿冒那玩意儿,
    再说了,明朝的王爷那都是猪,除了吃喝享受,他的印章拿来也没什么用,既然没什么用处,那仿冒他干什么呢?
    顾炎武看着刘桃树手中的“定王之宝”印玺,不由得是惊骇莫名。
    想这顾炎武能够名动后世几百年,并且还是明末历史上数得着的大思想家,他的见识那自然也是非凡的。
    他一看就知道这“定王之宝”的王印绝对是货真价实的真品。
    惊讶过后,顾炎武不敢怠慢,猛的一撩下摆,对李起恭敬跪拜,说道“学生顾炎武,不知定王殿下大驾在前,多有失礼,还请殿下恕罪。”
    “起来起来,快快起来。”
    李起高兴的将顾炎武扶了起来,对这眼前的大思想家,杰出的爱国人士,李起对他也是越看越顺眼,像这样的人,要才华有才华,要忠心有忠心,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先生不必拘谨,放轻松一点,轻松一点。”
    见顾炎武神情拘束,毕恭毕敬,生怕言语态度不敬,惹来李起的不快。
    李起心中也是不禁感叹,这年头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即便是像顾炎武这般大才,那也是不能免俗啊。
    稍稍勉励几句,而后李起便是好奇的问道:“先生,你怎么会想到来找我呢?如今这世道可不太平啊。”
    顾炎武诚恳的回答:“不敢欺瞒殿下,如今那关外鞑虏悍然入关,对我汉家百姓屠戮一空,对我汉家江山亦是疯狂践踏,
    学生心中激愤难平,深知当下乃是我汉家天下生死存亡之关键时刻。
    念及于此,学生又怎能袖手旁观,正欲毁家纾难,号召百姓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抗争当中,
    但就在举事之夜,学生却又茫然困惑,因为学生一直在苦苦思量一个举兵的口号,却百思而不得。
    就在此时,殿下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却是传广为传颂,学生听闻之后大为振奋,亦是深感认同。
    振奋过后,学生认为应向殿下当面求得真经,以深刻体会殿下之家国情怀,
    如此,学生也可以更豪迈的姿态,更勇敢的行为,去抗争鞑奴,于是学生便是带着家中管家,不远千里前来寻找殿下,
    不想路上却是承蒙殿下搭救,这真真既是意外,又是奇遇啊!”
    原来如此,李起听了顾炎武这话,心里颇为有点不好意思,毕竟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深究起来最初的版权还是在你顾炎武的手里,没想到被我提前拿来用了,
    现在竟然还让你这个正主跑来向我请教,这倒真是让我有一点把你卖了,你还给我数钱的感觉。
    不过既然事实已然如此,李起自然也不可能去多说什么,调整了一下心态,李起便是坦然接受了顾炎武对自己的崇拜。
    而后李起说道:“先生,本来你来了,我是要对你热情迎接好好招待的,但是不想现在我的手中还有一点紧要的事,不如我先派人将你护送到青州,待我将手中之事了结,再回青州寻你,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顾炎武听了,道:“殿下言严重了,既然殿下有要事在身,学生又怎敢打扰?不过学生比较好奇,不知是什么事情让殿下轻车简从,甘冒危险。”
    顾炎武问这话的时候颇为有点忐忑不安,毕竟这时候他才刚刚第一次见到李起,李起这样的身份对他来说,那是需要仰视的,
    面对这样比较紧要的问题,他也是心里不知道李起会不会对他如实相告。
    李起自然是对顾炎武一千个放心,一万个放心,哪里会对他产生什么顾虑,于是便将那吴三桂和陈圆圆之事如实相告,
    最后李起说道:“实不相瞒,先生,这次我去济南府便是要一探那吴山桂与清廷之间的关系,看看他们是否已经决裂,
    若是决裂的话,那么这对于我们的抗清大业,那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话自然也是得到了顾炎武的赞同,吴三桂少勇成名,手下又有四千关宁铁骑,这般赫赫武功,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那都是不容小视的一股力量。
    若是他可以和清廷决裂,那自然对于清廷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
    对清廷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那么对抗清大业来说,那自然便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这是显而易见的。
    心中激动过后,顾炎武便是直接对李起斩钉截铁的说道:“殿下不必疑惑,吴三桂必是与清廷决裂,此时他一定是在谋取时机,以求脱离清廷控制,远走他乡,自成一派。”

第两百七十章 最后赢的一定是我
    李起听了顾炎火这话,见顾炎武一脸的斩钉截铁模样,仿佛已经是对吴三桂的举动了然于胸。
    李起不由得是有些吃惊,心说这顾炎武也从未认识吴三桂,对吴三桂的品性也都不知道,他怎么就凭着自己简简单单的三言两语,就能够如此这般下了判断,并且还如此笃定。
    “敢问先生,你为何如此这般肯定,要知道这吴三桂如今背负“卖国贼”的骂名,此时已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而放眼天下,唯一可以容他有栖身之所的地方,也就只有那清廷鞑子了,若是他离开了鞑子的庇护,那他又将去往何处?“
    面对李起的疑问,顾炎武只是微微笑一笑,而后说道:“殿下有所不知,这吴三桂如今整个家族也就只有他一人存活,其余人全部是被李自成杀死,可谓是举族皆灭,独存他吴三桂一根火苗。
    说此时的吴三桂无根无蒂,乃是无根之水,一点也不过分,这样的人最是无所顾忌,一旦心中有了决定,便再也没有什么是可以牵绊住他的了,所以这样的人最是反复无常。
    再反观鞑子,这鞑子乃是尔倪小邦,但竟有那侵吞我汉家江山之妄念,这无异于蛇吞大象,
    这样的势力,对一切他所不能完全掌控的力量,他都是极其的担心和忌惮,即便是向他们投诚归顺的人,他们也一定会小心设防,处处掣肘,生怕这些人再临阵倒戈,
    若真是再度出现复叛的情况,后果是鞑子所不能承受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满清鞑子在用吴三桂的时候,那也是边用边打,可谓是右手打个巴掌,左手给个甜枣,妄图以这样的恩威并施的方式,将吴三桂控制和收服。
    但是鞑子却是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吴三桂何许人也,堂堂吴祖两家扛鼎人物,那心气岂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当鞑子在对吴三桂施以连消带打,恩威并施之际,种种细节必然在吴三桂心中产生怨恨,慢慢的,随着这种怨恨的与日俱增,最后必将不可收拾。
    然而以吴三桂现有的兵力人马,要想直接在鞑子内部造反起事并且取得成功,这也几乎不大可能,
    所以他必定要寻找时机,带着自己的人马出走,到时候,只要有兵马在手,天下何处去不得!
    也正是基于他吴三桂的出生和性情的考虑,所以学生才敢断言吴三桂必是和满洲鞑子有了怨恨,并且关系已经决裂,殿下若是不信,学生愿以项上人头作为赌注!”
    李起听了顾炎武这话,不由得是暗暗点头,
    “不错。”李起道,“先生说的有理,像这吴三桂一直以来便是在人前人后享尽威风,不管是在吴祖两家面前,还是在我父皇面前,他都是极受恩宠之能事,
    即便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文官,他们顾虑天下大乱,而吴三桂又手掌天下最为精锐的兵马,所以他们对吴三桂也是极其尊敬,不敢有丝毫放肆,
    如此这般之下,自然也是养成了吴三桂那高高在上的傲气。
    但是自从他背叛大明和李闯,最后投奔清廷,这种种际遇,必将使他那高高在上的傲气受到严重打击,
    特别是如今他的家族又是受到了李自成的诛灭,这更加容易使他的心理扭曲,行事作风必将比常人狠辣,如此人物想想也知道,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甘愿受那清廷鞑子的驱使,甘愿为之沦为牛马呢!”
    说完,李起郑重对顾炎武躬身下拜,道:“今日听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使我茅塞顿开,要不是先生,只怕我还要被这个问题困扰许久,多谢先生指点,在下叹服。”
    顾炎武见李起竟然是对自己躬身下拜,施以躬身大礼,不由得是大吃一惊。
    然后顾不得许多,慌忙是侧身躲避,跳到了一旁,然后紧走几步,扶起李起,对李起说道:
    “殿下言重了,有道是人生如棋,天下如棋。殿下未能及时看清吴三桂的举动,乃是因为殿下也是这天下大势之棋盘执棋之人,自然也是一叶障目,此,便是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若是殿下能够抽身于事外,必然比学生更加容易看清此事的真相,所以并非学生比之殿下要聪慧,乃学生乃局外之人,故,这才是可以看透吴三桂的真心。”
    “哈哈哈,,,”
    李起听了顾炎武这话,不由得是哈哈大笑几声,笑过后,李起道:“不管是不是如先生说的,反正我已入局,那便再无出局之理,最后,在这个棋盘上只能存活一方,我相信胜利的那一方一定是我,因为我的身边有先生你在!”
    李起这话,那真是把顾炎武给捧上了天,要知道这话可分量不轻啊,那就已经是把顾炎武当做顶级军师幕僚看待,
    那地位就好比三国里面的刘备和诸葛,此时他们两人便是与李起和顾炎武的形象颇为相似。
    历史上顾炎武也是身负大才,然而一直没有遇上明主,以至于他明珠蒙尘,不能尽展才华,最后直到他去世之时,一生不曾抱怨的顾炎武,这时候才是忍不住向苍天喊道:
    “某之一生无愧于苍天大地,然,人终有一悔,某之悔,便是悔不能得遇民主,救天下于危难,挽大厦于将倾!”
    说完,顾炎武与世长辞。
    正是心中有这样的抱负和理想,所以此时的顾炎武见李起竟然如此这般将他看重,不由得是心中大为感动,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豪迈之情也是油然而生。
    只见顾炎武郑重对李起一撩下摆,而后郑重下拜,叩头叩首,道:“殿下以国士待学生,学生必以国士报之!”
    一言便注定两人身份,再无更改。
    李起见顾炎武这般态度郑重,自然也是知道顾炎武在心里必然已经是发誓效忠,要为自己效力,将自己也是看做主公了,不由得,李起也是心中得意无比。

第两百七十一章 这有点不妥吧
    能够把像顾炎武这样的顶级思想家收入囊中,这不论是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件值得自鸣得意的事情。
    更何况此时李起身边正好是武将不缺,独独却是对文人谋士极其欠缺,顾炎武的到来,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使得李起身边文武之间的比例不至于太过失衡。
    以后李起便可放心将内政民政之事交给顾炎武打理,而他自己则只需要一心一意操心军事便可。
    “先生!”
    李起也是感动的将顾炎武扶了起来,不知为何,一句先生过后,李起眼眶之中也是泛起了泪花,最后泪花化作盈盈泪水滴落了下来。
    李起这般如此,看的顾炎武更加是心生感动,“殿下!”
    顾炎武也是再也忍不住了,哗哗的泪水便是流淌下来,和李起紧握双手,志同道合,心心相惜之情溢于言表。
    两个大男人如此这般竟然是落泪,看的身边的黄廷,刘桃树,魏千章,魏万章他们几人都是不知该说什么好。
    数十年后,当李起和顾炎武回忆当初他们相遇的这一刻时,李起笑道:“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当时我和先生你相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的江山也有一半是哭出来的啊!”
    那时候顾炎武也是笑道:“那一天皇上你哭泣的神情,对我来说实在是冲击太大,说实话,学生还是第一次见一个男人哭泣,并且还哭得如此感情丰富,情真意切。
    那一刻学生便发誓,这一辈子学生一定当效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