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极是极,你堵胤锡如此这般口出狂言,诽谤我等衮衮诸公,坏我名声,我岂能容你!”
一个官员说着,便是对弘光帝跪地叩首,道:“皇上,堵胤锡目中无人,坏我名声,还请皇上降罪,以正视听,否则,臣宁可撞死在大殿之上,也不愿再与他同殿为臣!”
这个官员声泪俱下,顿时便是惹得许多的官员纷纷附和,都是请求弘光帝惩处堵胤锡。
弘光帝早就是看堵胤锡不顺眼,这时候自然是乐得顺水推舟,于是弘光帝对堵胤锡说道:“堵胤锡,今日你之所言实在是狂妄,目无同僚,朕本欲将你下狱问罪,然念你往日还算勤于任事,便暂且免你户部左侍郎一职,日后听用!”
说完,弘光帝对堵胤锡挥挥手,示意堵胤锡退下。
堵胤锡见弘光帝竟然如此这般听不进意见,不由得是极为悲愤,“皇上,皇上,臣都是为了大明,臣都是为了皇上啊!”
陈子龙也是对弘光帝跪地说道:“皇上,堵大人一心为国,忠肝义胆,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啊!”
“放肆!”
弘光帝见堵胤锡还敢再说,那陈子龙还不知好歹的帮着他,不由得的极为恼怒,大喝一声,便是吓得堵胤锡和陈子龙不敢再说话了。
“朕乃天子,言出法随,难道朕的旨意还有商量的吗?堵胤锡,你还不接旨!”
堵胤锡最后抬头看了看弘光帝,见弘光帝已经是龙颜大怒,知道自己已经是劝不住他了,于是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是叩谢隆恩,接旨了,而后便是退出了大殿。
陈子龙这时候自然也是不敢再多说什么,告罪之后,陈子龙也是退回本班。
马士英及一众文武见堵胤锡被罢官,个个都是得意无比,无不是争先称颂弘光帝英明神武,有太祖成祖之风。
弘光帝在一片的歌功颂德之下,也是渐渐消了气,而后弘光帝对曹顺说道:“爱卿先在京都稍等数日,待朕与列位臣工商议过后,自会有所决断。”
说完,弘光帝不容曹顺说话,便是示意太监宣布退朝。
“退朝!”一个太监高声喊道。
马士英,陈子龙,还有一众文武皆是齐齐跪地,山呼道:“臣恭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得弘光帝在众文武的恭送声中离开了大殿,一众文武也是各自散去。
这时候陈子龙赶紧是疾步走到曹顺的面前,关切的问道:“表哥,你没事吧!”
之前提过,这曹顺有个表弟在弘光朝廷里面当官,李起感觉朝中有人好说话,于是也就派了曹顺来跑这一趟,现在来看倒真是如此,若是换了别人,只怕此时已经是被马士英秘密处死了。
原来这次曹顺之所以能够不死,乃是因为在进入到弘光朝廷的统治地域后,便是在队伍里面挑了一个士兵出来在后面悄悄的跟着,
一旦自己出事,那个士兵便要立即前去南京找陈子龙,向他说明情况,到时候陈子龙自然会想办法救他。
曹顺没有看错陈子龙,在得知曹顺出事后,陈子龙深感自己一人之力救不出曹顺,于是他立即是找到了堵胤锡,请求他的帮助。
堵胤锡一听说定王有了下落,还在武清起兵抗清了,大喜,
堵胤锡本就是极力主张抗清的,现在有了李起的消息,哪里还会拒绝,赶紧是和陈子龙进宫,将那曹顺给救下了。
曹顺见到久未谋面的表弟,也是高兴,感慨道:“没事,没事,这次还是多亏了表弟,要不然,只怕我就见不到你了,哎,”
说到这里,曹顺感叹一声,很显然,他也是对自己遭到马士英的这般对待很是感到失望,再加之此时见弘光帝对出兵抗清并不积极,甚至还有些推拖,曹顺不由得是失望至极。
陈子龙见曹顺如此,哪里还能不知道他的感想。
可怜这弘光帝空有皇帝的名头,却是对江山社稷毫无兴趣,成天到晚只知道听戏唱曲,全然不将那鞑子看在眼里。
甚至之前弘光帝还想着连虏平寇,还派出了使者正式商谈事宜,这真真是可笑至极,难道李自成比鞑子还要威胁重大吗?
陈子龙对弘光帝的做派很是气愤,几次上书劝谏,还极力主张出兵抗清,皆是被弘光帝视而不见,甚至还受到了弘光帝的斥责。
现在见曹顺失望之极,他也是不由得神情暗淡下来,对以后大明朝的命运也是无比担心。
“我大明将何去何从啊!”
就在陈子龙和曹顺感慨不已的时候,一行车马便是进入了南京城。
第两百二十七章 难道不是一路人
车马两边有两队兵马随性护卫,一看就是来头不小,百姓们见此,皆是惶恐躲避,生怕挡了那队伍的道,招来鞭打。
不多时,这一行车马便是到了驿馆,并且命人向弘光朝廷送去了信,说是大清使者,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范文程求见。
不错,来人正是范文程!
说起这个范文程,那还真是够无耻的,本来他家里还是大明的乡绅,大明朝廷对像他们那样的乡绅人家,那是优渥的不得了。
而且他还有秀才的功名在,按说对大明应该要感恩戴德才是。
但是他不,早在奴酋努尔哈赤刚刚造反的时候,他就主动去投奔,而后跟在努尔哈赤身边进言献策,立下许多大功。
后来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继位,他又一心一意辅佐皇太极,至如今弘光朝,算算已经是有二十八年了,真真可谓是老牌汉奸。
不过背国卖主的人,那到哪里都不会得到别的尊重,就算他范文程得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奴酋的重用和信任,地位在汉臣里面也是数一数二,
但是就是这样的地位,去年他那年轻貌美的妾室一次上街被多铎看上了,多铎二话不说,直接跑到范文程的府上,当着范文程的面,把那妾室给抢走了。
范文程气急之下,到处的求爷爷,告奶奶,但是清廷满朝文武都是只当做没看见,就连那小皇帝也是帮不上半点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妾室被凌辱。
后来还是那多尔衮见范文程好歹也是做给汉人看的门面,最后多尔衮出面,让那多铎把人给送回来了。
老牌汉奸范文程尚且如此,可见汉人此时在鞑子眼里是个什么地位。
这次李起在武清起兵,清廷震动无比,心知此事必然会引起整个京畿之地的动荡,于是多尔衮在洪承畴和范文程的建议下采取了两项紧急措施,
一是立即召阿济格和多铎领兵回京,二是立即安抚弘光朝廷,必须要促使弘光朝廷和李起反目,决不能让弘光朝廷和李起守望相助。
为了确保安抚弘光朝廷的事情得到圆满的结果,多尔衮便是将这范文程派来亲自主持这件事情,以确保万无一失。
范文程得到主子吩咐,哪里敢有半点怠慢,立即是启程动身,几乎是和曹顺前后脚的到达了南京。
派人前去请求面见弘光帝后,范文程便是又立即备下车马,前去拜见当朝首辅马士英。
当然,拜见马士英,那礼物当然是少不了的,金银珠宝,美玉字画整整装了一马车,价值最少在十万两白银以上。
求见马士英很是顺利,很快,范文程便是见到了马士英。
两人见礼落座后,范文程看了看伺候在左右的马士英府中下人,马士英立即是心领神会,挥手示意下人退去。
范文程见马士英如此上道,心里很是高兴,看来这马士英也是个贪财好利的小人,要不然,不但不会见自己,更加不会让下人下去。
微微一笑,范文程便是对马士英说道:“此次学生前来,为的便是代表我大清和大明皇帝达成协议,我大清可以为大明解决定王,但是作为回报,大清希望大明可以出兵对付李自成!”
“呵呵呵,,,”
马士英听了,不由得呵呵笑了笑,道:“范先生这话本官就不明白了,听你这话,难道我们和定王殿下不是一路人?”
范文程听了,眼睛看着马士英,道:“大人,有道是明人不说暗话,定王和你们是不是一路人,难道还要学生明说吗?”
马士英听了范文程这话,不由得脸色沉下来。
是啊,若是站在大明江山的角度来说,那定王李起自然是和弘光朝廷是一路人,毕竟李起是先帝的三皇子,起兵也是为了恢复大明的江山。
但是站在弘光帝一个人的角度来讲,那就不一样了,因为李起的出现,那本身就是对弘光帝的一个巨大威胁。
李起越强大,对弘光帝的威胁也就越大,说不定哪天李起黄袍加身,那矛头就直指弘光帝来了。
所以站在弘光帝的角度来讲,鞑子的问题还不是一个很致命的大问题,毕竟这时候弘光朝廷还占有大半江山,手中也有百万大军,鞑子要想灭亡弘光朝廷,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鞑子不容易灭亡弘光朝廷,但是李起却是有可能轻易灭亡弘光朝廷!
要知道弘光帝登基称帝,当初就有很多人不服,说弘光帝不合适,一来先帝三个皇子还没有确认身故,那么最合法理的继承人就还在,轮不到弘光帝。
二来许多东林党人担心弘光帝追究当年“争国本”事件,怕弘光帝大起牢狱。
这个“争国本”事件指得是当年万历皇帝在位的时候喜欢弘光帝的父亲老福王,希望可以废掉太子(崇祯帝的父亲),立老福王做太子,当皇帝。
但是太子是国之根本,皇帝没有立太子之前,大臣一般不大管,因为这属于皇帝的家事。
但是一旦立了,那就是国事了,皇帝再想废,那就不容易了,因为这太子的更替极有可能导致大乱,动摇江山社稷,大臣一般都是会极力反对的。
所以当万历皇帝要换太子的时候,那时候的东林党人便是极力反对,为此辞官罢职者不计其数。
在东林党人的极力反对下,万历皇帝也是没办法,换太子的事情也是没有办成。
但是现在时移事异,皇位到了弘光帝手里,那朝中的东林党人自然也是担心弘光帝会把“争国本”的事情翻出来,为弘光帝的父亲老福王出气,
真要这样,到时候他们这些东林党人就要大难临头了。
正是有了这一层关系在,所以一旦李起真的自立,当了皇帝,本就具有天然合法性的李起一定会得到朝中东林党人的支持,他们一定会改换门庭。
此消彼长之下,弘光朝廷的灭亡也就是旦夕之间了。
第两百二十八章 谁能想到呢
马士英作为当朝首辅,一切权利和威严都是来自于弘光帝,那自然弘光帝的意志就是马士英的意志,马士英当然是要站在弘光帝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若是鞑子可以为弘光帝解决掉定王,那么朝廷出兵对李自成用兵,那也不是不可以,毕竟李自成本就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对他迟早是要用兵的。
虽然这时候朝中也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堵胤锡倡导的连李张,抗鞑奴,但是因为堵胤锡毕竟不是大官,又得不到弘光帝的信任和支持,所以这种声音不是主流,
而且现在堵胤锡已经是被罢官,那就更加是不可能实现了。
之前弘光朝廷商定了“连虏平寇”这个决议,并且还付诸实行,这个主张本就是马士英赞成的主张,现在范文程提出来了这个交换,这本来就符合弘光朝廷的主张,何乐而不为!
“呵呵呵,,,”
马士英呵呵笑了笑,“范先生真不愧是深得清廷三代主上信任,才能卓绝,真是令本官羡慕啊!”
“哈哈哈,,,”
范文程见马士英这样说,知道马士英是答应相助,不由得是心中十分高兴,一边笑着,一边将礼单将之送到了马士英手里。
“大人,此次若是议成,我大清必不忘大人情义,日后还有厚报!”
马士英一看礼单,见里面皆是珍贵的古董字画,还有金银珠宝,美玉宝翠,心中大喜,没有丝毫推却,马士英便是笑纳了。
而后,范文程告辞而去。
有道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马士英拿了人家那么多的财物,自然也是要给人办事的嘛,要不然,以后谁还敢给他送礼,
于是范文程走后,马士英便是立即进了皇宫,面见弘光帝,当面向弘光帝述说个中厉害。
弘光帝本来就对李起的出现十分震惊,生怕李起会威胁到他的皇位,现在有了可以解决李起的机会,还不用自己来担骂名,这好事他还巴不得呢,哪里还会拒绝!
两人一拍即合,便是定下了策略,对李起请求他出兵牵制鞑子大军的建议不予理睬,反而是派大军去攻打陕西的李自成!
时刻关注朝廷决议的堵胤锡见到弘光帝如此这般决断,当场便是气的一口老血喷出一丈多远,“皇上啊,你怎如此糊涂啊!”
一声呼喊过后